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中國結
2009/12/06 10:19
瀏覽810
迴響1
推薦37
引用0



最近有一本書引起許多熱烈的迴響,那就是龍應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龍應台因著兒子的一個敲扣,要跟兒子談自己的過去時,又怎能遺漏自己的父母呢?這才意識到自己對父母親那一代人的過去是那樣的陌生。



為了這樣的因緣,龍應台追尋歷史的脈絡, 回顧了1949那年, 找出了跟那一年、那個時代有關的人物,(那些可能一輩子都無法說出在1949或更遠的年代裡, 他們所經歷的悲傷與哀痛的人) 說出了歷史課本裡沒有的記載,流下那含隱六十年來的辛酸淚,道出了生命的無知與徬徨,也讓龍應台寫下了這時代巨輪的軌跡。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可以說它小到是一個家庭的故事,也可以大到是一個時代的故事。但總歸到最後,我們無法說它不是一個尋根的故事。



尋根是因為有遷徙才有需要尋根。對龍應台來說,父母親因著時代趨勢的演變,
不得不遷徙來台。而我們因為對外在大環境的變化不甚滿意,選擇移民到溫哥華。
 不管什麼樣的因素,
我們都離開自己生根的地方。可是不管我們走到那兒,我們的心中仍有著一個深深的「中國結」。



而這個中國結的深處就是「孝」。上一輩的人,因著環境的變化,有著無法對父母盡孝的遺憾;這一輩的我們,也因著環境的變化,對這些不中不西、不懂孝道的兒女,有著極大的無奈。



對一個從傳統中國社會出來的人而言,我們希望保有中國的倫理與道德。可是對受西方教育的孩子,他們在孝道上表現的方式與我們所期望是截然的不同。當我們不斷的跟孩子說起「想當年我是如何如何的對自己的父母親時…」,換來的不是嗤之以鼻,就是ㄧ番義正言詞的提醒:「現在是200X, 溫哥華」。 無奈,無話可說。



為了不讓我們的中國結是被討厭的,我們得學會讓自己怎麼融合中西方的文化差異,接受當地文化的不同點,跟孩子在事相上取得共識進而共處。如此一來,對彼此而言,父母不是頑固的父母,孩子也不是悖逆的孩子。那麼,這個在我們身上的中國結,絕對是一個被樂意接受且欣賞的中國結。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隨堂筆記
上一則: 配角
下一則:
迴響(1) :
1樓. 子建
2009/12/07 01:35
文化
東西文化雖然有異有同,卻無高低優劣. 如果能夠在此異鄉,融合兩者,找出一套適合環境,適合自己的準則,那就是我們華裔加人的做法吧!?
子建老師,

非常同意您的說法. 在移民到另一個文化都不盡相同的國家後, 我們非常有需要學習當地的文化與習俗.  特別需要跟孩子一起學習而不是一直執著自己的觀念. 接受後, 能找出適合自己與家人的共識點後,全家人會更好.  徐碧霞2009/12/07 11:47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