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ton's Steakhouse》是芝加哥老店,做得好、擴展至九家店,1989 時被投資者買下,之後迅速發展成六十幾家店的跨國餐飲公司。牛排愛好者理應聽過 Morton's,記得筆者較早討論牛排館個人排序時,一是 Morton's,二是紐約的 Peter Luger's,並列第三的則是 Lawry's 、Ruth's Chris(台稱「茹絲葵」)。不過,排名僅及於美式牛排(日式鐵板燒等未計)、且未將 Lawry's 及 Ruth's Chris 台北店考量在內。近來一些美國朋友推薦的 Capital Grille 則因未去過、無法置評。
在亞洲,Morton's 僅有新加坡與香港店。在香港經濟好時甚至有港島、九龍兩家,不過現在只餘九龍 Sheraton 酒店這家。由於香港亦不進口美國牛肉,所以未抱太大希望 - 畢竟,食材太重要了 - 但實在太久沒吃頓像樣的牛排,還是要去去 Morton's、看看他們能將澳洲牛肉料理成如何?
香港店如同世界各地的 Morton's,連餐桌椅都一樣,但是勝在有些海景。美式牛排館裝潢風貌實在都很像,如果說是置身在 Ruth's Chris 也成,反正就是那模樣。酒單中法國酒相當有限,於是選定一瓶澳洲 2001 Penfold's BIN 389 Cabernet Shiraz 餐酒(心想:澳洲牛肉配澳洲酒可以了啦),菲籍侍者先是用不怎麼樣的英文嘰哩咕嚕介紹了一串,然後開始點菜。同桌四個人都有些眼大胃小,點得過多:
開胃菜‧頭盤
南太平洋(又是澳洲)生蠔:先叫了半打,雖非熊本、Belon、Fine de Claire 等名蠔,卻出乎意料的好,大小適中、一飲微鹹澀海水再品鮮香微甘蠔肉,適合不沾醬汁直接吃。忍不住再來半打。
蕃茄厚切片:調製醬汁爽口、蕃茄佳。
凱撒沙拉(半份):筆者興趣不大,三人分享了些,看來可以。
龍蝦湯(Lobster Bisque):筆者點給自己獨享,濃郁度對了,但是酒加得重了些、有些影響風味。還是碗好湯,不過非上乘。
當店招牌麵包:自家烘焙的洋蔥麵包十分好、也十分大個,一不留神便吃太多。
主菜
肋眼(Ribeye)牛排:兩位女生分享,的確好,內裏鮮嫩帶肉汁,以為她們是叫 "Medium Rare" 三分熟,結果竟是叫 "Medium Well" 七分(!)恐怕是服務生聽錯了?但是結果挺好。
雙份菲利(Double Cut Filet Mignon)牛排:叫的是五分熟,友人食之覺得偏老,近六、七分,味道則可。
Porter House(bone-in)牛排:本想吃其 Prime Rib,可惜週末才有,退而選了招牌的帶骨 Porter House,叫的也是五分熟,結果骨頭一側火候對、佳,另一側卻過老。兩個大男生牛排反而沒吃完。
配菜
烘烤艾達荷馬鈴薯:似乎是美式牛排必配?筆者較無興趣。
清蒸鮮蘆筍‧Hollandaise 醬:鮮蘆筍錯不了,喜愛的 Hollandaise 醬(蛋黃、牛油、檸檬汁)調製得雖淡些但也不錯。
炒野蘑菇:與牛肉頗配的 Side dish,不錯。
Creamed 菠菜:最喜歡的配菜,有應有的味道及水準,不過份量甚多。
甜點
巧克力 Souffle:餐前已點,雖然早已吃撐,但看到發得如此好的 Souffle,忍不住吃幾杓,相當不錯。
因吃過 Morton's,所以心中有一定期待。香港店大部份菜餚是過關的,可惜一是存酒欠豐,二是主角的牛排火候控制不行。既然是偏瘦、大理石紋略遜的澳洲牛肉(美國 Prime 牛肉的肉牛是 corn-fed、以玉米飼育,澳洲則是牧草或穀物 grain-fed、後期轉 corn-fed),放置(ageing)過程可能需延長,且師傅更應謹慎。和侍者、經理交換了意見,當店再三抱歉並欲招待些甜點、飯後酒等,態度不錯。看來,筆者再至亞洲區 Morton's 恐怕要等美國牛肉再開放之日了。沒有好牛肉,(亞洲)Morton's 在心中排名降到第二啦。看倌倒也別因這篇而卻步,Morton's 香港店仍是好的,只是需要好好叮囑經理一番。
飽餐後自然是 Cigar Hour(雪茄時間),至樓下古巴政府授權的 Casa del Habano 店附屬 Lounge,可能因為雪茄店本身已打烊,選擇較少,倒還有喜歡的 Hoyo de Monterey Epicure No.2,續呑雲吐霧、聊天小酌,同時想到改天倒是可以比較一下各地的 Cigar Lounge 雪茄吧,也是有趣的題材。
2005‧10(Pictures taken by author & courtesy of Mortons.com)
延伸閱讀:紐約 - #1 牛排館《Peter Luger》 、雪茄 - 吞雲吐霧真情趣
- 12樓. scubagolfer2005/11/01 13:49US Pork
提到美國豬肉,真是...
