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精神分裂者的時間差,周末看經典電影《無間道II》(下)每個人都精神分裂
2011/03/04 14:56
瀏覽11,671
迴響1
推薦39
引用0

前文請參照:精神分裂者的時間差,周末看經典電影《無間道II》(上)
精神分裂者的時間差,周末看經典電影《無間道II》(中)倪永孝之死

圖片引用自維基百科: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6/6d/Infernal_Affairs_3.jpg

《無間道II》的主題是時間,在時間之內所顛覆的,往往就是舊時代所體現的基本價值觀:「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這八個字說起來老套,實際上卻體現了不同的精神與信念,人必須要從中做出選擇,無論選項是哪一種,或許都是一次次的長久煎熬。

倪家的兄弟姊妹們如何取名,前面已經介紹過了,對於《無間道》系列優秀的編劇來說,總是在角色的背後賦予別樣深刻的意義。

黃警官叫做「黃志誠」,但他剛開始就不誠信,除騙了韓琛之外,又隱瞞自己的同事陸長官,每次都使用撲克牌出老千,如同他掩飾自己對於朋友與暗戀的種種私心,甚至於他對倪坤搞教唆暗殺的種種手段,也是後來那捲錄影帶纔揭發,之前根本沒人能看出一絲跡象。

羅雞叫做「羅繼賢」,可此人在倪家七年,從頭到尾就是警方的臥底,從倪家的角度來看,此人一點也不是賢臣,而是個可憎的背叛者;由警方的視野來斷定,此人下手殺人一點也不手軟,譬如倪永孝處決三個被韓琛的老婆Mary用錢賄絡的手下,他接了槍就直接一一射殺,連半點遲疑都沒有,若非被倪永孝揭穿身分,根本看不出來是個警察的臥底,身上甚至揹了不少人命。

年輕的陳永仁,他的「仁」心使得《無間道》三部曲裡面,從來沒有在鏡頭前面出現殺死人的任何跡象,往往為了自保,他必須表現出兇狠的偽裝,並且與韓琛的頭馬(手下)傻強(徐偉強)打鬧,兩人還成為貌似關係最密切的兄弟,若是沒有看過第二集裡面他和傻強認識的經過,或許無法明白「仁義」的表彰,也可以為了自保而冷血犧牲。

傻強叫做「徐偉強」,諷刺的是他一點也不「偉大」或「強大」,始終只能當一個小弟,就算是做了陳永仁的大哥也一樣,依然從未表現過任何了不起之處,他膽小而懦弱,被陳永仁打得難堪哀叫,父親死了的晚上在監獄哭泣,還摟抱著年輕的陳永仁流淚,假使只看第二集,大概誰也不會注意這樣一個膿包對陳永仁的影響有多大。

劉健明的名字含有「健康」與「明亮」的雙關意思,然而這卻是他留給別人的外在印象,實際上劉健明心態扭曲,主要是他多年的內鬼身分,還有對於韓琛的老婆Mary的癡情,導致他擁有最深沉黑暗的內心世界。

然而,其他的人又怎麼沒有內在的黑暗面呢?

譬如韓琛,他之所以取名如此,只要讀過佛經或對於佛教有點認知的人,就會明白學佛首戒「貪、嗔、癡」,韓琛就是暗示「含嗔」,「嗔」念表示憤怒,這樣的憤怒使得他必須殺死倪永孝,因為他的老婆Mary就是直接兇手,爾後發覺黃志誠警官更是教唆他老婆Mary去殺死倪坤的主謀,導致妻子被倪永孝派人所殺,因此《無間道》系列的第一集與第三集,韓琛可以惡狠狠地對著黃警官叫囂:「我看你怎麼死!

