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轉載~~~網路謠言大破解5
2012/03/24 22:45
瀏覽966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九層塔裡有一種成份已經證實會導致肝癌
原文:九層塔西方人稱的羅勒與我們的九層塔相近,原產地在印度由荷蘭人帶到台灣來,羅勒的葉片略呈橢圓形,香味較淡甜度較高。

九層塔是一年生的植物,非常容易種,植株有綠莖和紫莖兩種較常見又以紫莖的香味較濃,每到5-10月是盛產季,烹調時以葉片翠綠者佳,葉片變黑時即將腐爛香味已失。

九層塔裡有一種成份叫做Eugenol,這個成份已經證實會導致肝癌。當然其他的植物中也含有這個成份,但是九層塔裡的含量最高,而且其他植物大部份不是拿來食用的!

致癌的機轉是Dosedependance,也就是說,因為致癌物的一再刺激,會造成致癌機會的漸漸提高!所以,在這個致癌理論中,接觸致癌物的次數是關鍵。

本來,人體有對受損組織(或基因)修補的機制,但是一再的刺激造成突變後,情況就不可逆了!

而Eugenol的中文名稱就叫做「黃樟素」!不要再用九層塔煎蛋了

解答:九層塔成分含有Eugenol(丁香酚),Eugenol為『丁香酚』,並不是網路所言的『黃樟素』。黃樟素的英文為『Safrole』,Eugenol(丁香酚)並非致癌物質。

九層塔雖含有丁香酚,但九層塔不等於丁香酚;大劑量丁香酚可能對生物體產生一些健康危害,但截至目前還沒有相關科學文獻資料顯示九層塔會致癌,故無法證實其正確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吃一包泡麵需要肝臟解毒32天
原文:曾經有位同事每天吃兩包泡麵當早餐,在31歲那年得了【腹膜後血管周圍癌】……大家都會說台灣的泡麵最好吃,

不過就是沒有人知道台灣的泡麵最毒,以台灣泡麵的劑量經過最注重健康的日本人估計,大概吃一包科學麵就需要肝臟解毒32天,其他的泡麵劑量更高了。

解答:
一、目前並未有吃一包泡麵就需要肝臟解毒32天之科學證據或相關醫學研究報告。

二、由於飲食的不均衡,攝食過多的脂肪及熱量,以至於慢性病、癌症及肥胖等各種疾病的罹患率有增加的趨勢。

    依據營養學的專業建議,飲食應依照六大類食物均衡的攝取,才能吃的健康。泡麵本身並不屬於營養均衡之食品,除了高油、高鹽、高熱量外,

    其他營養素含量也極低,所以不建議長期多量攝取,也不建議作為單一正餐食用,需搭配其他不同種類之食物例如蔬菜、水果、肉類等,以達均衡營養之要求。

     關於健康飲食之相關資料,可至本署食品資訊網(http://food.doh.gov.tw/營養與健康)項下參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腹時,不可吃番茄
原文:番茄中含有大量的膠質、困質以及肺膠酚等可溶性收劍劑成分。這些物質會與胃酸發生作用,形成難溶解的「結石」,

從而阻塞胃的出口幽門,使胃內壓加升高,造成急性胃擴張,引起腹痛、嘔吐,甚至發生失液性休克。因此,最好是在飯後再食用番茄。

解答:關於「空腹吃番茄會導致結石」目前尚無相關科學研究報告或醫學病例證實。依據營養學的研究,番茄含有大量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及茄紅素等物質,

但並無含大量膠質、困質、肺膠酚等成分之分析報告,其營養價值受到肯定,適量食用對人體健康有正面幫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還是這麼喜歡吃冰嗎?

解答:
一、造成癌症的成因相當複雜,但目前並未有臨床研究或科學證據證明一大早喝冰咖啡的人容易罹患癌症,也無法證實體內有癌細胞是因為冰的關係;

    另外,造成不孕的因素包括壓力、抽菸過多、子宮內膜異位等,醫學上迄今也並未有喝冰水導致不孕的臨床報告。

二、一般來說,人的體溫約為37度恆溫,冰水進入人體後,透過口腔、食道進入胃及腸道時,溫度已經升高許多,雖然會造成接觸之器官溫度稍微降低,

    但馬上會經由人體之溫度調控系統達到平衡,與癌症等疾病之造成並不會有直接關係。除非是氣管、胃腸不適的病患(如氣喘病、胃潰瘍等),

    較易因患部受冷而造成刺激、加重症狀,在病症獲得控制前不建議冰冷飲食;或是女性經期期間,較易因冰冷飲食造成子宮收縮不適之外,對一般人而言影響並不大。

三、冰品飲料本屬於休閒點心類食品,多食無益。唯有以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三餐定時定量等健康飲食的原則,才能真正確保身體的健康。

   該資訊可於本署食品資訊網(]http://food.doh.gov.tw)/「營養與健康」項下參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有關台灣雀巢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國大陸黑龍江工廠生產的奶粉及嬰兒米麥粉是否受污染?