想起留學生時代,心血來潮想弄一道「鹹蛋蒸肉餅」(即使苦讀也要注意吃的品質嘛),蒸畢全屋臭氣四溢、都是白毛豬腥羶味,真是欲哭無淚也。
- 11樓. 旅人2005/11/01 01:57美國牛肉
在美國好像反而沒聽人提起狂牛病,也沒見吃牛肉的人變少,不知道是大家不怕得病還是政府宣導得當。不過在美國如果不吃牛肉,還不如去吃素算了,因為美國豬肉雞肉都難吃得很。
牛排真的是肉質決定一切,好像也真的是只有美國牛排好吃(我沒吃過日本牛肉,但是因為產量太少,本來就很難買到)。
除了知名(而且昂貴)的牛排名店之外,我們偶爾還是會吃到意外好吃的牛排。最近的經驗是到科羅拉多旅行時在丹佛郊外三四十英哩一個很小的鎮上,在一家很小又不出名的餐廳吃到柔嫩多汁,火候又剛好的Ribeye,猜想他們是和附近牧場或供應商進貨,所以價廉物美。
旅人的網誌
旅人行腳:縱橫美國國家公園 - 10樓.2005/10/28 17:26Home made Stake......
The best stake I ever tasted is my own homemade's stake...
There is no secret, just go to get the best, Prime, stake from importers
and pan-fried it. It tastes better if go with some sea salt only.
Red win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Eat at home, we can afford some expensive wine.
Unfortunately, the importer I knew went out of business. Without good materials I have quitted to make delicious stakes for many years.
- 9樓. scubagolfer2005/10/28 13:12Thanks
甚好、甚好,推薦的東西能得到饕客們的認同,是最快樂的事!
因為人人口味不同,以前也不想推薦什麼,現在有 blog,自己亂敲亂寫獨白總成吧?呵...
- 8樓. 捏捏2005/10/28 13:02又來看你!
昨天走到永康街, 經過一家台南清蒸蝦仁肉圓,忍不住先吃了虱目魚和肉圓
留著肚子去誠記, 當然沒忘點你推薦的凍咖啡, 真的味道很好!
謝謝!
- 7樓. scubagolfer2005/10/28 12:45Teppanyaki
Bruhlmeier:您是去瀨里奈吃的鐵板燒嗎?如果是,glad you liked it !
- 6樓. B2005/10/28 12:37愛吃 "惑"
高雄有Ruth's Chris, 還沒想到要去試...
之前的日本行, 嘗到了神戶及和牛. 那柔嫩多汁的鐵板燒驚豔,真令人難以忘懷!
可謂B吃過最美味的牛排. Thanks to Scubagolfer's suggestion.
很慘...兩星期日本+一星期臺灣, 已胖了3kg, 再待下去怎見人? - 5樓. scubagolfer2005/10/28 11:28Reply
Das Reich:的確不便宜
Kimberly:謝謝!
捏捏:有沒喝他們的越南冰咖啡?還不錯。
- 4樓. 捏捏2005/10/27 18:50好豊盛的一餐!
今天中午去了誠記, 只點了精肉團和牛丸湯,就已經很飽,
這牛排館的一餐看來真是豊盛又美味!
- 3樓. 舊金山金芭莉2005/10/27 11:49視覺饗宴
看你的照片就已經是視覺饗宴了!
活在當下,精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