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是交情太淺,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嗜吃巧克力,而且對此非常挑嘴。
或許是被這幾年的口味慣壞了,我只吃自己記錄過的卅幾種品牌,其他的完全不接受,或許人在吃下巧克力的瞬間,只是為了享受它在嘴裡溶化的一剎那,那時巧克力就像是在嘴裡柔軟滑動的無數條舌頭,還能帶來濃郁的香氣,這比什麼都還讓人感到刺激而快樂。
對於巧克力的各種滋味,我試過許多不同的搭配,好比最常見的牛奶、草莓、榛果、葡萄乾,或者是酒、杏仁、柑橘、薄荷、肉桂、松露,都是極好的口味,但以我個人的看法,一種巧克力的美味與否,要嚐嚐黑巧克力,只因這種純粹的口感,最能帶來令人愉悅的感覺。
身邊有不少朋友常吃Hershey's或Ghirahdelli的大包裝美國製巧克力,要不就是韓國廠的M&M's,最多的是日本的冬之戀、Royce系列,或是白色戀人禮盒,但我總覺得那些口味太甜,有時膩得嚼了嘴都會抽筋。
Patina或不二家的常見巧克力,口感俗了些,巧克力也不夠濃純,當然金莎那混了太多滋味的糖球,也不為我所喜,回想起來,我能記得的都是這幾十年嚐過的美味之最,而且全是旅遊中所見到的好物。
或許包裝也是巧克力讓人無法抗拒的主因,我手邊收集了不少巧克力盒,多半具有紀念價值,比如Maxim's de Paris和Godiva的包裝最漂亮,由其是後者搭配各地民族風情(比如中國農曆年)的設計,獲得了最多的注目與讚美。
但我還是喜歡包裝的內涵,巧克力就算裝飾得再吸引人,好吃最重要。
該怎麼說呢?曾經和酷愛日本明治的朋友討論過,如果要吃最美味的巧克力,還是得去歐洲纔行!
我心中的第一名品牌:Neuhaus與Amedei並列
據說Amedei是全世界最貴的巧克力,這個義大利品牌我吃過一次,Criollo可可豆夢幻在哪也不確定,可是憑我的舌頭和口感,不看價格標籤,這巧克力的香醇濃郁,絕對是我心中的首選。
我有一個義大利朋友極愛美食,經過他們夫妻的試驗和介紹,Amedei這個品牌富可敵國的老闆砸錢去製作純黑巧克力,那苦至心靈的滋味,建議品嚐時搭配甜度高的冰鎮西西里檸檬酒,入口後甜與苦在舌尖反覆融合,那是有如人間天堂一般的感受!
至於Neuhaus,這個一百多年歷史的老牌巧克力,最具特色的就是酒糖巧克力和黑巧克力,個人覺得酒和巧克力的搭配性強,吃起來特別順口,當然純黑巧克力也可以單純嚐,各有風味。
比利時Cote d'Or大象巧克力,特別推薦70%黑巧克力,如果沒錢買Ademei或Neuhaus,吃這款平價巧克力也不錯,比Lindt的滋味更順口些。
喜歡更苦一點的朋友,西班牙的純黑巧克力Blanxart就是不錯的選擇,價格便宜,而且在巴塞隆納到處買得到,在台北我還沒見過,總之:就是苦!
對比於苦味,Chokito巧克力顯得太甜,就算是53%也有些膩味,是我吃過最不討喜的巧克力,無法理解這牌子的巧克力何以出自知名的巧克力產地比利時,或許包裝佔了很大的因素,據稱情人節前夕總是賣得最好!
或許義大利人對於巧克力的品味最高,不過Domori這個品牌並不符合我的喜好,黑巧克力的口感生硬了些,因此不少加了牛奶的更受歡迎,也少了那點澀味。
Godiva總是在設計和包裝內容上出奇制勝,個人覺得奧地利的Mozartkugel還更有價值,至於苦中還可以嚐到樂趣的巧克力,波蘭具有百年歷史的Wawel巧克力簡直是最值得一嚐的極品!