一、本署基於維護國人健康之職,對於輸入食品之管理,依據本署公告之「輸入食品查驗辦法」辦理查驗,其含逐批、抽批及監視等查驗方式,

   經濟標準檢驗局亦訂定「輸入食品查驗作業要點」以供導循,另依市售監測結果,必要時,本署會於邊境如嚴查核,以確保民眾之健康。

二、本署於95年5月間已檢驗雀巢公司在中國大陸黑龍江省工廠生產之奶粉及嬰兒麥粉產,相關檢體經藥物食品檢驗局檢驗,未檢驗出苯。

三、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於95年8月間檢驗雀巢公司上述產品,亦未檢驗出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帶皮和發芽的馬鈴薯不可食用?
原文:馬鈴薯皮含有有毒的配糖生物鹼。如果把帶皮馬鈴薯煮熟後、再剝皮,皮裡百分之七的配糖生物鹼會滲傳到馬鈴薯裡。食用後,嚴重的會引起配糖生物鹼毒。

因此帶皮馬鈴薯最好剝皮後再煮。另外,馬鈴薯發芽時,芽的四周和皮會產生一毒素叫「龍葵素」,人吃了也會中毒,破壞紅血球。

所以,發了芽的馬鈴薯先將發芽部分的周圍和芽一起削去,用清水浸泡一段時間,再放些醋來煮或炒著吃。

說明:
1.茄科植物(如馬鈴薯)一般會含有一些有毒的生物鹼,其化學結構均屬於steroidal glycoalkaloids(配糖生物鹼)類,目前研究較多的為馬鈴薯。

  馬鈴薯所含的生物鹼種類相當多,最主要的成份為-solanine和-chaconine。

2.食用過多含solanine(茄鹼)的植物可能會產生急性中毒,常見的症狀包括頭痛、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

  罕見症狀包括血壓偏低、心跳偏慢、呼吸變快、肌肉絞痛、流涎以及溶血等。發生中毒的時間多在食用後2至24小時,腹瀉的情形可能會持續3至6天。

3.慢性毒性方面的研究,馬鈴薯生物鹼在動物實驗上曾被提及有致畸性。研究顯示-solanine或發黴馬鈴薯的生物鹼萃取物對雞胚有致畸性。

  另外-chaconine對小鼠有致畸性、對倉鼠可造成神經管缺陷。動物致畸性實驗中,-chaconine的危險性比-solanine高(-solanine必須在高劑量才有致畸性)。

  在人類研究方面,有研究指出懷孕婦女長期食用生物鹼含量高的馬鈴薯,胎兒發生神經管缺陷或無腦症的可能性較高,然而,也有研究否定此現象;故目前仍無定論。

4.另外馬鈴薯生物鹼可破壞腸黏膜上皮的完整性,有些研究指出攝食油炸馬鈴薯較多的地區,其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盛行率較高。

5.馬鈴薯植株Solanum tubersoum的生物鹼以「芽」的含量最高,各部位的生物鹼含量如下:芽0.8-5%、果實1%、花0.7%、葉0.5%、種子0.25%、新鮮塊莖0.0075%。

  過度光照或儲存不當而具苦味的的塊莖則可升高至0.025-0.080%。馬鈴薯皮的生物鹼含量比內部組織高,約為0.015-0.030%。所以剝皮煮熟的馬鈴薯之危險性比未剝皮烤馬鈴薯低。

  由於成熟的馬鈴薯,含約0.005~0.010%的生物鹼,不致引起中毒;但未成熟的綠色馬鈴薯或是已發芽馬鈴薯,此種毒素可增加5~6倍,易引中毒。馬鈴薯的葉子所含有的生物鹼則含量較高。

