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關於擘餅聚會與生命追求的指引 第七篇 擘餅聚會禱告的操練(二)
2014/06/11 11:11
瀏覽4,716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第七篇 擘餅聚會禱告的操練(二)

書名: 關於擘餅聚會與生命追求的指引

在擘餅的榮耀中,獻上平穩的禱告

        在擘餅聚會中,我們開頭要先唱一首詩歌,然後有很好的禱告,再接著唱一首詩。這時,靈會相當高,也相當強;等到讚美達到了極點時,就要為餅杯祝謝。當餅杯在那裡傳遞時,若是聚會的靈仍然相當強,已經感覺主在榮耀裡,如果再來一首詩歌,會給人喘不上氣的感覺,若是能平平穩穩的有一個禱告,那是更好。

        當整個聚會的空氣,已經爬得相當高,同時也已經引到題目上,並且餅杯也開始傳遞;這時,眾人應該在安靜的靈裡,平穩的與主有交通,在那裡默想主、記念主。若是在這樣的空氣裡,來一首詩歌,是會打擾聚會,使聚會失去其優雅的。所以最好有兩、三位弟兄姊妹,起來禱告;但這個禱告不要太緊張,因為聚會已經到了高峰。在這高的地方,要穩穩的、平平的守住高的靈,而在高的靈裡有一點讚美的話,叫聖徒們感覺主的榮耀、主的甘甜;這是相當合宜的。

        當我們操練有這樣的禱告時,要注意把餅杯連進去,把眾人的感覺帶到主的桌子跟前。所有的禱告都不能是獨立的,而必須聯於主的桌子。比方,餅杯在傳遞時,我們可以禱告:‘主阿,當我們在這裡接過這餅和這杯時;主阿,當我們的手摸著這餅和這杯時,我們實在感覺你是榮耀的主。’這樣,一下就接上了聚會的感覺和主題,使人摸著一個東西;這是很有講究的。

 

禱告要有啟示

        再者,我們的禱告要有啟示的話,並要避免講道的禱告。什麼叫作講道的,什麼叫作啟示的?比方,你和兩個人談到台北一會所,你告訴他們,仁愛路的會所是木造的,上面有許多玻璃門窗,有的是東西向,有的是南北向;這就是講道。然而,你若是帶著他們來到一會所,然後對他們說,‘你看這些門窗,這個院子,還有裡面的擺設。’這是啟示,是看見。所以,一個是講道的說法,一個是看見的啟示。

        比方,有人要替某弟兄介紹婚姻,有一天就到了這位弟兄的家,對他說,‘弟兄,有位姊妹是台灣人,眼睛大大的,個子高高的。’這是講道的說法。然後有一天,這位介紹人帶著那位姊妹來到這位弟兄面前,對他說,‘這是某某姊妹。’這就是啟示的。

        許多時候,弟兄姊妹的禱告是講道的,不是啟示的。這意思是,他們禱告時,好像主不在那裡,任他們向別人背一篇道,說到主如何如何,而不是給人覺得主就在他們跟前,他們是看著主,來說到祂的榮耀。這是有很大的分別的。我們禱告時,要有啟示的口才。比方:‘主阿,讚美你成為肉體。’這是講道。‘主,謝謝你今天還帶著人性,在榮耀裡,我們讚美你,’這還是講道。‘主阿,我們雖然摸著的是餅,但我們感覺的是榮耀的你;主,我們讚美你。’這是啟示;同樣都說到一件事,卻是兩個說法。一個是道理、套文的;一個是活的、啟示的。所以,我們都要操練有啟示的口才,不要輕看這件事,這是一件大事。

        整本聖經裡,沒有記載一個道理的禱告。亞伯拉罕在創世記十八章的禱告,不是說,‘神阿,你是公義的。’他說,‘全地的主,豈不行公義麼?’(25下。)這是啟示的。許多弟兄姊妹的禱告,那個措辭、口才都是道理的。幾乎所有道理的禱告都缺少詩意,而許多啟示的禱告都滿有詩意。‘你雖然在榮耀裡,但我們看見的,乃是你在榮耀裡的尊貴。’這有點詩意。若是所有的禱告,都能把我們的感覺帶到主的餅杯跟前,並且有一點啟示的話,帶著詩意,那就相當的好。

 

根據我們與主的關係來禱告

        若是我們能站在與主的關係上,根據我們和祂的關係來禱告,就很容易。‘主你是這樣在榮耀裡,但我們還在這裡,主阿,我們的眼睛還是看著將來。哦,當你那天再來的時候,我們要與你一同在榮耀裡。’幾句話就給我們摸著一個東西,好像有一個榮耀進來了;不只是從永世裡搬過來的,並且就在那裡,與我們有切身的關係。若是怕眾人的感覺還不夠透,或者我們的話不夠清楚,可以再加上幾句:‘主,好像今天只有你在榮耀裡,我們並不在榮耀裡,但我們知道,有一天會來到;那時,你如何,我們也要如何;我們要與你完全一樣。’我們總歸要在那裡,給弟兄姊妹感覺一個東西,不是客觀的一個榮耀,而是主觀的榮耀。

