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孤獨與掌聲之間
2007/11/17 22:28
瀏覽445
迴響1
推薦2
引用0
漁父:「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我們是選擇為別人的掌聲而活,還是寧願寂寞地為自己做注解?人不當為前者,後者又過於孤獨;清連代大儒章學誠,表面上不在乎自己被同時學人所輕視,有〈知難〉一文,似乎對寂寞已到無動於衷的境界;但事實上,他非常渴望自己的成就能受到當時學人應有的推崇與承認。
在掌聲與孤獨之間徘徊,在極大努力之後,往往伴隨著極大孤獨與失落,也因此悵然若失。
不論是工作領域或是運動表現,一篇文章與一記好球,自己看了開心,那就是一片自在;也許終有一天有人鼓掌,那就微笑片刻,隨即忘卻,不必期待,也不必留戀,不必迷惘追逐,也不必自絕於人群;自身的勇猛精進、揮灑舞動,就是自身的快樂與逍遙,自己看了開心,那便足夠。
但,雖然瞭解,卻做不到,知及之而仁不能守之,以為可以,卻做不到;如果孤獨努力之後的獎賞仍是孤獨,那麼努力就是為了一輩子寂寞嗎?
在冷清的世界中,除了孤獨、寂寞與自得其樂以外,還是只有孤獨、寂寞與自得其樂;或許,這是一種自我催眠?也只能催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 :
- 1樓. 荷米特2008/03/11 17:39也給自己一些掌聲
以今日之我為昨日之我鼓掌,那會不會少孤獨點?或是帶著你家哈利幫忙鼓掌?
哈利:... ...(打呵欠中)。
I say, you say.
我說:你說。呵 感謝妳這麼仔細看我的文章^^ 袁亨 於 2008/03/13 14:11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