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多重宇宙的解釋有那些理論?(下)---- 維基百科
2025/09/08 10:57
瀏覽10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大反彈理論

「振蕩宇宙」示意圖,大爆炸後宇宙膨脹,其後又在重力作用之下開始收縮,然後接著是大擠壓,在大擠壓之後的下一次大爆炸被稱為大反彈,根據迴圈量子重力理論,大爆炸可能只是宇宙不斷膨脹和收縮的週期中,一個新的膨脹時期的開始而已。每個週期開始於大爆炸、結束於大擠壓(Big Crunch),而這個週期的輪迴是無限的,稱為「振蕩宇宙」。在大爆炸之後宇宙膨脹,而之後在重力的作用之下宇宙開始收縮,然後接著是大擠壓,在大擠壓之後的下一次大爆炸被稱為大反彈,雖然這個模型曾經一度被否決,但是膜宇宙論近年來已重拾此模型(振蕩宇宙模型)。 在每個週期中,宇宙可能會有不同的宇宙常數,而因此這些不同週期時的宇宙可視為第二種平行宇宙。泡沫宇宙理論和大反彈理論使第二種平行宇宙的存在成為可能。

*量子力學的多世界解釋

量子力學的多世界解釋是一種主要的量子力學解釋,在由此解釋方式中的眾平行宇宙共有一個關於時間的變數,而這些平行宇宙彼此之間有著相同的起源,而這些宇宙彼此之間的基本物理定律相同,但物理常數可能會有所不同,而它們亦可能處於不同的狀態,而且這些宇宙彼此之間沒有任何的聯繫,因此它們彼此之間沒有任何訊息互通,這些宇宙彼此之間的關係由它們之間的疊加態決定。 此理論為第三類平行宇宙的基礎。

*M理論

根據M理論,我們的宇宙很可能是產生於11維薄膜的碰撞與撕裂當中,基本上由此產生的宇宙可以和多世界詮釋裡所說的宇宙極為不同的宇宙。由M理論可推出第四種平行宇宙的存在。

*弦論「地景」

根據IIB型弦論,從十維弦論的世界到我們所知的四維世界有極多種的變換方式,而不同的變換方式會產生相當不同的宇宙。

*黑洞宇宙觀

黑洞宇宙觀是一種宇宙學模型,其中可觀測宇宙是黑洞的內部,黑洞可能存在於更大的宇宙中[14]。這包括白洞理論,白洞位於時空的另一邊。

搜索證據

在1990年代,在當時關於這個概念的小說作品流行起來之後,關於多重宇宙的科學討論和關於它的期刊文章變得突出。[15] 2010年左右,史蒂芬·M·菲尼等科學家分析了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WMAP)的數據,並聲稱發現了證據表明該宇宙在遙遠的過去與其他(平行)宇宙相撞。[16][17][18]然而,對WMAP和普朗克衛星的數據進行更徹底的分析,普朗克衛星的解析度是WMAP的三倍,並沒有發現任何具有統計學意義的證據表明這種泡沫宇宙碰撞。[19][20]此外,沒有證據表明其他宇宙對我們有任何引力。[21][22] 2015年,天體物理學家可能通過回顧大爆炸之後的一段時間,發現了交替或平行宇宙的證據,儘管這仍然是物理學家之間爭論的問題[23]。Ranga-Ram Chary博士在分析了宇宙微波背景後,根據科學家認為存在於早期宇宙中的質子和電子的數量,發現了一個比應有的亮度高4,500倍的信號,事實上,這種特殊的信號——在復合時代原子形成產生的發射線——更符合物質粒子與光子的比例大約是我們自己的65倍的宇宙。有30%的可能性,這個神秘的信號只是噪音,根本不是真正的信號;然而,它也有可能是真實的,並且存在,因為一個平行宇宙將它的一些物質粒子傾倒到我們自己的宇宙中。畢竟,如果在重組過程中將更多的質子和電子添加到我們的宇宙中,就會形成更多的原子。在它們形成過程中會發射更多的光子。所有這些排放產生的簽名線將大大增強。Chary本人明智地持懷疑態度:

