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們說過閱兵的目的就是耀武揚威,這是一場表演秀。所以閱兵的車輛方陣首先出場的一定是裝甲戰鬥車輛,在這些裝甲戰鬥車輛中領銜演出的一定是坦克。為什麼?
因為坦克是「陸戰之王」,它不但是陸軍中攻擊力量最強大的,也是科技含量最高的。
那麼跟在裝甲戰鬥車輛之後的方陣是什麼呢?
答案是:火炮車輛,因為火炮是「戰爭之神」。
這個被譽為「戰爭之神」的火炮車輛就是我們今天論述的主題。
(0)戰爭之神
為什麼我們說火炮是「戰爭之神」呢?
在戰場上火炮的威力強大,屬於重兵器,它是大面積與遠距離消滅敵人和摧毀敵人堅固的工事必不可少的武器。所以火炮的威力可以歸納為下面三方面:
1. 大面積:
槍彈只能打一個點(步槍),頂多一條線(機槍)。
炮彈可以打一個面,它的殺傷力並不是只有來自砲彈的破片,它的主要殺傷力是來自炮彈爆炸時產生的強大衝擊波。通常一發大口徑炮彈的殺傷威力半徑有數十米。
2. 遠距離:
槍彈的射程一般只有數百米,即使狙擊步槍的有效射程也只有一千多米。
炮彈的射程一般至少數公里,大口徑的火炮射程超過五十公里,火箭炮的射程則輕易可以超過一百公里。
3. 強大的破壞力:
由於炮彈爆炸時產生強大的衝擊波,對建築物的破壞力是非常巨大的,即使是鋼筋水泥加固的軍事碉堡也很難經受得住重炮的轟擊。
由於炮彈的殺傷面積很大,火炮的主要用途是火力覆蓋。
陸軍在進攻之前有「火力準備」,就是用密集的炮火轟擊敵人的主要據點來弱化敵人,這個工作也可以由飛機丟炸彈來執行但是遠沒有用火炮來得經濟;陸軍在進攻的時候炮兵用炮火壓制敵人的火力幫助步兵奪取敵人的陣地。
同樣地,陸軍在防守的時候不但會用炮火殺傷進攻的敵兵,也會用炮火覆蓋敵人的進攻路線作戰場阻絕(或稱戰場遮斷),非常地有效。
火炮成功運用的現代經典戰役有1954年的奠邊府之役。
第二次大戰結束後,復國不久的法國就忘了亡國之痛,派軍隊到中南半島企圖恢復在亞洲的舊殖民統治。到了1953年駐越南的法軍達到20萬,但是即使加上20萬越南偽軍也只能控制城鎮和富裕的三角洲地區,山區由胡志明領導的反法勢力逐漸坐大令法軍非常頭痛。1953年秋,駐印度支那法軍司令納瓦爾不顧其他將領的反對決定駐軍奠邊府。
奠邊府是位於越南北邊靠近老撾一個峽谷中的城市,是越南北方山區的交通重鎮。法軍統帥自恃有兩萬重兵把守,配有炮兵,又有空軍支援,認為不但可以消滅從老撾滲透來的反法武裝力量,而且可以切斷越軍從山區來的補給。沒有想到法軍的如意算盤弄巧成拙反而把自己陷入絕境,主要原因是法軍統帥錯誤判斷胡志明的軍隊不會得到中國的火炮援助。結果兩萬奠邊府的法國軍隊被越南的五萬軍隊圍住,然後越南軍隊用兩百多門大炮阻斷法國的援軍和補給,使得守城的法軍必須仰賴空投。要知道除了美國也許勉強可以支撐,沒有任何國家有能力用空投的方式維持兩萬名軍隊的長期作戰,法國軍隊被殲滅的命運於是注定了。最後法軍砲兵營長自殺,法國指揮官在1954年05月06日投降,導致法國在越南殖民統治的終結。
奠邊府之役在1954年03月13日打響,歷時54天,是炮兵的經典戰役,也是越南爭取獨立最關鍵的一場戰役。不過YST深深懷疑這個戰役是武元甲指揮的,因為這個戰役成功的因素百分之百是炮兵的有效運作,是火炮作為戰場遮斷的經典戰例。想想看,那時候的越南軍隊根本沒有大炮,奠邊府之役所用的兩百多門火炮包括卡萩莎火箭炮和105毫米榴彈炮全部都是中共為這場戰爭臨時贈送的。不過重要的是,有了火炮是一回事,會用火炮是另一回事,中間的過程不是幾個月可以練就的。放炮跟放槍天差地遠,使用火炮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胡亂放炮非但打不到目標而且會暴露自己的位置成為法軍炮兵的靶子,1954年的越南士兵不可能有使用火炮的能力,指揮炮兵的軍官更不可能是越南人。武元甲連三角函數都沒學過能指揮炮兵作戰嗎?武元甲和越南士兵能做的不過是搬運火炮和砲彈的粗活。
