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袁世凱公道
2022/10/25 12:29
瀏覽1,429
迴響2
推薦10
引用0
1913年,中華民國二年,「二次革命」已然失敗,袁世凱環顧宇內,無人能是敵手,於是他加速「政改」。
10月6日,在流氓組成的「公民團」威脅下,國會歷經三次投票,終於選出袁世凱為第一任正式大總統。
10月10日,第一任正式大總統就職典禮,袁世凱竟然沒去國會宣誓,而是坐著八抬彩轎,到前清皇帝登基的紫禁城太和殿宣誓就職,文武官員都高呼「萬歲」。
11月4日,袁發布解散國民黨令,國會則因國民黨籍的議員喪失資格,人數不足而陷於癱瘓。議員集體上書,稱「民國不能一日無國會,國會議員不能由政府取消,此世界共和國通義」;袁則表示:他如此做是因為「挽救國家危亡,減輕國民痛苦」。
下一個被清除的,是由他任命的內閣─即使人事權由他掌控,但他不能忍受有人能代他行使權力;因是他要取消內閣制。自然「民意」也都呼喚呼應:「項城袁公,絕世之才,中外具瞻,天人合應」;「若實行內閣制,俾元首退處無權,何異困蛟龍於溝壑,擊麟鳳以鉗鐵」。於是「責任內閣」被總統府內的「政事堂」取代─發揮的是類似清朝「軍機處」的作用。
1914年5月1日,《中華民國約法》頒布,規定:總統「總攬統治權」─總攬一切權力,「對於國民全體負責」,而不用對任何民意機關負責。
12月29日,通過《大總統選舉法修正案》,大總統任期十年,可以連任。每屆行大總統選舉時,大總統代表民意,推薦三個有資格的候選人,姓名先書於「嘉禾金簡」,鈐蓋國璽密藏「金匱石室」,鑰匙由大總統、參政院院長、國務卿分掌之。根據這個選舉法,袁世凱成為終身總統,而且有權傳子,世襲罔替。
此外,為了「意志集中,力量集中」,袁令軍人供奉武聖關公及岳飛,並發布尊孔令,恢復祭天祭孔。
袁還辯解他不得已的苦衷:「民國以來,人民濫用民主自由,民意輿論全失真意。主張共和之人,托共和政治之名,行暴民政治之實,綱紀法度,蕩然無存;禮義廉恥,亦各被棄。」人民懷念「大清」;報章雜誌也都鼓吹「共和政體不合國情」。
孫中山至此也只能感嘆:「今中國國民四萬萬,期能明瞭了解共和之意義,有共和之思想者,尚不得為多」。
202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十四年,而今十三萬萬中國國民,能明瞭了解「人民共和」之意義,有共和之思想者,又有幾多?
10月6日,在流氓組成的「公民團」威脅下,國會歷經三次投票,終於選出袁世凱為第一任正式大總統。
10月10日,第一任正式大總統就職典禮,袁世凱竟然沒去國會宣誓,而是坐著八抬彩轎,到前清皇帝登基的紫禁城太和殿宣誓就職,文武官員都高呼「萬歲」。
11月4日,袁發布解散國民黨令,國會則因國民黨籍的議員喪失資格,人數不足而陷於癱瘓。議員集體上書,稱「民國不能一日無國會,國會議員不能由政府取消,此世界共和國通義」;袁則表示:他如此做是因為「挽救國家危亡,減輕國民痛苦」。
下一個被清除的,是由他任命的內閣─即使人事權由他掌控,但他不能忍受有人能代他行使權力;因是他要取消內閣制。自然「民意」也都呼喚呼應:「項城袁公,絕世之才,中外具瞻,天人合應」;「若實行內閣制,俾元首退處無權,何異困蛟龍於溝壑,擊麟鳳以鉗鐵」。於是「責任內閣」被總統府內的「政事堂」取代─發揮的是類似清朝「軍機處」的作用。
1914年5月1日,《中華民國約法》頒布,規定:總統「總攬統治權」─總攬一切權力,「對於國民全體負責」,而不用對任何民意機關負責。
12月29日,通過《大總統選舉法修正案》,大總統任期十年,可以連任。每屆行大總統選舉時,大總統代表民意,推薦三個有資格的候選人,姓名先書於「嘉禾金簡」,鈐蓋國璽密藏「金匱石室」,鑰匙由大總統、參政院院長、國務卿分掌之。根據這個選舉法,袁世凱成為終身總統,而且有權傳子,世襲罔替。
此外,為了「意志集中,力量集中」,袁令軍人供奉武聖關公及岳飛,並發布尊孔令,恢復祭天祭孔。
袁還辯解他不得已的苦衷:「民國以來,人民濫用民主自由,民意輿論全失真意。主張共和之人,托共和政治之名,行暴民政治之實,綱紀法度,蕩然無存;禮義廉恥,亦各被棄。」人民懷念「大清」;報章雜誌也都鼓吹「共和政體不合國情」。
孫中山至此也只能感嘆:「今中國國民四萬萬,期能明瞭了解共和之意義,有共和之思想者,尚不得為多」。
202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十四年,而今十三萬萬中國國民,能明瞭了解「人民共和」之意義,有共和之思想者,又有幾多?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