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雜感(廿一)我們究竟在寫網路文學,還是在販賣文章?
2007/03/18 19:05
瀏覽2,201
迴響25
推薦66
引用0

引用:德國知名漢學家顧彬稱中國當代文學是垃圾

我寫這篇雜感不是要對號入座,也並非想貶低某些地區或人物的文學素養,不過是有感而發罷了。

順便推薦稻柏臨的這兩篇:論網路形象The Blogging Bandwagon的中文翻譯

兩篇文章好像風馬牛不相及,乍看之下是如此,跟著莫大問我幾個問題,感想紛亂之際,我還覺得有些遺憾:為什麼那麼多人都在販賣廉價文章?


在討論這篇重慶某報的報導之前,顧彬」是誰,我真的一點興趣也沒有,在台北這種缺乏資訊的邊緣地帶,人們就像是一隻被困在井底的蛤蟆;現在爬出井外,看見了一點世界的風貌,我就想知道這個「漢學家」所明瞭的,是不是華人文學界的概況

悲哀地來說,這個德國學者所揭露的,的確是目前兩岸三地的現實;我們成天把Stephen King、Dan Brown、J.K.Rowling、村上龍、村上春樹、Khaled Hosseini……掛在嘴邊,這些人是現今暢銷書的作家,在某些範疇獲得世人的掌聲與肯定,於是本地出版商成天把外國作家的新作品樣書寄給沒有名氣的台灣小作家,讓他們先行閱讀那些乏善可陳的書籍,然後在網路上幫忙追捧。

這就是現在台北某小作家最感痛苦的困境…… 

德國漢學家顧彬說:「中國當代文學是垃圾﹔中國作家相互看不起﹔中國作家膽子特別小……」

上面這段訪問內容,聽來言辭激烈又諷刺,有些人認為「一邊一國」,好吧,不談政治,我們用中文寫作,人家看我們這些就是華人、中國人、沒有文化的東方人、只知逸樂不懂文學的台北人,所有那些在網路上自稱是寫作的華人,都在寫外國人眼中的「垃圾」。

今年三月聯網城邦最大的事件,到現在都還沒有平息,有幾個網友問我對於馬甲(分身)、推薦造假、抄襲文章、筆戰等等的問題,還有很多其它的爭端,大家都想在情緒正高的時候發洩一下、群起而攻。

還有些參加部落格大賽的小朋友們(來過我這裡的共有十七人),成天留言要人推薦支持,自己不努力創作,卻要求別人上門,還浪費我的寶貴時間要我寫感想、刪除留言,不給推薦,甚至來信(電郵)說我「不給面子」,學生現在就搞選舉請託、拉票、黑函、賄賂那一套,態度又惡劣如流氓,讓我氣得半死。

有三位我以前常推薦的網友,其文章都是從別的網站上面的原文或新聞翻譯過來的,我心中清楚,在城邦這一年多以來的閱讀經驗,可以說我在詩詞上面看到了美好的創作,小說還有寥寥無幾的好作家在寫,至於滿坑滿谷的copy影音式動態散文和新詩,那不能稱之為「文學」,而是拼湊式的抄襲「垃圾」。

可以說,在這個網上許多人為了求取名利,自己不先努力耕耘一番豐富自己的寫作,反而耍一些手段,比如最惡質的惡意連結語法、視窗鎖定,到滿是廣告標題的內容,甚至於在最近大小部落格比賽,毛遂自薦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有些人非常沒有格調地四處上門要推薦,連信箱都不放過,這讓人覺得非常失望,更認為部落格已經被財大氣粗的商人和名利薰心的矇昧之徒所攻陷。

有人簡單貼廣告連結賺點小收入,這也無可厚非,假設那些人要養家活口,可以放棄尊嚴來網上賺零頭;但是,文章商業化與廣告化的傾向,讓人覺得這純粹在販賣文章、拍賣名氣,並不是簡單自然的寫作。什麼時候開始,網路城邦成了這樣一個充斥著銅臭味的地方了?

究竟在網誌上,我一向認為文學也是一種文字與哲學結合的藝術,藝術與名利是要分開的,小說嘛,不比賽也是要寫的,因此有些網誌作家絕對不把自己的好文章貼出來,寧可藏諸金匱石室,怕的不是被人發現自己寫作手法的高妙,而是恐懼被抄襲轉錄,只好隱身到文學獎之中。

很多人說:網路上還能有什麼文學?

