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五戒:
l.不殺生。(不妄殺眾生的生命,除暴安良則不犯戒。)
2.不偷盜。(不巧取豪奪非分的財物為己有。)
3.不邪淫。(乃指夫婦以外任何男女,不得苟且。)
4.不妄語。(說實話,不為自己的利益而說謊。)
5.不飲酒。(包括鴉片等麻醉品和興奮劑。)
佛教十善:
l.不殺生。
2.不偷盜。
3.不邪淫。
4.不妄語。
5.不飲酒。
6.不兩舌。(不挑撥是非,或利用各種刊物惡意的毀謗他人。)
7.不惡口。(不罵人,不說刻薄話。)
8.不貪。(不取非分的財物。)
9.不瞋。(遇不如意事,不記別人的仇恨,不求報復。)
10.不癡。(凡事相信因果,不怨不尤。)
「十戒」的內容包括:
「身三」,即不殺、不盜、不淫;
「口四」、即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言、不綺語;
「意三」、即不貪、不嗔、不癡。
身、口、意代表了行為、語言和思想。
「十戒」源於「五戒」,
而又與「五戒」側重不同。
「五戒」側重於止惡,
而「十戒」側重於行善。
由「十戒」而來的「十善」即以不淨觀離貪慾,
以慈悲觀離瞋恚,以因緣觀離愚癡,
以誠實語離妄語,以和合語離兩舌,
以愛語離惡口,以質直語離綺語,
以救生離殺生,以佈施離偷盜,以淨行離邪淫。
「五戒十善」是佛教倫理道德的基礎。
以佛教的觀點,守「五戒十善」
可確保投生人天善趣,免墮三途,
即使今生不能解脫,來生仍可繼續修持。
道教的五戒:
一不得殺生,
二不得嗜酒,
三不得口是心非,
四不得偷盜,
五不得淫色。
道教的十善:
一孝順父母,
二忠事君師,
三慈心萬物,
四忍性容非,
五諫諍蠲惡,
六損己救窮,
七放生養物,種諸果林,
八道邊舍井,種樹立橋,
九為人興利除害,
十讀三寶經律,恆奉香花供養之具。
道教認為,常行五戒十善,天人善神庇佑,
永滅災殃,長獲福佑。
又以此五戒為"積功歸根"之戒,
系道教重要戒條、根本戒律,
凡能持此五戒精進無虞者,益算延齡,
天神護佑,永脫五刑之苦,世世不失人身。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