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房,只打下了成交量,打不動成交價
2014/01/08 00:54
瀏覽316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關鍵字:打房,只打下了成交量,打不動成交價…增加供給、房價自然下跌
"打房"這種說法是近幾年才出現的,搜尋蘋果日報資料庫共有1427筆報導含"打房"二字。最早一筆是2003年7月,驚! 定睛一看,原來是指別的事情! (原文:…台北國際商銀表示,從即日起將主打房貸轉貸業務,降低首年轉貸利率…) 真正指"抑制房價"的打房一詞,是直到2010年:民國99年《美國次貸風暴造成的金融海嘯發生在2008年:民國97年》才出現。報導原文:" 美股漲跌互見,而央行、財部、金管會聯手「打房」,阻礙多頭氣勢,大盤在平盤附近狹幅震盪…"
也就是說,房市自民國93年起漲之後的第六年才出現打房一詞。而迄今政府部會也打房打了三年多了,"打房"一詞實在是非常生動,不僅僅指"打擊房市",更有一拳打在房市上的image! 那打房到底有沒有效? 打房究竟把房市打成怎樣了? 筆者的觀察是"打房,只打下了成交量,打不動成交價"! 尤其奢侈稅實施的二年閉鎖期,讓短進短出的投資交易大減,成交量下降。
然而有在留意房價的人若查詢實價登錄資料,可能會對結果大失所望…為何成交價仍持續向上? 成交價彷佛仍在向上攻頂… (到底見頂了沒? 彷彿還未見頂…) (注意:平均成交價的下降,有可能是該特定期間交易量從新屋偏向中古屋) 筆者認為在現今低利環境丶不動產稅制單一不平衡,又無重大負面訊息之下,建商&屋主均無降價求售的可能。身邊很多人都抱著房價崩盤的希望…才有機會買得起。筆者認為所謂打房僅能抑制成交量及房價的飇漲,跌價則恐怕是可遇不可求了。如此說來,"加速推動都更增加供給,房價自然下跌"一說就更顯得荒誕了…
Victor朱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