  有關動物及人類食用馬鈴薯藤蔓、發芽的馬鈴薯、馬鈴薯皮、被淘汰的馬鈴薯導致中毒的報告則較多。

6.一般建議馬鈴薯的生物鹼含量應低於0.02%,在此劑量下對人類無危害。綠色未成熟的馬鈴薯果實,所含的生物鹼較高,可能會超過0.02%,而對人體造成毒性。

  然而,一旦果實開始成熟,生物鹼的含量便迅速下降,相對來說,毒性便相當低,很少造成中毒。

7.馬鈴薯雖然含有一些有毒的生物鹼,也確實造成人體的急性中毒或被懷疑與某些慢性疾病相關。然而馬鈴薯本身含有豐富的營養,是人類重要的食物來源之一。

  成熟的馬鈴薯,含有少量的茄鹼,不致引起中毒,而發芽的、受傷的馬鈴薯則會有較高量的生物鹼,必須避免攝食。

總結:發芽的馬鈴薯、馬鈴薯皮、被淘汰的馬鈴薯導致中毒的報告較多。所以對於發芽的馬鈴薯、馬鈴薯皮不建議食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食用有黑斑的地瓜?
原文:表皮呈褐色或黑色斑點的番薯,受黑斑病菌汙染所致。黑斑病菌排出的毒素,含有番薯酮和番薯酮醇,使番薯變硬發苦,對人體肝臟有劇毒。

這種毒素雖經水煮火烤,其生物活性不會被破壞。食用後,多在二到四小時內發病,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症狀.嚴重的,

還發高燒、頭痛、氣喘、神志不清、抽搐、嘔血、昏迷、甚至死亡。因此.凡有黑斑的蕃薯不可食,也不能作豬、牛等牲畜飼料。

說明:
1.地瓜英文名Sweet potato , 學名Impomoea batatas。一種名為Fusarium javanicum的黴菌在感染地瓜後會生成對動物有毒的毒素furanoterpenoid和高濃度的nitrates。

Furanoterpenoid又包含了Ipomeamarone (番薯酮)和Ipomeanol (番薯酮醇)。

2.文獻報導,Furanoterpenoid會造成牛隻的食慾不振、喘,及在2-5天後死亡。研究顯示牛隻在給予4-Ipomeanol之後臨床上會造成呼吸系統的症狀,組織學上無法和非典型肺炎做區分。

  另一研究發現十八隻乳牛,一隻公牛,一頭犍牛在接受餵食約400公斤的受感染番薯,六天後有十三頭牛有腹式呼吸、咳嗽、呼吸咕噥聲、流涎、和吐舌頭,最後有六頭牛死亡,其餘在4-7天後恢復。

總結:受到黴菌(Fusarium javanicum) 感染的番薯會生成Furanoterpenoid,對食用的動物造成肺部的傷害,故對於有黑斑的番薯並不建議食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鮮木耳不可食用?
原文:木耳營養豐富,一般為乾品。但在新鮮木耳中,含有一種朴琳類光敏感物。這種物質對光線敏感。食用後經太陽照射,可引起日光性皮膚炎,人體暴曬部位易出現搔癢、水腫、疼痛等,甚至壞死。

嚴重者還會因咽喉水腫而引起呼吸困難。因此,新鮮木耳不可馬上食用,一定要等其乾燥後,所含朴琳類光敏感物質即自行消失,並失去毒性,方可食用。

另外,變質白木耳會產生大量酵米麵黃桿菌,食後會使胃部不適,嚴重者可出現中毒性休克。

說明:
1. 植物光毒性皮膚炎:某些植物含有感光物質,當皮膚接觸到這些植物的果實、果皮、種子、花、根、莖、葉的汁液,再曝曬到紫外線,

    可能造成接觸部位皮膚紅腫,甚至起水泡,數天後形成黑色素沉澱,這種皮膚發炎後的黑色素沉澱通常需數週至數月才能自然退掉。

2.植物性感光物質,其化學成分統稱為咈喃香豆素(Furocoumarin)或補骨脂素(Psoralen)。能引起本病的光感性植物很多,

  如:檸檬、萊姆、柚子、佛手柑、苦橙、葡萄柚、無花果、愛玉、薜荔、芹菜、香菜、胡蘿蔔、歐洲防風草、當歸、茴香、蒔蘿、補骨脂、前胡、仙鶴草等。

3.木耳 (學名Auricularia polytricha) 含有多種營養成分,為中國自古常用之營養食品。來自於中國的資料顯示鮮木耳含有咈喃香豆素,食用後可能引起植物光毒性皮膚炎。

  國內則未見類似案例報告。英文文獻指出木耳含有adenosine (9-beta-d-ribofuranosyl adenine),曾有個案報告食用超過70公克的植物,在三小時內造成顯著的血小板功能異常,並持續24小時之久。

4.白木耳 (學名Tremella fuciformis berk),又名銀耳,小鼠之半致死劑量為 17870 mg/kg,毒性作用包括造成癲癇或降低癲癇發生所需的電位值。

