(八)普通雷達無法用來搜索航空母艦
讀者都知道由於電波走的是直線,所以雷達都是直線觀察。只要在直線範圍內,無論距離多遠雷達都可以觀測。現在問題就來了,地球是圓的,所以只要距離一遠,船隻低於地平線,雷達就觀測不到了。當然,雷達所處的位置越高能夠看到的地平線就越遠,這就是為什麼雷達站通常都是建在山頂上,古人說登高望遠就是這個意思。
甲. 站多高可以看得多遠?
那麼,一個很自然的問題就是:到底站多高就可以看多遠呢?
這個問題很容易回答,因為地球的直徑科學家已經算出來了。地球並不是一個完美的球體,而是南北方向略扁的橢圓體,赤道的半徑是6378.136公里,南北極的半徑是6356.752公里。根據這個數據,YST 給讀者準備了一個很簡單的公式,只要知道高度就非常容易計算出地平線有多遠。
注意這個公式的高度單位是英尺,地平線的距離單位是海浬,讀者自己可以隨時玩玩:
定理:計算地平線的公式
如果你的眼睛在 H 英尺高的地方觀察,地平線的距離是 R,那麼
R = 1.23 x (H)**0.5 海里
,也就是說,地平線在 1.23 乘 H 的平方根 海里外消失。
(註:1 海里 = 1.85 公里)
當然,上面這個定理是受到限制的,那就是 R 不能大過地球的半徑,因為你無論登多高也不可能看到地球的背面,譬如你在台灣的上空絕不可能看到紐約的船。
乙. 例子一:
如果你身高六呎(183公分)站在大海中的一艘小船上,那麼地平線在 3 海里(5.6公里)外。
也就是說,如果另外有一個身高六呎的人站在 6 海里外的一艘小船上,那麼無論你們拿任何高倍數的望遠鏡也不可能看到對方。
丙. 例子二:
如果兩艘船裝置的雷達高出海平面100英尺(船的最高位置),那麼海平面在12.3海里(22.8公里)外就消失了。它們的雷達能夠看到對方船隻的最大距離是25海里。
丁. 日本大和艦的超視距炮擊
除了航空母艦,極少有船隻的桅杆能高出海面100英尺,所以第二個例子告訴我們任何海軍的艦對艦武器如果它的射程超過25海里就必須在交戰時有軍艦本身以外之其他探測系統 提供敵艦的位置與航速,否則這門武器的射程優勢是用不上的。
事實上,例子二是指兩艘船的桅杆都有一百英尺高,而它們的雷達都探測到對方的桅杆,但是這種探測不足以分辨是敵是友,真正的實用探測距離是地平線的距離(可以看清整個艦身,見下圖)。二次大戰時的軍艦是沒有雷達設備的,全靠水兵在桅杆或艦橋(煙囪前的高塔)的最高點上瞭望,所以軍艦的探測距離就是從瞭望台觀測到的地平線(horizon)的距離。我們看下面的一個實際例子。
圖01:日本戰鬥艦大和號在1941年的試航。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大的戰艦是日本的戰鬥艦太和號(Yamato),下面是它的一些數據:
滿載排水量: 72,800 噸;
艦長: 863 英尺;
桅杆高: 121 英尺(大約十層樓的高度);
動力: 148,000 匹馬力;
最高速度: 27 節;
主炮口徑: 18.1 英寸(460毫米)
炮彈重量
穿甲彈: 3,218 磅 (1,462 公斤)
