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四川重慶武隆的地質公園,最值得一看的就是「芙蓉洞」,顧名思義,這個地方緊鄰芙蓉江,是喀斯特地形景觀的一種。
芙蓉洞是一個大型的石灰岩洞穴,全長2400公尺,高大的洞體,既寬且高,多在卅至五十公尺之間,燈光一打就氣勢磅薄,而且是天然的洞穴,四處連通之外,還會產生不少的特殊景觀。
這樣的石灰岩溶洞,裡面有數量驚人的石筍與石柱,以及各式各樣的伏流,穿梭於孔洞之中。
底下是白色的石灰岩,多年的水流沉積,形成一道道白色的痕跡,形成一處涵洞。
涵洞之中,水流潺潺,清澈透明的地下水,有的會在地底潛流,有的與附近的芙蓉江連接,是很特別的天然地下水道系統。
還在滴答作響的石灰岩罅隙,點點水滴引起了水面一圈圈的漣漪。
美麗的石柱形成,上下連接,看起來像是支撐這個洞穴的擎天柱。
芙蓉洞內有各種次生化學沉積形態(secondary speleothems),以石灰岩岩溶(Karst,喀斯特地形)洞穴的化學作用下,碳酸鹽類逐漸沉積,在生成的洞穴中,鈣化或石灰化,而這些地表和地下不同環境中所形成的碳酸鹽沉積,在形態、結構、礦物結晶的不同組合,就形成了特殊的景觀。
二OO七年六月,此地作為中國南方喀斯特地形,重慶武隆全區被列入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
這個廣大的地質公園,地底下的芙蓉洞,確實相當可觀。
芙蓉洞這個大型石灰岩洞穴,形成於第四紀更新世(大約一百廿多萬年前),在古老的寒武系白雲質石灰岩中,經歷長久的時間,長久孕育而成。
芙蓉洞內,平均氣溫為攝氏16度,四季皆如此,特別是在這樣的地下深度,算是涼爽宜人的。
芙蓉洞主洞長 2700公尺,遊覽的走道共長1860公尺,石灰岩洞平均寬十公尺以上,最寬達到69.5公尺。
高大的洞穴中,平均洞高十公尺,最高48.3公尺,相當高挑的洞頂,洞底總面積為37000平方公尺。
往前行走,就是有名的「輝煌大廳」,顧名思義,這個廣闊的主要洞穴,面積在1000平方公尺以上,裡面打了許多燈光,個人感覺比起陽朔或桂林的燈光秀,顯得自然好看許多。
可惜,前面走了太多路,天坑的高度超過四、五百公尺,從上走下來,請想像自己從台北一O一頂樓走到地面(建築物高度為508.0公尺,即1667英尺),而且蜿蜒曲折更甚一般階梯,還有天坑底部往上吹的怪風,走路的感覺就是:膽戰心驚。
再想像一下:從五百公尺高的台北一O一往下望,迎面就是各種懸崖,加上旋風吹拂,說來真的很刺激,實際上去走一段階梯,腿都軟了。
因此,進入芙蓉洞之後,必須要持續最痛苦的行程,仍然是「走路」。
去重慶武隆國家地質公園區,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體能要夠好。
手足痠軟之後,拍出許多失敗的照片,芙蓉洞採用的多數是自然白色光源,打霓虹燈較少,拍壞的影像較多。
走了一整天,手都累得顫抖,當然眼前的特殊景觀,可能也使我興奮得抖個不停。
這些石筍和石柱,大約從兒臂粗至雙手環抱的寬度,高度多數為四至到十公尺,形象各異。
芙蓉洞於1993年發現,1994年就對遊人開放,2002年被列為中國國家4A級旅遊景點,2007年被列入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是中國首個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的溶洞。
整個芙蓉洞的最大客容量為18萬5000人,可以想見它的廣大與寬闊,可惜照片拍不出來。
由於時間問題,進入芙蓉洞,主要的目的就是參觀「輝煌大廳」。
輝煌大廳很壯觀,面積為 1.1萬平方公尺,裡面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石筍與石柱,四面八方都是或雪白、或變異的碳酸鈣沉積物,相當特別。
下面有個警示牌子特別有意思,說是「保護世界自然遺產,地球人的共同責任」,忽然間,我有種荒謬的聯想。
難道,以前的觀光客不像是「地球人」嗎?
