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3清晨和玉爸相約去皇居走走,W順便也想去東京車站買便當。
我們6點前就從飯店出發,經過有樂町,很快就走到皇居,天還暗摸摸……
公園隔離的護城河不知是啥河? 若能走到東京最具特色的櫻花名勝~千鳥淵,就有機會賞櫻啦! 希望哪年4月再來欣賞櫻花喔………
皇居位於東京市中心,為早期江戶城所在之處,護城河和石牆圍繞著廣大的綠地,離東京車站僅數步之遙。
雖然皇居內部大部分區域不對外開放,但仍可參觀皇居外苑,皇居外苑是一個佔地約23公頃的公園,內有鬱鬱蔥蔥的草坪、寬闊的護城河和歷史悠久的建築物。
在整個皇居外苑內,有好幾個能追溯至江戶時代的大門,其中又以櫻田門最引人注目,這是現存江戶城遺址中最大的一道門。
6點半圓圓的月亮還高掛在天空,應該是歡迎我們來皇居漫遊喔!
來到皇居的第一個大門,又稱為高麗門的外櫻田門,這裡過去曾發生過一起政治暗殺事件,於日本安政七年(1860年)三月三日的櫻田門外之變,幕府將軍井伊直介在此門外的護城河邊被水戶武士暗殺,這個事件不但被寫為小說,近期還拍成電影(櫻田門對面的大樓就是警匪日劇常出現的警視聽)。櫻田門從1636年即保留現在的造型,雖於1933年的關東大地震受到破壞,整修後並沒有太大的變動。
雖然天色很暗,但還是可看到河中有鴨鴨悠遊。
櫻田門是城門中保留有方形門的城門之一,由於是小田原街道的起點,因此也被稱為小田原口。
過去負責保護江戶城的櫻田門,漆黑沉重的厚實木頭大門,有日式低調不鋪張的設計風格,但從屋樑上的精緻雕刻與裝飾,仍能遙想過去日本天皇的生活。門上的金屬配件上刻有「寬文3」的年份,1636年改築為現在的桝形門建築、就開始稱為櫻田門,以兩道城門和砲樓來阻擋外敵,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產。
走進櫻田門後往外看;櫻田門(桜田門/さくらだもん Sakuradamon )為江戶城(現在之皇居)內,護城河中的一門。位於櫻田堀與凱旋堀之間,為日本國家指定之重要文化財產。江戶城中有內櫻田門跟外櫻田門,前者又名桔梗門,簡單說「櫻田門」的話就是指後者
外側為高麗門(こうらいもん)、內側為渡櫓門(わたりやぐらもん)之雙重構造,它們彼此成直角,形成一個封閉的空間。這個方形防禦空間,迫使入侵者必須大角度轉彎,減慢他們的速度並使他們容易受到攻擊。
通過櫻田門之後,步道旁即為凱旋濠,此處雖然是江戶城最窄的內護城河,但卻是平均水深達1.94公尺的最深護城河,且整體外貌與方才經過的櫻田濠完全不同。護城河環繞著皇居緩緩的流淌…..
公園主要區分為三個地區:以皇居前廣場為中心的皇居外苑地區、位於皇居北側的北之丸地區,以及以12條護城河包圍皇居的皇居外圍地區。
公元1590年,德川家康受封關東地方,以江戶作為居城;德川家康將江戶城打造為一座規模宏大、防禦堅固的城堡,其規模在當時日本首屈一指。江戶城主要分為本丸、二之丸、三之丸、西之丸、北之丸、吹上御苑等區域。本丸是江戶城的核心,為幕府將軍的居所與政務中心,曾有壯麗的天守閣與本丸御殿等主要建築。二之丸、三之丸、西之丸等區域則作為藩主、重臣的宅邸以及防禦設施。
江戶城內建築宏偉,防禦工事完善,四周築有高聳的石牆、護城河、以及多重的城門和櫓,形成固若金湯的堡壘。
在這裡能看到具有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的「二重橋」,這座橋也被稱為二之橋或月見橋,橫跨從皇宮廣場到宮殿正門的護城河,連接皇居外苑和內苑,是皇室世界與外界之間的門戶。
故宮正門前有兩座橋,從廣場望去,後方的鐵橋為正門鐵橋,前方的石橋為正門石橋(有兩個拱形的)。人們常誤以為「二重橋」是這兩座橋的總稱,但正式名稱「二重橋」是指正門鐵橋。這個角度其實看不太到後面的鐵橋,大家都會誤以為前面的石橋就是二重橋;而後面白色建築就是伏見塔。
江戶時代興建的「二重橋」原本是一座名為「西之丸下重橋」的木橋。當時,橋樑所在的護城河很深,因此橋樑設計為堆放在原木基礎之上,以支撐橋樑大樑。據說這座橋因看起來像是雙重結構而被稱為二重橋。後來橋於1888年(明治21年)改建為鐵橋,並於1964年(昭和39年)修復為現在的樣子。重建時引進了尖端防銹技術,包括日本首創的噴鋅技術。
皇居正門石橋的盡頭,是通往皇居的大門,是由花崗岩製成的,採用西洋建築風格設計;正門石橋稱為眼鏡橋,其名因外型而來,後方鐵橋在過去為木造橋,當時橋椼為上下二段,因此稱作二重橋」,二重橋不僅僅是一座橋樑,它也是日本皇室的重要象徵。歷代天皇都在此舉行過儀式和慶典,包括登基典禮和新年參賀。橋樑两側的石燈籠和青松,更增添了莊嚴和神聖的氣息。
東京必去的景點之一,必包含皇居外苑;清晨圓圓的大月亮一直陪伴著我們呢!