在《無間道II》裡面,有「貪」念的角色很多,例如被倪永孝做掉的四個黑社會角頭「文拯」(能力最弱,沒有文化卻服膺實力原則,也無法拯救自己被倪永孝派殺手宰掉的噩運,此人是個永遠見機行事的勢力眼)、「黑鬼」(從南美一小包一小包運毒品來香港販賣,卻私吞了同夥一百萬的毒品,往往第一個表現出陰狠的眼神,例如倪永孝宣布要移民的家宴,唯一不抽雪茄卻若有所思的老大就他一個)、「甘弟」(最笨卻勢力最大的黑幫角頭,或許取名諷刺印度甘地的不抵抗主義,除了買賣毒品被黑鬼坑了,連老婆都偷偷被國華拐走,自己卻沒有半點發覺)、「國華」(一點也不愛國,去澳門投資賭場生意,實際上卻跟甘弟的老婆暗中偷情,還被倪永孝拍到了床笫裸體照片),個人在此讚美一下四個小配角的飾演演員,每一個都表現得非常出色,無論是演技或眼神的細節,絲絲入扣,特別是扮演「文拯」的陳德森先生,他是《十月圍城》的導演,有一次看到專訪,說他為了拍《十月圍城》而努力去各種電影裡面跑龍套攢錢,在《無間道II》的幾個重要鏡頭,比如他被倪永孝派去的殺手用高度的酒精燒死的畫面,就非常之精采!

回到主題,「貪、嗔、癡」是人性最難以戒除的本質,講到錢或權勢,誰不貪呢?講到美色或愛慾,誰不情癡呢?說到仇怨,誰又不嗔恨呢?

人性是軟弱的,無論是多麼堅強的人,本質上必然有些什麼難以避免的弱點,因此《無間道II》就在剖析每個角色的內心世界,藉由他們的命名,或者每個人的行為,追溯到出發點,或許就是這麼簡單的三個主因:「貪、嗔、癡」。

倘若以為《無間道II》只有「貪、嗔、癡」的佛教意義,那又想得膚淺了些,熟悉Mary這個名字的話,更能夠聯想到基督教裡面,這是聖母名字的變體,擁有這個名字的女人,心中必然有著強烈的個人信仰,而且具備愛人的能力,不過電影又很反諷,只讓Mary認定她的「好男人」韓琛。

或許,有的讀者看到這裡,會覺得格主Rosy故意在強加宗教的觀念上來,可我又發現一個巧合,那就是泰國毒梟Paul。

熟悉《聖經》的人,對我這樣從小就接觸基督教信仰的觀眾來說,「保羅」同樣是淵遠流長的一個英文名,聖保祿(Sanctus Paulus)在宗教故事裡面扮演著本來不相信上帝的角色,起初身為法利賽人(可對照泰國人)還總是迫害基督徒,當然這是在他悔悟以前,「使徒保羅」還去過不少地方「傳福音」,所以泰國毒梟Paul在夏威夷或香港、泰國等地到處跑,三個不同的國家,可以對照保羅三次傳福音的不同地點與任務,或許這些雷同處有些宗教涵義的諷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尋找相關資料。

然而在《無間道》系列裡面,泰國毒梟Paul卻是個極端陰狠的人物,這個渾身戴著金戒指和俗氣金項鍊、皮膚黝黑的小龍套出場不多,但都是在關鍵時刻冒出來,第一集的毒品直銷香港就不多說了,第二部裡面卻相當亮眼,像是在泰國被韓琛擄去當了人質,或者是被韓琛釋放,卻反而拿起手槍要殺死恩人的手段,最精采的在他去了夏威夷,派了一群毒梟在倪家別墅吃吃喝喝,然後說著狠絕的話,在手機裡面告訴韓琛:「就要這麼絕」來永除後患!

綜觀《無間道II》的情節,一次次的譏誚,或者一回回的背叛,訴說的都是漠視信仰的扭曲人生觀,或者是自私自利的心態。

合作或對抗,往往出乎一念之間,通常這樣的「念」,就根基於「貪、嗔、癡」這三個點上面。

若講到「癡」念的男人,那就非常多了,譬如和女朋友之間為了流產問題而鬧分手的陳永仁,或者當時未婚而對韓琛的老婆Mary覬覦的黃警官、同樣對這個女人愛到讓倪家殺死她的臥底黑道份子劉健明,以及從頭到尾都愛著老婆Mary的韓琛,這幾個男人都在述說的各自的癡情。

這個三部曲的《無間道》,內在意義極為深遠,除了信仰就是講精神分裂的時間主題,每個人的命名都有著似是而非的定義,這是編劇的高妙之處,同時也在電影之中擁有極度反諷的意味。

