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相信自己,遠離焦慮
2025/03/13 06:27
瀏覽614
迴響2
推薦40
引用0

佛家以【苦】字開啟其哲學思想,佛教以【三世因果業報、六道輪迴】圓滿其宗教信仰,柏拉圖(前429~前347)説【哲學起於驚訝】,在【哲學的歷史】ㄧ書封面引申説【在驚異中誕生,在懷疑中深刻。】

宗教信仰是絕對的信念,要麼相信,要麼不信,沒有所謂的是非對錯,也沒有論證的空間,所謂【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

康德(1724~1804)説有三件事情我們無法證明,首先,上帝是否存在?其次,靈魂是否不朽?最後,人有沒有自由意志?惟基於心靈平和的目的,我們照單全收,或許擔心失去了心靈的【靠山】致惶惶不可終日,是涉及宗教足以平靜心靈的神秘力量,俗話說【信則靈】。

中國南北朝時期,關於死後有無靈魂的所謂神滅論戰,起於西元489年竟陵王蕭子良群聚名僧講解佛理,眾口鑠金的認為在座的權貴都因緣於上輩子的努力,唯有低階官員范縝(450~510)持反對的態度,主持人的蕭子良反問范縝説,如果沒有前世的因果,如何能夠解釋貧賤富貴的人間現象,范縝説都是隨機的偶然,以落葉為例,有人幸運的落在富貴的家庭如你貴為竟陵王,有人不幸的落在廁所裏如我范縝⋯。

如果按照范縝的關於否定前世今生及人生命運隨機而來的無神信仰,就如俗話說的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那麼焦慮不免要伴隨終生,甚至產生人生虛無的不知為何而活,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為了療癒人生【虛無】所自創傷痕而來的所謂【存在主義】於二十世紀中葉盛行,即如卡繆(1913~1960)説的【對未來真正的慷慨,是把一切獻給現在。】如西西弗斯於推滾巨石中的【每一個當下】獲得了人生的意義並也遠離焦慮,【我選擇我負責】,遠離焦慮的神奇或許就藏在這裡。

引自阿丙0.6,痞客邦

https://abing06.pixnet.net/blog/post/178560079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心情日記
自訂分類:哲學
上一則: 驅鬼小妙招
下一則: 蒼天總是笑呀笑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2) :
2樓. 夏爾克
2025/03/14 11:54
活在當下是好方式,但古人又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何拿捏實為困難。
1樓. 旭日初昇
2025/03/13 11:26

宗教信仰對虔誠教徒是明燈,心靈有慰藉自然較能安定無慮。

但對有自主性思考者,難免會質疑教規、或威權(宗教、國家、法律--),

內心必然會掙扎與焦慮不安。

無宗教信仰者,若無信念,容易隨波逐流無所依。

人生可以沒有宗教信仰,但不能沒有信念,有了堅定的信念,較能化解焦慮不安。

歡迎旭日初昇大哥蒞臨,謝謝留言分享

馬克思説宗教是人民的鴉片,鴉片如果就醫藥使用的領域來理解,

具有麻醉、鎮痛、止瀉的功能,然而如果被濫用,

即成為政府必須嚴加禁止的毒品。

宗教是理想國度的預約,能夠安定人心、緩解焦慮,

所謂的預約一片淨土,也是。

然而宗教的特徵是不能論辯、説理,能説明白講清楚的就不是宗教,

其實宗教可以擴張到政治領域,如格主所説而我也敬表贊同的

【對有自主性思考者,難免會質疑教規、或權威《宗教、國家、法律⋯》】。

【人生可以沒有宗教信仰,但不能沒有信念,有了堅定的信念,較能化解焦慮不安。】

旭日初昇大哥説中了大部分心中的話,頗為難得。

阿丙0.62025/03/13 16:06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