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學校放兩週暑假後,接著要上三週的輔導課。我只有一個班每週5節課,輕鬆愉快。7/26早上在新勢國小對面土地公廟旁的里民中心公投反罷免,下午去教會參加退修會,傍晚結束時領了便當到鎮記火鍋店與家人聚餐。飯後我先帶Emily去公園散步,她一路滔滔不絕,能言善道,看到路邊的蝸牛很高興,要我拍照。回到餐廳,Kyle也吃完了,我就牽著她的小手沿著公園,經過翠堤橋、消防隊,走回家。他邊走邊看邊提問,非常聰明。他知道我腰痛不能抱他,只有兩次過馬路時讓我短暫抱起他,真是我的小乖孫!
※以下訊息轉貼自【奇蜜育兒資訊】
本期特選主題: 為什麼孩子不肯乖乖上床睡覺?
3歲多的孩子,有些累了倒頭就睡,有些卻總有一堆藉口不上床,一會兒說口渴,一會兒要爸媽陪……。面對還沒上學的孩子,你是否覺得晚睡無所謂?或是也想讓孩子乖乖早點上床呢?
孩子到了該上床的時候還拖拖拉拉,爸媽常常因為著急、疲累,而直接斥喝幾聲,向孩子擺明︰爸媽生氣了﹗這麼做,也許一時奏效,但是,讓孩子在害怕、不愉快的情緒下入睡,容易睡不安穩。爸媽必須先探究孩子不肯好好睡覺的原因,從源頭解決。
找出孩子不肯好好睡覺的原因
以下是幾種最常見的原因,只要稍加留意,就能改善。
■午覺睡太多或太晚睡
有的孩子有睡午覺的習慣,如果午覺睡得太多,或是較晚才睡,到了晚上該上床的時就會缺乏睡意。爸媽應觀察孩子午睡時間的早晚和長度。
■睡前玩得太過興奮
如果在臨睡前還玩很興奮的遊戲,會靜不下來。太過興奮的活動還會使孩子晚上睡不安穩,有的會說夢話或從夢中哭醒。所以,在臨睡前幾個小時,最好安排靜態的活動。
■家裡還有許多活動進行著
有的家庭習慣遲睡,卻要求孩子早睡。因此,在孩子該上床睡的時候,家中看電視、聊天等活動還熱烈進行著,想要參與其中的孩子自然睡意全無。因此,最好能在提醒孩子上床時,先暫停家中活動。
■想要和爸媽相處久一點
爸媽白天忙著工作,少有時間陪伴孩子,孩子可能在臨睡前會多纏一下。如果是因為這個問題,爸媽最好在孩子臨睡前撥出一段時間,全心陪伴孩子閱讀、說故事或玩些靜態的遊戲。
■怕黑、怕孤單
孩子有時候是因為怕黑、怕孤單而不敢入睡。爸媽不妨等孩子入睡後再熄燈,或者為他準備一盞小燈,也可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在這兒陪你,一定等你睡著了才去做別的事。」給了孩子這樣的保證,爸媽也要信守諾言,確定孩子睡著了才離去,否則孩子會因為時常要睜眼確定爸媽是不是還在而無法安心入睡。
※小叮嚀:3歲孩子適合的睡前儀式
知道孩子不肯好好上床睡的原因,並針對問題加以處置之後,還可以作積極的安排,加強孩子入睡的意願。例如,準備柔和的音樂,並讓孩子在音樂響起時開始做睡前準備,進行刷牙、上廁所、換睡衣等程序,這樣很容易使孩子在「儀式」出現時,就和睡覺聯想在一起。
3歲子已經很會表達意見,喜歡說「不」,爸媽在帶他上床時,不要過度催促他,只要順著平日的習慣做,也要避免使用「我們現在去睡覺了好不好?」這類問句,而多用︰「好了﹗上床的時間到了﹗我們明天再繼續玩。」這類肯定而溫和的句子,讓孩子沒有機會說「不」,也讓孩子了解我們溫和中的堅持。
延伸閱讀: 孩子獨睡行不行?
