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於當下選擇善的態度。如此,苦果不生,樂果可期,生命也不再是無窮無盡的對抗與纏繞,而是逐漸學會飛翔的旅程。
2025/09/05 07:48
瀏覽13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網址:【全廣 II】126講 {光明版} 開啟小鈴鐺訂閱

一、宗(論點)

佛陀告訴我們:現前所受的苦果,並非外境或他人無端加諸,而是過去所造的不善因,現在成熟感果了。若能淨化不善因、培植善因,苦果自然不生,樂果方能現起。(菩薩畏因 眾生畏果)

二、因(理由)

1.    因果法則:有因必有果,現前的痛苦不從外緣而來,而是往昔所造的不善業因,現今感果成熟。

2.    抱怨的錯覺:凡夫遇苦多歸咎他人或環境,卻忽略自身過去因的真實作用。這種錯置因地,使痛苦無法根除。

3.    時間軸過短:我們往往局限於一生觀察因果,看見善人受苦便懷疑業果法則。若能放長至多生多世的因緣流轉,則一切均合乎法理。

4.    心態選擇:果報現前之際,仍有自由選擇態度。若以瞋心反擊,則惡業相續、輾轉加劇;若能以智慧觀察、轉心行善,則於苦中亦能增長善業。

三、喻(譬喻)

真如老師以小鳥學飛為喻。小鳥初試雙翅,常常跌落花叢,甚至困蹲多日。然而母鳥不捨,仍不斷教導,終能振翅高飛。
此如修行者面對痛苦時的選擇:若因跌落便放棄,則永困地面;若在苦中持續練習觀察業果、轉化心態,終能飛翔於真理的天空。

四、所破(要破除的錯誤見解)

1.    外求因緣:認為痛苦全由他人或環境造成,忽略自身業因。

2.    短視因果:僅以今生觀察善惡果報,因而對因果生疑。

3.    無力感:認為遭受傷害時無選擇,只能報復或陷於絕望。

五、所立(要建立的正見)

1.    自作自受:痛苦的根源是自己往昔不善業,須以正見觀察。

2.    長遠因果:以前後世長時流轉去理解業果,才能不疑惑。

3.    心之自由:即便被傷害,也能選擇不造惡業,而以善心轉化,於苦中增長智慧與慈悲。

六、結論

業是隨心而轉的「靈動法則」。當下心念若被瞋恨左右,則苦苦相續;若能聽聞佛法、憶念業果,則於苦中轉為修行的資糧。
因此,真正能止息痛苦的方法,不是改變外境,而是向內觀察,清淨內心造善業的因,並於當下選擇善的態度。如此,苦果不生,樂果可期,生命也不再是無窮無盡的對抗與纏繞,而是逐漸學會飛翔的旅程。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