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希夷 (651 – 679),字延芝,一說名庭芝(請記住這個
名字),幼年喪父,在外祖父家中長大。書上說他少有才
名,美姿容,「行事落魄。不拘常格」。這裏說的落魄,
應不是失意的落魄,而是不受束縛的意思。也就是說他豪邁
不受拘束,行事不拘小節。而且他能飲酒,數斗不醉,好談
笑,又愛好音樂,善彈琵琶,十足是個風流名士。他於上元
二年(675年)25歲中進士,但不願做官,獨自四處遨遊,
不到三十歲,就被害死了。
「唐才子傳」裏說他射策有文名,苦篇詠,特善閨帷之作,詞情哀怨,多依古調,體式於時不合,遂不為所重。一直要到唐玄宗時,一位名叫孫昱的學士編集的「正聲集」裏,稱許此詩排名第一,從此才為世人看重。傳說劉希夷本來寫了「今年花落顏色改, 明年花開復誰在?」 一聯後,曾自覺不祥,他說當年潘岳寫石崇的金谷園詩裏有「白首同所歸」之句(附6),後來兩人均被害,想要刪去,但後來又寫出﹕「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一聯,自己長嘆說﹕生死有命,不取決於此虛言,「遂並存之」!
現在再回頭唸唸這首詩,尤其是這幾句﹕
飛來飛去落誰家?
今年花落顏色改, 明年花開復誰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是否覺得眼熟?而
已見松柏摧為薪, 更聞桑田變成海。
光祿池台開錦繡, 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 三春行樂在誰邊?
是否覺得耳熟?是否覺得似曾相識?
如果想不起來,容我引兩段詩﹕
紅樓夢第一回﹕好了歌之解﹕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
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
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
寓意是否相近?
再看﹕紅樓夢第二十七回的葬花吟﹕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豔骨,一坏淨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是否很相似?其實打一開始,我之所以被這首「代悲白
頭翁」吸引,就是因為此詩馬上令我聯想起「黛玉葬花」。
(附錄6) 晉•潘岳《金谷集作詩》:
春榮誰不慕,歲寒良獨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
世說新語仇隙篇記載﹕孫秀既恨石崇不與綠珠,又憾潘岳昔遇之不以禮。后秀為中書令,岳省內見之,因喚曰:“孫令,憶疇昔周旋不?”秀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岳於是始知必不免。后收石崇、歐陽堅石,同日收岳。石先迭市,亦不相知。潘后至,石謂潘曰:“安仁,卿亦復爾邪?”潘曰:“可謂‘白首同所歸’。”潘《金谷集》詩云:“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乃成其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