這裡可是有東京23區內最大的綠地,也是最神秘的地方,一般不太會開放給觀光客看皇居區域內,但觀光客可以看著名的「二重橋」、「江戶城相關遺跡」、「和田倉噴水公園」等觀光景點,而且都是免費的喔!
皇居前廣場上有著廣闊的草坪,只是冬天的草坪都枯黃啦! 大草坪上散佈著多達2000棵的黑松,構成皇居外苑美麗的風景。
皇居外苑最引人注目的是草坪廣場和種植的黑松;黑松是天皇標準造景,有著萬壽長青的美好寓意。今晨月兒在林梢挺有詩情畫意呢!
黑松(Pinus thunbergii)是常綠針葉樹,屬於松科植物,生長緩慢,樹形優美,種植在庭院、花園和公園等戶外環境,就成為人們追逐的綠色寶藏。
位於東京千代田區的皇居外苑,原為皇室御花園,1949年作為國立公園對外開放,許多人親切地稱這一帶為「皇居廣場」。
這片佔地115公頃的區域曾經是許多武士住宅的所在地,這些武士屬於在江戶幕府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封建領主,例如高級議員和年輕議員。
黑松屬於長壽植物,能夠在各種氣候和環境條件下生長,對乾旱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因此是一種經濟實用的庭院樹種。
黑松擁有纖細挺拔的枝條,枝葉垂墜,形成獨特的"枝條地毯",搭配簡約的樹冠,展現出一種優雅的姿態,為庭院增色不少。
黑松屬於二葉松類或硬木松類,其共同特徵為針葉二針一束,毬果鱗片帶刺,春秋材界線明顯,材質堅硬。日本黑松因造形多變化,常被培養成盆景或栽植於寺廟及庭園。
黑松的針葉呈現深綠色,質感光亮,即使在寒冷的冬季,它也能保持生機,為庭院增添一抹綠意。
庭園的腹地極為寬廣,範圍涵蓋皇居前廣場、北之丸公園 ,以及皇居周圍的 12 座護城河。許多最有名的景點都集中在同一個區域,站在前廣場上就可以完美地欣賞到櫻田門,二重橋,以及背景白色的江戶城。
皇居外苑俗稱皇居前廣場,位於丸之內高層樓街和皇居之間,由凱旋濠、日比穀濠、馬場先濠、大手濠以及二重橋前的濠池所包圍的廣大區域;
「皇居東御苑」,為過往江戶城所在,古城與茂盛枝葉形成一幅畫;「皇居外苑」是擁有大片草坪的公園,並可觀賞到護城河與城牆。以上兩地不需預約,若想參觀皇居其它景點須事先上網預約,便可免費跟隨專人導覽。
明治時代,天皇一家入住江戶城,江戶城的名稱也先後由江戶城、東京城、宮城直至改為現今的皇居,隨時代幾經變更。時至今日,雖歷史變遷,但綠蔭簇擁、城牆與護城河圍繞的皇居,往昔風貌依舊。
此區被馬場崎護城河、日比谷護城河、回泉護城河、二重橋護城河(堀池護城河)、濱栗護城河、和田倉護城河等江戶城內護城河所包圍,東京都高速公路301號線(內堀通)縱貫南北。它將皇宮外苑分為東、西兩部分。1906年,日俄戰爭結束後,修建了一條寬36公尺的道路作為海泉路,並在日比谷護城河上建造了一座土橋(岩田橋),將該地區分為日比谷護城河和海泉護城河。
馬場崎堀是舊江戶城內護城河的一部分,現為環境省在東京千代田區皇居外苑管理的國家公園。南面是日比谷護城河,北面是和田倉護城河。1629年,在日比谷護城河的邊界建造了馬場撒門。馬場撒基門的方形門已不復存在,但護城河仍保留著當年的面貌。
走在皇居外苑內很舒服,皇居前廣場後,右側見到許多高樓林立,一條名為行幸通的大道直挺挺呈現眼前。「行幸」在日文漢字中的意思是天皇出巡,行幸通連接皇居與東京車站是天皇搭乘新幹線的必經之路。
外苑內設有兩條主要的遊覽路線:東御苑和北之丸公園。東御苑曾是江戶時代大名的宅邸,現在是一個寧靜的庭園,擁有歷史悠久的建築和美麗的景色。北之丸公園則是一個現代化的公園,設有國家科學博物館、日本武道館和千鳥之淵,在春天的櫻花季期間,這裡會變成一片粉紅色的海洋。下次來東京若在3月天一定要去北之丸公園~千鳥之淵賞櫻喔!