面對著奇形怪狀的各種石灰岩天然藝術,這樣的鬼斧神工,或許連「外星人」都沒見過。
個人覺得芙蓉洞少了庸俗的聲光效果,單純以洞內景觀來看,比廣西的石灰岩洞更美。
一些石筍和石柱排列成趣,算是小型石林,讓我想起內地目前使用的峰叢(fengcong)和峰林(fenglin)這些世界各國通用的辭彙。
在這樣的岩洞之中,有些石灰岩沉積物,看起來真有點詭異的感覺。
綠色的燈光一打,就更為詭異了。
突然間,又有些奇思怪想,倘若在這邊拍攝鬼片,搭配鬼月的宣傳,說真的,個人覺得相當適合。
聽說在八年抗戰的時候,重慶的官兵為了躲避日本人,乾脆就躲在地下涵洞中。
而這些地下涵洞,也就是石灰岩所產生的洞穴,光一個芙蓉洞就能隱藏十八萬遊客,在重慶這個地方,據說不少石灰岩洞都有些屬於歷史的傳說與故事。
底下這片瀑布一般的石灰岩壁,真的很特別。
高達十公尺以上的天然景觀,人為製造不出來,除了那份壯觀,還有自然美妙的弧度與流動感。
手又興奮得抖起來,遊客走過,我又把這副難得的景觀拍壞了。
其實,奇石的存在,總會惹人想要摸摸瞧瞧。
這種時候,就會看到很有趣的警告標語,大陸的景點常常有這類的笑點,使得拍照的同時,還有一種意外的搞笑感覺。
上面說:「一根石筍,也就是一本古氣候演變的歷史,請勿毀損。」
地陪告訴大家,左邊的石筍,就是被摸斷的,因此這個警告標示顯得非常諷刺。
上圖右邊還有個電子標示,因為這是芙蓉洞內最細最長的一根石柱,大約高達五公尺,相當珍貴。
這次的是電子警告標示:「請勿撫摸、接觸,體會景觀。」
不知是不是我記錯或看錯,後面出現了台灣正體字,前後則使用簡體字。
又一個警示標誌:「世界遺產,需要您的呵護。」
這裡許多地方沒有圍欄,很多遊客常常去碰觸石灰岩壁,不過除了那根斷掉的石筍之外,大致上都保存良好。
粗大的石柱,黃白相間,底下是深不見底的伏流,也能聽得見潺潺水聲。
叢生的石筍,下圖可以看得很清楚,經過幾十萬年的滴水穿石,或者累積成筍,都是難得的景象。
到處都掛了警告標示,說實在話,這樣的錐狀物,看得就使人手癢。
這裡垂落了許多尖錐狀的石灰岩,底下是另一個水潭,黑黝黝的,聽說通常深達好幾公尺。
在互通的天然地下水道中,也有一些暗流,或者形成幾十公尺的凹洞,所謂「靜水流深」,地陪說了,往往那些無聲的水流,其實最為危險。
這邊有成串的漂亮石灰岩,不過都是倒著的鐘乳石,一大片的白色細長石椎,相當美麗。
鐘乳石挺然尖銳,或有兩三面,紋理如刷絲,隱隱現於石面,或產生水印,色澤無定,間有各種波紋的形狀。
花崗岩經由這樣的白色雕琢,有的發於洞頂,有的沉積在洞底,長期融蝕和水流沖擊,洞穴可見的部分,或許還不及底下水面覆蓋的更多。
下圖的鐘乳石形狀比較特殊,雖然比較稀疏,但是石灰岩壁上仍然不斷冒出水珠和水流,這些岩石間的小孔隙,或許是數十萬年之後的某一根新生成的石筍。
潮濕的牆面上,那些或泛黃、或發白的印漬,真的相當明顯。
石壁之下,也是深不見底的水潭,在芙蓉洞內,濕度造成了微涼的溫度。
有的時候,不知道從哪裡來的涼風,會從水面上吹拂過來,涼得令人產生雞皮疙瘩。
這些厚度特別巨大、地下水位特別深的可溶性岩層中,不斷產生著各種各樣的小水窪,由於四川重慶的特殊地理環境,加上水氣充足,每天這樣滴漏的水,滲透了岩壁,最後在地底形成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水潭。
地陪說了,當年躲在石灰岩洞的士兵,後來多半有風濕痛,我想就是這個緣故。
不同的地貌,產生了不同的構景,在陰濕的芙蓉洞,石灰岩所孕育的景象,真的讓人目不暇給。
水流滑進了地下岩洞,地下的水面變化或成為涇流,創造了猶如迷宮一般的連通洞穴,或許探秘的同時,也隱隱帶有危險而神祕的印象。
這裡的碳酸鈣結晶,中間的部分白而晶亮,可惜照片拍不出來,但能瞧出反射閃光燈的小簇白光。
地下岩洞的塌陷與侵蝕,都是涓滴水流所造成,在這一處水潭之上,大型石鐘乳非常多。
溶洞中的尖錐體,各不相同,這些鐘乳石之所以珍貴,就在於生成的時光。
人生在世,最不可遏逆的就是時光,歲月的累積,造成了這樣的景觀。
要沉積碳酸鈣成為這樣的椎狀鐘乳,一百年纔生成一公分,日久月長放出二氧化碳,要一萬年纔能長出一公尺。
這樣說來,芙蓉洞中所展示的天然景象,你我都看到了最少廿萬年的歷史。
喀斯特地形的地下石灰岩溶洞,經過數十萬年風霜雨水的洗禮,好不容易纔變為今日遊客們所觀賞到的模樣,不能說不精彩。
精彩的是時間,還有時間所留給人們的遺產。
在這裡都看得到。
- 3樓. 宏哥菩薩2010/09/14 09:52壯觀.
鬼斧神工.壯闊雄偉的石灰岩..
令人讚嘆..大自然的奧妙..
是呀,現場去看的時候,一抬頭就都是這樣的景象,其實我是很感動的。 Rosy 於 2010/09/14 11:34回覆 - 2樓. 平平安安2010/09/13 15:51長江郵輪之旅(二)重慶武隆的「芙蓉洞」
很壯觀現場看的話,會更壯觀的。Rosy 於 2010/09/13 15:54回覆
- 1樓. 鄭嵐奇(MYKEY)2010/09/13 14:31壯觀
很壯觀的石灰岩礨
希望下次也能前往寶地
一窺芙蓉堂貌
特別是經世歲月所留下的大地資產
一石一木 都要好好悉賞與珍存
個人覺得芙蓉洞很精彩,就是走路要走許久,體能得保持在一定的程度,否則天坑走完,腿都軟了。
同時也謝謝您的留言,這是遊客最需要有的概念,這麼珍貴的世界遺產,我很希望能再去一回。
Rosy 於 2010/09/13 14:40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