想吃苦嗎?上面這些就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我心中的榜眼:Valrhona和Weiss
電影《Chocolat》(濃情巧克力)中,女主角Julliette Binoche調製的各式巧克力,讓法國當地保守的小鎮平民頓時喧鬧起來,冷淡許久的夫妻關係吃下一顆巧克力之後,彷彿產生奇妙的化學變化,巧克力在本片中的催情作用,甚至大於一切。
或許電影裡面,多的是誇張的情節,以及法國人對於巧克力的意淫,但在我看來,要嚐點愛情的苦澀,Michel Cluizel黑巧克力加上柳橙,這口味最適合了。
不過,巧克力的品質好壞,要看廠商能否達到最高的純度等級,還有那苦味之中所包含的口味是否高雅,好比我最喜歡的88%的Neuhaus黑巧克力和85%的Amedei黑巧克力,沒有嚐過那種滋味,不能說「真正」吃過巧克力!
又好比同樣是85%的法國Weiss巧克力,看看上頭寫的什麼?
「Pour les passionnes……」(為了感動),為了這樣的熱情和心意而產生的巧克力,你吃是不吃?
Weiss Tropilia 53%是這個品牌較常為人所喜歡的,法國巧克力之精緻細膩,真的不在話下,幾乎每一種品牌都很美味,當然最值得推薦的還是高等級的85%黑巧克力,不會太苦,隱隱有種甜蜜從苦中探出,非常好吃!
Weiss巧克力在台灣或許沒人聽過,但其創史者Escoffier巧克力之家,卻創立於1770年的Saint-Etienne附近的小鎮Fouillouse,這是法國第一家生產巧克力的工作坊,也是全歐第一個製式化生產巧克力的手工廠,可以說,歐洲最早的巧克力在此誕生。
在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全世界第一個巧克力工會也誕生了,除了知名的Neuhaus和Weiss,幾乎全歐洲的巧克力手工廠都以參加此工會為榮。
Weiss巧克力是和Amedei一樣金貴的巧克力品牌。
貴有貴的道理,Amedei的老闆買下整個委內瑞拉的Criollo可可豆產區,自然Weiss也採用全世界最頂級的原料來製作,法國海外屬地Réunion(留尼旺) 的Bourbon 島所產的香草,還有義大利Piémont山脈所產的核桃和西班牙的杏仁,高檔啊!
Amedei的製作同樣也花了一番工夫,原物料在委內瑞拉的Chuao前半程進行發酵和初步烘製,然後運回半成品到義大利,完成最後階段的烘焙,以及進入巧克力的調製和專家的評鑑。
曾聽說Amedei和Weiss的巧克力師傅都是百萬富翁(現在的歐元可是一比四十幾囉),這樣的身價,當然是出自他們的品味和匠心獨具!
法國特產還有知名的Truffettes,Michel Cluizel以及Maxim's de Paris也算是極好的選擇(前者的黑巧克力和松露系列最有名),個人覺得還不錯。
說起口味,各家巧克力都有苦與甜,還有各式各樣的搭配法門,至今有五十多年歷史的Mathez,咖啡粉的苦澀搭配濃而不膩的甜味,順便一起推薦。
總記得電影之中賭神愛吃的Feodora巧克力,本姑娘愛這個品牌的獨特苦澀,當然我也最喜歡發仔啦!
我心中的第三名:Feodora
德國眾多巧克力品牌是我認為整體來說最好吃的,記得許多超市中的巧克力,好比Kinder或Ritter Sport,台灣能買到的口味實在太少,我吃過入口極佳的品牌起碼有廿種以上。
不要以為超市賣的都是次貨,只要細心挑選,仔細品嚐,還是可以發現金礦的!
在這上百種的品牌中,Feodora並沒有漂亮的包裝,也缺乏亮眼的標示,在這點上,日爾曼人確時不如法義兩國的拉丁人和高廬人。
日爾曼人擁有什麼呢?