當然,取名最為諷刺的,則是倪永孝,「百善孝為先」的意義,從倪永孝愛護家人的身上常常可以看得見,但全劇完全符合反諷的宗旨,皆為「孝」而做出種種惡行,像是倪永孝對於殺父仇人的報復,還有清除叛徒的手段,誰參與了都不會輕易饒恕,絕對讓人無法想像「孝」可以等同於「百善」,因為倪永孝永遠只對倪家的人存有善心,其他的就「各安天命」,往往能夠殺人不眨眼。

前面說過,倪永孝早就知道陳永仁是警方的臥底,這對於黑社會是個大忌諱,但是九五年那次執行家法,倪永孝卻放過了這個異母弟弟。

為什麼我會如此解析呢?

就從電影裡面的對白來說,倪永孝在殺人之前所說的話:「四年前我給過他們機會,他們沒要。」

接著他面對了陳永仁,瞪著他說:「如果今天我給你機會,你要不要?」

最後搞得陳永仁害怕得眼神亂轉,連羅繼也轉身過去瞧,倪永孝纔回過頭來拿槍指著羅繼賢:「你來了我們倪家七年了,你是警察,我們是黑社會,所以各安天命吧。」被連續開了四槍,或許就象徵著四年的時光,臥底警官羅繼賢很快倒了下去,連話也沒有說一句,而這時居高臨下的倪永孝冷冷地告訴他:「你不要怪我,因為你們的黃長官殺死了我爸爸。」

從上面的對話,或者說是倪永孝的連串警告,警告的不是馬上就被他親手處決的保鑣羅繼,而是他的異母弟弟陳永仁,表示這時倪永孝真的是對陳永仁「今天給你機會」,如果從這一段跳到電影最後的結局,倪永孝中槍倒在地上,摸出弟弟陳永仁懷裡的錄音機,卻馬上塞回弟弟的衣服裡,還有陳永仁那對著韓琛與黃警官充滿仇恨的目光,就可以明白前因後果了。

倪永孝是個「孝子」,當然他也有「仁愛」與「信義」之心,可是這樣的仁慈僅僅是對內,他可以容忍陳永仁的背叛,也說過要給他一次「機會」,陳永仁相當害怕,後來正巧遇上了針對倪永孝的殺手,或許是為了表示「忠誠」,更可信的是陳永仁對於這個異母哥哥的「仁愛」之心,陳永仁保護了他的哥哥倪永孝,為這個兄弟捱了一槍。

陳永仁苦守著「仁」心,他愛自己的兄弟,當然也暗藏著追求正義的警方標準,所以義無反顧去黑道當臥底,可是從《無間道II》來說,他自然也有復仇之心,倘若僅僅單純為了「正義」要去做什麼事情,他不會為了黃志誠這個殺父仇人而努力活在韓琛的懷疑之中,還堅持了五年之久。

圖片引用自維基百科: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9/9e/Affair1.gif

回到第二集的情節,韓琛在泰國被好友泰國毒梟Paul打了一記黑槍,正中胸口卻沒有死,後面的故事很快過了兩年,韓琛變得無血無淚,假如只看《無間道》系列的第一和第三部,或許無法明白韓琛之所以冷酷無情的原因,而且可以除了死人之外,誰也不相信,就算是陪著他許多年的傻強也一樣懷疑。

韓琛是個聰明的男人,他當然也懷疑過倪永孝的想法,所以家族聚會的時候,倪永孝說自己打算九七以前舉家移民到加拿大,全部的人都相信了,只有他抱持了否定的態度,乾脆挑明了詢問倪永孝:「倪先生,你是不是打算殺了那四個老大?」

我曾經想過,出於什麼樣的原因,能夠讓一個女人愛一個男人到死,特別是韓琛這樣又矮又胖的小角頭,上面有倪家,其他還有四個老大當對手,憑什麼他有個像Mary那樣勇敢又大膽的美女愛著?

