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時空不是連續的
2006/05/21 01:44
瀏覽8,143
迴響24
推薦22
引用2

萬物皆是數字

--畢達哥拉斯 


張三在李四的前面 n 公尺,速度是李四的一半。李四追張三,追到張三原先的位置時,張三已經往前走了 n/2 公尺。當李四追到這個新的位置時,張三又往前走了 n/4 公尺。

這樣,無論李四怎麼追,張三永遠在他前面一點點。雖然是越來越小的一點點,可是李四永遠不可能超越張三。

我大約在四十年前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詭論。明明和現實不符,邏輯上卻是對的。我也聽過幾個解釋,已記不得了,可能是當時就沒說服我。

我自己後來的解釋認為,這個推論把時間和空間擠壓到無限小的範圍裡頭去了,可是真實的世界,時間和空間不會陷入這樣的牛角尖。但是,這樣的理解,頂多只是描述了現實,並沒有真的回答了問題。每次想到這個詭論,心中便覺不安。

直到我看到了量子論,才得到真正的答案。原來時間和空間不是連續的,換句話說,它不能無限的分割。就像能量的傳遞是以量子為單位,時間和空間也是量子化的:量子化的時間和量子化的空間。

當李四追張三,追到只剩下一個量子單位長度的時候,假設李四花了一個量子單位的時間就跨越過去了,這個時候,張三卻走不出 1/2 個量子單位長度來。在量子化的尺度下,只有 1 和 0,沒有 1/2。這時候,張三只有兩種可能:走或不走。

他有 1/2 的機率不走,也有 1/2 的機率走一個量子單位長度。如果他不走,那麼李四就追過張三了。如果張三也走了一個量子單位長度,那麼,在下一個量子單位時間上,他很可能就不走了(因為走與不走的機率都是 1/2),李四也就超過他了。

空間的量子化單位有點像我們的電腦螢幕,畫面由像素所構成,而鄰近的兩個像素之間,沒有辦法再切入一個點。(只不過,螢幕的比喻沒有機率的因素,所以只是「有點像」而已。)

有趣的是,當數位電腦發明的時候,我們都覺得實體世界是類比的,數位技術只是不得已的模擬。一直到現在,還有人認為數位錄音比不上類比錄音的柔美。如果真是這樣,這恐怕只是因為數位錄音的技術(位元數)還不夠,而非它遍離了實相。我們那時萬萬沒有料到,真實的世界本來就是數位的,而不是類比的。

所謂類比,只不過是我們對數位世界的混沌印象。真實世界的解析度太高了,每一單位內的「像素」大得不得了,以致我們無法分辨出它的「不平滑」。就像以前用印表機印照片,無論如何比不上沖洗的照片。現在因為解析度提高,一台普通的印表機,就可以印出品質非常接近沖洗的照片來。

在我看過的文獻中,有的說宇宙是不連續的,有的說宇宙是不平滑的,也有說時空是離散的,但我比較喜歡說宇宙是數位的。「宇宙是數位的、而非類比的」,我覺得這種比喻相當傳神。

宇宙中的一切都是資訊(位元)。不是萬物包含了資訊,而是萬物本身即由資訊構成。就像電腦處理大量的資訊,雖然我們不知道 CPU RAM 裡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但是我們可以因此看到螢幕中的影像,聽到揚聲器裡播出的歌。

宇宙本身就是大量的資訊,我們不知道我們的眼睛、耳朵、神經和頭腦發生了什麼事,但是我們因此看到了日月星辰,聽到了細雨清風,我們思索宇宙的真相。由於我們沒有明晰的透視力來解讀每一個位元資訊,也不需要那麼做,所以我們產生了一個天大的幻覺,誤以為宇宙是平滑的、連續的和類比的。

回到剛才的問題,能量和質量都是以量子(也就是基本粒子)來運作或表達的。質能為什麼有基本粒子呢?我們且放棄從艱深的數理理論中尋找答案,我們不如反過來問:「如果物質沒有基本粒子,而可以無限的切割下去,世界會是怎樣的呢?」