高爆彈: 2,998 磅 (1,362 公斤)
最大射程
穿甲彈: 45,276 碼(22.34 海里 = 41.44 公里)
高爆彈: 45,600 碼(22.50 海里 = 41.62 公里)
依照我們的公式,站在 121英尺高的瞭望台的水兵,他的觀察距離頂多是
1.23xsqrt(121) 海里 = 1.23x11 海里 = 13.53 海里 = 25 公里
,所以我們看得很清楚大和戰艦的主炮射程遠大於它能觀測到的地平線距離,主炮射程比它能觀察到的地平線超出66%。
日本人不是傻瓜,不會連這點算術也搞不懂。大和戰艦可以在視距外就發射炮彈因為它攜帶了六架偵察機,大和號用吊架把它們放到海面起飛,等它們降落海面後再用吊架收回,見下圖。所以是偵察機的高飛和前線觀測使大和戰艦具有超視距的攻擊能力。日本人認為這樣他們就有了先發制人的能力。
圖02:日本戰鬥艦大和號在船尾攜帶的偵察機與收放它們的吊竿。
日本人的觀念是正確的,理論上這個超視距的戰術的確可行,但是實際執行卻不行。日本偵察機的觀測技術顯然不到位,肯定存在某些技術上的困難沒有完全克服導致過大的誤差,因為大和戰艦的戰績非常差。YST 不記得它的18英吋巨炮擊沈任何軍艦。
附帶說明,德國的俾斯麥號戰鬥艦擊沈英國戰鬥艦胡德號是在目視距離內,而且只經過一次修正,第二次齊射就把胡德號送入海底,如此精確的射擊主要依靠德國非常優秀的光學儀器和測距技巧所提供的精確瞄準和快速又準確的彈道修正,這恐怕是日本偵察機上的觀測手所不能提供的。
戊. 例子三:
如果一個雷達站建在海邊一座一萬英尺的高山頂上,那麼海平面在123海里(228公里)外就消逝了。
第三個例子告訴我們,即使大陸在一萬英尺的高山上建立雷達站也不可能探測到140海里(259公里)外的航空母艦,因為美國最大的航空母艦尼米茲級的杜魯門號,它的桅杆高度也只有134英尺,只比大和號的桅桿高13英尺。
這個例子同時也告訴我們為什麼現代的導彈驅逐艦都載有直昇機,直昇機巡航在一萬英呎的高空是沒問題的,所以艦載直昇機除了低飛反潛還可以高飛為這些射程在兩百公里以內的反艦飛彈作雷達探測和中途導引。這不是什麼創新,二戰時期日本就用使用了,只是現在的雷達測距和數據鏈傳輸非常的精確、迅速與安全,其中的高科技含量不是二戰時期偵察機上觀測員的目視和無線電的語音傳輸可比的。
己. 普通雷達不能滿足反航空母艦的基本要求
我們再想想看,大陸沿海並沒有一萬英尺的高山,更何況航空母艦即使發動攻擊也通常巡弋在攻擊目標的300海里以外,所以無論是陸地上的雷達或是海面上的艦艇雷達都無法在航空母艦的攻擊距離外發現它。要知道航空母艦戰機的作戰半徑大約是400海浬(F/A-18E/F),如果連這個最基本的探測距離都不能克服,那麼反航母是沒有任何希望的,就只能挨打,不要說先下手為強了,連挨打後回手反擊航母都不可能,因為你不知道它在那裏。
現在很清楚了,反航空母艦的第一件事就是研發一種探測和追蹤距離遠大於400海里(740公里)的感應器。普通雷達完全沒有這個能力。
(九)超視距(超越地平線)雷達
問題:有沒有一種雷達它的觀測距離能夠超越地平線呢?