這也必然是劉健明心中的疑惑。

男人或許不會理解,一個女人為何會選擇不出色的男人做丈夫,其實所評估的非常簡單,就如同故事裡面女角Mary的說法,她是個「很簡單的女人」,重點在於「只要男人好」,所以為了這樣的愛情「做什麼都可以」。

倘若韓琛是個普通男人,沒有過人的機智與膽識,光憑外表的劣勢,沒有人懷疑劉健明比他帥、比他年輕英俊、比他外表稱頭,然而,韓琛卻能擁有Mary這樣的老婆,除了為他著想,私底下暗殺了倪坤,想讓自己的老公自己當老大,還能分出手來與警察合作,這個女人非常懂得:黑道的壯大,絕對需要白道的幫忙!

這也是韓琛的女人Mary絕對不可能看得上劉健明的主因,劉健明頂多是個臥底的小角色,就算為他所愛,可是一個黑道隱藏於警方的內鬼,又哪裡有未來呢?

黃志誠同樣不是個傻瓜,他幾番遊說韓琛,或者唆使韓琛的女人Mary去殺死黑道教父倪坤,除了為他早年死亡的師兄報仇之外,也有同樣的想法:既然黑道無法消滅,那麼白道為何不找個好說話、好控制、好相處如早年的韓琛這樣的黑道老大來管著香港呢?

就算是陳永仁,他的出發點也頗為自私,即使擁有屬於正義的警察形象,但是他想撇清自己與黑道倪家的關係,卻是不爭的事實。

全家能夠移民,表示至少家境還不差,可是這樣的家庭出來的青年,為何會去混黑社會?故事沒有講,那麼,劉健明又為何要當黑道在警界的內鬼?

很簡單,作為一個不能得見陽光的地下間諜,只有愛情當支撐是不夠的,他要表現給Mary那樣心高氣傲的女人瞧瞧,他要在黑道樹立一個地位,他被早已移民的家人拋棄,自己單獨留在香港,這樣的一個邊緣人的青年,除了賭上所有去爭取暗戀心儀的女人,他還能想到什麼?

話說回來,所有的人都懷有不為人知的陰暗面,不管是誰都一樣,在所有的角色裡面,《無間道II》所塑造的人性本質,在別的電影很難看得到。

時間回到一九九五年,警方投訴科收到一盒來自倪永孝找偵探買下的錄影帶,錄影帶裡面是黃警官教唆韓琛的老婆Mary去殺倪坤的對話,這段時間之內,陳永仁沒有跟黃警官聯絡,羅繼賢、陸警官都死了,黃志誠在兩年後的九七香港回歸之前,共受到十一次警方的內部聆訊,總是強調「我有罪」或「我殺了人」而認罪的黃警官,往往在切換鏡頭的同時,出現的卻是黑道臥底的劉健明,正要被提升為督察的自信嘴臉。

對照黃警官受到警方內部調查的同時,年輕的劉健明光明正大往上爬,他傲然對著三名英國高幹說:「中國人有句話,那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臣與君的關係,或者對誰表其忠心,一個黑道份子的臥底生涯,該是怎樣的一種心境呢?

或者可以說:一個人接受了自己的宿命,沒有了愛情,也欠缺了親情,在冰冷的世界裡想繼續活下去,該憑藉的是什麼?

假如韓琛沒有從泰國回來,或許劉健明可以就此對正義的一方表現「忠誠」,並且健康明朗地過好自己的生活,也象徵著香港的命運,從殖民的英國人手中回到中國體制內,即便劉健明的家人全都移民了,心愛的女人也被自己的私心害死了,幾乎沒有人再曉得他的真實小混混身分,在《無間道II》最後他無意間遇見了另一個同樣叫做Mary的女孩,那個由於失戀而醉醺醺的同名小說家,像是聖母瑪麗亞一樣地出現挽救了他的心,很可能他可以真的忘記過去,幻想與這一個Mary「重新開始」。

看完第二集的同時,可能觀眾也會分為兩種心境,一是好人都死光了,二是壞人都沒事,例如無視於泰國毒梟殺死全部倪家人的韓琛,或者是依然潛伏於警界的劉健明。

這部電影最了不起之處,就在於許多懸念可以持續衍義下去,像是黃警官與韓琛的鬥爭,亦或兩名臥底在黑白兩道的殘酷生存。

但我從未懷疑過人性中最純善的一面。

就算像是韓琛那樣後來成為香港黑幫老大、對誰都能無情無義的男人,心中也有柔情與眷戀,特別是電影最後,一九九七年升起的香港特區區旗、大樓遠處亮起的煙火、黑暗的斗室掩映之下,這位日後成為黑白兩道都忌憚的黑社會掌舵者,卻拿著和亡妻的一楨歡笑的舊照片,眼中掉著成串晶瑩的淚水。

