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輔導生涯裡,曾經輔導過2位腦性麻痺的學生,對於他們,我備感心疼。因為相對於聽障學生而言,他們的障礙很容易一眼就從外觀看出,所以他們在接納自己以及適應環境上面,常常會遭遇到很大的困難與挫折。
這類的學生因為受到功能障礙的關係,所以表現於外的行為包括:口齒不清、手眼協調動作差、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動作、全身不隨意的動作很多、肢體動作緩慢不靈活、臉部表情怪異…等等。在融入團體生活或是發展人際關係上面,需要輔導老師花費很多的心力予以協助,所以我常感覺他們像是一個完整的靈魂,被禁錮在不協調的軀體上面,因此對於他們,我總是給予最多的支援與關懷。
在我的生命當中,也曾經出現過一位腦性麻痺青年,雖然我跟他的交集只有短短5分多鐘,但到現在,我依然惦記著他,不知道他如今安在?
多年前一個午後,我在台北車站前靠近考友社的公車站牌前等待公車,一個胸前掛著藤籃的青年向我兜售口香糖。
「小…姐…,買…買…買一條口…香…糖好…好嗎?」聽著這不太清晰的發音,我直覺地瞭解這是一位腦性麻痺的患者,他頂著烈日,向每一位等車的民眾推銷他的口香糖。
受到以前不愉快經驗的影響(註),我對於這類的推銷員通常都是拒絕的、排斥的,我甚至還沒聽完他的話,就立刻回應他說:「謝謝你!我不需要。」不過,因為體恤他的辛勞和處境,我還是友善地給了一個微笑。
本以為這位青年會像以前我所遇過的推銷員一樣,纏著我死纏爛打,但沒想到,他居然很客氣地跟我說:「小…姐…,沒…沒關係!今天不買…沒…沒關係,下…次,妳如果再遇見我,請…請你跟…跟我買口…口香糖…好嗎?」
雖然口齒不清,但他卻很有耐心地一字一句表達他的期盼。望著青年誠懇熱忱的臉龐,我突然心有歉疚,不過10元而已,我居然這麼殘忍地拒絕他。而他非但沒有生氣的感覺,反而積極地為他的下一次生意爭取客人的光顧。呼!我自慚形穢,恨不得立即改口:「好!我買一條口香糖。」但,我一分鐘前才拒絕,現在立刻又說要買,我會不會太善變了?前後太不一致了?為了證明自己是表裡一致的人,我笑著跟他說:「好!下次看見你,一定跟你買口香糖」。
青年笑著鞠躬稱謝,然後就轉向旁邊的太太推銷口香糖,但我的心裡卻留下淡淡的遺憾和愧疚。我好像拒絕了一個青年自力更生的機會,虧我還被人稱為「愛心滿滿的天使」,我…,我…,我慚愧啊!
幸好隔壁的太太很好心,一聽兜售,立刻掏出一張大鈔買口香糖。唉!平平都是人,我居然錯過一次日行一善的機會,怨啊!都怪以前不愉快經驗的影響,讓我這樣防衛著別人,不知道那青年的心會不會因此而受傷?