答案:有的,而且有兩種,它們是「天波雷達」與「地波雷達」。
這個世界有很多物理現象是很奇妙的,其中有兩個現象可以用來發展超視距雷達。此處我們說的「視距」不是指人的眼睛的視力距離而是指觀察物體的直線距離(line of sight),所以這裏所謂的「超視距」就是超越地平線的距離。
人類利用兩種特殊物理現象,離子層與繞射,發展出兩種超視距雷達,也稱作「超越地平線雷達」(英文名稱為 Over The Horizon radar,簡稱 OTH radar)。
本篇的主要目的就是對這兩個物理現象和經由這兩個現象所發展出來的特殊雷達做一個簡單扼要的敘述。
「超越地平線雷達」對偵查遠距離的海面船隻產生革命性的影響。
甲. 天波雷達(OTH-B)
地球的大氣層高度在80公里以上就進入離子層(ionosphere),離子層有一個特性就是只反射頻率在30兆赫茲(30MHz,每秒振動三千萬次)以下的電波,它們的波長在10米以上。
於是科學家就利用頻率在3~30MHz這個波段的電磁波設計雷達,就是所謂的「天波雷達」。
3~30 MHz這個波段雷達科學家給它取了一個代號叫做HF波段,HF是 High Frequency 的縮寫,意思就是高頻波段。這個波段的波長是10~100米。
科學家在HF這個波段發射電磁波,電波被大氣層中的離子層反射照射到海面,海面上如果有船隻就把電波反彈回到大氣層,再經過電離層反射回地面被地面上的接收器收到,經過一番計算和判定就能偵察出海面上這些船隻的位址與速度。這種雷達的探測距離可以遠達六千公里。
由於電波是透過天上離子層的折射,從天而降,所以取名「天波雷達」。
由於探測的距離超過地平線,這種雷達又名「超越地平線的折射雷達」(英文代號為 OTH-B),此處 B 代表 backscatter,意思就是折射。
比較這兩個名稱,YST 個人更喜歡「天波雷達」,它比較傳神。
「天波雷達」有下面幾個特性:
a. 天波雷達的理論探測距離是 800~6000公里。
b. 800 公里以內的目標無法探測,這是天波雷達的盲區。
c. 由於離子層的電子密度隨著日光的照射不同,所以白天與晚上有差異,不同的季節也會產生差異,更會隨著太陽黑子的活動而發生變化。除此之外,離子層的高度也會有變化。所以計算離子層的折射是非常複雜的,非一般人想像的容易。
d. 由於離子層的折射計算複雜,天波雷達的定位精度很差,大約是20~30公里。不過透過特殊的算法精度可以改進一個數量級達到2~3公里,這對搜索大型海面船隻的初步定位已經足夠了。
e. 天波雷達雖然定位精度不高,但是測量速度的精度卻很高,這就有助於目標識別。商船的最高航速通常是20節,不可能超過25節,而航空母艦的航速超過30節,有些更達到35節所以利用速度很快就可以區分航空母艦與大型商船。除此之外,如果偵察到的這個水面目標附近還有很多每小時三百公里以上的高速目標,那麼這個水面目標肯定是航空母艦。所以指揮中心用這種方式就可以初步判定航空母艦的存在和地點。
f. 天波雷達的天線非常巨大,通常高數10米,長一、兩千米,見下圖:
圖03:美國的天波雷達
乙. 地波雷達(OTH-SW)
小時候 YST不聽話,母親生氣時總是說:「媽說話,你左耳進,右耳出,一點記性都沒有」。其實母親教訓 YST的話不是真的,她無論在那個方向對我說話,我兩個耳朵都聽得非常清楚,沒有任何一隻耳朵漏掉。為什麼呢?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在波的傳送中有一種物理現象叫作「繞射」(diffraction)。「繞射」是指當波在傳送時如果遇到阻礙物有一部分能量會彎曲繞過阻礙物到達它的後方,也就是說,任何阻礙物不會形成百分之百的“陰影”。
「繞射」的現象在聲波上非常明顯,我們可以很容易用實驗証明聲波的繞射。在一個非常空曠的空間,你把左邊的耳朵塞住,然後在左耳旁邊敲擊物體,你的右耳可以聽到敲擊聲,這個敲擊聲不會被頭顱完全擋住。所以如果母親的聲音是從左方來,不但左邊的耳朵能聽到,右邊的耳朵也能夠聽到,這是因為一部分聲波繞過聽者的頭顱傳達到了右耳。
電波的繞射和聲波是類似的,科學家不但証明電波有繞射的現象,而且測量出波長越長的電磁波「繞射」的現象越顯著。
哇,這是何等有趣和有用的現象,你想想,好事的科學家會放過它嗎?
