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Zagat Survey 餐廳評鑑連續 22 年第一名 "Steak & Chop House"(牛排館)。
‧紐約時報一評(三星級)再好評。
‧FORTUNE 雜誌大力推薦。
‧米其林指南(Michelin Guide)紐約版推薦。
這是什麼樣的餐廳?先記述第一次的嚐試。多年前,是個晚夏初秋 Indian Summer(秋老虎)天,抵達紐約市,與一對長輩夫婦入住同一旅館、並與(大老闆級)長輩相約當晚共進晚餐。在旅館門外有些悶熱的空氣中駐足一會兒,一部黑色加長 Limousine 滑入車道,三人鑽進車中,向 Brooklyn (布魯克林)方向出發。
是間老舊建築,踏入更覺得什麼都老,門口的 Maitre'd 帶位經理老、眼見的侍者也老,桌椅也是老舊班剝的,有些傻眼。但是,空氣中那股濃馥的香氣真誘人,而這種香味只可能來自燒烤牛排。由於已託旅館訂位、時間較晚、東方人又不習慣餐前先在酒吧區閒聊個數十分鐘,順利直接入座(後來才知這有多難得)。
- 禿頂凸腹老侍者「踱」過來,有些敷衍的問 "How are you this evening?"、"Can I get you something to drink?",真是例行得可以。
- 點了紅酒、開始啜飲後,老侍者又「晃」了過來,直截了當:"What are you having this evening?"
- 正在狐疑菜單何在,同行者已經:"Porterhouse for two, well done!"、順便點了番茄、洋蔥、培根等配菜。
- 兩人份 Porterhouse 牛排?那我吃什麼?我的食量很大的...
- 牛排 Well done?那麼老怎吃?我通常是叫 Medium-rare 三分熟的...
- 番茄、洋蔥?這算那門子配菜?怎麼沒有炒蘑菇、烤馬鈴薯、奶油菠菜那些...
上菜快速,厚實的生番茄切片、甜而不辣的肥碩洋蔥「砰」一下便「丟」了上來,饑腸轆轆之下,還真不錯。然後,一「巨」盤牛排就跟著來了,以兩人份而言、恐怕夠四人吃,因為是全熟,有些黝黑不起眼、倒像自家 BBQ 失敗作,但是香氣四溢。因為已經切開條狀,大家立刻開始分食。這全熟 Porterhouse 一入口,竟然絲毫不「老柴」,除了焦香度高些,基本上肉質是 Medium 五分多嘛!細一咀嚼,感覺得出肥瘦合度、肉的存放熟成時間也正好,竟是越吃越有味。長輩看我反應,早已笑呵呵,好像在說『你看,沒錯吧!』
所附的該店自製牛排醬與一般 A1 之類不同,有一點辛辣(tangy)、果然是已加 horse radish,學樣在番茄、洋蔥、牛排上四處淋,味道頗獨特、都能搭,而竟以配番茄最有意思。三人邊吃邊聊,吃完那兩人份牛排恰好飽足!這餐過癮、對牛排又有新體會。
餐廳是百年老店《Peter Luger》牛排館的 Brooklyn 本店。次日,不免跟當地其他友人稱讚吹噓一番,怎知第三天又被帶到 Peter Luger 長島分店午餐!三日兩餐 Peter Luger,恐怕少有。後來至紐約,只要時間許可、總要吃它一頓。這裡的牛排著實一流;氣氛則是很 "Old New York" 老紐約,好像應該有什麼黑幫老大Gambino 之流坐在鄰桌、然後門外衝進來仇家以 "Tommy Gun" 衝鋒槍掃射的感覺。要有心理準備:就是吃牛排,不會有什麼熱情殷切服務,訂到、或等到位子已經是有幸了。
現下台北一片片薄薄的澳洲和牛,哪能抵那重量、厚實感十足、多汁的上等精選 US Prime?吃牛排終究還是要美國牛肉。一至 Peter Luger(或其他類似等級美式牛排館),自然了解其中差異。長輩、許多饕友視此處為世界 No. 1 的牛排、雖有啼笑皆非的冷淡服務,但是愛食肉者,到了紐約,還是不能錯過此處。
2006‧01(Pictures courtesy of peterluger.com)
後記:第 100 篇!壓根沒想到能寫這麼多、撐這麼久,即使扣除轉載文字,也有九十幾篇吧?這篇用不一樣的方式,寫早該寫的 Peter Luger。過去有許多長輩引領著吃香喝辣(並順便買單...),得以一窺美食堂奧;回想起,運氣還真不錯。
- 27樓.2009/07/22 19:37要找機會去!