那樣的畫面是很諷刺的,猶如黑色喜劇一般,韓琛出現在歡笑的人群中舉杯,沒有人能看見他躲在陰影裡的眼淚,歡樂迎接的是新的香港歷史。

我被韓琛的無助表情感動了,也為其他人的啜泣而動容,尤其是電影裡面的角色們,除了女性之外,所有的男性角色都哭過,例如倪家處決叛徒時,陳永仁偷偷抹去的恐懼之淚;黃警官求救無門,眼見自己的好友與上司陸警官被汽車炸彈炸死,只能躺在雨中無措地嚎叫;父親之死,讓倪永孝這樣冰冷的男人,也不免在大排檔的陰影底下顫抖垂淚;年輕的劉健明深愛著老大的女人Mary,可以冷眼去打電話密告當「抓耙子」,到了機場卻含了滿眼淚光,默默觀察著她堅決走向死亡的每一個瞬間——

在這齣電影裡面,觀眾終於能瞭解關於「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這八個字表現於《無間道II》的本質:全然的顛覆!

為何第三部的《終極無間》,劉健明會產生各式各樣的幻覺,對於「時間」擁有錯誤的認知,甚至會幻想自己成為了陳永仁?

為何第一集的黃志誠督察會忍著黑道的十分鐘毆打,還可以在眾人的折磨下絲毫不露出半點口風,只為了保護陳永仁的臥底身分?

為什麼電影最後,劉健明會忍不住浮現一抹愉快又安慰的笑容,特別是聽見了那個在警局中的陌生女孩,說自己叫做Mary,他卻眼中閃著炫目的光芒?

於是,在觀眾幾近精神分裂的同時,或者觀看電影裡面多少角色精神趨向分裂的每一個瞬間,都能發現編劇在告訴我們的故事,其實並不怎麼簡單,每個人的行為底下,動機除了報復,還有贖罪

這僅僅是警察與黑道彼此臥底的簡單內容麼?

如果這樣解讀,那就是小覷了編劇與導演的設定,沒有看穿劇情和角色之中複雜的人性面,這也是美國翻拍版之所以糟糕透頂的主因,好萊塢根本沒看懂整個故事的設定,拍成的作品簡直爛得不忍卒睹。

或許那是僅有香港《無間道》系列纔能跳脫了精神分裂的表象,從每個角色的背後意義,以及佛教信仰的投射角度,解讀者因此能夠努力推敲並理解的「時間」本質,充滿了哲學和宗教性,並且帶來許多可以思考且有深度的人性面相。

因為,只有「時間」可以懲罰惡行,無論是生是死,或者是老是年輕,每個人都活在「時間」的變化中,很難跳得出「時間」所給予的內在痛苦,直到自己能夠誠實面對最後的死亡為止。

這樣的劇情描述,往往催人淚下,我總是一遍遍看著電影,不覺紅了眼眶。

尼采說:「不成熟的人會為理想悲壯地死去,成熟的人會為自己的理想卑微地活著。」

 

我終於明白了,為何《無間道II》的那些人會選擇活下去,以自己的信仰,或者精神分裂者的痛苦,去追尋屬於自己的道路。

 

《無間道》的歌詞同時寫得相當好,將人間滄桑一曲望盡,對照著電影更是感人,順便在此強烈推薦。

歌曲引用自:http://www.youtube.com/watch?v=VHJhwaqEJIs

另外一提:作詞家叫做林夕,國語歌詞更勝於粵語版,劉德華的聲音也顯得頗為悲哀,很有感情。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另類創作
自訂分類:散文雜感綜合類
迴響(1) :
1樓. 止不住的怦然心動
2011/03/04 17:01
常態才是保險廂

每個人

窮一生

無非

是讓自己盡量顯得正常啊

嗯,我很正常,看這部電影就覺得每個角色都不正常。 Rosy2011/03/04 17:20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