由於高頻波段的波長是最長的,聰明的科學家就利用這個波段「繞射」最強的現象設計雷達來偵查地平線以外的目標,科學家用這個方法取得相當程度的成功。由於偵測電波是沿著地球表面傳送的,所以稱之為「地波雷達」。
地波雷達探測的距離超過地平線,所以也稱為「超越地平線的地波雷達」(英文縮寫為OTH-SW),此處SW代表 Surface Wave,意思就是地波。
圖04:地波雷達工作原理的示意圖。
上圖示意建立在山上的雷達站可以在距離R1的範圍內偵測到海面上的軍艦,但是偵測不到距離R2的軍艦,因為它已經在地平線以下了。
但是如果山上的雷達站是地波雷達,有一部分電波透過繞射現象可以照射到地平線下遠距離R2的軍艦,它反射的回波同樣經過繞射再被雷達站接收到,經過計算就可以得出R2軍艦的位置和速度。
電波的「繞射」是一種非常微弱的現象,通常使用的雷達波段幾乎不存在,即使波長最長的高頻波段它的繞射能量也很小,所以對海面船艦的探測距離不大,可以確定能夠達到三百公里,沒有聽過超過五百公里的,要想覆蓋天波雷達八百公里的盲區恐怕非常困難,除非加大發射功率和使用極長的天線陣列,這些都是極費錢的,有實際的上限。
地波雷達因為沒有離子層複雜和不穩定的物理現象,所以定位容易多了,也比較精確,只是探測距離短太多了,對反航空母艦作戰來說性能不足,屬於次要的手段,但是對於其他的大型水面船隻還是很有用的。地波雷達相對便宜,尤其對於不寬的海面,譬如台灣海峽和黃海,非常有用。
讀者一定會問:地波雷達能探測三百公里可以裝在船上呀?
回答:是的,的確有某些國家這麼做過。但是地波雷達的天線排列長達50米以上,在軍艦上狹窄又寶貴的空間使用非常不方便,所以非常少見。
丙. 幾個簡單的註解
a. 高頻(High Frequency,簡寫為HF)是有一點誤導的,因為這個波段其實是雷達所用的電磁波中頻率最低的。
一般而言,頻率越高雷達的精度就越高,同時體積也越小,所發射的能量也越小。所以軍用雷達,尤其是火控雷達(一種指揮炮火發射的雷達,英文稱為 Fire Control Radar)要求高精度,選用波段的頻率都非常高,甚至超過 30 GHz。
譬如戰鬥機上的火控雷達都是X波段,頻率在10GHz左右,是高頻波段的300倍到3000倍,波長是3公分左右。
坦克測距使用激光雷達頻率高達100,000,000兆赫茲,是高頻波段的三百萬到三千萬倍,所以測得的距離非常準確。
警察抓超速使用的測速器也是激光雷達,使用頻率高達300,000,000兆赫茲,達到雷達使用頻率的最高階段,因此雷達非常小巧(可以拿在手上)、功率非常小(通常只有數瓦特),應用距離很短,頂多幾百米,但是非常精確。這種精確度都不是高頻雷達能夠得到的。
b. 「天波雷達」與「地波雷達」都是使用高頻波段來探測地平線以外的物體,經過大氣離子層折射的叫天波雷達(OTH-B),沿著地表傳達的叫地波雷達(OTH-SW),天波與地波的區分和取名非常傳神。
c. 超視距雷達除了探測的距離非常遠之外,它還有一樣好處,那就是可以探測到雷達隱身的目標,譬如美國的隱形戰機B-2與F-22。
這是因為所有雷達隱形物體所用的塗料主要是對付波長很短的雷達波,譬如X波段,目的是要躲避火控雷達的追蹤,這對逃避飛機和導彈的火控雷達固然特別有效,但是對波長較長的L波段搜索雷達就差很多了,對高頻波段的超視距雷達隱身效果就更差了。
除此以外隱形飛機的雷達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簡稱 RCS)都設計成正前方極小化(這就像坦克的裝甲在正前方最厚是一樣的道理,因為正前方是攻擊時遭遇敵人最可能的方向),下方也不錯(躲避地面雷達),但是上方的雷達截面就大非常多了,所以無法規避天波雷達的照射與發現。
丁. 中國大陸的天波雷達
大陸在超地平線雷達的研究很早就開始,1970年就完成一座試驗型的天波雷達,天線排列長達2300米。
