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猶太人、詩人醫生的相似性
2018/05/31 22:32
瀏覽2,904
迴響3
推薦19
引用0
出櫃的詩人醫生宣稱「現在的女生好像很嚮往當妓女」,引發社會大眾的義憤與撻伐。有人逕以「沙文主義者」名之,還有人牽拖到「是教徒我不意外」等論點上。
我想籲請大家注意另一個重點:除了性別歧視或世代歧視之外,為什麼身為長期被「另眼看待」的同志族群的詩人醫生,無法具有對不同性別與不同世代的同理心。
就像哭訴希特勒的種族屠殺的猶太人,反身就能用更有殺傷力的槍砲屠殺巴勒斯坦人一樣,加害者與被害者之間,其實有著微妙的辯證關係。
更糟的是「被害者意識」所轉化成的偏見─以為這世上除我之外,再無受苦更深之人;以為世間萬事,皆應以我之認知為準,我是即是,我非即非。我之族群 (或我所想像所屬之族群) 所流之血,足以膏沐加持,救贖寬赦任何言行。
還記得「林來瘋」嗎?林書豪這個NBA業界裡鳳毛麟角的亞裔球員,當時受到的歧視,卻是來自長期遭受白人歧視的黑人族群:
「林書豪是個好球員,不過這一切熱潮都是因為他是個亞洲人,他所作的一切黑人球員每晚都在發生,但他們卻沒有得到相同的讚美。」(Floyd Mayweather Jr.,2012)
「……我是否需要提醒一下這個男孩他姓林?拜託停止這些行為吧,就算你綁了雷鬼髮辮,也不是黑人的樣子,我知道你想當個黑人,但是你姓林。」(Kenyon Martin,2016) 這是在諷刺林書豪的雷鬼髮辮是在裝黑人
我們,homo sapiens,會沒有偏見嗎?我們真能無視於種族、宗教、性別、年齡、外貌、姿態、家庭、教育、政黨傾向、會不會隨手關燈與沖不沖馬桶的習慣的種種差異,而用一視同仁,大公無私的眼光看待所有人與事?(那不就跟「從來沒做錯事」的前教育部長一樣偉大了嘛!)
想想啊!同樣是領薪水的外國人,你怎麼看待信義區的白種人白領與醫院裡照顧長輩的南洋姐妹?
偏見就是人性,也是人類的動物性:我們的心底深處,其實都是卑劣的排他主義者。一點點的牽連瓜葛,就會觸發偏見,觸發我們獵巫的嗜血本性。或許瑣羅亞斯德的「阿胡拉‧馬茲達」善神與「阿里曼」惡神的鬥爭,不只代表光明與黑暗之爭,它其實意味著人為了戰勝自己的獸性,所需的無止境的挑戰與博鬥。
而寬容,從來都只是文明的兒女,在幾千年的教育開化之後,「人生而平等」這件事,才漸漸成了常識與共識。珍惜它,保護它,別讓它消逝在任何激情的口號裡。
而關於消弭偏見的法門,耶穌早就用生動的故事跟我們說過了:
那時,耶穌上了橄欖山。第二天一早,祂回到聖殿,眾人來到祂那裡,祂便坐下,開始教導他們。這時,法學士和法利塞人帶來一個犯姦淫時被抓住的婦人。他們使她站在人群中央,然後問耶穌說:「老師,這個婦人與人姦淫,當場被抓住。依照梅瑟法律,該用石頭砸死這樣的婦人。現在,祢有什麼話要說?」他們這樣說是為試探耶穌,找理由控告祂。耶穌卻彎下身,用指頭在地上寫。他們繼續追問,耶穌才直起身來,回答說:
「你們當中誰沒有罪,誰就先拿石頭砸她。」接著,祂又彎下身,在地上寫。他們聽了這話,便從年老的開始,一個一個地散去,只剩下耶穌和站在那裡的婦人。(約翰福音8:1-11)
我想籲請大家注意另一個重點:除了性別歧視或世代歧視之外,為什麼身為長期被「另眼看待」的同志族群的詩人醫生,無法具有對不同性別與不同世代的同理心。
就像哭訴希特勒的種族屠殺的猶太人,反身就能用更有殺傷力的槍砲屠殺巴勒斯坦人一樣,加害者與被害者之間,其實有著微妙的辯證關係。
更糟的是「被害者意識」所轉化成的偏見─以為這世上除我之外,再無受苦更深之人;以為世間萬事,皆應以我之認知為準,我是即是,我非即非。我之族群 (或我所想像所屬之族群) 所流之血,足以膏沐加持,救贖寬赦任何言行。
還記得「林來瘋」嗎?林書豪這個NBA業界裡鳳毛麟角的亞裔球員,當時受到的歧視,卻是來自長期遭受白人歧視的黑人族群:
「林書豪是個好球員,不過這一切熱潮都是因為他是個亞洲人,他所作的一切黑人球員每晚都在發生,但他們卻沒有得到相同的讚美。」(Floyd Mayweather Jr.,2012)
「……我是否需要提醒一下這個男孩他姓林?拜託停止這些行為吧,就算你綁了雷鬼髮辮,也不是黑人的樣子,我知道你想當個黑人,但是你姓林。」(Kenyon Martin,2016) 這是在諷刺林書豪的雷鬼髮辮是在裝黑人
我們,homo sapiens,會沒有偏見嗎?我們真能無視於種族、宗教、性別、年齡、外貌、姿態、家庭、教育、政黨傾向、會不會隨手關燈與沖不沖馬桶的習慣的種種差異,而用一視同仁,大公無私的眼光看待所有人與事?(那不就跟「從來沒做錯事」的前教育部長一樣偉大了嘛!)
想想啊!同樣是領薪水的外國人,你怎麼看待信義區的白種人白領與醫院裡照顧長輩的南洋姐妹?
偏見就是人性,也是人類的動物性:我們的心底深處,其實都是卑劣的排他主義者。一點點的牽連瓜葛,就會觸發偏見,觸發我們獵巫的嗜血本性。或許瑣羅亞斯德的「阿胡拉‧馬茲達」善神與「阿里曼」惡神的鬥爭,不只代表光明與黑暗之爭,它其實意味著人為了戰勝自己的獸性,所需的無止境的挑戰與博鬥。
而寬容,從來都只是文明的兒女,在幾千年的教育開化之後,「人生而平等」這件事,才漸漸成了常識與共識。珍惜它,保護它,別讓它消逝在任何激情的口號裡。
而關於消弭偏見的法門,耶穌早就用生動的故事跟我們說過了:
那時,耶穌上了橄欖山。第二天一早,祂回到聖殿,眾人來到祂那裡,祂便坐下,開始教導他們。這時,法學士和法利塞人帶來一個犯姦淫時被抓住的婦人。他們使她站在人群中央,然後問耶穌說:「老師,這個婦人與人姦淫,當場被抓住。依照梅瑟法律,該用石頭砸死這樣的婦人。現在,祢有什麼話要說?」他們這樣說是為試探耶穌,找理由控告祂。耶穌卻彎下身,用指頭在地上寫。他們繼續追問,耶穌才直起身來,回答說:
「你們當中誰沒有罪,誰就先拿石頭砸她。」接著,祂又彎下身,在地上寫。他們聽了這話,便從年老的開始,一個一個地散去,只剩下耶穌和站在那裡的婦人。(約翰福音8:1-11)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