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人生哲思~【你有善緣嗎】
2015/10/05 15:48
瀏覽4,658
迴響15
推薦434
引用0

 

明月照紅塵

 

你有佛緣嗎?

 

一、心中有佛是佛緣

佛緣,是心與佛的交流。學佛是對自己良心的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修佛是修心,佛無處不在,修佛不在表象,而在內心。佛不是要我們崇拜他,模仿他,表象的相近並不能代表本質的相同。佛是心靈打造的幻象,太過於執着外在,反而會迷失其中。心中有佛,便是與佛有緣。

 

二、放棄非分的慾望是佛緣

佛緣,是少一些強求的慾望。佛經上說,未斷我愛,不如潔凈。愛恨恩仇,皆是情障。當你知道迷惑時,並不可憐,當你不知道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今日的執着,可能會造成明日的後悔。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永遠也不可能給你煩惱,皆因你自己的內心放不下強求的慾望。放下非分的慾望,便是佛緣。

 

三、平和地面對生活是佛緣

佛緣,是一種平和的心境。人的心思很不穩定,它很容易受引誘,更會在光怪陸離的誘惑中迷失方向,很多人一心追求佔有,得不到片刻清閑,失去生活的快樂,卻帶來了更多精神生活的困擾和煩惱。佛教會我們用一顆平靜的心看待生活中的得與失。讓本性自然流露,平和地面對生活便是與佛有緣。

 

四、對己對事負責是佛緣

佛緣,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佛心的人不去看眾生的錯;只看到眾生的過錯卻看不到自己過失的人,枉談「佛」字。要認清自己,看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也要看清楚事情的後果,因為你要對那個後果負責。不要把生命浪費在你一定會後悔的地方上。對己對事負責,便是與佛有緣。

 

五、擁有美好的信念是佛緣

佛緣,是心中的信念。佛祖有言,地獄天宮,皆為凈土,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為般若。當你痛苦的時候,相信痛苦不是永恆的,你就一定有力量戰勝痛苦,這是一種信念。可以說信念主導着我們的人生之路,成佛成魔,也全在一念之間。擁有美好的信念,便是與佛有緣。

 

六、行智慧之事是佛緣

佛緣,是大徹大悟的智慧。在生活中,如果能多動用智慧看待問題,就會節省很多時間和精力,也會減少許多煩惱和束縛,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是智慧;擁有這種智慧,才能改變別人。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懂得用慧眼看人生,行智慧之事,便是佛緣。

 

七、善於忍耐是佛緣

佛緣,是忍耐一切。忍耐才是對意志的磨練,也是力量的積蓄。它用無形的火焰融化着堅冰。忍耐帶給你的痛苦,日後必成甘甜。忍耐不同於逃避,因為逃避是意志的沉淪,而忍耐則是不忘記自己的使命,讓意志更加堅定。學會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善於忍耐,便是與佛有緣。

 

八、寬容待人是佛緣

佛緣,是寬容與諒解。真正的慈悲不是愛你所愛的人,還要能寬恕和愛護與你對立的人,愛人如己。當別人因誤會或別的原因而對你無理相向時,要以慈悲的心去包容對方,以理智的方法去感化他。如果你一直想改變對方的話,你會很煩惱很痛苦。同樣的瓶子,為什麼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裡,為什麼要充滿着煩惱呢?寬容待人,便是與佛有緣。

 

九、懂得愛與感恩是佛緣

佛緣,是博愛的精神,我們只要有一顆渴望真善美的心,有着終極意義上嚮往獲得智慧與真理的追求,我們就是「有緣人」。當機緣與因果成熟時,佛緣自然會來到我們身邊。無緣不是絕緣,只是當下無緣。可以說每個人都有佛性,每個人也都能與佛結緣。懂得愛與感恩,便是與佛有緣。

 

來源:好友Line分享善知識,願將好文章分享給具善道之緣的您。 

另,本格與推動任何特定宗教意旨並不相關,只為分享具教化人心之善道正向力量為內蘊意涵。

 

有誰推薦more
迴響(15) :
15樓. Hazel ♪ (善良是最好的風水)
2017/01/15 20:19
佛在自心:心中有愛,佛自產生。


《不卑不亢,俯仰無愧;內外兼修,福慧圓滿》。

14樓.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
2017/01/14 23:36
盼能更上層樓,深體佛之所教.....不對!那會犧牲掉您的才華,維持現狀就好!.....我在「無情冷對火焰花」的階段(參見拙作「火焰花」)。
13樓. 孔達肯特
2016/07/11 06:39
感恩好友大駕光臨,蓬箄生輝了,僅此致謝。

