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仙子
當我還是小不點在換乳牙時,根本不知道什麽是牙仙(tooth fairy),記得那時得把雙腳整齊並排好,背對著床站好,如果掉的是下排的牙,就得反手把手中那顆乳牙往床頂扔;如果掉得是上牙,就的往床底扔,何故這樣做?當時並沒問。小時常被耳提面命:“小孩子有耳沒嘴。”意思是小孩不許多問,只可聽,這樣就養成了只照大人說的做。而只兩腳丫子並排整齊站好,意味著長出的恒牙才會整齊漂亮。
而歐美西方國家卻流傳著這樣的傳說:當小孩掉乳齒後,睡前得把掉下的牙齒放在枕頭下,夜半人靜時,牙仙子會悄悄地取走枕下的乳牙,並留下一塊錢。小孩晨早起床,發現牙齒被換成一張紙幣的一塊錢,可想而知那高興勁! 牙仙子的故事還不時被用作電影或電視題材,以至於西方小孩深信不疑。
今年六月份在美國小妹家時,正好她六歲的小女兒夏洛特(Charlotte)掉了第一顆乳牙,那天正好在吃玉米,一口咬下,那顆本已不牢靠的乳牙,經這一硬碰,流了一口的血,痛得小女孩梨花帶雨,一粒粒眼淚往下掉。當晚在醫生爸爸細心呵護下,終於幫小女兒搞定那顆搖搖欲墜的乳牙。隔天晨早,喜見小女孩高興地搖著手中牙仙子送來的一塊錢。
十二月份,小夏洛特掉了第三顆乳牙了,“經驗豐富”又好奇的她不再只滿足於小牙仙留下的一塊錢,她給小牙仙子寫了一封信並吩咐牙仙子要回答。六歲的她,字還寫得歪歪斜斜但超可愛。親愛的牙仙子:請在線上回答問題。您叫什麽名字?並畫了一條線好讓她回答?接著問:您漂亮嗎?然後寫上是或不是,並囑咐牙仙子在答案上畫圈回答。第三和第四題,小夏洛特分別畫了一個會飛的牙仙子,及那顆被添上眼睛及嘴的乳牙,並吩咐牙仙子為它們塗上漂亮顏色。最後寫上謝謝,愛您的夏洛特。
望著小外甥女圖文並茂的信,其實更像是她布置給牙仙子的作業,幸福感一直漫開,覺得現在的孩子真是幸福!
美國的教學不是填式鴨的教育,不大派功課,以至於孩子們能享受該有快樂童年,這樣一來反而更能自由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