就我所知,奠邊府之役是中共大將陳賡一手策劃和指揮的,連重要的炮手和觀察員都是解放軍,然後把功勞給了在旁邊見習的武元甲,因為越南實在太需要一個民族英雄了。於是武元甲坐享“奠邊府之虎”的美譽,成了越南現成的民族英雄。
這個“民族英雄”在1969年發動「春節攻勢」,在1972年發動「復活節攻勢」,都以失敗告終,尤其「復活節攻勢」規模宏大幾乎是傾北越全國之力,但是在美軍強大的海空火力下遭受慘重的挫敗,兵員的損失超過十萬人。武元甲是一個缺乏智慧、只會蠻幹的軍人,為他冤枉死掉的越南人不計其數,成就了他這個“民族英雄”。歷史是諷刺的。
佔領陣地靠步兵,但是發揚火力主要倚靠的是炮兵。火炮的理論是一門非常專業的學問,火炮的運用是一門非常專業的技巧,炮兵需要的訓練和文化水平也遠比步兵高。
火炮太有用了,它的威力倒向那一方,那一方就會贏得戰場的勝利,所以火炮被譽為「戰爭之神」。
(一)火炮的重要性質
火炮有三個最重要的基本性質,那就是口徑、射程和射速。任何人論述一門火炮都不能離開這三個基本性質。
1. 口徑
口徑就是炮膛和炮彈的直徑,它是一門炮最重要的數據。炮彈的口徑越大裏面裝藥就越多,爆炸時就產生更大的殺傷力;所以火炮的口徑越大,它的威力就越大。
炮的口徑可以從20毫米到超過200毫米。目前世界各國的陸軍超過200毫米的炮非常少,這是因為現代的火砲非常重視機動性,由於定位雷達的發明,不能機動和機動緩慢的火砲在戰爭中非常容易被消滅,口徑太大的炮無法機動,只能當作要塞炮,生存的可能性很低,在現代戰爭中沒有什麼實用價值。
今天中、美、俄這三個火炮大國使用的火炮最大口徑是203毫米,但是實際上都以155毫米炮為主力。YST個人認為203毫米炮會遭到淘汰。
2. 射程
顧名思義,射程就是炮彈能夠飛行的最遠距離。這個距離是由炮管長度和炮膛的裝藥量決定的,炮管越長砲彈加速的時間就越久,炮膛越大裝藥就越多,炮彈飛行的距離就越遠。射程大的炮不但可以先發起攻擊,而且可以在對方的射程之外,自身更為安全。
火炮的射程從小口徑迫擊炮的數百公尺,到大口徑加農炮的超過50公里。
3. 射速
顧名思義,射速就是發射炮彈的速度,通常以每分鐘多少發作為單位。一般說來口徑越小的炮射速越高。
火炮的最大射速從小口徑譬如25毫米機關砲的每分鐘200發,到大口徑譬如203毫米加農炮的每分鐘1~2發。
最大射速通常只能維持很短的時間,持續射速就要低很多了,譬如203毫米加農炮的持續射速是兩分鐘一發。
陸軍作戰講究火力覆蓋,所以火炮的射速是非常重要的。這是為什麼YST認為203毫米加農炮會遭到淘汰的命運。和155毫米加農炮作比較,203毫米加農炮機動慢、射速低、射擊精度差、目標比較容易暴露、一旦受到攻擊撤出戰場比較慢、戰損率高,203毫米炮彈威力大的優點不足以抵銷它的缺點,尤其在155毫米炮也可以發射核子彈頭的時候203毫米炮存在的價值就更小了。
圖45:解放軍203毫米榴彈炮
這是中共在八0年代研發的203毫米榴彈炮,照理說這門炮的炮管口徑比是45應該稱為加農炮,不過中共好像已經淘汰加農炮這個名詞,一律稱做榴彈炮。
解放軍的203毫米榴彈炮有牽引(16噸)和自行(28.5噸)兩種型式,上面這張照片是自行式,最大行駛速度每小時55公里,可以發射高爆彈、子母彈、反坦克地雷、精確導引彈、核子彈、生物彈和化學彈。
