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的結構與分類
第一節 新聞的結構
一、何謂新聞的結構
所謂「新聞的結構」( The Structure of News ),指的就是新聞材料的組織和安排。也就是記者在採訪得新聞素材後,如何謀篇布局,把新聞作品做最適合受眾閱讀的呈現。
一個好記者在下筆之前,都應先構思如何安排新聞的主題架構,把自己的採訪所得,依據這個主題,將內容層次化的一一呈現在讀者眼前,便利讀者的閱讀。
黛博拉.波特( Deborah Potter )是位於華盛頓的新聞實驗室( NewsLab , www.newslab. org) 執行主任,該機構由波特女士創立於 1998 年。她在獨立新聞工作手冊中指出:每個報導都有結構,一如人體都有脊骨。沒有結構,報導就會成為一堆沒有主幹的事實大雜燴。結構對一篇報導能否讓人理解和能夠有意義至關重要;但並不是所有報導只應有一種結構,好作者會選擇最適合報導內容的結構。( Deborah Potter )
二、結構的種類
不同的新聞,文體的結構自然也不同。經過長期的實踐和演進,在新聞的寫作上,新聞文體的結構形式,不下一二十種,但為新聞界所眾議僉同的,一般而言有:
⊙倒金字塔型( the inverted pyramid pttern )。
⊙正金字塔( the upright pyramid patTern )
⊙正反金字塔折衷式 (inverted and pyramid pattern )。
⊙平舖直述法 (linear stories) 。
另有學者在這四種結構型式之外,又提出了華爾街日報型結構 (wall street journal formula )、沙漏型結構( HourgIass Style )、列舉型結構、章回型結構( sections technique )、網路新聞的非線性結構( nonliner) 。( Rich.2004 )
不過,這些結構型式,在台灣媒體普遍採用的,主要為倒金字塔、正金字塔、沙漏型(又稱倒金字塔與正金字塔折衷型)、平鋪直敘式及鑽石型( Diamond ,又焦點式或稱華爾街日報型)結構。
1倒金字塔型
倒金字塔型結構顧名思義,就是「頭重腳輕」的結構,也就是依照新聞的重要性逐一遞減原則來撰寫。從最重要的開始寫,接著次重要的內容,一直到最不重要的。
歷史學家對這個結構最早從什麼時候出現有爭議。有些人說是有了電報後人們發明了這個結構以確保重要的訊息會最傳送出去,以免電報傳送中斷而漏傳資訊。但十九世紀的美國新聞故事研究發現,倒金字塔是在電報出現後的好幾十年才出現,而它的出現有可能是因為在重建時期的社會及教育人士鼓勵報導事實而非較具解讀、批判性的敘事風格。( Errico )
雖然倒金字塔型是最古老、最方便、也用得最浮濫的新聞結構,但卻最實用,尤其是在撰寫硬性新聞、突發新聞、網路新聞時。主要原因如下:
1. 便於受眾閱讀:方便受眾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自己所需要的訊息。當他們讀到自已不感興趣的內容時,可以立即停住。換句話說,閱聽眾可以根據自己所能使用的時間,以及自己需要的訊息量,來決定要閱讀到那一段,而不會遺漏重要的訊息。
2. 方便編輯刪稿:報紙的版面非常珍貴,記者每天所供應的訊息,往往數倍於版面所需要的數量。倒金字塔式的寫作,方便編輯刪稿,只要從後往前刪就可,不會影響到重要內容。
3. 便於記者寫作:記者在寫作時,必須組織採訪得的材料,倒金字塔式的寫方式,讓記者在因故必須打斷寫作或因應截稿時間需要,立即發出稿件,而不影響重要訊息的供應。
在這網路時代,倒金字塔式的結構,不僅沒有落伍,反而歷久彌新。因為網路新聞的受眾,一次只能瀏覽一個電腦、PDA或手機大小的螢幕,如果第一個段落無法吸引受眾的興趣,受眾就不會瀏覽下一層次的內容。所以,網路新聞更應該採用倒金字塔式的寫作。
倒金字塔式的寫作格式如下:
Introduction containing most important or mostinterestinginformation
導言包括最重要或最吸引人的消息
more facts
更多的事實材料
supporting information or background
