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蛋狗"嗎?」我到金門第一個遇到的租車行哥哥這麼一問,我卻瞪著眼睛看著他「這是當地方言嗎?」,惹得租車行哥哥差點沒大笑出聲。上一次到金門已經是小學時候的事了,實在沒印象有「蛋狗」這號"東西",直到租車行哥哥直接指示我品嘗地點,這才揭曉答案。
正確名稱應該叫做「蛋狗蛋香」,販售地點就在,金湖鎮「邱功良墓」旁的「合泉平價中心」簡稱雜貨店。長形的店面,一半看來是雜貨店,另一半看來是廚房,很簡陋的半開放式的那種,店外擺了幾張那種可以折起收納的桌子,對面樹叢旁也有幾張,還掛了木板手寫招牌「炒泡麵、蛋香、蛋狗」已經斑駁的那種。廚房旁也有菜單招牌「蛋香、蛋狗、炒泡麵、練七八糟」,再來幾張美食節目登門拜訪的照片,十足「庄仔腳」的風格。
看了就好親切,好像小時候路邊小吃店的感覺。來的時候雖然正值大中午,但客人包括我們在內,只有3桌,租車行哥哥說它是遠近馳名的秘境,有點矛盾但很貼切,卻也讓人很自在。至於餐點好不好吃,雖然說見人見智,但這次我一定要說,不吃一次就不算來過金門呀!
一邊怯生生地向阿婆點了「蛋香」和「蛋狗」2個人個來一份,另外再點再熟悉不過的「炒泡麵」。原來「蛋狗」就是蔥餅皮包煎蛋包美式大熱狗;「蛋香」就是蔥餅皮包煎蛋包烤香腸。兩種都像燒餅夾油條那樣,蔥餅在外煎蛋在內,再夾上熱狗或香腸,一看就知道是老闆可能某一天肚子餓的時候,靈機一動發明出來的填肚子食物,沒想到加上塗上醬油膏之類的醬料,根本就是金門版香腸堡、熱狗堡,鹹香帶勁會一口接一口。納悶怎麼台北一堆早餐店都沒人想到做來賣呢?
至於「炒泡麵」,千萬別拿「日式」炒泡麵來比較,那樣對阿伯阿婆不公平,人家做的可是充滿在地農村風情的溫暖家常版。香腸、高麗菜、蔥段、肉塊、肉片、炒蛋和維力炸醬麵條,很像大雜燴,可是吃一口,麵條吸飽醬汁,口感Q,菜香、香腸、蛋香,鹹鹹甜甜就像回到家一樣,媽媽的味道。讓我即便回到台北,也迫不及待買了一大包維力炸醬麵,想要重溫那美好的滋味。
其實一邊吃一邊就上網做了一下功課,但還是忍不住想親口問問阿伯和阿婆,為什麼會有這麼好吃的食物。阿婆有點不好意思,又帶點驕傲的說,就是在家裡無意間隨手拿出來的食材,簡單炒一炒、煎一煎做出來的。那時金門還在戰地時期,附近又有軍營,很多阿兵哥肚子餓、嘴饞,到雜貨店買東西又不能離開營區太遠,問問阿伯和阿婆有沒有什麼可以現吃的,2人就順手用店裡的食品,做出來這些獨家家常料理,沒想到阿兵哥們一吃驚為天人,哀求夫婦倆乾脆做來賣吧,從此「蛋香、蛋狗、炒泡麵」就成了金門人的秘境美食。
阿婆說,當時只是慰勞一下阿兵哥的辛苦,有一點軍民一條心的想法,又有一點爸爸媽媽照顧孩子的心情,畢竟大多數的阿兵哥都是離開老家到金門服役,多少都會想家,沒想到會變成金門的特色美食。雖然連電視台都來採訪過,但還是堅持老店面、老烹調、老味道,希望將這份體恤遊子的溫暖心意,原汁原味繼續下去。
的確,樸實、純粹的美味最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