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 46 億年前,地球剛誕生的時候,地面上沒有海洋,大氣中沒有氧,只有氨、甲烷、二氧化碳和氮。
38 億年前,開始有雲並且下雨,海洋漸漸形成了。
35 億年前,第一個單細胞生物出現。隨後的 5 億年中,第一個能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出現,那就是藍藻。它能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氣,成為現代植物的祖先。
對當時的其他生物來說,氧是有毒的。但是有些生物適應了大氣中的氧氣,並且發展出以氧為生存條件的特質,於是原生的動物出現了。
到了 8.5 億年前,發生了極端的冰河現象,陸地沒有了,海洋也沒有了,全球變成一個冰球。地球上只剩下極少數地區還有一點點液態水,原始生物就這樣殘存了下來。
這就是地質學上所說的雪球事件。
6 億年前,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仍然很高,大約是 5,000 PPM(現在大約是 200 PPM)。由於多細胞生物出現,物種迅速大量演化,造成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更多的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氣,更多的動物屍骨把二氧化碳以碳酸鈣的形式儲存起來。大氧中的成份加速轉變。
然而,不像童話故事中的王子和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是一成不變的下降,偶爾也有升高的時候。原因並不太清楚。
從古至今,地球經歷過十幾次的冰河時期,其中至少有四次是大冰河期。成因還沒有確定,但很可能和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有關。
生物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曾經面臨過至少五次的大滅絕威脅。不過,從結果來說,每次的冰河時期和生物滅絕,都造就了生物的進一步發展,人類就是因此出現的。
究竟是什麼因素造成了地球氣候的劇烈變遷,科學界並沒有定論。科學家提到的可能因素有:
溫室效應:正如剛才說的,地球開始時大氣中充滿了溫室氣體,後來藍藻出現了,才慢慢的減低了二氧化碳濃度,開始了重要的氣候改造。溫室效應無疑是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地球板塊運動:大陸板塊的移動,影響了水陸的分布,因而也影響到了氣候,例如大氣對流和洋流的變化。
太陽能量:太陽釋出的能量不是恆定的,地球和太陽的距離也不是絕對穩定的。太陽照射到地表上的能量,影響到了地球的溫度。
火山:火山大量爆發,會排出大量的溫室氣體。
不管真正的原因是什麼,但以上的回顧說明了,從大尺度來觀察,地球的氣候變遷的確是常態。
但是,那是在人類出現之前的事。如果把地球的生命史化成 24 小時,那麼人類是在接近午夜的 23:58 才出現。人類近 50 年的活動,只是地球生命史中的最後的百萬分之一秒。
換句話說,過去地球的變遷經驗,完全不適合眼前的情境。本文的題目「氣候變遷是人為的嗎?」其實是一個錯誤的問題,它的思惟受限於一個過於簡單的二分法:氣候變遷若是自然的就不是人為的,反之亦然。似乎我們只有是否兩個答案,沒有其他選擇。
為什麼不可能是:長期變遷是自然的,但是短時間內的急速變化是人為的呢?
提出過去氣候變遷的證據,怎能為人類現在的行為卸責呢?
「生命自會找到出路。」這是「侏羅紀公園」中的名言。誠然,但是要給它足夠的時間,否則歷史上就不會有那麼多次生物大滅絕。生物滅絕,只是因為時間不夠。
歷史上的氣候變遷,至少都是以數千年為尺度,甚至是以數萬年為尺度。而人為的改變,卻是在短短的幾十年中造成的。
比起大自然的力量來說,也許人類的力量和影響還是相對小的。但是,即使人為因素只是氣候變遷的一根稻草,我們為什麼要去做那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呢?
如果從大尺度來看問題,正如剛才說的,每次氣候變遷和生物滅絕都造成了生命的進一步發展。如果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發生,說不定會出現比人類更優秀的生命。
如果我們有這麼寬廣的視野和心胸,那好。但是如果我們更關心下一代的福祉,甚或是自己晚年的福祉,也許該關心一下全球暖化的威脅了。
- 6樓. 宇文芳2008/03/22 09:06更優秀的?
您的文章既生動又別有見地,感謝.
如果所謂更優秀的生物是指更能適應環境,常保種族繁盛,那麼,各位女士先生,請鼓掌歡迎舊時代的霸主,新時代的巨人登場...
細菌! (撘啦!)
從有生命以來,細菌從沒有缺席過.有人估計,全世界細菌的總重量遠超過其他生物總合.有些古生菌品系已綿延數億年.親氧菌的出現並沒有使厭氧菌滅絕.相反地,是後者讓出一小塊地盤給前者.
