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探討的內容和圖片,含有血腥殘忍的成份,建議未成年者不要閱讀。】
我承認自己以前對吸血鬼認識不多,最近看了《The Historian》(歷史學家)的中英文版本,這個主題終於引起了我的興趣。
首先我要問:為什麼書名要叫做《The Historian》(歷史學家)?只因為所有的事件參與者都是歷史學家嗎?作者Elizabeth Kostova,為何要從頭到尾都把這個從未有人討論過的主題強烈表現在所有的角色之中?
在所有的評論之中,我一直認為自己有獨到的見解,因為沒有一個讀者能夠以作家的眼光來分析這本書的成因和寫作導向。
好了,在這篇自薦文章裡面,我還是要很自豪地說,我完全看出了作者Elizabeth Kostova所立論的一切,就是在探討:一個歷史學家的存在目的是什麼?
我看完了五十二篇讀後感想,並且自豪地認為自己能夠寫出最接近作者的想法,而不是看了一個戲劇化的故事,隨著小說劇情的前因後果,或寫出譁眾取寵的短篇輕鬆小品,或探討男女主角的奇遇愛情,或簡單以故事大綱和歷史片段來賺取篇幅,大抵看來,我總是以嚴肅、一絲不茍的態度,來面對所有閱讀過的書籍,缺乏創新的手法,這是我無法獲得眾多網路年輕讀者認同的主因。
寫出創意的感想,我還是一句老話,作家和作家是平行的,如果不能看出作者所要表達出的意義,文句寫得再漂亮也沒有用,那些只是偶拾的贅言片語,並沒有參透一本書的核心。
Elizabeth Kostova花了十年來構思和撰寫這本小說,根據我這幾天來的研究,就以一個歷史研究者(我可不敢妄稱自己為「歷史學家」),順便點出一個作者Elizabeth Kostova在小說《The Historian》裡面犯的明顯小錯誤:
匈牙利本來就是個國家,作者在書中卻加以否定(中文版頁數215,指稱:使匈牙利從遊牧部落成為封建王國),然而在匈牙利的國王King Stephen the Great(或稱為St. Stephen of Hungary,為Stephen一世,匈牙利語的寫法是Svätý Štefan 或Szent István)之前,匈牙利的第一任大公是Árpád,更是第一個王朝的創建者!
匈牙利的國王King Stephen the Great也不是第一個帶領臣民改信基督教的人,第一個是Geza王,乃是Stephen一世的父親,後來的匈牙利國王Louis二世在一五二五年被鄂圖曼土耳其人所打敗,之後匈牙利被分割,一部分為鄂圖曼帝國所佔領,另一部分則分屬奧地利,她的說明顯然有誤!
以下是某些讀者引用的錯誤圖片:
一、底下的圖片是後人偽作,網路上的資訊未必正確,因為這不是正確的「穿心刑」(Ţepeş,羅馬尼亞語)的正確執行後情況;正確的手法不是拿削尖的木頭刺入俘虜或政敵的心臟,而是從肛門穿入,再把這些沒死的人立起來,尖尖的木樁會從下體一路往上刺,讓木樁穿過人體軀幹部位,然後從嘴、頭顱或頸部穿刺出來,原本是對付失貞的婦女或者強姦犯所構成的恐怖刑罰。
二、同樣是後人偽作:
這種酷刑還有變形,就是一種十四至十六世紀對付魔女用的木馬鞍(如下圖)。
行刑的方式,是先把人剝光了綁在縛了馬鞍的馬匹上面,男性由肛門刺入,女性則由下體刺入,由於木樁在馬鞍上,人又被綁在馬鞍上,身體的重量會隨著馬匹的動作往下直落,木樁便會慢慢穿入,讓受刑人死得很慘、很痛苦,而且還不會一下子死去,總要拖上個三、五天人纔會斷氣……
我在德國和匈牙利都看過這東西,真的非常恐怖,不過比起Vlad Dracula的手段還是小巫見大巫,但同樣都是立意殘忍、變態……
上面的比賽,是我參加過最大的一個笑話,拿來當作笑話回憶就好。
- 7樓. Rosy2006/09/07 00:02
- 6樓. 狠正的外星人2006/09/06 23:02舉手之勞
略盡綿薄之力,一票給妳按下去囉! - 5樓. 千山獨行2006/09/05 08:23開了眼界
謝謝「歷史研究者」的介紹與分享
千山的貓 - 4樓. Rosy2006/09/04 00:28~回覆雪梨情:
我還是加上個(18禁)好了,寫性虐待的酷刑和討論,似乎有點不適合小孩子閱讀,下面那個「囧rz←」真是笑死我了!
看來我終究還是會被網友票選給淘汰吧!
- 3樓. Rosy2006/09/04 00:19~關於兩位的介紹……
B:
Rothenburg和Wurzburg是我對德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前面那個就不說了,Wurzburg現在是什麼人稱Romantic旅遊路徑的起點,但我總覺得此地陰風陣陣,在十七世紀一位耶穌會教士Spee神父,在不到兩年之中,陪伴了兩百多位抓女巫風潮下的犧牲者,在Wurzburg的火刑場受刑,火刑狠殘忍,不過受刑前還有別的折磨方式,且多半與性虐待有關,十分可怕。
Wurzburg的博物館有這位耶穌會教士Spee神父的手稿,神父本人也相信這些受刑者都是無罪的,這些人的招供都是千篇一律,由他人代筆,只有認罪簽名是自己簽的,因為他們寧肯早點死,也不願再受數不清的酷刑。
人性的殘忍,光看那些刑具就夠瞧的了……
我十分認同這個說法,文明的槍斃,真的對罪犯非常人道,死前這些人都不會有太多強烈的痛苦與折磨。
在廿世紀前,同性戀在歐美各國幾乎都等同是犯罪行為,因此我喜歡的詩人Paul Verlaine就被強迫入獄兩年,至於Edward II(1307-1327年)這個只活了廿歲的可憐國王,我也聽說過他的故事,他正好在這哀傷的九月在Berkeley堡被謀殺。
我現在在查一些外文書籍,因為Elizabeth Kostova認為Vlad Dracula的「穿心刑」(Ţepeş)是跟土耳其人學的,但我查到的資料卻顯示,在十五世紀前的歐洲早就有類似的殘酷處刑方法,不是土耳其人獨創,但這需要史籍加以佐證。
看來我不是在挑戰其他的讀者,而是在挑戰作者這位歷史學家了,哈!
- 2樓. B2006/09/03 22:11
- 1樓. signor_chi2006/09/03 20:07【18禁】死外行凶
現代的死刑的方式都很人道了,快、準、狠,馬上就死了,死亡就是目的。不像以前的酷刑,目的是宣洩仇恨,死亡只是必然的結果而已。
我還看過「穿心刑」的變體之一,英格蘭的國王愛德華二世被貴族罷黜後,被人用燒紅的鐵條從肛門叉入,燒炙內臟而死。據說用此法外觀看不出來死因,所以才選這個方法。他不是失貞的婦女也不是強姦犯,他只是同性戀而已。
第二個木馬鞍,在蔡康永的電影「阿嬰」裡面有,戲中王祖賢的母親就是跟道士通姦被判騎木馬,血就從馬鞍上汩汩的流下。還讓小孩在旁邊看,真是變態。
我們好像應該在文章標題前寫「18禁」喔......囧rz← ( 箭頭就是木樁XD )
我的blog【拾夢記--回不去的Brideshead】,或是我與tinal關於Brideshead
Revisited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