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多做評鑑?還是算了吧!
2016/05/10 02:35
瀏覽985
迴響0
推薦11
引用0

台師大建議新政府:重大教育政策,一億預算編五百萬做評鑑

做評鑑有兩個假設:一是評鑑者可以得到比一般人更多的資訊,一是評鑑者比一般人更加專業與公正!其實在資訊時代,第一個假設就不成立了!被評鑑者做過的事情很難不留下足夠讓多數人都可以認識他的足跡,所以任何人有心要認識被評鑑者時,不必經過評鑑單位就可以獲知足夠的資訊。當評鑑者要求被評人士或單位提出「新的」文件時,這些文件不可能是客觀公正的,只會浪費被評者「斟酌」該如何隱惡揚善的時間。

另一方面,沒有人甚麼都知道,所以評鑑者只是熟悉一套數據分析的技術不是凌駕所有專業領域的專家!各種專業也不可能以同樣一套數據分析方式去合理評價。公正性呢?即使沒有人謀不贓的弊端,非常「公正」卻「不適當」也對事情的正向發展沒甚麼幫助!就像考試是很公平的,卻不是選材的最好方式,越是進入新時代,越會凸顯這種「定於一」的思維方式其實非常不實用!

在我的角度看,這些增加評鑑事務的呼籲,很像專制政體被推翻之後「保皇黨」們垂死的掙扎!我是經歷過很多評鑑,也在大學短暫擔任過一級學術主管(院長),「評鑑」過很多其他人的人!我始終覺得這些評鑑徒具形式,即使立意方法看起來還算合理,但因為人的主觀因素,執行起來一定會失去初衷,只能得到浪費資源,甚至反淘汰的效果!

其實評鑑所以一直還是被認為「有必要」的原因,還是那個揮之不去的升學主義幽靈所致!我們就是無法忍受沒有「公平一致」的標準評價!如果大學無法明確地分出名次高下,很多人就是會坐立不安!其實我們不是都能習慣市面上多數的商品品牌爭奇鬥艷,大家各自擁護或使用自己愛用的商品嗎?這就是真實世界的樣貌,本來就很難有明確的單一標準說:愛瘋就是比別的品牌好,即使甚麼都好,但是價格太貴對於很多人來說就是不好了!

多年前我自己和學校還在被評鑑範圍內時,我深感不平,也對相關執行評鑑事務的人與事感覺氣憤!但是現在我認知的是:這件事的重點不在執行面如何改善精進?而是根本無須進行!只要提升資訊透明化的程度與速度,其實根本無須拱出一批人或一些機構來替大家「打分數」!分數留給需要使用到這些被評鑑者服務的人去打就好了!當然很多做學術研究分析的人也可以提供分析整合的資訊,不必一定要制度化!

多數「打分數」的評鑑機制只是扭曲更多的事實印象,浪費更多的國家資源,製造更多的人事紛擾,甚至弊端!真的愚不可及,毫無必要的!花相對很少的錢做好行政資訊透明化,就絕對可以達到評鑑宣稱的所有預期效果,同時也直接增加各單位的行政效能。撥給評鑑單位更多的錢真的好像請鬼抓藥單!我看還是省省吧!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校園筆記
自訂分類:教育學習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