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 年 10 月 15 日是聯合國「六十億人口日」。在那一天,地球上的人類超過了 60 億人。
上圖是 1994 年的世界人口分布圖,當時的世界人口是 55 億人。現在估計,當今全球人口已經超過了 65 億。(一說 66 億。)
1804 年的時候,地球上叫作人類的生物大約有 16 億。1950 年時,人口總數約有 26 億。雖然人口成長率自 1964 年以後開始下降,但因基數太大,人口成長數要到 1990 年以後才開始下降,而且至今每年仍增加 7 千多萬人。估計到了 2050 年,地球人口總數會超過 92 億人。也有人估計,到了 2050 年,人口將達 100 億。
換句話說,從 1950 年開始的一百年間,人口至少要增加 2.54 倍,或者 66 億人。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不到 50 年的時間裡,人口還要增長一倍。相信我們網友之中,有很多人可以活到那個時候。
很難想像從現在開始的一百年間,也就是到了這個世紀末的時候,會是怎樣的景像。那正是我們下一代的未來。
地球承受不起這麼多的人口,終有一天,地球的環境會直接或間接的被人口壓力壓垮。這一方面來自人類對資源的消耗,另一方面則來自人類自己之間的競爭。
無論是人口的總量,或耗能的總量,都隱藏了一個更深的問題,就是分布和結構的問題。前面說,人口成長率近年來已經趨緩,但那是開發國家出生率下降的結果,中南半島、印度、非洲和中南美等地區的生育率仍然增加。這使得落後地區的人口增加數遠超過開發國家,進入本世紀以後,幾乎所有的人口成長都來自未開發地區或開發中地區。
然而另一方面,開發國家卻消耗掉了全球的絕大部分資源,這又常常是以犠牲落後地區的環境為代價。例如開發國家把汙染性工廠設在落後地區,又如印尼和亞馬遜河的森林大量砍伐等,都是很好的例子。輕的威脅一地的環境品質,重的影響全球的氣候穩定。
這不但對地球生態有直接的衝擊,也引起了人類種族、宗教、國家甚至南北半球之間的嚴重對立。近年來的世界衝突或多或少都與這些問題有關,美國等西方國家與伊斯蘭國家的衝突,與人口威脅和能源掌控當然也都脫不了干係。這些衝突和戰爭的結果,都是地球生態的重大威脅。尤其是如果演變成核子戰爭或生化戰爭,對地球甚至可能帶來毀滅性的傷害。
許多天文學家最後都走上提倡環保和反對核武的路,因為他們比誰都了解,雖然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只是宇宙一角一顆獨特的小行星。但就是因為這樣,地球的出現,是那麼的難得珍貴,它的存在條件又是那麼的脆弱。
在這些人當中,我們以前提過的卡爾‧薩根(沙岡)是個典型的例子。他在他的名著《宇宙‧宇宙》中說:「有些星球從未有生命出現,有些星球則遭逢宇宙大災難。因此人類十分幸運,到現在仍然活著且活力充沛,而且我們的文化與自身的福祉全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如果我們人類不為地球發言,又有誰會呢?如果我們不對自己的生存做出承諾,又有誰會做呢?」
雖然地球遲早會因為太陽的生命周期而毀滅,但那是若干億年之後的事。我們千萬不要讓地球明天就毀於自己的貪婪、愚癡和恐懼。
我自己對這個議題的認識不多,但對人類的承諾這件事,深感不安。四月二十二日是世界地球日,所以寫這篇不成熟的小文,聊表關心。
下圖是以人口數代表面積來繪製的世界地圖,大家可以看出來它和正常的地圖有很大的差別,這也就顯示了世界人口的分布有多麼的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