不愛吃牛排,就沒有很積極去Peter Luger用餐,有個週末跟朋友臨時起意跑去長島店,結果經理說要等很久,大家太餓無法等,又和它失之交臂。
還是要找機會去吧,就像住紐約一定要去看自由女神一樣。
值得一去(但前提是得愛吃肉) scubagolfer 於 2009/07/23 11:52回覆
- 26樓. 葡萄酒管家2008/02/01 02:28牛排
最令我想念的牛排
阿根廷的烤牛排
在葡萄園中,橄欖樹下享用
真的有夠美味
應該是野放在安地斯山"邦巴斯大草原"的關係吧
對於美食和美酒永遠充滿熱情 現在開始入列
希望有幸一嚐大大介紹的美味牛排
T 大亂有情調的~~~scubagolfer 於 2008/02/01 11:57回覆
↑當年傻傻把 Sam 與 T 大搞混了... 呵呵scubagolfer 於 2009/02/05 19:03回覆
- 25樓. Rusu2008/01/26 07:01又流口水了
這裡的洋蔥真的好好吃啊~真甜~
上次兩個人吃porterhouse for two..還不是很飽說~
大概是我們平常有在訓練(自己買rib eye or new york strip自己在煎來吃~沒次都十幾盎司一個人的在訓練~哈哈)
不過這裡porterhouse真的好吃~出乎我的想像~(不過我不喜歡沾她的醬汁..沾她的盤子裡的肉汁就超美味的了~~)
想著想著~~口水又快流下來了~~
對了~~我也好愛她的餐前麵包喔~~我自己就喀了快一籃
Rusu 一提起,我也跟著開始想念那 Porterhouse... scubagolfer 於 2008/01/28 13:38回覆 - 24樓.2007/04/27 16:07搞錯搞錯
是5.56mm, 哈哈哈. 原來我們都幻想著槍枝會變大......HAHAHAHA. 上次去Vegas試了AK47, 連發根本就是在打鳥. 說著說著, 已經三年沒碰的CS之癢竟然又有點感覺了.
virginia tech那個韓國人, 早知道319找他來就好了.
- 23樓.2007/04/26 15:119MM??
9MM??Virginia Tech慘案那支才素9MM
RIFLE沒倫做那麼大口徑溜..ㄚ素要把歩兵累死ㄡ
受官訓時背著7.62MM輕機槍已經快累趴了
拿9MM步槍??偶看上完刺刀衝鋒還沒砍到人自己就先中暑抬回來
尊敬滴學長您記得的7.62MM RIFLE倒是有一支銘槍
那就是頂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滴~~~AK47
Mmmm..........原來學長您素越共來著!!
緊來酸.........Hahahhah......!!
- 22樓. scubagolfer2007/04/26 11:23Infantry rifle
Uh...我是說黑幫份子,不是步兵的...
Anyway,9mm?I always thought M16s take 7.62mm. After checking, it turns out that they're using 5.56(x 45)mm instead -- we're both incorrect. Heh...
- 21樓.2007/04/26 09:16你的時代??? 噗~~
少來了, 難不成scuba已經90幾?? M16早在越戰就已經成名了, 一顆9mm就可以把人在身體裡面打個大洞. 難怪為全世界最大的恐怖份子, 美國, 所用之標準配備.
現在黑道用啥真的不清楚了, 因為都洗白了.
- 20樓. scubagolfer2007/04/25 16:26Guns?
其實聽到 "Luger"就已經先想到那經典的 WWII 德軍手槍了,很容易都在聯想槍枝... UZI、Mac10、廉價 Mossberg 散彈,是我的「時代產物」,不知現在的「美國黑幫」都在玩啥?MP5K?
- 19樓.2007/04/25 13:39看來好棒的牛排
那牛肉的顏色棒極了! 如果有幸去紐約一定要去試試看. 其實服務標準我覺得會依民情不同而定, 用法國的標準去看美國那我想一定每餐都氣死. 我在美國都會自動降低標準(當然也依價格作調整), 但是服務的基本禮儀還是會要求.
Tommy Gun........哈哈. 其實Thompson系列的準度很差, 很好奇以前的黑道都是怎麼打的, 難怪電影裡面可以對打幾百發然後主角都不會死. 現在大概都改用MP5了, 不過我的favorite還是M16.
- 18樓. scubagolfer2006/10/20 14:39Smith & Wollensky
Jinny:抱歉啦,Smith & Wollensky 沒吃過呢。不過如要裝潢、氣氛好些,Peter Luger 便可能未及貴友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