炮車和坦克的主要區別是裝甲薄弱,其次是機動比較慢,它只能用來發射炮彈,不能用做衝鋒陷陣。
(二) 05式履帶自行榴彈炮(代號 PLZ-05)方隊
這次閱兵炮車方隊最先出場的是05式履帶自行榴彈炮(代號PLZ-05),見下圖:
圖46:05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停在北京街道等候檢閱
PLZ-05是YST個人最喜歡的一門炮,因為它是中國火炮自動化和信息化的最佳代表,技術含量最高。PLZ-05 是PLZ-45的改良版,我們說一點它研發的歷史。
1. 信息化
在上一節(一)我們論述了火炮的三個重要性質,但是這些都是基本性質,不足以保証戰場上的優越性。在今天非常複雜的現代化戰爭一門炮要能夠發揮戰鬥力、甚至能夠生存除了三個基本性質還必須做到高度的信息化,只有高度信息化的火砲才能做到自動化,只有高度自動化的火炮才能快速作出反應,先開火,先消滅敵人,然後快速撤出戰場。
在現代戰場中,火炮的信息化與生存率是息息相關的。
2. 152毫米炮與155毫米炮
火炮的口徑太小,威力不夠;火炮的口徑太大,重量和體積會造成行動緩慢和目標顯著導致戰場的生存率太低。以目前的科技條件和戰場情況,150-160毫米口徑的火炮是大口徑火炮中各種性能最均衡的。
冷戰時期的武器系統分為兩大陣營,無論是武器規格還是作戰思想它們都不一樣。就拿大口徑火炮來說,蘇聯陣營的口徑是152毫米,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則是155毫米。
中共解放軍的炮兵師承蘇聯炮兵,所以重型火炮以往的口徑是152毫米,這就和西方國家和北約標準的155毫米互不相容。
上世紀九0年代中期,中國為了和西方接軌、更重要的目的是為了開發國際市場,研發了一種口徑155毫米、45倍身徑長的火砲,代號為PLZ-45。這門砲性能先進,40公里的射程、每分鐘5發的射速,與同時期西方國家的先進產品相比毫不遜色。中共為這門炮發展出來的火炮系統還包括各種配套設備,譬如彈藥補給車、營指揮車、前沿陣地觀察車、炮位偵查校對雷達車、氣象雷達車、野戰搶修車、野戰支援維修車...等等。
PLZ-45火炮系統不但先進而且各項性能非常均衡。尤其值得稱道的是PLZ-45的信息化能力處於國際先進水平,大量運用了網絡化和數字化的技術,無論炮車和配套車輛都配有計算機,可以把整個炮營組成一個網絡。這個網絡的軟體會對戰損做出自動控制和戰場的重新規劃。譬如如果指揮車發生故障,前沿陣地觀察車立刻取而代之主持指揮的任務;如果某一個炮車遭到損害,火力配置會根據戰場情況重新作出調整。車載的通訊網絡系統給指揮作戰帶來很大的方便和靈活的配置(flexibility)。
PLZ-45的自動化程度相當高,從前沿陣地觀察者發現目標到將信息傳達給炮車到炮彈發射,整個過程都是自動完成的,僅需時1分鐘。
PLZ-45的優越性能在國際競爭中擊敗了西方對手,首先贏得了外銷科威特50輛的訂單,後來又贏得沙烏地阿拉伯的訂單。
但是這門優秀的火炮解放軍自己本身並沒有裝備。為什麼呢?答案就在信息化。
3. 定位衛星
PLZ-45的研發原本就帶有濃厚的實驗性質和外銷的動機,但是真正使解放軍決定自己不裝備的原因是它的定位系統受到美國的脅持,因為PLZ-45的定位依賴美國的GPS。
自行火炮的優勢在它的高度機動性,而現代火炮的關鍵是火控系統。所以對任何自行火炮而言,它的火控系統中的關鍵就是炮車定位。PLZ-45的炮車定位依靠的是GPS,這在解放軍的火控系統中是不能應用的,因為一到戰時美國可以加密、加大誤差、甚至關閉訊號,解放軍所有使用GPS的設備都會成為廢物。