5.酵米麵黃桿菌(Flavobacterium farinofermentans)是從中國酵米麵食物中毒案件的酵米麵(fermented corn meal)中所培養出來的,

  實驗發現酵米麵黃桿菌中含有一種抗熱低分子量的毒素,叫做flavotoxin A。Flavotoxin A的老鼠口服半致死劑量介於0.68 mg/kg與6.84mg/kg之間,檢查發現老鼠都死於神經和心臟方面的毒性。

總結:食用過量的木耳會造成凝血方面的問題,中國報導食入鮮木耳可能造成植物光毒性皮膚炎,然而國內並未有類似案例。

白木耳食用過量有其本身的毒性,酵米麵黃桿菌亦有其本身的毒性,國內並未調查到有關於酵米麵黃桿菌及白木耳之間相關的文獻,然而若當白木耳已變質被細菌感染則不建議食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食用化肥生發的豆芽?
原文:豆芽鮮嫩,營養豐富。但用化肥生發的豆芽,看來更為肥美,卻不可食用。這是由於化肥中多含氨類化合物,經細菌作用,可轉變成亞硝胺而存在於豆芽中。

亞硝胺這種有毒物質,在人體內可誘發多種癌症,諸如胃癌、食道癌、肝癌等。因此,用化肥生發的豆芽千萬不可食用。

說明:
1.氮-亞硝基化合物(N-nitroso compounds)相當多,最普遍者為亞硝胺。亞硝胺是一種致癌物,因此種種食物內被發現的亞硝胺,受到密切的關注。

  吃入含有硝酸鹽及胺類的食物,可在體內腸道代謝成亞硝酸鹽類及其他亞硝基化合物,因此食物中的硝酸鹽含量是備受關切的議題。

2.蔬菜天然含有硝酸鹽,其含量因作物種類、栽培條件、環境及採收後的貯藏方式等因素而變動。已知含高量硝酸鹽的作物包括菠菜、小白菜、介蘭菜、萵苣、芹菜、甜菜、蘿蔔等。

  蔬菜也可能含有少量硝酸鹽,當蔬菜的鮮度越差其亞硝酸鹽的生成量越高。加工肉類製品(如火腿、香腸、培根等)則被允許添加亞硝酸鹽作為防腐劑。

3.一般估計人體經由食物攝取的硝酸鹽,主要是來自於蔬菜,部分則來自於加工肉類製品。蔬菜是硝酸鹽的主要來源,加工肉類製品是亞硝酸鹽的主要來源。

4.蔬菜除含有硝酸鹽外,另外植物本身也含有維他命C和酚類化合物,這些物質可以抑制內生性的亞硝基化。

  有文獻指出食入的硝酸鹽類多寡與胃癌的發生率之間並未成正相關性,故減少硝酸鹽是否可以對健康有益仍為未知之數。另有文獻指出多吃生鮮蔬菜和新鮮水果可以抑制胃癌發生。

   因此食入蔬菜是否會增加癌症的機率,現有資料仍是持否定的態度。

5.氨肥可增加植物內硝酸鹽類的含量;減少氨肥的用量,可以降低蔬菜內硝酸鹽類的含量。6.化學生發的豆芽,其硝酸鹽含量是否很高,目前缺乏相關資料;豆芽較令人擔心的問題是添加生長調節劑。

總結:蔬菜內低含量的氮-亞硝基化合物和其前驅物,是否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傷害?從化學物質的毒理性質,確實有可能性;

然而由流行病學的研究來看,目前仍無定論。多吃生鮮蔬菜和新鮮水果可以防癌的證據仍遠多於其可能致癌的報告。

原則上,設法減少這些化合物在食物內的含量或在人體的轉化,確實是值得努力的方向。至於食入化肥生發的豆芽,是否會造成體內亞硝胺含量增加,目前未收集到相關研究報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吃未煮熟透的四季豆?
原文:生四季豆、尤其是經霜打過後的四季豆,含有較多皂素和豆素。皂素對黏膜有強烈刺激性,並含有破壞紅血球的溶血素。

這種毒素須在攝氏一百度以上才會被破壞。而豆素是一種植物性毒蛋白,有凝血作用,亦須經過長時間煮沸後,才可被破壞。

如果食入未經充分炒煮的四季豆,一至五小時後,便開始出現噁心、嘔吐,重者甚至嘔血,並常伴有腹痛、腹脹、腹瀉、頭痛、頭暈等症狀,部分嚴重病人,

還有胸悶、心慌、出冷汗、手腳發冷、四肢麻木、畏寒、發燒等消化系統和神經系統症狀。因此,生的或半生不熟的四季豆均不可食,必須煮熟煮透,將其中的有毒成分破壤之後,方可食用無妨。

