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祖淺註道德經( 四十三 )
2024/02/18 16:52
瀏覽111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人秉血氣而生。本質皆為柔弱。其動作能擅萬物之巧。是人之靈。遠超萬物。宜如何善寶體質。以還先天本來之面目。而人每忽焉不講。以寶貴之精神。日招六賊之戕伐。故半百而衰。繼而死矣。豈不可惜。而他如禽獸之儕。類列無知之動物。而其羨不為人之心。日日在念。潛修之心。堅固不移。以為修得人身。而成上品。奈何以原有之至寶至貴之身。自相殘踏也。及至死矣。則生機停止。萬能消滅。僅見其堅強枯骨。留此廢質氣化形消。徒勞此生。
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按草木與人比較。則人賊戕過重。以致毀生。而草木賦性雖輕。尚可畢其生力。而自枯槁。
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堅強已為廢物。柔弱尚為生材。故人不可自失其柔弱。而妄冀堅強速死。
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拱。
兵無智。仁。勇。三者。雖強必敗。木大強直。日久必拱。皆強之過也。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此復申言上文柔弱生堅強死之義。此章。太上戒人強暴以毀生。強大以取辱。處世謙和。必收眾流歸壑。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天道最平。天理最公。言天道如張弓。乃平而彌滿。有餘以補其缺陷。斯無不平之憾。所以萬象秉天地之靈。物無巨細。皆被氣化乃可滋榮。此太上贊天道如此之公也。
天之道。損有餘以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損下益上。為亂世之惡習。然此風。亦由於不德者在上。諂媚在下。蚩蚩者氓。一任在上者之宰割。此正所以招天怒。而犯天和者也。故盛世無之。
孰能以有餘以奉天下。惟有道者。
言末世造極。至於天怒人怨。始可返德。乃有道者。以平天下之缺。
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聖人治天下。以救民為己任。亦如天道渾而不顯。功成身退。與人無所愛惡。是不欲現賢名。此章。太上深歎天道平。人道不平之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