事實上,美國對敵對國家加大GPS訊號的誤差是一個經常性的措施。中國大陸每次發射衛星的前幾天發射中心收到的GPS訊號誤差就開始突然變大,發射任務的各種數據就會出錯,所以大陸的衛星發射中心是不用GPS的,即使在非發射的平常時期也只把GPS的數據當作參考資料。
所以美國在戰爭時期必定會在GPS訊號上做手腳,這並不是一種臆測,而是一定會發生的事情。因此解放軍的武器系統不會用GPS,至少不會單獨使用。中國大陸開發出很多GPS和GLONASS並用的定位設備,但是由於中國大陸和俄國沒有任何軍事同盟的條約,所以也不能保証俄國不會在GLONASS的訊號上做手腳。中國的長久之計是開發自己的定位衛星,這就是「北斗衛星」的誕生。但是目前的北斗衛星使用雙星定位,只能提供二維資訊,也就是說只有經度和緯度而沒有高度,這對火炮的火控系統是不夠的。
中國大陸第二代的「北斗衛星」設計工作已經完成,這是一個由四個靜止衛星(同步衛星)、九個高軌衛星(36,000公里)和12個中軌衛星(20,000公里)所組成,性能優於美國的GPS。
第二代「北斗衛星」今年發射了兩顆,未來的幾年是密集的高發射期,覆蓋全球的定位系統預計2015年開始運行,但是覆蓋亞洲的系統運行時間會更早。
「北斗第二代」是中國大陸目前最重要、影響最深遠的軍事工程,YST個人認為其重要性高於航空母艦。一旦北斗第二代定位衛星開始運作,中共解放軍的作戰能力將躍上另外一個台階。由於「北斗第二代」的重要性,全球運行的時間有可能早於2015年,明、後兩年是非常關鍵的高發射期。但是發射21顆中高軌以上的衛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由於工程的複雜性,YST個人的估計全球運行的時間有可能會延遲到2020年,但是不會更晚。這就是為什麼YST認為台灣問題拖不過2020年,至少從純軍事的角度上是如此,至於政治上的考量則是主觀的和非科學的,誰都不敢說。
4. PLZ-05 的誕生
PLZ-05是基於PLZ-45的改良版,也是解放軍的自用版。
首先,PLZ-05的炮管是口徑的52倍,使最大射程超過50公里。
其次,PLZ-05的底盤經過全面的改造和加強,承載重量從30噸增加到40噸,柴油發動機的功率從525匹馬力增加到800匹馬力。
在車載的定位系統上,PLZ-05採用了慣性導航和多組衛星導航系統(兼容GPS和北斗)。除了接近實時(near real-time)的定位,PLZ-05還為駕駛員和炮長提供精確的數字化三維電子地圖。PLZ-05的信息處理能力和資料儲存能力都比PLZ-45有成倍的提高。
PLZ-05不是沒有缺點的,它最大的缺點是自動裝彈機的結構不夠緊湊(體積大),可靠性和維護性與西方先進國家有差距,彈藥艙儲存的彈藥有限。這些都是需要改進的地方。
從綜合性能來看,PLZ-05是一種非常先進的155毫米自行榴彈炮,配套的系統具有相當的規模,指揮/射擊的自動化體系已經相當完善,營級的火炮群能夠實現快速地進出陣地,自動調炮,自動修正,多炮聯動,自動射擊,進入陣地後30秒內首發炮彈就可以出膛,並且實現首群炮彈覆蓋目標。
PLZ-05還有一樣“絕活”,那就是每輛PLZ-05可以向目標連發數發砲彈並且使它們的爆炸在同一個時間點。這有點意思,YST 想了很久,除了造成心理上的震撼,不知道這種炮擊方式有什麼戰術上的特殊效果。
在行進中遇到敵情時,每門火砲可以直接接受任務,獨立計算射擊諸元,由炮長指揮進行自主作戰。
5. 圖片
圖47:05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炮彈出膛的一霎那。
問題:炮彈後面噴火,這是火箭增程彈嗎?
