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福建泉州 古商貿中心 一座橋樑活絡一座城
2024/10/22 09:49
瀏覽52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現存最早跨海梁式石橋「洛陽橋」 最長「安平橋」 橫跨晋江「順濟橋遺址」

共同見證傳奇的海上絲路

宋元時期,福建泉州海外貿易發達,被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商業天堂之一。泉州在當時也是中國與世界的對話視窗,世界海洋貿易網路中,高度繁榮的商貿中心,至今留存22處代表性珍貴古跡遺址,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國古代「四大名橋」中的洛陽橋,是泉州至內陸腹地的交通樞紐,也是大陸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橋,享譽「海內第一橋」。

始建於1053年的洛陽橋,現存全長約731米。建造使用筏形基礎、養蠣固基、浮運架梁等技術,橋身兩側設置宋以來石塔7座,護橋石將軍4尊。橋上有座建於北宋的月光菩薩塔,高3.64米,是洛陽橋各塔上唯一刻有建塔時間的塔。面江方向雕有慈悲秀美的精緻佛首,左右刻有「月光菩薩」、「己亥歲造」。

始建於1138年的安平橋,橋長約2255米,為大陸現存最長的跨海梁式石橋。是泉州與南部沿海地區的陸運節點,體現出海洋貿易推動下,泉州水陸轉運系統的高度發展。橋上周邊建有瑞光塔、水心亭、海潮庵、鎮風塔、聽潮樓等建築。

中國古代第一長橋安平橋,享「天下無橋長此橋」稱號,是繼洛陽橋後再次使用「筏形基礎」建造的梁式石橋,造成泉州府地的建橋熱潮,故有「閩中橋梁甲天下」的說法。明代理學家,「泉州三狂」之一的陳琛,暢遊安平橋時,遇上暴雨,留下對聯:「暴雨驟傾萬斛珍珠浮水面,長虹多掛一條金帶束天腰。」

順濟橋遺址位於泉州城南,橫跨晉江,始建於南宋,為泉州知州以外國商人資金建成。是古泉州通往晉江的「孔道」,為研究泉州古橋樑發展歷史,和泉州海洋貿易提供了重要史料。

順濟橋吸取洛陽橋的「筏形基礎」造法,史載長約150餘丈,橋北原特設段木梁吊橋,遇警即吊起、以禦敵寇。並築有橋頭堡,晝開夜閉,南端橋堡上原有「雄鎮天南」四大字,現存船形橋墩及遺址約30處。造橋時,古城德濟門內,有天后宮,原名順濟宮,順濟橋因此得名。是伴隨海洋貿易發展,而建設的出入古城商業區的主要通道。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