說明:
1.四季豆〈Pheaseolus vulgaris L.〉又稱菜豆,屬於食用蔬菜。中毒事件主要因進食炒、煮不透的菜豆所致。這類事件在中國較常被報導,至於臺灣則少見。

2.有毒成分主要為菜豆毒素、皂?、和胰蛋白?抑制物(trypsin inhibitor)。這些有毒物質在持續高溫作用下,可被破壞。

3.菜豆毒素是主要存在於豆粒的植物性毒蛋白,是一種血球凝集素,具有紅血球凝集和強烈嘔吐作用。

4.皂?是主要存在於豆莢的一種帖類物質,對消化道黏膜有?烈刺激作用,可引起消化道出血性炎症,並有溶血作用。

5.胰蛋白?抑制物存在於豆粒,可抑制胰蛋白?活性,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

6.中毒表現:進食不熟的菜豆後數分鐘至5小時出現症狀。主要症狀為胃腸炎﹐表現噁心、嘔吐、腹痛、胃部燒灼感、腹脹,腹瀉等,

  可能伴有頭暈、頭痛、冷汗、畏寒、四肢麻木輕度神經系統症狀。部分病人還有胃部燒灼感、心慌、胸悶、無力等症狀。少數可發生溶血性貧血。病程很短﹐一般為1~2天。預後大半良好。

總結:生四季豆內確實含有具毒性的物質,這類毒素可以被加熱破壞。四季豆應該徹底加熱,使其?外熟透,色變豆熟,方可安全食用。食用時,若豆類顏色未變或有豆菁味道,則不宜食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孕婦牛肉吃太多,兒子易不孕
原文摘錄:美國紐約州羅徹斯特大學婦產科教授莎娜‧史汪領導的一項研究指稱,孕婦如果吃太多牛肉,將來兒子長大後,精蟲數量會減少,進而影響生育能力。

研究發現,懷孕期間每周吃牛肉七次以上孕婦生的兒子,體內精蟲數比牛肉吃得較少的母親生的兒子少約二五%,

且前者的精蟲密度低於世界衛生組織界定之「生育能力低下」門檻的機率,幾乎是後者的三倍。也就是說,孕婦牛肉吃得愈多,兒子的精蟲品質就愈差…。

說明:不孕症的成因複雜,非僅因攝食單一食物而導致。目前尚未有因單一攝取美國牛肉而導致不孕症等問題之直接醫學根據,以及相關風險評估報告,

國際間亦未因此禁止攝食美國牛肉。案內研究之飲食背景(每週吃超過七次牛肉大餐)並非一般國人之飲食習慣,亦未符合健康飲食的原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咖啡~不要〝杯蓋〞
原文摘錄:一杯熱咖啡下去,就可能釋出致癌的苯化合物!我們蒐集市售14家外帶熱飲杯蓋,將杯蓋送到中原大學研究室分析,利用光譜儀分析,

發現各種品牌的熱飲杯蓋,材質全都是聚苯乙烯,也就是未發泡的寶麗龍…這個杯蓋,沒有裝過熱飲就已經有微量苯化合物,裝過熱飲的杯蓋,苯化合物更暴增17倍,

還有這個知名咖啡連鎖店的白色杯蓋,裝熱飲後苯化合物的濃度也增加9倍,就連速食連鎖店的咖啡杯蓋,也含有苯化合物,不論您喝的咖啡是35元還是100元,

每個杯蓋上頭全都含有苯化合物,一個小小的熱飲杯蓋,成了身體健康大大的危害。

說明:

一、塑膠之毒性與其單體之種類與溶出量有關,各類塑膠材質之容器若欲盛裝食品,均應符合本署「食用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

    中之「一般規定」及「塑膠類」有關規定(包括材質及各項溶出試驗等)始得供為食品用。一般食品若使用符合衛生標準之塑膠容器盛裝,

    並遵守正確使用方式設定加熱溫度及時間等,就不會有有毒物質溶出之疑慮。文中「每個杯蓋上頭全都含有苯化合物」等詞句,應屬易生誤解之謠言。

二、另外,依據本署「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中塑膠類之規定,「聚苯乙烯(Polysyrene;PS)」材質得製為食品用器具容器,惟該材料製成之餐具不適合盛裝100℃以上之食品。

    一般市售熱咖啡或其他飲料產品,溫度多未超過100℃,且杯蓋非直接接觸熱飲,並不致有因使用此類材質杯蓋,導致所喝之飲料有致癌之疑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生活情報
自訂分類:不分類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