圖48:05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停在北京街道等候檢閱
這張照片是正側面,讓我們感受一下PLZ-05的炮管長度。
圖49:05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方隊分列式通過天安門城樓
注意前面兩輛領隊的車輛是營指揮車,它們沒有炮,只有一挺機槍,但是有很多通訊天線。
(三)122毫米自行榴彈炮(代號 PLZ-05)
這門炮沒有什麼特色,比起上面討論的155毫米自行榴彈炮它的各項性能指標都低一些。
圖50:05式122毫米自行榴彈炮方隊分列式通過天安門城樓(上面)
圖51:05式122毫米自行榴彈炮方隊分列式通過天安門城樓(側面)
(四)120毫米輪式迫榴炮(代號 PLL-05)
YST 對迫榴炮的性質不甚瞭解。顧名思義,迫榴炮是迫擊炮和榴彈炮的綜合體,那又怎麼樣呢?
圖52:120毫米輪式迫榴炮方隊分列式通過天安門城樓
迫擊炮都是炮口裝填的,非常方便,射速很高;炮管短,操作方便;結構簡單,重量輕,攜帶方便。這些都是迫擊炮的特色和優點,它們是跟隨步兵作戰最方便的重武器,只要使用得當,迫擊炮是非常有效的作戰武器。中國軍隊,無論是國軍還是解放軍,都是使用迫擊炮的高手。YST曾經和有作戰經驗的老國軍談過迫擊炮,他們都非常喜歡這門武器,因為射擊準確,殺傷力又大,在五、六百公尺的距離通常只須一發,頂多三發,一定消滅目標。
我們看上面這張照片,炮管大約一個人那麼長(~200cm),對迫擊炮而言太長了,炮口裝填是不可能的。如果是炮尾裝填,那還叫迫擊炮嗎?就叫榴彈炮就是了,因為迫擊炮的性能完全沒有了。
(五)100毫米輪式突擊炮(代號 PTL-02)
所謂「突擊炮」就是一種低後座力的反坦克炮,通常裝備在快速反應部隊作為突擊之用,所以稱為突擊炮。由於大多是用於快速反應部隊,突擊砲通常裝在輪式裝甲車上,因為輪式裝甲車的速度非常快(超過每小時80公里)。
在快速反應機動作戰中,「突擊炮」是反坦克和反裝甲的主要武器。除此之外,「突擊炮」也可以為非裝甲部隊提供機動的火力支援,特別適合城市作戰。輪式突擊炮重量輕,除了速度快,通常具有兩棲能力,並且可以空運。
圖53:100毫米輪式突擊炮方隊分列式通過天安門
PTL-02戰鬥全重19噸,配備一門新研製的100毫米低後座力滑膛砲和一挺12.7毫米機槍,最大速度每小時85公里,最大行程600公里。PTL-02的主砲可以擊毀不掛附加裝甲的T-72主戰坦克。
PTL-02突擊炮在2007年中俄聯合軍事演習中深受好評。
(六)300毫米遠程火箭炮(代號PHL-03)
圖54:300毫米遠程火箭炮方隊分列式通過天安門(近距離特寫)
圖55:300毫米遠程火箭炮方隊分列式通過天安門(遠距離方隊)
有關火箭炮的常識今年4月我們就討論過了,中國所有的火箭炮,包括PHL-03,在下面這篇文章