物質如果可以無限的切割,那麼物質便由無限的事件組成,其間的關係也就會是無限的。空間是事件的關係,所以空間也是無限的(不是說空間無限大,而是空間可以無限的切割)。時間是事件關係的變化,所以時間也是無限的(不是說時間無限長,而是時間可以無限切割)。

先不說它對錯,如果真是這樣,站在人的角度,世界是不是過度的複雜,而變得無法處理?我們一開始所提的詭論,就是因為這種複雜關係而產生的。它使世界陷入一個永無止境的牛角尖去。可是別忘了,真正的牛角尖也是有極限的。

如果物質有最小的單位,事情反而簡單了,合理了。物質的事件是有限的,因此是可處理的。事件的關係(空間)和關係的變化(時間)也就是有限的、可處理的了。

上圖是地球重力場量子化的示意圖,顯示在地球重力場下,中子的不連續跳躍,可以看出時空的離散性。(參考原網頁


註一:非常感謝量子客,他在我撰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幫我釐清了很多基本概念。但他沒有看到本文發表前的最後定稿,如果有什麼錯誤的話,那是我自己的責任。〈一段回應的筆記〉正是量子客在我們討論過程中的一部分對話。各位對「什麼是量子」有興趣,可以參考該文。

註二:在量子態下,很多事情必須要用機率來說明,本文只談到一點點,那是為了簡單表述的緣故。但坦白說,不談機率,就很難真正的表達出「離散」的意義。

 

註三:空間的基本尺度是蒲朗克長度 (lp=1.616x10-35m)時間的基本尺度是蒲朗克時間 (tp=5.319x10-44s)質量的基本尺度是蒲朗克質量 (mp=2.1777x10-kg)。

這就是世界的基本位元。由於它們是那麼的小,我們一眨眼的時間,所包含的「基本時刻」,其數目就要比整座珠穆朗瑪峰所包含的原子數還要多。

世界就是資訊:極大量但有限的資訊。

註四:以下是可觀察物體的大小比較表。從這個表可以看出來,宇宙的每一個「像素」只有 10-35 那麼小,那是多麼高的解析度啊!

半徑(公尺)       代表物體
1026                                  可觀察的宇宙
1024                         
超星系團
1023                         
星系團
1022                         
星系群
1021                          銀河系
1018                         
分子雲
1012                         
太陽系
1011                         
紅巨星大氣圈
109                          
太陽
108                          
木星
107                          
地球,白矮星
105                          
小行星,彗星
104                          
中子星
1                             
人類
10-2                          DNA
長度
10-5                         
活細胞
10-9                          DNA
寛度
10-10                        
原子
10-14                        
重原子核
10-15                        
質子,中子
10-35                        
空間量子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科學百科
自訂分類:宇宙‧時空
上一則: 《你是宇宙的中心》序曲
下一則: 宇宙是一個過程
迴響(24) :
24樓. 梅花居士
2006/08/08 16:48
另類看法
物理學家卡普拉(Fritjof Capra)在《不尋常的智慧》一書中說,要解決量子物理的一些難題,在東方思想裡可以找到答案。微中子是目前宇宙間最小的粒子,人類透過修練,其能量可以達到微中子的境界,不但可以脫離重力的拘束,同時因為速度太快了,空間的任何一點即是所有的空間,根本無所謂距離,所以李四追張三的現象也不會發生。
23樓. Investocker
2006/07/11 09:24
這篇文章真棒
學到新觀念了
22樓.
2006/06/05 04:57
感謝量子客的說明

感謝量子客的說明

總算有比較懂一點點了

21樓. 稻柏臨
2006/06/04 18:39
世界是數位或是類比的?
沒人能說的定

數位的觀念 其實從伏羲製八卦就有了

音樂還是類比的 用數位錄音的技術來"重現"原音 困難度在於訊號處理 因為 "人"是有盲點的(辨識能力有限 對音频的感應與時間的敏感度有限 就像電視也是運用視覺暫留來提供'動感"的 數位技術也是在容量與大眾的'品味"中取一個抉擇 等DVD的標準再進一步 音效會更好的)