就是這些人抹殺了文學,也姑息了那些拿錢搞鬼的小「攤販」,並且在無數次的copy與反覆copy轉貼的過程中,滿足了商人入侵文學網誌的企圖,並且不斷放送「垃圾」的主因。


原文貼在:滿城盡帶黃金甲--末世紀的荒涼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2021147&tpno=0&no=54506&cate_no=0
~對於周杰倫的一點想法:現代化的歌聲實在不搭調。如果是費玉清來唱該有多好? (Rosy)

影像空間

許多人對《滿城盡帶黃金甲》有一種重複《英雄》的錯誤印象。

貶低張藝謀,對我來說就像是罵蔡明亮一樣,有人說張出身於攝影,只求畫面盡善盡美而不顧故事本質,但問今日有誰瞭解五代十國的鬥爭悲劇?蔡明亮從男女情慾來表現這個時代的社會不公,和張從藝術商業的畫面展現朝代遞嬗、統治階層鬥爭與粉飾太平的手段,是不是在光鮮影像之下隱約的一種美感表達?

許多人批評《英雄》是完全的商業片,說這部電影美化集權專制,我個人認為這是一種無名英雄與荊軻的對照暗示,在某種程度上,它讓我想起天安門,還有那些可愛的憤青,本地觀眾可能無法明白對岸朋友的想法,觀照古今,張導看到的是這個時代知青的妥協與犧牲,引申到藝術工作者上,好萊塢過去得獎連連的經典爛片《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1995,Braveheart) ,或者《阿甘正傳(1994)》(1994,Forrest Gump),這類電影所體現的「美國式愛國精神」更讓人作嘔。

導演與寫作者一樣,不都是創造「感動」的人嗎?這個時代所帶來的意義,是讓人選擇當荊軻,還是寧願為了一種意念去挑戰擁有共同意念的對手,並且為了達到各自的目標而付出生命?

在我眼中,張藝謀過去只拍過一部爛片,那就是:《十面埋伏》。

但誰又能否定:今日的「藝術與文學」都是要在自己先吃飽飯之後,纔能在活著的時候走向世界?

以今日美國好萊塢為主體的價值觀(秦王)看來,當荊軻(藝術片導演)在刺秦(academy award,奧斯卡獎)還是得面臨一死啊。


<>

Rosy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如果只是美化秦皇,為何歌誦悲劇「英雄」?
2007/05/15 23:51

西元元年以前的民主社會,有幾個?從今人眼光來度古人,誰能是正義光明的化身?

我看見的是趙國的「英雄」們在亂箭下依然堅持寫他們的字,我看見的是飛雪和殘劍為了掩飾刺秦王的目的而故意製造情愛矛盾,還有最早銀槍長空和無名之間的意念爭鬥,讓我想起了胡金銓導演的《俠女》,後來武功最高的無名,竟然在達到目的前迷惑於自己的生存之道而枉死,從我這種角度來解構《英雄》,是不是也可以?

《英雄》在說的主題是「存在的目的」,說是「英雄的存在目的」也可以,一個人可以為了自己的信念而存在,當他連信念都失去的時候,就是他可以輕易結束自己生命的時刻;「存在」對於秦王的目的是為了他自己的夢想,但那些「英雄」的「存在」不也是如此?

趙國的書法家們為了堅持自己的信念而不惜流血也不肯屈服,「英雄」們的死亡也是如此,許多人以為武功高強一定可以成功刺秦,只是因為他們都錯估了「無名」所以為的「存在」意義,「無名」之所以無名,除了他沒有思及為何趙國人可以不畏死亡而保存自己的文化精神(文字),也因為他自以為可以當個「英雄」,能夠代言真正人民的心聲。

有些人的存在意義是殺死敵人,有些人活著則是完全沒有目的,最後的贏家是活著的人,而不是死去的這些「英雄」。所以本片在為帝王歌誦嗎?不,這是在為人民和英雄們的死亡悲歌啊!