聽到好友家的孩子已經能獨睡,媽媽心想小奇也長大、要上幼兒園了,應該要開始練習自己一個人睡;可是嘗試了幾天,見到寶貝上床時的樣子,媽媽又猶豫了……
3歲後分離焦慮降低 可練習獨睡
孩子能夠在自己的房間或小床獨睡,讓大人和孩子都擁有各自的空間和時間,這是許多爸媽嚮往的新生活。但是,孩子究竟幾歲應該獨睡,並沒有絕對的答案。
獨睡不僅牽涉到不同國家的文化和習慣,也會因每個家庭的生活作息和空間大小而有所差別,爸媽需要斟酌自己家中的情況來進行。如果孩子在3、4個月大之前還沒有分房獨睡,最好延到3歲後再嘗試,因為6個月到3歲之間,孩子正處於「分離焦慮」比較強烈的階段,阻力會比較大。
獨睡之前,先建立愉快獨處的習慣
孩子在熟悉的生活習慣中,才能感覺到安定、對周遭事物可以掌握與有所預期。對孩子來說,進行獨睡練習不僅是改變習慣,對安全感也是一大挑戰,爸媽不能滿心期待孩子聽了道理後就能立刻改變。
在培養獨睡的過程中,爸媽面對孩子表現出來的擔心、害怕或是不合作的行為,要多給予支持和包容,並採漸進方式引導。你可以這麼做:
1 提供專屬獨處空間
讓孩子練習獨睡之前,可先在家中為孩子準備一個屬於他的獨處空間,並放置屬於孩子的物品、玩具,作為以後的獨睡房間。
2爸媽先在一旁陪伴
對於缺少獨處經驗的孩子,剛開始爸媽可先在房內一邊看他玩耍、一邊做自己的事(如:看雜誌、縫衣服),讓孩子感受到爸媽在身邊。
3 逐漸拉長獨處時間
當孩子玩得投入時,爸媽不妨自然地離開房間。若孩子跟著出來,爸媽可以再回到兒童房內陪伴一下。經過一段時日,孩子在兒童房內獨處的時間會慢慢拉長,也會慢慢習慣並發現獨處的樂趣。孩子有了愉快的獨處經驗,離獨睡的時機又邁進一大步!
本期特選主題: 和3歲孩子共讀~豐富孩子的閱讀經驗
3歲開始是奠定自主閱讀能力的時期。如果能順應孩子的發展特性來提供閱讀素材,讓孩子閱讀的質與量變得豐富又多元,就能培養出自主閱讀的熱情和能力。
當孩子的閱讀量充足、懂得思考或討論時,才能進入深度的閱讀和學習。 那麼,3~4歲這個年紀的閱讀發展有哪些特色?爸媽又該如何引導呢?
針對3~4歲 閱讀發展特色鼓舞興趣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能從生活經驗中,學會辨認周遭的文字(如:標誌、標籤),也能理解與現實環境有關的圖書內容(如:交通工具、動物的特性)。對兒歌、韻文類的圖畫書感到興趣,並能模仿背誦;喜歡學著大人用手指著文字假裝自己在念書,開始嘗試以口頭述說每一頁的圖書故事主題或重要情節。
整體來說,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認識符號、聲音與意義的關聯性,他們正在學習如何看待一張紙、一本書、一則新的知識,也嘗試用自己所學的語言解釋所見的世界,進而自我展現。例如,他們能找出文章中相同的字,也會注意到某些字具有類似的部首或構造,比如「魚」和「熊」都有四個點;他們也會去注意周遭環境中的印刷品,像是菜單、商店的招牌等。建議爸媽針對孩子所展現的興趣,多鼓勵與陪伴,欣賞孩子的探索並與他進一步討論,建立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及信心,幫助他成為終身熱愛閱讀的人。
3~4歲孩子適合哪些類型的書?