根據【簡氏防務週刊】的報導,中國已經在2001年研製出一套天波雷達(OTH-B),探測距離為800~3000公里,覆蓋角度為60度。該系統發射與接收的地點是分開的,位置相隔100公里,天線陣列尺寸為60x1100米。這座雷達的作用覆蓋面見下圖:
圖05:中國大陸天波雷達的覆蓋範圍。
YST 個人的評論:
a. 圖05箭頭所指之處就是雷達的接收站的位置,也就是巨大的天線陣列安放的地方。
b. 這座天波雷達的接收站位於武漢與西安之間某處,相當內陸,不設在靠近海邊的原因一方面是避開盲區,另一方面是避免容易遭受空襲。
c. 圖中暗紅色的地區就是天波雷達覆蓋的偵察範圍,這是美國航空母艦進入台灣地區的主要方向。我們看到美國的航空母艦和大型水面船隻只要進入距離台灣兩千公里的海面就會被這座天波雷達偵測到。
d. 800~3000公里的探測距離是英國【簡氏防務週刊】的報導,不知來源為何,也不知是真是假。YST 認為這個探測距離雖然勉強夠用,但不夠安全。如果 YST是系統工程師一定將探測距離至少達到四千公里,而且照射角度會稍微偏北一點務必覆蓋包括東京灣與關島在內的水域,這個要求非常、非常重要而且並不難辦到。
e. 這座天波雷達的位置選擇非常適中,完全覆蓋從東部海面接近中國的任何航道。美國航空母艦如果企圖從日本海經對馬海峽進入黃海不被發現和追蹤是不可能的,唯一剩下的可能途徑是繞過菲律賓的南端或是經麻六甲海峽進入南海,然後由南海接近中國大陸。
f. 南海相對東海不但非常狹窄而且到處都有島礁,偵測航空母艦容易得多,黃海就更容易了。黃海基本上一架預警機就可以搞定,南海則麻煩一點,對預警機續航力的要求也高很多,如果單靠預警機至少需要多架。
戊. 中國大陸的地波雷達
大陸在地波雷達也做了相當成功的研發,並且至少已經在浙江瑞安市以東八公里處的海岸線上部署了一套地波雷達(OTH-SW)系統。這套系統也採用了發射地點與接收地點分離的設計,兩處相隔2.65公里。
外界對中國大陸的地波雷達瞭解很少,只知道覆蓋角度為90度,探測距離大概是三百公里,見下圖。有關它的性能數據都是猜測,無法做進一步的討論。
雷達數據都是高度機密,外面的人只能知道大概,不可能得到精確的數據。
圖06:中國大陸地波雷達的覆蓋範圍。圖中箭頭所指之處就是瑞安地波雷達接收站的位置。
上面這個地波雷達站完全無縫地覆蓋台灣海峽北端的出入口,可惜覆蓋不了釣魚台,更無法探測到琉球群島。
己. 一些個人見解
a. 一般而言雷達使用的頻率越低,雷達的體積就越大,發射的功率也越高,像超視距雷達這樣的頻率發射功率都在數百萬瓦以上,非常耗費能量。
b. 南海海域不是很寬,遍布島礁,50~100米長的天線陣列建在島礁上也不成問題,如果能源供應的問題能夠解決,解放軍在南海的西沙、中沙與南沙的島礁上各建一座地波雷達站,再配上一、兩架預警機填補空隙就可以無縫監視所有在南海主航道上來往的船隻。但是能源供應是一個大問題,島礁上蓋一個幾百萬瓦的發電廠幾乎是不可能的,也容易受到破壞。
c. 比 b 更簡單、也更安全的方法是在湖南南部的山區建一座天波雷達,不但覆蓋整個南海,也覆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文萊、菲律賓和麻六甲海峽。
d. YST個人認為天波雷達是反航空母艦艦隊最重要的探測手段,也許單憑天波雷達就足夠完成搜索、發現與長時間連續跟蹤等一系列的任務,其他的偵察手段不過是輔助而已。
在後面論述反艦彈道導彈的操作時,YST 將對 d 項做進一步的說明。
(未完待續)
虎年談天下大勢: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IV)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7樓.2010/09/30 15:00YST的论述资料详实,