軍事小常識:多管火箭炮(下)(2009/04/20)
已經有所論述,在此就不再敘述。
中國大陸非常重視火箭炮,因為它是非常有效的大面積殺傷武器,解放軍的火箭炮技術領先世界。美國由於空中力量強大,所以並不很重視火箭炮,但是飛機轟炸的成本遠高於火箭炮,在火力支援的時間上也沒有火箭炮來得快速。
今年中共閱兵展出的PHL-03它的外型與俄國的「龍捲風」非常相似,它威力強大(彈頭重150公斤)、射程遠(150公里),但是它不是大陸最好的火箭炮。
大陸最好、威力最大的火箭炮是「衛士-2」,口徑400毫米(世界最大)。衛士家族中的「衛士-2D」彈頭重250公斤,射擊精確(有導航系統)、射程達到360公里(遙遙領先世界),可以覆蓋整個台灣。
中共解放軍用長程火箭炮填補普通火炮和戰術導彈中間的空白,充分說明了解放軍未來的陸軍作戰方式。
(未完待續)
中國大陸2009年閱兵典禮觀感:導彈方陣分列式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30樓.2010/10/26 19:10致YST兄
非常抱歉,因為工作的關係,轉場到一個網絡很差的地方,以至長時間未能上網。
多謝YST兄的回復。小弟拜讀大作很久,只是一直潛水,另外對這個網站中各種功能的使用方法也不甚了了,所以一直也沒有發言,慚愧慚愧。小弟不是砲兵專業的,只是由於家庭的關係,對於軍隊有特殊的感情和一定的了解而已。留言中如有不當之處,萬望海涵。
- 29樓.2010/07/12 05:12關於YST兄對圖47中砲彈的疑問
關於YST兄關於圖47種砲彈的疑問,可以肯定的講,這不是火箭增程的砲彈,而是一枚棗核形彈底排氣增程彈。按照我軍遠程火砲的彈藥配置,一般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圓柱型普通彈,另一種是棗核形增程彈。增程彈的特點是砲彈的氣動外形更好,並且彈底排氣,所以又稱為底排彈。
彈底排氣是一種增程方式,因為在空氣中高速飛行的砲彈,在其尾部後方會有一個真空區,這個真空區會形成一個向後的拉力,影響砲彈的射程。所以增程彈會在彈頭尾部的凹陷區佈置一些緩慢燃燒的發射藥,讓其燃燒時產生的大量氣體彌補彈頭尾部的真空區,抵消由於真空導致的射程損失。
底排彈和火箭增程彈的區別在於,火箭增程彈利用火箭發動機為砲彈的飛行提供一部分推理,所以火箭發動機體積較大,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彈頭裝藥量。而底排彈只補償真空區的空氣,並不用火箭發動機提供推力,所以對彈頭的裝藥量影響很小。
不知是否可以解釋YST兄的疑惑,見笑了。
你精彩的回應剛剛才看到,立刻回覆。
非常感謝你的說明,清楚、淺顯、易懂,正是 YST與【天下縱橫談】的風格。
好奇的問一句:懂得這麼多,你是砲兵專業的嗎?