    我們可觀測宇宙之外的許多其他區域將存在,每個這樣的區域都由一組不同的物理參數控制,而不是我們為宇宙測量的物理參數[23]。 — Ranga-Ram Chary,

"今日美國(USA TODAY)" Chary還指出[24]:

    不尋常的主張,如平行宇宙的證據,需要非常高的舉證責任[24]。 — Ranga-Ram Chary, "今日宇宙(Universe Today)"

事實上,Chary所分離出的特徵可能是來自遙遠的星系的入射光的結果,甚至是來自我們銀河系周圍的塵埃雲[24]。

參考資料

14. Pathria, R. K. The Universe as a Black Hole. Nature. 1972-12-01, 240 (5379): 298–299. Bibcode:1972Natur.240..298P. ISSN 0028-0836. S2CID 4282253. doi:10.1038/240298a0.

15.Romeo, Jess. The Real Science of the Multiverse. JSTOR Daily. JSTOR. 2022-01-07 [2023-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16) (美國英語).

16.Astronomers Find First Evidence Of Other Universe. technologyreview.com. 13 December 2010 [2013-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10).

17. Tegmark, Max; Vilenkin, Alexander. The Case for Parallel Universes. Scientific American. 19 July 2011 [2013-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07).

18.Is Our Universe Inside a Bubble? First Observational Test of the Multiverse. Science Daily. sciencedaily.com. 3 August 2011 [2013-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31).

19.Feeney, Stephen M.; et al. First observational tests of eternal inflation: Analysis methods and WMAP 7-year results. Physical Review D. 2011, 84 (4): 43507. Bibcode:2011PhRvD..84d3507F. S2CID 43793857. arXiv:1012.3667 可免費查閱. doi:10.1103/PhysRevD.84.043507.

20. Feeney; et al. First observational tests of eternal inflation.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11, 107 (7): 071301. Bibcode:2011PhRvL.107g1301F. PMID 21902380. S2CID 23560957. arXiv:1012.1995 可免費查閱. doi:10.1103/PhysRevLett.107.071301.. Bousso, Raphael; Harlow, Daniel; Senatore, Leonardo. Inflation after False Vacuum Decay: Observational Prospects after Planck. Physical Review D. 2015, 91 (8): 083527. Bibcode:2015PhRvD..91h3527B. S2CID 118488797. arXiv:1309.4060 可免費查閱. doi:10.1103/PhysRevD.91.083527.

21. Collaboration, Planck; Ade, P. A. R.; Aghanim, N.; Arnaud, M.; Ashdown, M.; Aumont, J.; Baccigalupi, C.; Balbi, A.; Banday, A. J.; Barreiro, R. B.; Battaner, E.; Benabed, K.; Benoit-Levy, A.; Bernard, J. -P.; Bersanelli, M.; Bielewicz, P.; Bikmaev, I.; Bobin, J.; Bock, J. J.; Bonaldi, A.; Bond, J. R.; Borrill, J.; Bouchet, F. R.; Burigana, C.; Butler, R. C.; Cabella, P.; Cardoso, J. -F.; Catalano, A.; Chamballu, A.; et al. Planck intermediate results. XIII. Constraints on peculiar velocities.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2013-03-20, 561: A97. Bibcode:2014A&A...561A..97P. S2CID 2745526. arXiv:1303.5090 可免費查閱. doi:10.1051/0004-6361/201321299.

22. Blow for dark flow in Plancks new view of the cosmos. New Scientist. 3 April 2013 [2014-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18).

23. Template:Citar web por Doyle Rice, "USA TODAY" (2015)

24. Cosmologist thinks a strange signal may be evidence of a parallel universe. phys.org. [2024-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1). por Vanessa Janek, "Universe Today" (2015)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