在我還沉浸在自我譴責的情緒之中時,耳畔突然傳來那青年和太太的爭執。
太太堅持要青年收下那張大鈔,還跟青年說:「你就收下吧!這樣你可以早一點收攤回家休息。」
那青年漲紅著臉,用堅定的態度,一字一句吐出他的心聲,讓我驚訝不已。
青年說:「我…我用自…自己的勞…勞力賣口香糖賺錢,我…我不是『乞丐』,我…我不需要妳…妳的憐憫,請妳把…把錢收回去,或是買…買我的口香糖。」
原來那位太太掏了1000元給那青年,只拿了一條口香糖,卻不需要青年找零,青年急了,他執意要找回990元。但太太不願收,她要把錢給那位青年,讓他可以早點收攤回家休息。但青年認為自己不是乞丐,不需要倚靠別人的施捨和同情過生活,他有他身為人的「尊嚴」,他堅持自己是「生意人」的角色,所以那位太太可以選擇要把990元收回去,或是全部用來買口香糖。
看到青年的骨氣和堅持,讓我好感動,我第一次看到有人擁有這樣的風骨和人格,我也是第一次發覺,原來給別人錢,不一定是對的,因為你可能用錢「羞辱」了對方而不自知,讓對方產生被人當成「乞丐」的不尊重感受。
面對這位青年,我頓時肅然起敬,完全拋開什麼「善變」或是「表裡不一致」的顧慮,手伸入包包準備掏錢買口香糖。呼!被我撞見這樣的狀況,如果我還不掏錢買口香糖,義助這位自力更生的青年的話,我就太沒良心了。
還沒掏到零錢包,已經看到我所等待的公車即將駛入站牌。挖哩咧!還真巧,怎麼辦,錯過了這班車,得再等個10幾分鐘,但我急著趕去上課啊!算了!口香糖下次再買好了,反正都還遇得到。於是匆匆跳上公車,遙望著那位青年離我越來越遠,終於消失在我的視線內。
你問我,我買到口香糖了嗎?
欸!………………,我真是沒良心啊!
後來幾次再去那個站牌等車,卻沒有機會再遇到那位青年。這幾年我幾乎很少出現在那站牌附近,因此也不可能遇得到,所以當初的承諾,變成一個尚未履行的承諾,我…,我還欠他一次光顧。
有沒有人遇過他,可否跟我說說他在哪?
如果你有遇見他,能否代替我向他買一條口香糖?
………………………………………………………………。
………………………………………………………………。
為了10元,我念茲在茲許多年,一個尚未履行的承諾,是我心裡永遠的記掛,等待圓滿……。
©2009.04.05 Ruru~正直人存留真智慧,給行為純正的人做盾牌
註:太多「假愛心、真斂財」、「挾障礙之名、行要脅之實」、「攔路售物、坐地起價」的狀況,使我對這類的推銷行為深惡痛絕,所以對於主動向我兜售貨物、推銷產品、要求幫忙做問卷的人,我都抱持排斥、拒絕的態度。但沒想到,這樣的不愉快經驗居然造就這段遺憾故事產生,實非我本願啊!
延伸閱讀:被踐踏的愛心
☆ 本文於98年4月6日登上聯合新聞網首頁生活天氣-貼心下午茶,感謝電小二厚愛推薦!
- 11樓. the dreamer girl2009/06/27 12:06
- 10樓. Mai-Mai2009/04/12 22:50很心酸..
若再遇見那位自力更生的腦痲青年..
請一定"幫幫忙"買條口香糖..
如果我有機會再遇見他,一定不會再留下遺憾!海豚灣 於 2009/04/13 19:15回覆
- 9樓. 休士頓山姆2009/04/12 12:41好文章
這篇文章真的很棒喔
行善要及時 勿以善小而不為
每當我幫助了他人 我心理好像又充滿了能量呢
呵呵呵!謝謝你的賞識啊!
其實人都有惻隱之心,在我們付出真心助人的同時,不但讓我們學會愛人、擁有關心他人的能力,同時也會感受到很滿足、很愉快的心理歷程。人家說:「為善最樂」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如果遇到可以行善的機會時,真的不要吝於付出,不然就會像我這樣徒留遺憾!
海豚灣 於 2009/04/12 22:29回覆 - 8樓. Ricardo2009/04/11 09:31一個等待履行的承諾
做傻子比做騙子好.
以前去香港時,常常在固定的一條街上看見一位跪在地上的殘障乞丐.下半截的小腿沒了.
路過的觀光客偶爾會丟個銅板給他. 一日傍晚,我看見"奇蹟"! 乞丐把錢收好,站起來"下班"了.
數年後帶著年僅五歲的兒子遊香港. 就在等紅綠燈時,兒子看到那個乞丐,於是向我要銅板想給那個乞丐...
我內心躊躇到底要讓小孩發揮愛心,還是戳破那"乞丐"的騙行.忍不住還是由口袋掏出一塊錢港幣...就在這個時候紅燈變綠燈,拉著兒子的手說:下次再給吧.