- 28樓.2010/06/30 06:14YST兄钧鉴3
另外,在YST兄的另外一篇文章中,对大陆军用装备的命名似有疑问,在此一并说明了罢。ZTZ98和ZTZ99主战坦克前面的编号,是有意义的,不是仁兄所说的“主战车”,第一个字母Z,指的是装甲车辆,第二个字母T,指的是坦克,第三个字母Z,指的是主战(或中型)。同样的,04式装甲步战车的第一个字母Z,也是指装甲车辆,第二个字母B,指的是步战车,第三个字母D,是履带的“带”,是指履带式。如果是轮式步战车,其最后一个字母应该是L,就是“轮”,所以YST兄装甲车阅兵式中,图51、图52、图53的注释是错误的,不是ZBD09,应当是ZBL09轮式步战车。再比如轻武器,QSZ92式手枪,第一个字母Q,是指“枪”,S是指“手枪”,Z是指“自动”凡此种种,其实都有一定之规。
小弟是大陆人,由于两岸语言习惯不同,不知是否说清了问题,还请YST兄指正。
班门弄斧,见笑见笑。
- 27樓.2010/06/30 06:12YST兄钧鉴2
严重鄙视回帖字数限制
其二,就是多发射击同时同点命中的问题。事实上,在炮战中,炮击的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炮火急袭阶段,此阶段以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2、破坏射(效力射)阶段,此阶段以破坏对手土木和永备工事、火力点为主要目标。3、监视射阶段,此阶段以掩护己方进攻部队以及防止敌火力点复活为主要作战目标。由炮战的上述特点可以看出,对敌人有生力量杀伤最大的是炮火急袭阶段(由于此时敌人尚未进入有效掩护地点)。而在炮火急袭阶段,对敌杀伤力最为强大的是第一弹群(就是第一批落在敌人阵地的炮弹),所以如何加强第一弹群的落弹密度,就成了炮火急袭是否能够有效杀伤敌人有生力量的控制因素。PLZ05具备的多弹发射、同时、同点命中体制,正是可以在一个不太远的距离上,通过仰角和装药的调整,实现单炮的多发炮弹,同时命中目标区,这样就成倍的提高了第一弹群的落弹密度,从而实现了急袭火力的倍增,具有重大的战术价值。
不知上述两点是否可以回答YST兄的疑问
- 26樓.2010/06/30 06:10YST兄钧鉴
时至今日才拜读了YST的大作,感慨良多。大作论述客观,引证翔实,不过有两处小地方,小弟想略作补充。
其一,看到YST兄对于自行迫榴炮似乎有些疑问,事实上,大陆的轮式自行迫榴炮目前是作为快速反应部队的一种营属曲射火炮,也是一种后装线膛速射炮。它既可以用炮击炮的射击方式进行大仰角射击,必要时也可以使用加榴炮的射击方式进行小仰角(或直瞄)射击,必要时可以发射破甲弹,所以属于一种多用途火炮。他的特点是可以伴随快速反应部队行进,并且在城市战中,因为机动灵活且火炮俯仰角大,可以给进攻部队提供直接的火力支援,且因为自重轻,可航渡,所以是机动部队装步营的重要支援活力。
- 25樓.2010/01/10 23:40武器系統與武器的價格較量
風舞雪兄對於各類武器的細節問題鑽研十分深入,算的上是一位深具廣度知識與深度學問的兵器專家了。
市長對於風舞雪胸所言:【 ,像plz05 155mm自行火炮单价据说比两辆99坦克还贵】認為難以置信,因為市長認為:【99式坦克在裝甲、機動、火控系統都遠優於 PLZ-05,這些都是錢堆出來的。別忘了,99式獨特的激光射通訊系統、激光壓制系統和主動防禦系統都是非常昂貴的。】當然市長所言多是事實,無論是引擎還是裝甲,甚至是車內的火控系統,九九是戰車無疑都是遠比PLZ05要強的多,也貴得多,照里說九九式戰車應是比PLZ05自走砲要貴才對,又怎可能會反而連PLZ05的一半價錢都不到?
我個人猜測是若PLZ05真的比九九式戰車要貴,原因是兩者的計費方式不同所致。九九是戰車是一輛戰車的單價計算,而PLZ05自走砲則是一個系統為單位的計價方式,價錢自然遠高於九九式戰車。因為據我所讀過的資料,大陸自走砲是以系統為計算單位,而非光以炮車為單價來計算。由於PLZ05式155毫米自走加榴炮的底盤是從PLZ45的底盤改良而來的,該底盤比德國的PZH2000的底盤要小,造成內部空間不足,所以車載炮彈數量稀少,大約只能攜帶30發左右的155毫米炮彈,而PZH2000則攜帶炮彈達六十發以上。為了彌補攜彈量不足的問題,一輛炮車通常都配屬一輛同型底盤改裝的炮彈運輸車(載彈九十發)隨行在後。此外,自走砲的火控系統和戰車是完全不同的,二者其實難以放在一起比較優劣。
因為戰車接戰距離不遠,有80%以上的接戰目標都在兩千公尺內,超過四千公尺的接戰機會可連連5%都沒有,所以火控系統主要是以光學儀器為主,全部裝在車內。而155毫米自走砲則不同,其攻擊目標往往都在十公里以外,身為全世界射程最遠的火炮系統,PLZ05式的攻擊目標可能都在20至50公里遠,所以其火控系統除了車內的觀描系統外,還要加上專屬的雷達搜索車,以圖掌握目標的正確方位,甚至還有衛星的定位系統,加上通訊系統,則價格要超過戰車兩倍是可能的。我想這才式風舞雪兄說價格會超過九九式戰車兩倍的原因吧!