可是你人在台湾,这就很让人担心大陆的保密工作做的不好。
嫦娥二号明天可能发射,今早央视介绍火箭燃料加注的情况,居然把燃料库的位置、输油管道的走向一清二楚的介绍出来。
- 16樓. 啥啊?2010/08/31 20:33到底是囧貨還是漢奸,看來要揭曉了。。。。
陸媒籲兩岸共同保釣
2010-08-31 中國時報 【中央社】
由新華社主辦的北京國際先驅導報今天在一篇報導中指出,日本加緊把釣魚台列嶼納為己有,隨時可能對釣魚台島進行武力佔有,中國對釣魚台列島的主權岌岌可危,兩岸應共同保釣。
報導說,日本決定明年3月將包括釣魚台在內的25個離島登記為其「國家財產」,日本和美國又計劃於12月在日本西南海域舉行大規模聯合軍演,日本從宣佈增兵西南諸島到海空聯合演習,「其實質就是捅破了最後一層窗戶紙,企圖將釣魚島公開收入日本政府囊中。」
報導預測,在實現「國有化」後,日本的釣魚台島策略必將由「低調控制」轉向「公開佔有」。
報導說,隨著日本系列針對性動作的落實,中日釣魚台島主權爭端問題即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即「主權爭奪公開化」。日本隨時可能對釣魚台島採取駐軍、封鎖,甚至將釣魚台島附近海域劃為「演習禁區」,實現武力佔有釣魚台島,中國釣魚台島主權將岌岌可危。
報導就此指出,兩岸一貫堅持釣魚台島主權歸屬,但面對日本益趨強硬的立場與軍力部署,兩岸在釣魚台島問題上已經越發陷入被動,「應當攜手應對」。
「一旦時機成熟,兩岸相關海上力量也可逐步開展公開、半公開的合作,擴大涉釣情報交流、人員溝通,乃至聯合海上行動等。」
報導說,推進兩岸在釣魚台島問題上的協作,意義十分深遠:一、可以發揮對日宣示作用。二、可以帶動兩岸政治層面交流。三、可以為兩岸在南海問題上進一步協調立場、加強溝通,提供目標層次和策略層次的參照。
高雄市是亞特蘭提斯大陸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15樓. 啥啊?2010/08/29 12:32中國潛艇南海深處插國旗
2010-08-27 新聞速報 【中央社】
中國大陸宣稱已使用小型潛艇在南中國海海底安放中國國旗,由於中國及東南亞國家都在爭奪南海主權,這項舉動將升高爭端。
中國國家科技部、海洋局26日在北京宣佈,中國首台自行設計、製造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載著3名潛航員,在南海成功下潛至3759公尺深度,水下作業逾9小時,且操縱機械手在南海海底插上中國國旗。
「蛟龍號」設計最深下潛深度為7000公尺,工作範圍可覆蓋全球海洋區域的99.8%,未來可用於生物及能源探測、打撈及佈放海底光纜等。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中國官方並沒有說明這艘潛艇下潛的方位,是否去了有爭議水域,也沒有說明為什麼現在才公佈有關的消息。
報導說,中國、汶萊、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和台灣都對南海聲稱擁有領土主權。南海是主要的航道,海底可能蘊藏著豐富的能源。
報導指出,潛艇測試顯示中國參加在大洋深處尋找資源競賽的雄心。負責潛艇項目的工程師在中國大陸電視上說,這次成功顯示中國已經成為少數幾個擁有深海載人潛艇技術的國家之一。
高雄市是亞特蘭提斯大陸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謝謝,這是好消息。
YST 於 2010/08/29 16:18回覆 - 14樓. 七代河洛人2010/08/27 10:29感謝YST熱心無私的創作與分享
版主這一系列的文章,格局宏大,而且深入淺出,閱讀起來收穫良多,而且十分愉快