戰國時期的趙國在狼山南邊,趙國民風強悍,不只是今日所留下的文字可以看得出來,張藝謀導演所塑造的電影境界,在於被萬箭穿心的無名劍客,還有雙雙死去的亡命情侶飛雪殘劍、趙國人民的強烈堅持與信念,回到那不得不殺死一名英雄而流下眼淚的秦王、倒地痛哭的如月,這兩個角色都只是點綴而已,最後這充滿無奈、悲壯的結局,纔說明了歷史總在無常之中落幕。

《英雄》幫誰化妝了?坑儒一百多人的秦皇,與唾手就殺一百多起文字獄數萬人、焚書百萬的乾隆皇帝,或者和一手發起文革的老毛,哪個更殘暴?帝制時代,贏政為了擴張自己的權力和皇位而出兵,是他的「存在」意義,「無名」英雄之所以可悲,就是因為他個人誤解了其他人的「存在」意義而放棄自己刺秦王的使命!

如果一定要把電影藝術和政治掛在一起,我可以說,美國好萊塢以《War of the Worlds》和《Forest Gump》來描述的世界觀,簡直就是以特效來強化的自以為是和馬屁文化的兩大為首爛片。


<>

Rosy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回覆絲柏客:
2007/05/22 02:41

想了許久,雖然理念差異大,但有些話還是得說,純粹紓發一點感想。

不談政治,先說秦王贏政,他是王族諸侯的一員,自然是「家天下」的遵奉者,誰說六國哪個不是周朝王室分封諸王的後代呢?所以他不是擴張領土,以他的角度看六國,他是在「統一」紛亂的局面,這與Queen Victoria將英國國旗弄成「日不落國」的「開疆拓土」侵略行為是差異很大的,我以讀史者的角度來看,普天之下,漢民族最缺乏向外的侵略性,多半是內鬥了得,因此秦王贏政是在做啥?很簡單,「統一」並「結束」各地割據為王的情況罷了!

他滅六國,只是取個「正統」,所以這是六個王室後裔在自家門內互打爭當老大的局面,張藝謀在說故事,沒有幫誰「化妝」。

來說點政治好了,還是歷史的範疇,並非現在流行的「政治」話題。

我這人把贏政看得很扁,第一他沒有「開疆拓土」,第二他還是沒有「帝王集權」,無能啊!北方匈奴呢?沒滅。六國餘孽呢?沒死全。各地的書和儒呢?殺了一百多人,書也沒燒光。簡單看來,就「統一」了文字和車軌,大家可沒說一樣的語言哦,只以文字溝通,並且簡單讓人人都能搭車騎馬到各地,走在特別設計的馳道上,百姓生活更形便利。

這已禁不起戰爭的世界,兩千多年前也禁不起,陳勝吳廣就幾乎讓秦帝國崩潰,纔幾年的光景呀,我們寶貝的始皇帝一手打造的江山又內亂了,我沒見他侵略到何處,所以這樣一個不爭氣的皇帝所造的世界,連對外戰爭都沒主動打起來,就被內耗弄得沒幾十年就垮台了。


我認為寫作需要無窮的創造力,「創舉」在於誰先寫出沒人探觸過的主題,寫人性的小說太多,過往的「大師」也多,既然今人無法超越前人文筆,也無法走出一條什麼「流」,出版界更是以賣錢為目的,只有不顧一切往前衝的人,運用天份和努力強化自己的才華,纔能在一次次競賽中抵達終點並獲得掌聲。

今天看到幾篇文章,感慨頗深,不知真正偉大的作家需要如何界定的標準

關於作家的文學水平判定,別人眼中可能是銷售量,或許是得獎多寡,或者是別人的稱許程度,在我看來則是「創舉」的獨特處「人性」的剖析度文學是要來感動人、感化人的,同時也是表述我們這些寫作者的精神認知層次,因此我認為與其說《香水》的不足,不如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在這些方面都能更加突出。

相似的主題和相似的文筆,這是閱讀許多文章之後,現在台灣網路文學這一年多以來給我的感想,創意既不足以說服我們,寫人性又太過於膚淺,既然那些人模仿得不入眼,乾脆就把他們擊敗吧,寫作就是這麼一種屬於意志的終生事業。 

不管別人怎麼想,我願意為了成為一個「文學家」,付出比別人多十倍、百倍的努力去鍛鍊出屬於自己的筆法,然後在網路上繼續寫「文學」。

推薦各位寫作者去閱讀這兩篇:退稿讓人更堅強抄襲還是模仿?──《抄襲的小書》簡評

在我的觀念中,寫作跟學聲樂差不多,瞭解自己的人必然能夠堅持下去,藝術天份絕對重要,繪畫和歌唱只需要感性的訴求和勤勉,寫作卻是勞力加上勞心,只能從所知所學理性地揮灑,沒有那點墨汁來灌溉妙筆,寫不出具有撼動力量的文章。