至於120毫米迫榴炮系統,被稱為迫榴炮應該是其具備迫擊炮與榴彈炮的雙重特性,並非是可打迫擊炮和兼發射高爆榴彈,因為迫擊炮彈本身也是屬於高爆榴彈一類。只是這種炮比較特殊是它可兼具直射功能,而迫擊炮是不具備直射能力的(但榴彈炮具備直射能力,緊急時可以用來打戰車),被稱為迫榴炮原因應該在此,不是什麼可以兼發射高爆榴彈,這種炮它可以發射成型裝藥彈,可直射到1500公尺遠的距哩,具備反戰車能力,應該是師法前蘇聯的120毫米迫榴炮而製的。
- 24樓. 李立邦2010/01/05 03:13
- 23樓. 我的护球像亨利2009/12/29 18:10不知道楼下想要表达些什么
是说“美国最强?”
还是“美国最强!”
- 22樓. 李立邦2009/12/29 07:48不但土還加無知
美國最強
為何~~韓戰美國落砲。
為何~~越戰美國戰敗。
大象是抓不到老鼠,大象更踏不死螞蟻。
- 21樓.2009/12/29 06:37to 李立邦 你不是老土, 是无知, 无知所以无畏
苏联不仅在大口径迫击炮上卓有建树,在步兵小口径迫击炮上同样有非常强的技术力量,在70年代2B9型82mm瓦西里克迫击炮及其以后的改进型无疑是这个口径上最优秀的迫击炮系列
瓦西里克炮重650公斤,最大射程大于4270米,最小射程小于800米,正常情况下需要四到五个人操作,它装有标准的瞄准系统及射击计算器。
与传统的前部装弹的81毫米和82毫米迫击炮相比,瓦西里克82毫米速射迫击炮的操作优秀包括;
可以选择单发或速射,发射速度更快;
可以采取常用的间接瞄准,也可以采取直接瞄准。
它可以发射专用的82毫米高爆迫击炮弹,也可以发射现有的82毫米迫击炮弹的改进型,最大初速度为每秒272米。
四枚炮弹的弹夹从右侧装入,1.5秒内就可以连发四枚。这个炮的缺点是重量较重,从外形上看像传统的牵引火炮而不是迫击炮,不可能由普通步兵背负,多装备于机动车辆。
解放军现在装备的W99迫击炮同样是买了俄罗斯的技术后仿制并改进出来的,主要装备在4X4的轻型机动越野车辆上。
而目前解放军步兵装备的迫击炮的是60mm PP93型和82mm PP87式,性能网络上也有,自己去查。
个人觉得四点二英寸(107mm)这个迫击炮口径最没用,不可能人扛,81mm/82mm是人扛的极限,轻型车辆装置这个也不够实用,备弹什么的很有限制,而且它后坐力不轻,悍马这类的车只怕也很难撑得住。如果装重型车辆的话6X6的底盘就可以直接用120mm口径迫榴炮了,120mm迫榴炮不管是威力还是射程都强过107mm太多,美军就是因为空军火力够强,直接废掉了不能人背的四点二英寸全都改用三点二寸(81mm),而中型履带底盘更可以用160mm,以色列现役的的160mm自行迫击炮用的就是二战时期美国的M4谢尔曼废旧坦克底盘改装的。
拿着这个四点二英寸炮吹牛说是世界最强的迫击炮真实让人发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