輔助性消息或背景材料
quotes or more facts of lesser importance
引語或次要的事實材料
minor details
細節材料
least significant information
最不重要的消息
2正金字塔型
正金字塔型結構的寫作方式,正好和倒金字塔型相反,行文結構是「頭輕腳重」。這樣寫作的目的,在吸引讀者把全文看完,才能清楚全部的情形。因此,一開始比較平淡,接著越往後的段落越重要、越緊湊,最後達到最高潮。問題是把新聞最重要或最有趣的部分放在最後,很可能會讓受眾失去耐心。
因此,使用金字塔型結構撰寫新聞時,固然不必像金字塔式的寫作格式,把最重要的部分寫在導言,為了吸引受眾的注意,還是要把所要報導的訊息重點寫在前面。而導言不妨利用懸疑式的寫法,以吸引閱聽眾的興趣。
一般而言,正金字塔型的新聞結構,不適合使用於目的在讓受眾獲得訊息的硬性新聞,而適合用於名人軼事,以及故事性的新聞。
3沙漏型(正反金字塔折衷式結構)
沙漏型結構的新聞寫作方式,是截取倒金字塔型和正金字塔型結構的優點,而避免它們的缺點。也就是在導言明白寫新聞的重點或結論,進入軀體後,依重要性遞減的原則行文,然後按新聞的時間性或是邏輯性來發展。
黛博拉.波特( Deborah Potter )指出:所謂「沙漏」型結構,是倒金字塔結構的一種變體。它同樣是以最重要的資訊為開端,但在幾個段落之後,會掉轉方向,變成一種通常按照時間順序進行的敘述。
她並以報導暴風雨為例,記者可能以一個硬導言開始,隨後有幾個輔助段落,然後根據某位目擊者的經歷,開始敘述這場暴風雨的經過。
這種敘述結構要求在開頭部分與敘述部分之間有一個清楚的轉捩點。
記者可能這樣寫:「當狂風暴雨驟然襲來時,農場主伊克巴爾.坎正在糧倉。……」而後開始沙漏下半部分的故事。有些報導完全按時間順序走,這些報導往往是特寫性質的。( Deborah Potter )
基本上使用沙漏型結構的寫作方式,通常用於情節比較複雜的犯罪新聞或災難現場的報導。尤其是災難新聞的報導,往往有其時間跨度,適合此種新聞結構。
4平鋪直敘式
平舖直敘式的結構,顧名思義,只要把所採訪得的新聞素材,一一寫出,是幾個結構中最單純的。使用此一方式寫作,談不上如何謀篇佈局,只有直述到底罷了。
因此,如果採訪到的新聞素材,並不是很重要的訊息,也沒有什麼高潮可言,但有時屬於歷史文獻或紀錄,以及告知性的小新聞,不發又不行,這時候就適合使用平舖直敘式的寫作方式來處理,只要依照新聞資料或相關單位公告的內容,一一交代即可。
例如 :
「
5鑽石型(華爾街日報型)
所謂鑽石型模式,是因它的結構類似鑽石的菱形結構而得名。換句話說,這種結構是「兩頭小、中間大」,有如鑽石一般模樣。使用此一模式寫作最為成功的是美國華爾街日報,由於華爾街日報把鑽石型結構的寫作方式,發揮得淋漓盡致,因此,又稱為「華爾街日報」式結構。很多人甚至只知華爾街日報型結構,而不知有鑽石型結構這個名詞。
黛博拉.波特( Deborah Potter )表示:使用這種結構時,記者首先以某個具體人物事件開始,人物的經歷揭示出報導的實質所在。這個小故事隨後擴展開來,讓人們看到其更廣泛的意義。在報導最後,記者再返回這個人物的故事,以此結束報導。
在使用這種結構時,記者常常會放入一個「核心」段,說明報導的意義所在。波特蘭市的《俄勒岡人報》 (Oregonian) 執行編輯傑克.哈特 (Jack Hart) 說,核心段「可以回答導言所提出的問題,說明這個事件/情況為什麼重要,將報導放入一個更寬的背景中」。核心段應在新聞的較前部分出現,以便讓讀者明白繼續往下讀的意義。( Deborah Potter )
因此,採用鑽石式寫作結構文章,通常需要比較大的篇幅,容納大量而鮮活的現場對話,以及記者描述在現場所見所聞的素材。
近年來,台灣的報紙由於競爭激烈原因,越來越重視故事性的新聞,就連以往注重刑案大小、死傷人數多寡的社會新聞,也開始要求記者必須採訪新聞人物或事件的背景故事,大有沒有故事就不是新聞的趨勢。因此,鑽石型結構的寫作方式,越來越受到重視,也越來越常見。
註:此篇係應銘傳大學傳播學院新聞系之邀所撰,版權所有,僅供參考,勿做其他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