至於經營網誌呢?許多人為了求報酬(金錢)而努力搞東搞西,如Iris事件,我認為既無恥又愚蠢;成名是一種虛榮的裝飾品,我們的確需要名氣來裝飾自己,但那只是浮表,我個人相信,我們可以跳脫膚淺的浮名而創造出什麼的。

我的好友莫大說:「偉大的作品,作家構想或概念傳遞,必須是人們心中共同的体認」,乍看之下是如此,問題是在這個人們普遍不喜閱讀的年代,作家想要表達的東西,一般人根本不看,閱讀人口甚至在台灣還不到總人口的十分之一。

「共同」是一個很曖昧的字眼,這違反了自由主義的真諦,而且人們不可能「共同」體認到「偉大」啊!

例如:喜歡周杰倫的人認為那是「偉大」,喜歡陶喆的人也認為他「偉大」,喜歡費玉清的人認為他的歌聲「偉大」,喜歡Domingo的人也認為他的高音飆得「偉大」,人可以細分為聖賢才智平庸愚劣這八種,不可能「共同」體會到吧?

我認為文學家的作品之所以珍貴,就在於讀者的層次不同,上次閱讀一篇文章說「英國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買書卻從沒有閱讀過」,且這些書都是「文學名著」,讀者為何要放棄好書不讀?那就是因為他們不想看,或者看不懂,就這麼簡單,出版商炒作的就這一點,只有那些人買書就得了,管他們看是不看?

因此休閒也很重要,艱澀的思想和偉大的創作就留給知識份子努力思索,剩下的讓社會大眾放鬆著閱讀,因此我現在不否定金、古、瓊瑤等人,以前張枚禎跟我爭論金庸這個武俠童話大師(我還是要稱他為「大師」,這是為了尊重他曾經在我無聊的時候帶給我一些看書的樂趣)的存在重要性,我知道他跟張復一樣,兩位大師不會接受我的觀點,但這就是我尊敬他們的原因:因為他們有「定見」。您不也是?

金庸有句話說得不錯:「小說是寫給人看的。」我從不否認自己是寫給某些人看的,那些人有些還是我認定的寫作對手,我不定時會去閱讀他們的文章,然後勉勵自己寫出比對方更好的文字和創意,並且思考他們不會採用的主題來下筆。

我們不會因為否定別人的才華而抬高自己的,只有讓那些人心中承認他們確實是休閒用途,我們努力拿獎寫作,讓知識份子都閱讀我們、研究我們,並反覆思考我們所表達的宗旨,這不就夠了?

要猜測古今五百年內社會大眾會讀什麼樣的文章,或者日後點閱率、賣書賺錢的能耐,這是別人的問題,一個對文學不感興趣的人要讀的,或者一個只關心世俗八卦的人想看的,不該是我們要想的,因為目標已經很明確鎖定了啊。

「偉大的作品」應該是雅俗共賞,還是需要觸動那些試圖將自己的感性和理性抬高到另一種層次的讀者?


忽然發覺您時常料到我有興趣的話題,《香水》許多人追捧過了,這本書最大的藝術價值就在於描述人的體味和各種物品的氣息,個人覺得是個「創舉」,變態性癖者描寫得一點也不稀奇,但是我肯定這本小說必然會在文學史上留名。

「創舉」是一個寫文學的人最難能可貴之處,萊特兄弟只是讓飛行器在天空「飄」了一下子,可是他們永遠在歷史上留名。

別人的「創舉」使我們的努力相對顯得平凡而廉價,尤其那個「創舉」還是外國人發明的,就會被本地崇洋媚外的媒體無限放大它的光芒,更甚者是進行全球化的商業行為及宣傳,「那些狗」真是可恥!可惡!可恨!可憎!


