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伊士曼柯達公司請破產保護。這個消息早在預期之中,也驗證了「不創新,即死亡」的管理名言。
柯達是賣底片起家的,也發明了全世界第一台數位相機,很長的一段時間稱霸所屬產業。但在數位化的大潮流下,種種的決策錯誤與貽誤時機,種下敗因,終於不敵市場競爭,行將黯然退場。
柯達的成敗,早被很多管理學院列為教學個案,也是很多企業家活生生的企業經營教材。「富比士」雜誌出了一篇文章,指出柯達失敗帶給企業經營的七個教訓。
這些「教訓」充斥在管理教科書中,尤是這麼多年來柯達與富士兩家公司間的較勁與轉型,只不過柯達之死更豐富了這些教材,也更驗證了創新的硬道理;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企業家在警惕之餘,能否記取教訓,才是重點。
在這柯達教我們的七件事之中,包括了:
一、 必須開發新科技及新產品,不能固守風光時的經營理念。當世界已從類比式轉移到數位式時,柯達也必須轉變。
二、 柯達最早發明數位相機,卻沒有堅持走下去。就像全錄雖發明了多項重要的資訊技術,但最後只有在雷射印表機上保有一席之地。柯達在數位相機製造方面始終拚不過日本廠商。柯達光有發明,卻沒有執行下去,仍然不夠。
三、 柯達雖最先發明「照片分享」技術,但能像「臉書」一樣進入社群媒體,讓大家在線上分享經驗及照片?當然不能。業務的整個理念不同,經營模式也不同,企業的歷史及文化更不同。
四、 多角化經營一旦跨足跟本業毫不相關的領域,結果通常不妙。就像柯達在一九八○年代進軍化工、浴室清潔劑及醫療檢驗設備等行業,只是在燒錢。
五、 企業成功時的政策長期來看會成為障礙,例如柯達的醫療及年金福利。營收好時與員工分享經營成果很合理;但當營運情況惡化時,這些福利便成為公司無法承擔的負債,又不能不付。
六、 企業還能賣兩個錢的時候就脫手,別想轉虧為盈。很少公司能做到,因為執行長及其他高階經理人也會失業。
七、 天下無不散的筵席,但大部分公司都很難接受這個宿命。柯達創辦人喬治.伊士曼在七十七歲時自殺,遺言是:「吾友,我的工作已經完成,還等什麼?」如果柯達在幾年前能夠如此,股東還能多分一些。
回頭來看,企業能否與時俱進、百戰沙場,「創新」是最大的關鍵。不過,很多人對「創新」有著誤解,包括了創新就是要有殺手級的產品、創新就是花錢的無底洞,或者創新只是誤打誤撞的叉路選擇………
以蘋果為例,i系列橫掃天下、稱霸群雄,除了革命性的產品,更重要的是背後的創新理念,讓創新成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
產品創新只是最後的結果,過程中還有流程上的創新、管理上的創新、觀念上的創新及灌注於組織文化的創新精神等,能夠讓「創新」內化成企業的DNA,何其不易。
對多數的CEO而言,要讓老闆看的是績效表現,講得更白一點就是獲利、就是能賺多少錢;「創新」則是兩面刃,它可以是新的財源,也可能是一直花錢的吃角子老虎,莫怪很多CEO對此又愛又恨、且迎且拒。
不過,產品或產業生命週期不可能一直在高原,對於已走入產業衰退期的企業來說,創新更是轉型、蛻變、生存的唯一解決方案,且不要夢想創新會由天而降,不但該花的錢要花,還要鼓勵多花,這樣的環境才能有如生命力源源不絕的聖盃,維繫企業的永續發展。
在公司治理的調查中,其實可以發現,若是不能把CEO的評價及紅利與公司長期發展掛勾,CEO往往傾向於短期積極收割而卻於長期播種;同樣的,老闆(企業主)也要有永績經營的前瞻視野與氣度,而不能只迷失於眼前令人沈醉的獲利。
柯達案例是個血淋淋的教訓,百年老店之死,令人惋惜,更令人驚歎。
- 2樓. ■♀醫楊曉萍2012/01/27 19:50深有同感
(書本中)福爾摩斯說, 觀察力與推理能力是兩件事許多錯失機會的管理大約便是純有觀察缺乏將觀察善用的能力.......吧
- 1樓. blue phoenix媽的多重宇宙2012/01/22 11:45大過年的
貼這什麼死不死的
你反骨啊
哈哈
祝龍年行大運
blue phoenix
呵呵 從善如流囉 新年快樂 張 正 於 2012/01/23 15:54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