不好意思 我現在是研究"混成訊號(類比加數位)"的IC設計 野人獻曝一番 請見諒

另外 你的時空不連續文章裡 其實有兩個物理觀念 : 一是:測不准原理 二是:空間不連續 稍有不同

量子力學 說的比較多的是"能量"不連續
而之後演生出"光"是粒子或是電磁波的爭論

空間不連續 則要以如何定義"連續"談起! 之後說到"時空"的觀念 再談 到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將時間考慮成時空張量的一部分 El-Naschie的E-infinity理論 這兩三年會有一些高能物理靠Large Hadron Collider的一些實驗數據來驗證(我大四只記得我的基本粒子論與高能物理) 加上當年在"同步輻射"器 做了一些實驗 為了賺錢 這些東西都放在一旁了 前幾天才寫了一篇題到 混沌理論的 追求”百分之百”完美的哲學

這些東西 我一時也說不清 改天該綜合一下一些文章談談這幾個標題
20樓. 量子客
2006/06/01 02:33
回應茶裏王關於"不連續跳躍"

我的了解有限,只能就此刻想到的,補充點資訊給大家參考。

>> 在地球重力場下,中子的不連續跳躍,可以看出時空的離散性。

「中子」和「質子」因為核子中的強作用力關係,會很穩定地存在於原子核中,一般在提到原子中的 “不連續跳躍” 時,指的是「電子」。電子環繞原子核,在不同的軌道上移動,不同的軌道有不同的能量,當電子因為增加能量或減少能量時,就會在這些不同能階的軌道作跳躍式的移動。

>> 那在非地球重力場或無重力場的中子一樣會是不連續跳躍嗎?
>> 重力場或偵測儀器會干擾中子的跳躍嗎?

在量子力學中,宇宙間有四種基本的力:重力、電磁力、強作用力及弱作用力。
電子發生躍遷時是因基於電磁力,重力場是基於重力(重力子graviton)。

>> 或是能以測不準定理來解釋中子的不連續跳躍?

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一般是用來指出「某個粒子的位置和動量不能同時被測量出來,對其中一個參數測量的越準,由於測量的干擾,另一個參數便會變得更不準。」
而,「量子躍遷」現象並不是因為被測量才發生的。

>> 如果不能確定是否是不連續跳躍,那還可以確定時空的離散性嗎?

量子躍遷現象是確定的,前面提到「電子」在原子中的躍遷現象,當電子自較高能階跳到較低能階時,會放出光線(光子photon),而這光子的能量剛好等於兩能階間的能量差,而物理學家可以籍由檢驗原子光譜來判讀出原子中的各個能階。


19樓. 青天白雲的青
2006/05/29 03:00
這真是一篇精采的討論

從文章,到留言

細細看了每一篇文章,

對科學、佛學都不懂,但卻能從中引發些思考與想法,

真精采的對話呀!

18樓. 琉璃帳
2006/05/26 22:04
盍各言爾志
有些事,宗教家、哲學家和科學家們已經吵了兩、三千年,現在仍在爭論中。本文引起大家熱烈討論,十分榮幸,網友們不妨也想想自己的答案。
17樓.
2006/05/26 18:33
對本文提出看法(二)

時空連不連續這個問題在最究竟(勝義諦)應該如何回答?這才是我的重點。

用這個角度切入好了:如果能跳脫一切的束縛,眼睛不受可見光頻寬限制、不受觀測物太暗、太亮、太大、太小、太快、太慢、太遠、太近就看不到的限制(在此強調實際人類的知覺極其渺小)。所有感覺器官如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和非外在知覺的內在知覺亦然,都超過原有限制到功能“無限大”。那時觀察宇宙會看到什麼?會看到所有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時間)的一切現象(也包括自己)穿插在一切空間中。可以想像嗎?