為了瞭解顧彬到底何許人也,可以看看此人出版的作品《中國詩歌譯書史》,還有他的譯作《魯迅選集》,這位老先生從事中國古典詩歌研究近四十年,在唐詩研究方面成績斐然,多次來華,並就古典詩歌研究問題與中國學者進行討論研究。

一般人可能不瞭解唐詩,這位外國教授卻能如數家珍,中文的優秀程度也非本地人所能想像。

最近想要閱讀的作家作品,我必須很誠實地說,一半以上都是大陸新近作家的書,本地作家逐漸讓我失望,但我沒有必要去貶抑他們,只能努力抬高自己,不用筆戰,只靠我的雙手。

這裡有評論顧彬的一些觀點:

(一)先別急著罵德國漢學家默認欄目默認欄目博你一怒- - [ 轉為繁體網頁 ]

(二)“偏激”的聲音能否喚起警覺?_資訊_書香- - [ 轉為繁體網頁 ]

還有什麼比擊敗一個傲慢的狂徒更能引人興趣的呢?


最後,我還是想要重覆之前留言的那句話:

只能看到垃圾的學者,除了只閱讀垃圾的可能性極大,其本身或許就是個垃圾桶。哼!」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散文
自訂分類:散文雜感綜合類
迴響(25) :
25樓. 七柒
2007/06/28 02:36
這文很雜,所以我的回覆也有點雜

你認為好的作品是否需要醞釀?我認為好的作品是需要醞釀的。在快速的網路時代,醞釀是否更加困難?

我覺得秦始皇會在後世留下不好的名聲,主要是他統治的時間太短,沒有培養出能為他辯護的知識份子。

我不喜歡《英雄》,我覺得好囉唆,純粹是個人喜好。

好的作品當然需要醞釀,通常我貼上一篇文章的時刻,下一秒就會開始增加字數,這是因為我無法簡化許多想法,這樣的創作也還不夠豐滿。醞釀一種哲學,真的不難啊!

現在那些常讓我們斥罵的在上位者,每一個人的統治時間都比贏政還短,比如你所埋怨的老闆,或者你所憎惡的政客,不能說知識份子沒有培養起來,只是當時時代的關係,輿論不夠發達啊!有創見的人永遠站在統治者的對面,你能說,到了今日和執政者站在一起的,還能剩下什麼理想嗎?

我喜歡《英雄》,在那種時代,我不會去刺殺秦王,應該會被他先坑害而已,哈!

Rosy2007/06/29 01:00回覆
24樓. Rosy
2007/03/30 04:57
~懶人回覆:

駱燁

  不愧是我欣賞的網誌作家,有您的讚同,我們可以繼續一起努力寫作了。

Oskar

  我沒這麼想過,您絕不會是我指稱的那種人,那種人是不配「作家」兩字的,頂多是「文抄公」三個字罷!

  真想對那些「拜票」的罵一句:滾遠點!我最恨政客了!

流光歇處

  我的憤怒情緒似乎比您還要高昂,來這裡留言發洩一下,或許能更平心靜氣看待一切。

阿魯巴吧終極擺爛一尾好宅豬

  市井勾欄院就沒有好物了?非也,我就喜歡挑這種題材,故事性強又有寓意的小說,不是最讓人難忘嗎?

  「古典文學」的定論更是難說,《三言二拍》或《聊齋》都有許多容易讓人產生聯想的主題,並且在某個層面上相當感動我,至於複雜點的《紅樓夢》或《三國演義》,當然是文學研究或閒暇排遣時光的好書,讀起來累了些,總之能讓人獲得所需的,都是值得閱讀的書,「文學」在我看來,不過就是一些能夠感動人心的作品總稱罷。

  能從販賣上獲得感動的,都是商人尋求的有形利益,無形的感動纔無價啊!

  

23樓. 駱燁
2007/03/29 18:34

妳說的,我都放在心上。

我希望自己能理直氣壯的寫,瘋狂又傻氣的寫

22樓. Oskar--耶和華是我牧者
2007/03/29 09:53
我總覺得....

這位顧彬先生對於當代兩岸三地華人作家的批判,例如「文人相輕」以及「缺乏自我獨立思考」等,某些程度上的確是一針見血,甚至可說是一翻兩瞪眼,容不得想要替自己保持些尊嚴的人士提出反駁意見,因為那的確是近代或現代華與文字工作者經常犯的毛病及錯誤,雖然士大夫或者知青往往成為當政者為自身行為粉飾的御用文人;可背後的歷史背景也值得探究。