為了幫助爸媽解決找書的困擾,長期推廣閱讀的信誼基金會也邀集學者專家,從「幼兒該讀什麼?」、「什麼是一本好的圖畫書?」、「什麼書是值得珍藏與再三回味的?」等多種角度反覆斟酌,評選出《3~6歲必讀的100本好書》書單。這份書強調孩子多元文體閱讀的重要性,因此涵蓋了故事類、知識類和詩歌韻文等不同文體,內容主題則包括生活經驗、心理成長、親情友伴、知識概念、語文兒歌、創意想像等6大類,這些面向可以提供孩子不同的養分:
■生活經驗類 :非常多元而有趣,孩子透過閱讀可獲得不同形式的生活體驗,擴展知識領域,提升生活能力。
■心理成長類 :探討自我成長、情緒感受,也涵蓋生命教育及對新經驗的感受,有助於建立積極正向的生活態度。
■親情友伴類 :家人與朋友是幼兒成長最重要的伙伴,透過閱讀,可以感受家人間的親密關係,還可以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增強人際能力。
■知識概念類 :許多認知概念可以透過閱讀來獲得,讓認知學習變得更有趣,是知識習得的重要來源。
■語文兒歌類:兒歌、韻文、詩歌都是幼兒學習語文的最佳媒介,這類圖畫書不僅強化孩子的語文能力,更增加閱讀互動時的趣味性。
■創意想像類 :閱讀情節幽默、形式創意、充滿想像的圖畫書,可以有效刺激孩子的想像力、啟發孩子的創意。
延伸閱讀: 閱讀,孩子不怕假性過動
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不但專注力高,更能透過書本學到是非、紀律、禮貌及跟人相處的道理,長大將是一個有內涵、不膚淺的人。
暑假是老師充電的時候,許多學校都在學期結束後,立刻辦研習會或工作坊,請老師把這一年的教學心得作個總結,從檢討中求進步。在這些教學檢討中,最常聽到的一句話便是「班上過動兒增多了」。
這是很奇怪的事,以前沒有這麼多注意力缺失的孩子,為什麼現在一班都有一二個,最多居然可以到四個呢!
假性過動兒多半是電視兒童
真正的注意力缺失和過動(ADD/ADHD)是大腦裡神經傳導物質的不足,它有生理上的關係,不會突然增加很多,這表示有一部份疑似ADD/ADHD的孩子,其實是假性的注意力缺失和過動。仔細觀察起來,這些假性過動的孩子都有一項特性——不喜歡閱讀;他們小時候很少被父母抱在身上親子共讀,絕大多數是電視兒童,很少安靜坐下來,完成一件事。
閱讀的好處是,它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若不專心,眼睛會跳行,就會讀錯。看電視時,雖然也是坐著,但是電視畫面是不停閃動的,一秒鐘有24~26張圖片,靠著眼睛的視覺暫留使它變成連續的影像,會動的東西會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動太多,2分鐘超過10次的拉近鏡頭、剪接或轉換鏡頭會使大腦工作過量而疲累。
圖片一次帶給我們很多的訊息,使我們無暇去思考細節是否合理,我們隨著影片跳換的速度在吸收資訊,若是一停下來思考,後面的訊息就忽略掉了,不像閱讀是隨著自己理解的速度進行,隨時可以停下來想,還可以「倒帶」回溯到前面不懂的地方。
因此閱讀是主動的接受訊息,操之在己;看電視是被動的,操之在人。如果比較看書或原著改編成的電影,那麼看書得到的資訊比較多,而且看書是自己的想像力,看電影是導演的想像力,它會鎖住孩子本身自發的想像力。所有的研究都指出電視保母對孩子的發展不利。
漸進式親子共讀 培養專注力
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方法很簡單,把孩子抱在身上,在他坐得很舒服時,先唸短短幾分鐘的故事書給他聽,用手指著字,一個字一個字的講過去,訓練他專注在書本的能力,然後逐漸拉長時間,從5分鐘到10分鐘,到15分鐘,最後到30分鐘。當孩子可以安靜坐在身上聽故事30分鐘,不會爬上爬下來吵鬧時,你就可以放心他不是過動或注意力缺失了。
從閱讀學紀律 內化求知慾
