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http://www.ettoday.net/news/20160819/759151.htm#ixzz4HpTlliM1
因緣際會,我搭過一次時下很流行的UBer。雖然來的不是傳說中頂級名貴跑車,但也算乾淨舒適的寬敞大車,上車後,司機看來是個年輕人,很有禮貌的說,後面放了礦泉水,有需要的話可以自己拿喔。下車了,怎麼算錢我不知道,因為我是先下車的人,朋友繼續坐。這一趟經驗,只有這樣的心得「原來這就是UBer呀!」卻還有一點點不好意思的感覺,因為總覺得是搭了別人的"私家車",還是有那麼一點不好意思。
看UBer在新聞上吵好久了,原來也不只計程車和UBer在吵,計程車和計程車之間也會吵。看了文章,心想,對呀!大家都想多賺點錢不是嗎?差別只是誰跟誰在吵。其實手機上的叫車平台和UBer的概念很像,只是一個還是開著有黃色烤漆的計程車,一個是開自己的"私家車",服務好不好?哪個比較便宜?見人見智。我想最重要的爭執點,應該還是在"公平不公平"吧。這是我的想法,可能有人覺得想太簡單了。
如果讓計程車司機除了加入車隊,也可以加入叫車平台,收費還是以政府公定的計費表為主,這也沒什麼不好,起碼司機還是要受政府規範,不能胡亂收費呀,況且計程車加入車隊,除了會有系統呼叫叫車,平常不也是開放路邊隨攔隨搭。只是已經加入了車隊,如果車隊規章裡就有規定不能同時再加另一個平台,那還是得乖乖遵守比較妥當,畢竟這可是白紙黑字的"契約"問題了。
話說回來,計程車和UBer在吵,結果計程車自己也使用叫車平台,這應該會有人相當不以為然,但說實在的,如果多開放一下叫車平台,也多規範一下Uber,彼此間也各退一步,不是皆大歡喜?就看政府單位要不要出來當個公平的和事佬。當然這也是我一個人的想法,我可能真的想得太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