遇到這種狀況,到底要戳破騙子的假面具,讓孩子瞭解社會的黑暗以及人心的險惡,還是要讓孩子學習行善助人?呃!這還真是兩難的局面。
若是我,我會選擇給孩子硬幣,讓孩子學習去表達他對人的善意,以及學習如何去愛人、如何去關心弱勢。也許把錢給了騙子,心裡會很嘔!但若想成是給孩子一次學習的機會,這也是蠻有意義的。
不過我還是會依照孩子的年紀,教導他們人際互動的注意事項,如果孩子已經大到可以理解社會黑暗面的時候,那這就是一次很好的機會教育,讓他知道不是每一個人都值得幫助的,除非對方先懂得自我尊重。
海豚灣 於 2009/04/11 20:11回覆 - 7樓. 莫大小說2009/04/08 23:52人生到處知何處
恰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鴻飛那復計西東
生命短暫,也許現在我們所在意的人事物,很快就會成為過去式,一旦錯過之後,就再也無法回復。這就是人生,萍水相逢,緣起緣滅、緣聚緣散,一切都是天意,所以想要珍惜的東西,真的得把握住當下擁有的那一刻。
海豚灣 於 2009/04/09 22:38回覆 - 6樓. 氣質老師2009/04/06 23:46施捨的同時,心態很重要!
我也常想,身心障礙的人最渴求的是什麼?
不是一般人的施捨,也不是同情,更不是憐憫,
而是被看待成 "一般人",
他們有自尊心,從小就被以異樣的眼光看待長大,
身心受到很多不公平的對待,
他們要的只是.......我們把他們當成 "一般人" 來看待.....
~ 與 孩 子 一 起 呼 吸 ~我們都希望與眾不同,希望自己能做那個最突出、最特別的人,但對身心障礙者而言,他們所渴望的恰恰與我們相反,他們希望跟大家一樣、希望被一視同仁、公平合理地對待。氣質老師說得真好,你真的說出身障者的心聲了。
我認為對於身心障礙學生而言,他們需要的是「機會」和「資源」,一個跟大家公平競爭的機會,以及一些可以彌補他們缺憾的資源,讓他們可以在立足點上跟大家一樣。任何人都有辦法用自己的方式在社會上生存,只要給予公平合理的機會待遇、只要營造尊重友善的接納氛圍,我想他們會因為這社會有愛而無礙。
海豚灣 於 2009/04/07 23:36回覆 - 5樓. Apple *2009/04/06 21:24施捨
十塊錢換來一包口香糖或加上一句謝謝. 這場交易既沒有施, 也沒有受施.九百九十塊錢不收, 就成了施捨.不接受, 就表明不受施捨.對這個故事我有兩點心得:1. 不接受施捨是有志氣的行為, 值得尊重.2. 反過來, 不要為了自己想作施主, 就強迫別人受施.Apple唸書的時候,遇到同學有急難,大家就會捐錢幫助他;遇到愛盲原子筆或是防癆郵票等義賣活動,大家也是直覺地掏錢捐款。這樣的模式讓我們學習到:只要別人有需要,我們就捐錢出來幫助他,好像我們的「愛心」就等同於「金錢」一樣。
這個故事讓我發現:「原來給別人錢,不一定是對的,因為你可能用錢『羞辱』了對方而不自知,讓對方產生被人當成『乞丐』的不尊重感受。」
所以當我們想要幫助一個人的時候,其實應該先想想對方需要的是什麼?他是否真的需要我們物質上的幫助,還是,他需要的只是我們的尊重、肯定與支持而已。
文中的青年,我想他絕對不需要旁人金錢上的幫助,因為他有能力自力更生、自己賺錢養活自己。而他所需要的,是旁人的同理、接納、尊重、肯定與鼓勵,我想這種精神上的支持比物質上的給予還更珍貴與無價。
海豚灣 於 2009/04/06 23:17回覆 - 4樓. 湖映~ 一盞忘塵茶2009/04/06 20:46我總是這樣來練習....