        我們的禱告,要讓聖徒們摸著主的榮耀:‘從前在地上行走的那位,今天在榮耀裡;雖然在榮耀裡,卻還帶著人的性情。主,就因為你在榮耀裡,又帶著人的性情,所以我們才能來擘餅喝杯,進入與你的交通。在這交通裡,將你記念,將你接受。主,我們敬拜你;你若不在人性裡,只在榮耀裡,我們就不能感覺,你之於我們是何親、何近。主,我們讚美你雖然在榮耀裡,卻帶著人性。’這就把我們眾人的感覺,都帶到榮耀裡,並且這榮耀好像客觀,卻又是主觀。

        所以我們必須回到主面前,操練啟示的口才。我們要摸著靈的感覺,用啟示的口才把那感覺說出去。許多弟兄的禱告,口才是個大問題,並且他們的禱告沒有摸著聚會的中心,沒有摸著聚會往前去的靈。好比那個靈是二十八尺高,他們的禱告卻岔到旁邊,根本沒有摸著那個中心,所以很難維持聚會的靈,或托住聚會的靈。

 

順著詩歌的感覺讚美

        請記得,禱告在詩歌後面時,最好要接著詩歌。比方詩歌一百二十二首:‘…從你憔悴面貌,現今看見父榮耀。寶貴的主!注視這個,我們不禁要讚美…。’(四至五節。)詩歌唱到這麼高的靈時,就需要一個禱告,把靈維持住。這意思是,詩歌已經把我們的感覺帶到一個地步:‘寶貴的主!注視這個,我們不禁要讚美;…我們的心應當起來…。’(五至六節。)這時,不能講道理,而是要注意這首詩的末了,以這個作中心來禱告說,‘主阿,是的,當我們注視這個,我們的心真是要讚美。’這樣,一接就接上去了。然後用禱告,一直圍繞這個、注視這個。這時,聚會的空氣,就在極純淨裡看見主的榮耀。所以這首詩歌的作者,不能再寫了,只能說,‘寶貴的主!注視這個,我們不禁要讚美。’這時,若能在這裡一直讚美,就能撐住聚會的靈。翻過來一個讚美,翻過去一個讚美,就把弟兄姊妹對主的心都讚美出來了。

        這時,若是一位弟兄有靈感,覺得這時可以有一首短詩加上去。於是把詩歌一百四十九首的末節加上去,那就更美。‘讚祂!讚祂!讚我恩人!聖徒們哪,當高聲!讚祂!讚祂!直到天上,讚得完全讚得長。’短歌結束後,實在意猶未盡,就把那個讚美再唱一唱,再送一程。

        若是到此,時間還沒有到,就可以唱詩填時間。詩歌一百一十八首是很好的:‘從前那戴荊棘的頭,今戴榮耀冠冕;救主耶穌,我們元首,你今已升高天。你是地上聖徒之樂,你是天上之光;你今領我飲於愛河,使我知其深廣。’(一至二節。)這首詩在末了唱實在很好,唱得相當主觀。四至五節:‘凡肯與你在世同苦,也要同榮在天,…十架於你雖是辱、死,在我卻是生命!也是我的榮耀…。’一面說到主的榮耀,一面說到我們看見主在榮耀裡,但我們今天還在地上,我們還跟著主走十字架的道路。

 

避免道理的禱告

        我們不僅要榮耀,我們還要羞辱,因為我們今天還在地上,要鄙視世界恩典。立刻進到十字架的道路:‘十架於你雖是辱、死,在我卻是生命!也是我的榮耀、權勢!我的永遠安寧!’在這樣的擘餅聚會裡,你會覺得真是到了天上,實在是好。這時,就需要有一個禱告;沒有禱告站不住腳。‘主,我們感謝讚美你,我們在你面前滿心歡喜,摸著了天,也覺得真是在天上。主阿,把你的羞辱、權柄一並賜給我們,好叫我們再走一段十字架的道路。’這個禱告的中心是對的,不僅看見了主的榮耀,這榮耀還變成了力量,使我們在地上走十字架的道路,跟隨主往前。不過這禱告,啟示的話太少。‘主,我們感謝讚美你。’這一感謝讚美,就是套文,就完了。同時,這個禱告裡的求太多。在這裡,禱告應該是個說明,是個道破,說,‘主,我看見了你的榮耀,怎能不寶貝十字架的道路?’意思是,這個榮耀我碰著了,我不能不感謝讚美,不能不忍受十字架的羞辱。若是在這裡一直求,那就是道理,反而越求越遠;若是道破了、啟示了,聖徒們就能感覺到,不是求到裡面,乃是達到裡面。這是個秘訣。

        我們把這一條路點出來,是盼望弟兄姊妹得著一個秘訣,能在各樣的聚會裡,操練有啟示的禱告,而不要道理的禱告。

 

李常受弟兄講於主後一九五二年八月五日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