什麼?細菌沒智慧?不不不,他們是老子的傳人...不,老子是他們的傳人."無用之用是為大用".每個人體內細菌的數量可能比身體細胞數還多.把腸道細菌拿掉,人類馬上活不下去.
像汽車一樣,人類可能只是細菌"造"出的工具.有人認為,布希之所以拒簽京都議定書,可能就是厭氧菌的傑作:他們覺得親氧生物租地盤時間太久,想拿回來,所以現在要鼓勵人類多用石油,把大氣搞回幾億年前充滿甲烷及二氧化碳的樣子...什麼是更優秀的生命?真是一針見血的好問題。
琉璃帳 於 2008/03/22 20:32回覆 - 5樓.2008/03/22 02:25胸腦齊思
請把您原先想寫的寫來讓我們看一看
我蠻喜歡人家用抽絲剝繭的方式來一一敞開胸腦中層覆糾纏的思維
而後呈現出一幅清晰明亮的高畫質
但是一定要慢慢來
今天選舉日 熱鬧激昂在人間
但願萬事轉清明
等我想好了,會寫。謝謝。 琉璃帳 於 2008/03/22 20:33回覆 - 4樓. 時和2008/03/20 11:34氣候變遷應該也得遵循物理的定律
>>為什麼不可能是:長期變遷是自然的,但是短時間內的急速變化是人為的呢?
地球、甚至是太陽系都會經歷生、老、病、死。氣候變遷應該也得遵循物理的定律?人為的破壞大自然當然導致地球生病了?也當然會導致人類的浩劫。但是這種人為的破壞大自然到底是會增加地球的壽命或是減少地球的壽命?
還有,假如人類因此滅絕了,那地球的壽命是否增加是否就根本沒有意義?
--------------
從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觀點來看,entropy 只增不降,因此似乎大環境不可能成周期出現,必定會有些微的改變?人為的破壞大自然是加速 entropy 的增加?也因此加速走向混亂的終點?
個人認為,人只會破壞地球的生態,不會毀滅地球。生態破壞了,一切重頭來過,也許再過個千萬年,地球又回復生機了。地球再怎麼受傷,只是樣態改變了而已,它還是存在的。地球本身的壽命不會受到影響。
最可能根本毀滅地球的是太陽。幾十億年後,太陽漸漸變成紅巨星,那個時候,地球可能毀滅掉。
人類的活動大量消耗能源,確是加速 entropy。不過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前提是一個封閉系統。地球不是一個封閉系統,太陽的幅射每天照射地球,對地球造成絕大影響。同時,生命是個負熵現象,可以把能量及二氧化碳儲存起來。從長遠看,地球不一定會走向混亂。
只不過,地球和太陽都會慢慢的從青年期、壯年期邁入老年期,所以一些基本參數會起變化。每一次大環境的周期變化,其設定條件都不會和以前完全一樣,所以出現的周期現象也不會完全一樣。就像每一次聖嬰現象不會相同。
琉璃帳 於 2008/03/20 16:39回覆 - 3樓. 左思安2008/03/19 10:11宇宙在變易中進行...............
您的每篇文章都讓我受益良多,謝謝您!
這都是大家參與、鼓勵的結果。也謝謝你。 琉璃帳 於 2008/03/19 13:16回覆 - 2樓. 李小花2008/03/19 09:14好棒的一篇
很有深度、是因我没深度、看了後増長了深度與見聞。謝謝。感謝大家愛護,讓我不斷學習。
琉璃帳 於 2008/03/19 13:13回覆 - 1樓.2008/03/18 21:30偶而來篇類似的文章不是很好嗎
您的"長期變遷是自然的,但是短時間內的急速變化是人為的呢?"
確實讓人無法藉二分法而頓逃
我非常欣賞人用柔軟細緻的思考來當討論問題的後盾
如此才不至淪落詭辯和無解
您其實不必多產
偶而來篇類似的文章
讓人細細讀而有滋有味
不是很好嗎?!
除此 也供我寫文章時更加細考提問之後所能討論的空間度謝謝米千因的支持。這篇文章的主題我老早就想寫了,一直沒有定稿。這次寫作,則是因為一位網友的建議。我沒完全照她的意思寫,但也和我原先的構想不同。也許我原來想寫的東西,還可以再寫一篇。過一陣子吧。
琉璃帳 於 2008/03/19 02:54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