皇居周邊部分,「北之丸公園」留有江戶遺跡,內部並設有「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工藝館」、「日本武道館」等多項設施。「和田倉噴水公園」則是為紀念天皇成婚而建,噴泉夜晚點燈相當浪漫。
1949年4月,部分舊皇室苑地作為國民公園對外開放,即為皇居外苑。 東京作為文化和精神的中心城市,皇居在東京歷史上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建築。
皇居外苑佔地廣闊綠意盎然,是皇宮最外圍的一層,也是一個欣賞皇居建築和自然風光的理想場所。
這個好像是和田倉門守衛所跡,這裡直走就可以到"東京車站"。
東京車站丸之內站前廣場,可以看到美麗又古典的東京車站與附近現代高樓融為一體,無論是白天或夜晚都各有不同風情。
東京車站的魅力在於其獨特的紅磚車站建築,周圍環繞著許多摩天大樓,位於日本的中心。
磚砌車站建築在令和時代的日本並不多見,具有獨特的文化特色。
紅磚白灰飾帶的穩固外牆映襯著典麗圓拱頂和雅肅長窗的紅樓建築走過一世紀。
東京車站是東京最繁忙的車站,日本鐵道(JR東日本)、東京地鐵丸之內線和新幹線在此匯集。
東京車站連接JR與東京地下鐵,每日幾百萬人進出。其紅磚造外觀擁有百年以上歷史,站內設施隨著經濟發展逐漸擴張,美食、藝廊、賣店皆有,於是「東京車站」成為丸之內地區內的重要景點之一。
2003年東京車站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產,正式名稱為「東京站丸之內書店」 ("書店"在此的意思是"主建物")
W是個日式便當控,特地走來東京車站內就是要買便當,卻遍尋不著,我們在車站內前後繞了一圈,就是看不到賣便當處,但W就是不放棄,走得我累壞啦! 但我也記得我們曾在車站內買過面當啊!真是百思不解!!! 原來東京車站共分八重洲 (北口、中央口、南口) ;丸之內 (北口、中央口、南口) 六處出口。東京車站美食、必買伴手禮,就遍布在裡面各處,又以裡面的東京站一番街(八重洲中央口)為大宗。
玉爸雖是首次來東京,但他網路及方向感都比兩老好,因此導遊還是他呢!他說是否要進站內才有,因此我們就買月台票進去,果真看到好多便當店啦!
駅弁是車站便當的意思,也就是台灣人所稱的鐵路便當,位於東京車站的駅弁屋 祭,匯集了日本全國約200種以上的鐵路便當,不論是和牛、牛舌、海鮮、壽司、加熱式便當等等,選擇相當的多,有些地區限定便當,更是晚來就買不到,或者指定時間進貨,駅弁屋 祭 生意超級好的,幾乎隨時都滿滿的人潮。
日本人吃便當跟台灣有一個很大的不同之處,就是便當常常是「冷」的,而日本的便當就算冷冷地,還是很好吃!
因為便當的種類太多,所以還有畫平面圖,鐵路便當依序分成了人氣便當、海鮮便當、肉系便當、加熱式便當、新幹線便當、野菜便當等等。便當的種類高達200種,如果是有選擇障礙的人,還真的會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駅弁屋 祭 的日本鐵路便當選擇應該是最多最齊全的啦;
W終於選好兩個便當
離開東京車站,shine是大路癡,也不知道是哪個口喔!
1月底居然就能看到櫻花啦!
回飯店沿途隨手拍攝的地標建築物
到飯店後W就立馬享受著「駅弁屋 祭」的鐵路便當,似乎很滿足喔!
另一個是岡山美味,盒子外表和盒內的菜色是一樣的,聽說很好吃;
玉媽想吃麥當勞日本特有的鬆餅漢堡,所以早餐就各自享受啦!~待續~
- 1樓. samia2025/06/13 10:071970年被派參加日本一個國際研習班首次到東京至今已超過半世紀了
1970年首次出國,被派到日本東京參加(外務省與建設省合辦)為期二個月的研習班,至今已超過半世紀了,課餘都會到處逛逛,後來除了參團到東京旅遊之外也曾多次到東京自由行,到日本已超過十次了,覺得東京真是一個很好旅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