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金風暴… 掀富豪自殺潮
2009/01/08 11:53
瀏覽913
迴響2
推薦2
引用0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2009.01.08 04:33 am

一列通勤火車緩緩駛過德國南部Blaubeuren,億萬富豪默克5日就是在這裡撞火車自殺,留下許多不解和遺憾。
美聯社

全球金融風暴不只摧殘一般投資大眾,富商巨賈也未能倖免於難,從歐美到亞洲都傳出有富豪因不堪虧損或內疚自責,最後以結束生命做為了斷的不幸消息,見證金融海嘯的無情。

德國富豪默克日前驚傳在攝氏零下低溫於離家不遠處撞火車自殺,家人已證實他是因投資失利導致鉅額虧損,加上銀行緊縮銀根,最後走上不歸路。

巧的是,在默克離世的前幾小時,隔著大西洋的美國也發生一起富商自殺案。芝加哥附近肯郡(Kane)的警方表示,大型房地產拍賣商負責人古德(Steven Good),5日在一處森林裡舉槍自盡。

他的紅色Jaguar座車內沒有留下任何說明自殺動機的文件,雖不確定他的死因是否與工作有關,但古德是國際謝爾登古德(Sheldon Good)拍賣公司的主席兼執行長,而美國房地產市場這一兩年大崩盤,該公司勢必受到很大衝擊。

不到一個月前,法國投資基金管理人德拉維耶伊謝因陷入馬多夫騙局,投資損失逾14億美元,在紐約辦公室自殺。他的親人表示,德拉維耶伊謝無法應付醜聞爆發後的壓力,在紐約辦公室自我了斷。

去年9月,倫敦富商Olivant公司營運長史蒂芬森(Kirk Stephenson),也選擇臥軌自殺。

亞洲也有富商不堪打擊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去年11月20 日,55歲的南韓崔姓資產經理人陳屍旅館,旁邊留有大量安眠藥與烈酒。現場也發現一張紙條寫道:「自2007年8月美國次級房貸危機以來,在現金枯竭的壓力之下,我努力讓客戶至少能拿回本金。」但「無法達成這個目標,我對朋友感到抱歉,希望以命相抵。」他的死因顯然也是與全球金融危機有關。

美國自殺學協會執行主任柏曼表示,有錢人若遭受嚴重損失,或許會比一般人更無法承受,畢竟他們曾經這麼風光,不知道缺錢的日子怎麼過。

1933年時,美國失業率升抵25%,自殺率也同步暴增,。不過,其實還有更多富豪就是熬過一段段低潮期,最後才有令人艷羨的成就。
 
德國大亨 死前想宣告破產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2009.01.08 04:33 am

圖/經濟日報提供
 
德國億萬富豪默克(Adolf Merckle)驚傳自殺,徒留許多不解和遺憾。金融海嘯或許是他走上絕路的原因,但外界對他因「豪賭」而輸掉一切的批判,可能是他無法承受的重。

多年來,德國媒體和政治人物多指責美國和英國私募基金業者,他們慣用的金錢遊戲手法,深深殘害德國社會。默克去年底放空福斯汽車股票失利,加上金融風暴讓他其他的投資大失血,導致這位去年排名全球第94、身價近70億歐元的大富豪,也得向銀行和地方政府求援,更成了輿論最好的「活教材」。

但默克說,就是這種冒險犯難的精神,才讓他得以建立起這麼龐大的事業,創造這麼多就業機會。在商場上,默克一向是愈挫愈勇。

默克透過控股公司VEM掌握的關係企業,包括歐洲最大藥品批發商Phoenix和德國最大水泥廠海德堡水泥等公司,年營收達350億歐元。

但默克去年自認看準汽車業衰退的趨勢,而放空福斯汽車,沒想到福斯股價逆勢大漲,導致默克大虧。他還拿股票抵押,向銀行團聯貸,海德堡水泥股價又大跌,造成銀行團急於抽銀根。

面對如此困境,默克11月曾向家鄉所在地巴登-符騰堡當局求援,但遭拒。過去兩個月來,默克一直在和40家左右銀行談判,希望能取到貸款,保住VEM。他一度以要宣告破產來威脅銀行。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財經
自訂分類:不分類
迴響(2) :
2樓. 摸 象 或 (不?) 著 木目
2009/01/08 23:13
金融 迷思 (Myth) ? 金融 炒騙 ?
http://blog.udn.com/mbr8879576/2536530

A controversial German legal loophole that allowed
Porsche secretly to take its VW stake to almost 75 per cent.

作啦 !


http://business.timesonline.co.uk/tol/business/industry_sectors/banking_and_finance/article5042572.ece

懇請不吝賜教?
1樓. 星火
2009/01/08 11:56
投資女王搞失蹤 怕俄國黑道找碴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綜合外電】 2009.01.08 04:33 am

華爾街名女人孔恩太太,最近心情肯定鬱卒,她投資大騙子馬多夫21億美元,金主多半是心狠手辣的俄羅斯大亨,就怕他們一火大,發出絕命追殺令。
圖/經濟日報提供

號稱「華爾街上奧地利女王」的孔恩太太(Sonja Kohn)現在躲的不見蹤影,原因很簡單,她投資大騙子馬多夫的21億美元,大部分屬於讓人害怕、心狠手辣的俄羅斯黑道大亨。

孔恩太太披著一頭蓬鬆的紅色假髮,在呆板無趣的奧地利金融圈積極活動,替馬多夫向俄羅斯和歐洲富豪,招攬幾十億美元,本來就結交不了什麼朋友。

現在她的朋友更少了,她創設的梅迪奇銀行上周被政府接管,難堪之餘,她更是消失的無影無蹤,不過認識她的人都說,她躲起來,應該是怕一些特別不爽的客戶,尤其是俄羅斯的大亨。

她在歐美各金融重鎮的同行、舊員工和事業夥伴接受訪問時,大都拒絕具名發言,一則擔心捲入馬多夫醜聞和調查,但好幾位認識她、熟知她業務的人說,她在馬多夫被捕後,開始擔心俄羅斯投資人報復。

對60歲的孔恩太太來說,這是可怕的命運逆轉。孔恩太太是二次大戰後從東歐移民維也納的猶太難民女兒,1980年代進軍紐約,是極少數創設與經營小型經紀商的女性之一,號稱「華爾街上的奧地利女王」,也開始跟馬多夫建立長達20多年的友誼,變成馬多夫的國際吸金管道,巧手伸向各國億萬富豪。

她和在銀行工作過的先生吸引了俄羅斯、烏克蘭和以色列富豪,甚至把手伸進多金的阿拉伯富豪口袋。

經常和她在曼哈頓見面的公關顧問何斯特說:「她個性積極,別人對她說不,她不會接受。」

她操盤的基金大致是透過銀行和銀行子公司,向個人推銷。她也直接用自己和馬多夫的關係,向客戶鼓吹除了透過她、別無機會投入馬多夫賺錢陣營的希望,她會說機會難得,但她有路可走。

雖然孔恩夫婦可說長袖善舞,生活型態卻還樸實,梅迪奇銀行只有16個員工,設在俯瞰維也納歌劇院的一棟普通建築四樓上,不過這家銀行的事業模式獲利豐厚,跟投資馬多夫基金有關的手續費收入占營收和淨利的大部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