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RosettaNet 供應鏈標準
2009/03/10 09:03
瀏覽4,026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1. 定義

RosettaNet取自於在1799年被拿破崙軍隊所發現的一種黑色玄武岩:羅賽特石。第一顆羅賽特石在靠近羅賽特鎮的某處被人發掘出來,上面刻有三種語言而其年代則可遠溯至西元前196年。科學家利用古希臘語翻譯出其中的兩種埃及手稿,破解了其象形文字碼。

為了要用電子方式來分享商業訊息而創造出單一的共同語言亦或是程序,RosettaNet所代表的正如同1800初期被發掘的文物一樣,將跨越語言的障礙來創造歷史。RosettaNet 為一非營利性的組織,致力於建立、應用並提倡開放性的電子商務標準。這些標準旨在形成一共同的電子商務語言,以使全球各交易夥伴間的各類程序能一致化。

2. 原理

90年代中期B2B電子商務之迅速崛興,企業與其供應商間資料透過Internet交換與整合之需求,突顯出產業供應鏈標準之重要,尤其在資訊、電 子等高科技產業,其需要更為迫切。

1998年美國最大之供應鏈軟體與服務供應商-Ingram Micro號召IBM、HP、Intel、Microsoft等大廠,籌組RosettaNet(RN)標準組織。此組織為一非營利、獨立運作之Consortium,成立宗旨為發展、制定與推動應用全球性之產業供應鏈標準。成立逾五年來,已有美、歐、亞各洲逾五百家企業或標準推動組織加入,使用RosettaNet標準。

RosettaNet組織現有半導體製造、電子元件、電腦製造、解決方案供應商等四個委員會(board)。這四個委員會共同致力主導RosettaNet標準的發展與應用。所開發出來的RosettaNet標準是一個開放的、產業通用的流程標準。這樣的一個標準以全球化為基本精神,整合供應鏈夥伴的流程,將成為企業電子商務的交易語言。
RosettaNet於二00二年八月一日加入Uniform Code Council, Inc.,成為子集團之一。對於世界各地如雨後春筍般推陳出新的各類電子商務標準,RosettaNet組織亦持續關注並儘可能地參與發展,以利彼此的整合。

藉由和頂尖的高科技公司合作及其專業技術之賜,RosettaNet的標準為電子商務的標準化提供了以下的特點:非獨佔性的解決方案、包容性的資料結構、方案採用架構和商務資訊的程序規範。RosettaNet在其網站上(www.rossettanet.org)免費提供下列的各項標準:RosettaNet商務字典、RosettaNet技術字典、RosettaNet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 (RNIF)和RosettaNet Partner Interface Processes (PIPs)。

其中的RosettaNet商務字典和RosettaNet技術字典,提供在商業和技術上之專有名詞的共同用語與定義。而 RosettaNet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 (RNIF) 所定義的為軟體資料交換平台,只要經過 RosettaNet 認證過的軟體就能夠交換訊息。另外RosettaNet Partner Interface Processes (PIPs)為企業定義交換訊息的格式和流程,可以減輕雙方溝通協調的交易成本。

3. 應用

國內的應用最多是在經濟部所推動的電子化產業供應鏈中的 A、B、C、D、E 計畫中,A 計畫的對像是國際大廠,B 計畫的對像是國內代工大廠的供應鏈體系,C 計畫的對像是支援B 計畫廠商的銀行業,D 計畫的對像是承攬業和運輸業,E 計畫的對像是廠商間的協同設計,在 RosettaNet 供應鏈標準中,可以分成三方面 :

(1) 訂單管理模式(Order Management Model)
支援處理訂單流程,包括有 Segment 3A: Quote and Order Entry、Segment 3B: Transportation and Distribution、Segment 3C: Returns and Finance 和 Segment 3D: Product Configuration。

(2) 庫存管理模式(Inventory Management Model)
支援處理庫存管理流程,包括有 Segment 4A: Collaborative Forecasting、Segment 4B: Inventory Allocation、Segment 4C: Inventory Reporting、Segment 4D: Inventory Replenishment、Segment 4E: Sales Reporting 和 Segment 4F: Price Protection。

(3) 產品資訊模式(Product Information Model)
目前的應用發展在 Design Collaboration 和material composition 等方面,包括有Segment 2A: Preparation for Distribution、Segment 2B: Product Change Notification、
Segment 2C: Product Design Information 和 Segment 2D Collaborative Design & Engineering。

在 A計畫中的國際大廠包括有 IBM 和HP,其中 IBM 以 EDI 和 Web 為主,而 HP 除了 EDI和Web 外,有嘗試和台灣廠商(神達、英業達、大眾)進行 RosettaNet 連線測試,以 Pip 3A4 (Request Purchase Order)為實驗對象,算是正式將 RosettaNet 觀念導入台灣。另外一方面,半導體產業也在 Intel和台積電、聯電、日月光、世平等公司的導入下,發展迅速,因為半導體的產業特性,製程期長,所以用 Pip 3D8 (Distibute Work In Process) 為實驗對象。

在 B計畫以台灣廠商的供應鏈體係為主,將本身的供應鏈體系導入電子化。其中經常會出現 Pip 3A4 (Request Purchase Order)、Pip 3A7 (Notify of Purchase Order Update)、Pip 3A8 (Request Purchase Order Change) 和 Pip 3A9 (Request Purchase Order cacellation)等 RosettaNet 標準,利用這些 Pips 可以達到商業流程中的訂單管理功能。通常這些訊息會連接到後端的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系統,結合 ERP 的最佳實務模式,讓企業的訂單處理效率達到極致。

在 C計畫中,主要在推動企業和銀行間的電子化,銀行可以提供全球收付款、銷帳及帳務整合,同時制定統一格式的對帳單和融資(供應商)。在國際金融業上,已經有制定 IFX 標準可以使用。

在 D計畫中納入攬貨商、貨運商、海關等角色,將原有的隨貨文件、通關文件和流程包括在 RosettaNet 標準中,讓企業界可以遵循。其中比較常用的有 Pip 3B2 (Notify of Advance Shipment)、Pip 3B18 (Notify of Shipment Documentation)、Pip 4B2 (Notify of Shipment Receipt)。另外為能夠支援 VMI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的商業模式,RosettaNet 標準中有提供預測功能的 Pip (4A1 到 4A6)、Pip 4B3 (Notify of Consumption)、Pip 4C1 (Distribute Inventory Report)。

在 E計畫中的協同設計之工程設計資訊的交換或是G計畫(寰淨計畫)之綠色供應鏈中的元件材料組成資訊的交換,多可以看到 RosettaNet 在發展產業標準。

經過 RosettaNet 協會的統計分析,企業應用 RosettaNet 標準可以得到以下的效益 :
• 100% error-free forecast-to-cash procurement processes
• 80% reduction in manual transactions
• 50% reduction in contract costs
• Inventory level reduction from 4 to 2 weeks
• Decrease in change orders from 16.5% to 7.8%
• 50% reduction in administrative costs
• 78% less shipments, lowering logistics costs
• Reduction in planning time from 8 to 4 weeks
• 50% reduction in transaction processing operations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科學百科
自訂分類:科技散文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