最樸實的手法和最勤奮務實的態度,讓德國的巧克力在我心中總排名為第三位。
就像電影中的賭神,所有的巧克力都不能入口,只吃Feodora那樣,即使我喜歡吃義大利的Venchi那樣的重口味巧克力,遇上了Feodora,還是會挑嘴些。
好比德國Fassbender & Rausch-Puerto Cabello 43%牛奶巧克力棒,香濃又好吃,卻不會顯得太甜,而且價格相當便宜,怕苦的人,吃這個最好!
或許俄羅斯品牌實在冷門,但我個人吃過幾種,味道最好的當屬Tlodega黑巧克力,純度雖然不高,卻有種細密醇厚的感覺,口感甚佳!
其他值得推薦的品牌:比利時Godiva的混合口味巧克力、波蘭Wawel黑巧克力、義大利Domori、法國Truffettes的松露巧克力及Weiss這個一百多年的老牌,或者是Theo這種採取非洲特殊可可豆製作的巧克力,都是非常好吃的!
以下是簡單分享,即使現在吃不到,也可以望網止饞,呵呵,這幾個網頁上的巧克力及相關產品,饕客應該不陌生。
Amedei Tuscany的網頁(義大利):http://www.amedei.com/jspamedei/index.jsp
Godiva的網頁(比利時):http://www.godiva.com/welcome.aspx
Neuhaus的網頁(比利時):http://www.neuhaus-chocolates.com/index.asp
Valentino的網頁(比利時):http://www.valentinochocolatier.com/aboutus.asp
Maxim's de Paris的網頁(法國):http://www.maxims-sapp.com/
Chocolat Weiss的網頁(法國):http://www.weiss.fr/
Valrhona的網頁(法國):http://www.valrhona.com/
Michel Cluizel的網頁(法國):http://www.cluizel.com/
Feodora的網頁(德國):http://www.feodora.de/index.php?p=2
Lindt(瑞士蓮)的網頁:http://www.lindt.com/(其實還有各家分店,請去google吧!)
Theo的網頁(瑞士)http://www.theochocolate.com/products/
Wawel的網頁(波蘭):http://www.wawel.com.pl/katalog/?l=en&cat=11&id=103
莫札特巧克力的網頁(奧地利):http://www.sweetaustria.com/或http://www.mozartkugeln.net/
Domori cacao cult的網頁(義大利):http://www.domori.com/index.php?app=domori&domoriID=2c701b7603bd5ccd6cd3e0045713b509&lng_code=&mod=home
值得去看看的Chocolate Blog:http://www.boogaj.com/chocolate_blog/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我的相簿慢慢欣賞各種巧克力包裝!
以下是為了B特別補上的瑞士Lindt收藏品(可愛的瑞士蓮牛奶罐啊):
到了瑞士,除了收集牛鈴,也要去嚐嚐美味的巧克力!這種收藏罐多可愛呀!
我對Lindt(瑞士蓮)的產品印象極好,大型包裝罐,吃完之後還可以當擺設,或者拿來裝小東西等什物,實用又美觀!
另外.我曾問過一名美麗的瑞士籍Lindt售貨小姐,那罐上的小花叫什麼名字,呵呵,她說白色的是Edelweiss(薄雪草,又名火熔草,是奧地利和瑞士共同的國花),聽過《The Sound of Music》(真善美)裡面男主角彈唱吉他的歌聲嗎?
這些瓶罐總能帶給我美好的回憶呢!
- 11樓. NANA2009/08/23 22:55我去看過您的網頁了,同好,幸會! Rosy 於 2009/11/01 22:40回覆
- 10樓. 蒜頭2008/08/07 01:33突然
哎呀~ 看到你那麼專業@@"
連我這種幾乎從來路過不流言的人都忍不住流言跟你分享了
隻前幾個月 我似乎看到一種新聞報導的巧克力
非常貴 而且產量好像非常非常非常少~
因為聽說是從已經絕種的可可樹 栽培出來復育的...