透過閱讀,我們教他是非、紀律、禮貌及跟人相處的方法。現在越來越多幼稚園的孩子聲音沙啞,聲帶已經壞了,失去童聲的甜美。原來他們在家中沒有學好規矩和紀律,進了幼稚園,人多時要說話就用喊的,要引起別人注意時用拉的,不喜歡別人時用推的。
當然我們知道孩子遊戲時跑跳喊叫是很自然的事,但是喊到聲音沙啞就不自然了。噪音對別人、對自己都是傷害。最主要沒有學會紀律的孩子是無法受教的。這種孩子進入小學後,就變成老師的頭痛人物了,因為課堂需要維持紀律,不可隨意站起來走動或大聲說話。一旦講不聽,被貼上過動或注意力缺失的標籤,對孩子是一輩子的傷害。
不論社會是多麼的民主開放,人們對跟自己不一樣的人仍然是以歧視的眼光來看待的。所以在孩子小時候,儘量自己帶他、養成他閱讀的習慣,不但可以啟發他的智慧,將求知慾內化成他人格的一部份,更是給他安全感(沒有什麼比坐在父母身上,得到父母完全的注意力更令孩子高興的了),閱讀是一個工具,可以打開人類知識的門。
教養,從小培養孩子的深度
如果從小培養孩子喜歡有深度的東西,他將來即使不是俊男美女,有內涵不膚淺的談吐也會令人耳目一新,另眼相看。孩子是我們一生最大的投資,透過孩子,我們的基因得以傳下去,完成大自然賦予我們使命。
孩子是上天賜給我們的禮物,就如同我們是他們的禮物一般。暑假中請盡量陪伴孩子,養成他良好的紀律和專注習慣,這才是真正的贏在起跑點上。
最符合孩子需求的學習方法
遊戲是孩子的天職,閱讀是自主學習的歷程。孩子透過遊戲和閱讀,不但能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增長知識,更能認識自己也瞭解別人、培養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與人分享及合作。洪蘭教授以許多研究證據說明遊戲、閱讀和大腦發展的關係,並且強調:
․從小會玩、有很多玩伴、常在戶外玩的孩子,EQ更好。
․請給孩子自由的時間和空間盡情遊戲與閱讀,即使作點白日夢也能讓腦筋充電,身心舒暢。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閱讀的方式也要隨著孩子的天性而有所不同。
https://www.bookstart.org.tw/ (5.46)
(閱讀起步走,為孩子播下一顆幸福的種子)
2005年,信誼基金會成為英國Bookstart協會在台灣的代表機構;2006年正式啟動台灣本土的嬰幼兒閱讀運動「閱讀起步走」。我們主張並且相信:小寶寶會看書,也愛看書。父母抱在懷裡的親子共讀經驗,是孩子一輩子最溫暖的記憶。
這些年來,信誼基金會無論是和圖書館攜手,或和小兒科醫師、衛生所合作,都因各方推動者的熱情與無私付出,撒下了嬰幼兒閱讀的種子。我們將持續以多年累積的專業、經驗和資源,作為支持的平台,邀請你和我們一起努力,給孩子一個有你、有書相陪伴的幸福童年。
下一則: 20250517~0615 Mother's Day, Family Reunion;Kyle兩歲11個月,身心發展都趨向穩定,語言能力進步,轉個彎,減少親子衝突的教養技巧 (附照片54張)
- 20250706~0713 Emily小寶貝4歲9個月了,禪園家聚;嘰哩呱啦愛插嘴怎麼辦? (附照片47張)
- 20250608~21 Kyle小寶貝3歲了!伸展肢體去認識世界!孩子的第一次視力檢查!(附照片72張)
- 20250608~21 Emily小寶貝4歲8個月了!和孩子一起愛上運動 (附照片27張)
- 20250517~0608 Emily4歲8個月了!Happy Mother's Day, Family Reunion (附照片56張)
- 20250327~0517 Emily小寶貝4歲8個月了!鼓勵孩子勇敢認錯 (附照片40張)
- 20250317~0322 姊弟、弟媳四人結伴乘郵輪赴沖繩那霸、宮古島旅遊五日 (附照片320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