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版主這一方園地,雖然沒有什麼企業組織的奧援, 但靠著豐富精闢的文章,還有一些市民言之有物的回應,卻是吸引了兩岸眾多的讀者, 其影響力是深不可測的
當然, 版主這一有如名山大澤般的所在,難免也會引來一些猴神虱母(台語蚊蠅跳蚤之意)的騷擾
墾切盼望YST版主能不動如山,寫出更多精采的文章,不必理會一些無謂的騷擾,自可氣死那些紅目仔猴,呵呵
- 13樓.2010/08/26 14:57你要我跟你學習啥,
你賴在這裏,但不好好學習。你腦子糊塗,沒有學習的基礎;你又愛大放厥詞,也沒有學習的態度。我認為你是懷著政治目的來這裏搗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呵呵~ 亂講話,明明沒啥特殊計算公式,還在那邊『吹牛』,天波無法準確收集天象資料,真奇怪、其他機器就行,其他機器行,為什麼不直接連到天波上,講大話都不拿出資料,只會『唬爛』,還說『知識』網,空口說白話還那麼臭屁,還講啥『信者信,不信拉倒』,奇怪哩,你們不是講知識嗎?怎麼聽起來像『牧師』在傳教,還可以相信就相信,不信就不信喔!這是哪門子的知識水平,你告訴我?這樣還要跟你學習什麼?老師站台上能跟學生說『沒資料、你不信就算了』嗎?根本本末倒置,明明是你要告訴我『為什麼』,我才有依據去相信。
我沒啥政治目的啦,怎麼,開始搞鬥爭了唷,答不出『特殊算法』就算了,幹嘛給我戴政治目的的帽子,我哪一篇講到政治?奇怪哩,那壺不開提那壺,心虛喔,我沒啥政治目的,只是看你說大話都不用打草稿,ㄧ開始我還相信,結果別人提的專業問題你都答不出來,還亂扯ㄧ個『特殊算法』來糖塞,搞什麼啊,有說我腦袋不好,怎麼,鬥爭加人身攻擊唷,這是公然侮辱唷,你知不知道,我可以提告查你IP,調出你的資料唷,請道歉、如果你還是ㄧ位講”『知識』的人。
版主仁至義盡,一腳踢你出去! YST 於 2010/08/27 00:55回覆 - 12樓. 路人Juno2010/08/26 08:40我的回應是寫給其他讀者看的,不是寫給版主看的。
版主:
YST不是間諜,沒有任何管道知道大陸的機密資料。我即使個人知道一點點計算的竅門也不會告訴你。你的低級激將法對我一點點效用都沒有。
=====
今年五月版主的"螺旋槳的葉片已經証明可以超音速"一文(http://blog.udn.com/YST2000/4044641)中,我寫
版主提到的論文可以在這裡找到
而版主回應"非常謝謝",原來那時版主就已經知道我要求能引述來源的論文時在低級激將法。
還是那句話。 版主沒有任何責任必須舉出論文證明這種演算法的存在,就好像數學家費馬提出最後定理但沒有任何證明一樣。 不過沒有公開的演算法 就代表這系列描述解放軍如何用彈道飛彈擊沉美國航空母艦的部落格文章,只是Tom Clancy的軍事小說。 我的回應是寫給其他讀者看的,不是寫給版主看的。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gcrwlxb200101012.aspx
要全文必須另外付錢,但是我想知道的是設計結果。 這篇論文是2001年的,它和中國APTD計畫的關聯並不明朗。
另外引用這篇論文的其他文章並不多。
另外版主提到美國方面的專家至少兩次,也許美國方面的專家不方便露面,但版主應該可以請美國的學者博士提供美國方面公開的論文供大家參考。 只提美國專家但不提他們的名字並沒有太大可信度。
- 11樓. 路人Juno2010/08/26 06:49我們還是等版主提出哪篇論文解釋了超越地平線雷達用特殊演算法可以將誤差減少到2~3公里
ddd:
天波能以特殊計算方法使誤差達2~3公理,這就怪了,明明說天波礙於自然天象所以回傳資料不準確,又說有特殊算法,難道要用天波雷達導航飛彈,還須要一邊觀測太陽黑子對大氣層影響的各種數據在一面推算目標位子嗎?