12樓. 蔡文魁律師炳志綽號烏龜Tortoise
2015/12/21 05:39
基因改造食品與環境權關係之研究
一個概念須有相對應的實在物存在作為指稱的對象,而概念須通過範疇才能形
成。財產這概念所指稱的對象,是人與人間關係中才存在的,並不是專指人以外客觀存在之物。存在財產的關係,是因為分工以營生活資料之用。
因為不是一個人佔有一塊土地或一隻牛,就稱作擁有這塊土地或者這隻牛,在擁有的概念上,就是與其他人的生活關係中產生了區別,才能稱之為擁有,或稱為排斥他人,因此由此可知,首先可以確定的,財產的概念是人與人關係之間中存在的。
再者,在這財產概念產生的目的,在于促進分工效益,因此財產須能衡量出一個人對分工關係的勞務付出的價值。若無法衡量,那麼分工制度無以促進效益,制度上就需要調整。
筆者認為所謂概念具有普遍性者,乃抽繹出眾多對象中個別的特殊性,否則都僅係描述性的定義,不能作純粹概念的操作,因此,對於財產筆者認為可以如此定義:「衡量勞務價值的客觀標準。」。此定義如下說明:
「人作為理念而存在,必須給它的自由以外部的領域。因為人在這種最初還是完全抽象的規定中是絕對無限的意志,所以這個有別於意志的東西,及可以構成它的自由的領域的那個東西,也同樣被規定為與意志直接不同而可以與它分離的東西。 」,「所有權所以合乎理性不在於滿足需要,而在於揚棄人格的純粹主觀性 。」。
追本溯源,勞務價值乃是一個人人格展現于外在的結果。財產就是外部領域具體衡量的標準,是揚棄主觀化的工具。
亞當‧斯密引述作家米拉波侯爵:「自從有世界以來,有三大發明在極大的程度上給政治社會帶來了穩定,這是與豐富和裝飾政治社會的許多其他發明無關的。第一、是文字的發明,只有它給予人性以毫無改變地傳達它的法律、它的契約、它的歷史和它的發現能力。第二、是貨幣的發現,它將文明社會間的一切關係連結在一起。第三、是〈經濟表〉,是以上兩種發明的結果,由於使兩者的目標更加完善,所以使兩者更加完全;這是我們時代的發現,我們的子孫將得到好處。 」。
感謝分享寶貴資訊。 感謝光臨。 孔達肯特2016/07/11 06:44回覆
11樓. 吐嘈王
2015/12/04 15:13

孔達肯特2016/07/11 06:45回覆
10樓. 雲大少爺
2015/11/30 23:55
這樣看來~我有點佛緣

呵呵呵

 

人性本善,此善力是一種恢宏之正向信念,相信善是法力無邊的美德,那麼它也將主導我們勇往邁進那吉曜守垣的康莊大道。對嗎? 孔達肯特2016/07/11 06:56回覆
9樓. 淵靜 / 身體欠安離開
2015/10/27 00:38
台灣現在看到的全都是爭權奪利,最欠缺的就是愛與感恩啊!
8樓. 羽白
2015/10/19 00:04
人人有善緣

如果佛法沒有宗教的僧眾弘傳

有機會納佛於心的群眾就不會太多。

延續佛陀教育的僧團所努力和承擔

的宗旨一般人並不是很了解,故一般

人是不會熱衷宗教活動,就算明白的

人也不一定發心參與,尤其義工的部分。

因為宗教活動跟我們的生活似乎沒有絕對的關係,

但實際上它是所有人的依靠,它可以為心靈的提升

以聖者的理路讓我們認識無常之苦,教如何去我們去面對生命中的

生老病死。啟動關懷或辦教育和各類活動讓有緣的人受益,

以我的看法人人都有佛緣只是深淺,深淺也在內也在外~入於心行於外。

很感恩許多人學習佛法之後,出了許多許多著作做解說,方便普羅大眾

不必到佛寺也能閱讀一二潛藏內化,這樣的方便還是因為賴僧弘傳,

宗教興聖才可能;否則宗教滅法也會漸漸失傳。

佛度六道有情,有些人不一定認識文字或適合

於各種工具的吸收學習,參與宗教活動就是最直接的門路。

很隨喜僧團的法師和所有護持的人,讓正法得以繼續長住,

利益一切有情,無論識不識字男女老幼都能親近聞法,增長

福慧。


羽白的自傳小說「天使向光飛翔-我的盲碌思生活」由印刻文學出版,書中
以詼諧的筆法,透過林敬堯的化名,敘述我視障求學,考取正式教師的經過
;最重要,它記錄了我與父親「登山怪傑」李小石相處的回憶,一位父親對孩
子眼疾永不放棄的扶持……
7樓. 羅希希
2015/10/10 15:08
嗨,感謝好文賜賞。假日愉快~

孔達肯特2016/07/11 07:02回覆
6樓. 一畝桑田
2015/10/09 15:23
佛緣

如此說來我佛緣尚佳,

原來佛緣就在自己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