你就試想,以電影的膠卷為例,若一格一格看叫數位、離散;若快速到騙過眼睛反應速度一格一格播放,則以為是類比、連續。那如果這膠卷有無限格畫面,一格容納了某一瞬間在一切空間中的一切現象,其下一格代表下一瞬間在一切空間中的一切現象,而每格之間也是無限格穿插其中(如前文所述可無限分割),然後再把所有畫格重疊起來壓成成同一格,你說當你看這一格畫面時是數位或類比?

答案就以一問句帶過,若寫個確定答案或加上解釋反而更容易被誤解。

法華經云:是法住法位,一切相常住。

16樓.
2006/05/26 18:31
對本文提出看法(一)

張三在李四的前面 n 公尺,速度是李四的一半。李四追張三,追到張三原先的位置時,張三已經往前走了 n/2 公尺。當李四追到這個新的位置時,張三又往前走了 n/4 公尺。

如果這是一個完整而非斷章取義的題目,那答案其實已出現在題目中。

李四為什麼“總要到張三先前出現的位置”?﹝空對空飛彈在追蹤移動目標時也沒設計成這樣﹞,只要張三腳步不停,這位執著的李四是永遠追不上的,永遠的跟隨者如何能獲得領先?會因為這個現象而陷入思考的,至少知道自己的不足;但在一昧的心外求答案時,是否回過頭來質疑這顆主觀的心。

在追逐絕對究竟真理這條道路上,在有限量的人類眼中將是個永無止境的追逐,因為豈可以有限量心追逐無限量的境界。比方說,人類駕駛著加速火箭,這個火箭即使是以一個隨時間以指數型增加的發散型加速度,a=k1*exp(k2*time),來直線前進,朝向宇宙中的無限遠處,那何時到達呢?學過微積分第一章極限定理的都會知道要無限長的時間,意思就是永遠不可能。更何況實際的火箭能維持等加速度就不錯了,還有燃料不損耗嗎?不然這樣好了,至少駕著火箭過一段漫長歲月後,總會離無限遠處比較接近吧?很抱歉的是,一樣距離無限遠。

無法到達的錯在哪裡?錯在於“追逐”二字。心陷入追逐則變成有限量心。

-----------------------------------------------------------------------------------------------------

注意一點的是:有限量的量子是可以被無限切割的,你會以為已是最小單位時就請放心,那還非最小(極微)。如果在歷經千辛萬苦攪盡腦汁,最後讓你觀察到所謂的0,1數位離散現象(實際上仍在世俗諦),不是有就是沒有,卻大膽假設已觀察到極限現象了(作出勝義諦的結論),其實是又把相對當絕對了。

過去歐美天文觀測家發現到至今發現到距離最遠的天文結構,因為更遠的看不到(光量不夠望遠鏡所需)就妄下猜測是宇宙的邊際,這是空間上的;還有因為發現目前觀察到的星系天體都是從某一點放射狀離開,就下結論說宇宙是在大爆炸之後形成的並且繼續膨脹中,卻沒想到在偌大的宇宙中這只是“區域性”(因為所觀察到的空間跟整個宇宙比是逼近於零)的“短暫”(因為會膨脹就會有收縮現象)現象,這是時間上的。這些都被推翻了,所有的定理都是等待被推翻的,因為用相對心寫出的相對的定理永遠無法成為絕對定理。

回到量子分割問題上,請注意!那是科學技術不夠,而非只能分到這裏了。所以在對所觀察到的現象下結論前,要回過頭檢驗觀測儀器及技術是否不足。雖然類比並不究竟,但是比數位接近真相,純就物理觀點而言(世俗諦)。注意!也非否認數位現象不存在,只是較粗糙。

15樓.
2006/05/25 23:31
感恩

感謝琉璃帳和煎餅的說明

因為有疑惑和不解處,所以才提問

再度期待琉璃帳的文章開啟渾沌未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