========
這種演算法也許真的存在,但是假設東風21D導彈從發射到擊中目標需要12分鐘,到第六分鐘左右到達彈道軌道最高點開始末端導引(我不相信這個技術,但姑且先假設它存在),這表示這個演算法必須在六分鐘內將所有資料計算到位傳給彈頭。
計算時間對超級電腦可能不是問題,但如果演算法需要的數據必須由超越地平線雷達用不同頻率掃描多次,每一次一段時間,以減少電離層隨機數據影響,那麼六分鐘保證所有資料不會到位。 別忘了這段時間內這艘航空母艦可能繼續全速向前行駛。
所以我們還是等版主提出哪篇論文解釋了超越地平線雷達用特殊演算法可以將誤差減少到2~3公里。 版主敢公開提到這個演算法,它當然不是解放軍的軍事機密。
有些東西是clasified的資料,本論壇不是間諜機構,不會碰觸任何敏感的東西。
論述軍事科技的文章很多東西點到為止,相不相信是你的事情,不相信拉倒就是。
- 10樓. 路人Juno2010/08/26 06:17一網打盡
無知者無畏:
有戰略意義的天波雷達的國家,據我所知只有中美俄三國,澳大利亞有一個短陣天波雷達,但是距離非常有限,天線就在阿德萊德郊區,他們用這個雷達來捕捉日本人的捕鯨船。
======
冷戰結束,老美把她西海岸的超越地平線雷達關了(mothballed),阿拉斯加的計畫停止了,緬因州的超越地平線雷達改做大西洋偵測麻藥走私用。
不確定俄國的情形,不過解放軍大概還在想要多蓋超越地平線雷達,從日本海到南海所有各國海軍活動都要一網打盡吧。
- 9樓.2010/08/25 19:29理論是無限可能,現實是無限不可能
理論是可以講非常精彩,但現實卻是理論家的最大挑戰,中共導彈攻擊美國航母,一切都還在理論階段,甚至連陸基導彈直接攻擊船艦的實驗消息都沒有,會不會太誇張,如果能做的到以陸基導彈攻擊2000公里遠的一艘艦艇,還須要煩惱攻擊比一般艦艇更大的航母嗎,有這技術,公開展示給世界看,不但壯大中共國際軍事實力的地位,更會使美國對台灣問題的用兵忌諱更多,這麼多好處,中共有技術卻不做,是為什麼?不是不想、而是不能,這才是現實。
還有,理論上時光機都造的出來,但是現實上卻不可能達到理論所要求的條件。
對了,我因該不會在來看你的文章了,我聽你唬爛夠了,洗腦太久,對身體不好。
你早該走了,以前版主請你走你不走,現在自己說走就該馬上走。
你賴在這裏,但不好好學習。你腦子糊塗,沒有學習的基礎;你又愛大放厥詞,也沒有學習的態度。我認為你是懷著政治目的來這裏搗亂的。
請不要回來,這個知識性的網誌不適合你。
YST 於 2010/08/26 08:02回覆 - 8樓. 無知者,無畏2010/08/25 19:21其實雷達也是一個威懾而已
所有的飛機和軍艦都有反雷達系統,也就是說,一旦收到雷達波的照射,系統就會提醒操作人員,“正被雷達波照射”。反雷達系統只是提醒操作人員,而實際上是甚麼也做不了,往往也只是給操作人員一種壓力。通常掃描速度不大,也就是掃描的間隔很大,但是如果出現掃描間隔明顯變短,則說明被懷疑甚至被跟蹤,一直到間隔短到連續了,也就說明被鎖定了。YST在這裡所說的天波雷達,因為是要照射廣闊地區,掃描的間隔就更加大。如果掃描雷達不改變掃描間隔,其實是很容易讓對方痲痹大意的,以為沒有被發覺,其實對方早就知道了。只是裝著沒有看見。有戰略意義的天波雷達的國家,據我所知只有中美俄三國,澳大利亞有一個短陣天波雷達,但是距離非常有限,天線就在阿德萊德郊區,他們用這個雷達來捕捉日本人的捕鯨船。雷達,從防務的角度來看,其實也只是一個威懾而已,真正開戰,雷達能夠成活的機會很微,特別是縱橫若干公里的天波雷達,更是敵對方要攻擊的首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