不經意中...我們眼光所投射出去的憐憫心...雖沒有語言動作...
但我們無心所透露出的觸光...跟那丟出的1000元是沒有兩樣的....
或許...下次見到他....我就換個角度來看待...
用讚賞的眼光...來替代憐憫他的辛勞...
用微笑的嘴角....來鼓勵他的努力不懈...
用謝謝他的語氣...告訴他...我家的小朋友最愛吃這個口香糖了...
所有的動作....沒有憐憫...沒有施捨...沒有心疼...沒有負擔
那時候的10 塊錢....就不只是10 元的價值而已...
他收入的10 元鈔票裏....有您滿滿的敬意與...愛的能量!!
湖映,妳這段文字寫得真好耶!精準地寫出本文所要表達的真正意涵。
在從前,我跟大家一樣擁有一種迷思就是,對於身障者,我們應該給予照顧與幫助,滿足他們所要的一切需求。但經過我長期與身心障礙學生的相處,我發現過度的保護與特殊待遇並不是對待他們最好的方式。
正如同我在上一篇文章的回應所說,對於一個身障者而言,他們需要的不是旁人的「同情」,而是被「理解」與「尊重」。他們原本就是有能力的人、跟大家都一樣,只是大家先看到了他們的障礙,於是,不是貼上了歧視與偏見的「標籤」,就是自以為是地給予憐憫與同情。其實唯有同理他們的立場,才能真正瞭解他們實際需要的是什麼。
謝謝湖映的分享,妳讓我們學習到另一種角度對待身障者的方法,那是一種尊重、一種讚美、一種鼓勵、一種真正貼近對方需要的肯定。
海豚灣 於 2009/04/06 22:27回覆 - 3樓. ♡ 綾子♡2009/04/06 15:09^^
其實,這也不能怪妳,這社會實在太多騙人的把戲,害得我們都不知該相信誰。
RURU也不用太難過,我相信那位青年一定可以過得很好,因為他有一股很堅強的意志力。
其實,那太太也是真心的好意,只是沒想過「有時好意,反而讓對方的尊嚴一落千丈」如果我是她,我就隨便編個理由,把他的口香糖全買下來,說要送給親戚孩子吃。那種感覺又不同了。
綾子其實也有差不多的經驗,也是後來折回去,假裝要去其他地方,再經過那兒,然後去買了牛奶糖。
有時看見十幾歲的孩子,呼伴跟殘障者或老婆婆買口香糖,看著賣者的笑容,綾子心裡就很開心,還是有很多很有愛心的孩子。只是新聞總是報那些不好的!!!
歡迎您加入『無聲息的歌唱』CITY。請點圖片連結進入,^(OO)^~其實每個人都是充滿善意的人,只要有能力,就會想要去幫助人,也從來不認為幫助別人有什麼錯。
這個故事告訴我:幫助一個人要用對「方法」,如何顧及一個人的尊嚴,讓他在接受幫助時,沒有任何的勉強與心理負擔,這是很重要的事情。有些人雖然窮,但卻窮得有志氣,因為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所以瞭解對方的需要,用對方可以接受的方式去幫助他,才不會讓對方覺得不被尊重喔!這是我在這個故事中最深刻的感觸。
海豚灣 於 2009/04/06 22:33回覆 - 2樓. DrComposting2009/04/06 12:46感動
好感人的故事。
真的是誠心希望我們的社會可給社會弱勢族群多一點機會。
妳放心,這位青年有這麼正確的人生觀,他一定是過的很好的!
我覺得他是一個很有想法、很有主見,也很有自信的青年。能夠這樣堅持自己的理念,積極熱忱地面對每一個客人,真的很不容易喔!只要與他接觸過的人,都會感受到他身上旺盛的生命力以及不輕易屈服的韌性與勇氣,所以我想他應該會過得很好才對。
謝謝你山雞大哥,你有安慰到我,讓我不這樣內疚了,嗚!
海豚灣 於 2009/04/06 22:44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