味道塗特 而且很少... 我忘記他當時說一年只能產幾塊了~
是8塊嗎!? <---忘了 說錯勿怪 (大波露大小的)
我記得好像是搭配一個禮盒的....
裡面是很多片不同包裝 而且每片的外表都不一樣.....
好像一盒不知道多少的樣子 又是鎖定M化的吧!?
(順便一題 我把這個加入我的最愛了 我很期待你會回復什麼@@)
您好,最近我忙昏頭了,因此不確定您所說的巧克力到底是哪個牌子,謝謝留言,如果可能請告訴我這種可可樹的名字(或者巧克力的口味),不然我還真不曉得該如何回答呢。 Rosy 於 2008/08/16 18:54回覆 - 9樓. Blion2008/03/18 13:25[Venchi@Taipei] 剛剛不小心發現的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102號!謝謝您的告知!Rosy 於 2008/03/23 00:28回覆
- 8樓. 40682008/01/27 08:24可以請問義大利venchi巧克力嗎?
因為我爸爸很愛吃venchi,75%的巧克力,可以請問台灣有哪裡有賣嗎??
可以介紹一下venchi巧克力的特色或之類的??我實在不是很懂耶!!
台北一O一地下室有賣Venchi冰淇淋哦!我吃過的是義大利朋友送的,在Venezia買過幾包,照片上的就是,但台北哪裡有專賣巧克力的店,很抱歉,我沒發現。
這邊是Venchi網頁(一百多年的義大利知名品牌):http://www.venchi.it/it/home.php
Rosy 於 2008/02/02 07:49回覆 - 7樓. B2007/12/01 01:07
- 6樓. 快樂的阿關2007/11/26 17:04我超愛吃巧克力
有沒有台灣的巧克力介紹?
我最常吃的是金沙.....
台灣?多半是舶來品,我以前小時候常吃波露,後來吃大波露,現在連伊莎貝爾我都不想吃了。Rosy 於 2007/11/28 06:35回覆
- 5樓. 克里斯。李2007/11/26 14:05哇
我超喜歡這篇
第一款的巧克力,我吃過一模一樣的,還一個人吃了二盒
啊?「一個人吃了二盒」?這就男性來說,很少見,我也僅僅吃過一盒(就上面那盒)而已。Rosy 於 2007/11/28 06:37回覆
- 4樓. oO角兒2007/11/25 21:31
「高級」?
不會啊,價昂的就是排前兩名的,後面推薦的品牌,許多都是超市熱賣品,有空去大賣場瞧瞧,本地進口雖然不多,或許可以有新發現哦(上圖泰半購自超市)。
Rosy 於 2007/11/28 06:40回覆 - 3樓. 莫大小說2007/11/25 20:06巧克力
饒命喲
甜死人
偶覺得無論甜食咸食只有中國東西好吃
老外完全不會弄食物巧克力也有不甜的啊,起碼我推薦的高純度品牌,多半是苦多於甜,這是各人口味問題。
巧克力算是「零食」,偶爾吃吃是享受,至於「三餐食物」,個人也認為中國菜最好吃(許多華埠的某些中式餐館例外)。
Rosy 於 2007/11/28 06:43回覆 - 2樓. 閉口2007/11/25 18:33遠觀
我不愛巧克力,不愛一切甜點,心裡更不覺遺憾。
不過,在讀的視野裡,確是琳琅滿目、香甜有趣。
明窗小酌,暗燈清話,最好流連處。
晚安!
我現在比較喜歡吃苦巧克力,呵呵,人生有苦也有甜,就像巧克力一樣,早年愛吃甜,後來可以接受吃苦,苦樂摻半也是生活,大部份的滋味是自己可以選擇與回味的。
這些只是一半的內容,我還在整理手邊的照片,香甜有趣的內容,過兩天還有(我得回頭去打小說了)。
Rosy 於 2007/11/25 19:42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