我閱讀這篇報導之後並未義憤填膺,更沒有打算撰文來反唇相譏﹝況且我的寫作功力根本還上不了臺面,我有點懷疑Rosy小姐文中所諷刺的各種「作家」模樣,是否有一部份就在說我呢?﹞。這並非是崇洋媚外所致,更不是許多中國人或台灣人或華人潛意識所隱藏的「外來和尚會念經」等思維作祟,而是試著從其他民族專門研究漢學的先生小姐身上;來尋找我們這些每天都要用到中文的、以搖筆桿維生的、或純粹以遨遊於文字方成為樂的人們所容易忽略之處。

您對於聯網許多部落客的霸道、將政壇那些醜惡到作嘔的惡劣作風搬到這裡,幾乎已疲勞轟炸外加強迫中獎的方式去「拜票」感到不以為然,有許多地方是我讀了點頭如搗蒜的,因為上述情形,我想只要在這塊大觀園待上一段時間、等級五以上的文友們都曾經遇過且不堪其擾,本人也經常被這群不知禮貌為何物的小鬼頭搞到火冒三丈;因此看到這些留言都二話不說:刪之,且驅之別院!


21樓. 涉水
2007/03/29 09:44
雜感--痛楚

我討厭部落格大賽,這是個動機本不純善的活動,這麼說或許會遭到許多支持者的抨擊,但我還是得說,身為舉辦單位H大,該校的學生,我的感受尤為深切。

校方在做行銷與推廣的活動中,似乎忘了本校真正的核心價值,能感人的,不是浮誇虛榮的包裝,而是真實蘊藉的內涵,譬如文學,少了情意的實在,再經典的文句,終見不著光采。

對不起,在您的版上抒發自己的情緒,只因

我不願學校正過分的消耗本校最有價值的生命意涵--覺之教育....他真實蕪華的一面正被壓榨著

我不願見到文學被流於垃圾般的運用。

20樓. 好宅豬大叔
2007/03/29 02:26

今天才看到關於顧彬的新聞,其實,對於讓一個外國人來批評,感到相當汗顏.

不過,在華文的現代文學的文類,的確與西方文學有很大的關聯性,只能說,在無法脫離西方文類的影響下,可以適用於西方文學批評理論的華文作品,恐怕很難脫離被顧彬批判的觀點.

只是,您的題目真的很大,也很難有定論,只能說,在最低限度,商業文化之於文學是一種必要之惡.且不說西方的大仲馬作品在當時也算是一種商業文學作品,而今成為經典名著.

就以我目前必須研讀的專業來說,膾炙人口的小說,剛好是當時市井勾欄流行的商業文化.卻成為今天所謂的"中國古典文學名著",這只能說是"滄海桑田".

到底是要"文以載道"?或是要"販賣文學"?如果把時間拉長一點,也很難有定論,個人以為,文學是具有流動性的特質,會隨著時間呈現不同面貌,而且可以採取不同的方式詮釋或理解.或者今天的販賣文學,或許當未來缺乏人文素養的時候,卻會成為"當代經典"也未可知.

只能說真正的文學作品,是可以歷久彌新,甚至累世相傳而不改其味.


神豬格言:癢天地瘴氣,法古今玩人!!!
19樓. Rosy
2007/03/29 01:01
~回覆稻柏臨:
是啊,如果能用文字將所有的思想表達出來,這一生大概也沒有什麼好遺憾的了。 

如果無法敲響晨鐘,跟著前人接力敲也不錯,呵呵。

18樓. 稻柏臨
2007/03/28 20:20
我也是

或許這就是我們一直寫的動力吧.

我把販賣文章跟部落格盡力分隔開,

畢竟, 文學有價, 思想無價.

有價的東西, 還是待價而沽吧!

真希望知道如何敲響那晨鐘.

17樓. Rosy
2007/03/27 03:02
~回覆稻柏臨:

我這篇雜感,除了發洩怒氣,還有想要引起話題的意味。起個頭不難啊!

比如一襲白衣的那篇文學是永遠的,創作是一輩子的,又或者是Keats台灣文學,一息尚存,這不是空谷迴音,而是互相激盪的聲響。

我一直想當這種第一個敲晨鐘的作家。

16樓. 稻柏臨
2007/03/27 02:12
埃呀!

今天才讀到你這篇, 否則前天的節目一定幫你大大廣告一番.

流行風一起, 許多人都迷失了自己,

每一個人應該知道: 個人的筆觸都有其獨特的地方, 抄來抄去慢慢就會露出馬腳的.

下次再找大家來好好談談文學與部落格...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