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修真傳道論 (十四 )
2022/08/06 21:49
瀏覽239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論還丹第十三

呂祖曰。煉形成氣。煉氣成神。煉神合道。始於還丹。所謂還丹者。何也。

鍾祖曰。所謂丹者。非色也。紅黃不可以致之。所謂丹者。非味也。甘和不可以

合之。丹乃丹田也。丹田有三。上田神舍。中田氣府。下田精區。精中生氣。氣

在中丹。氣中生神。神在上丹。真水真氣。合而成精。精在下丹。奉道之士。莫

不有三丹。然而氣主於腎。未朝於中元。神藏於心。未超於上院。所謂精華不能

返合。雖三丹終成無用。

呂祖曰。伭中有伭。一切之人。莫不有命。命中無精。非我之氣也。乃父母之元

陽。無精則無氣。非我之神也。乃父母之元神。所謂精氣神。乃三田之寶。如何

可得。而常於上中下三宮。

鍾祖曰。腎中生氣。氣中有真一之水。使水復還於下丹。則精養靈根。氣自生矣

。心中生液。液中有正陽之氣。使氣復還於中丹。則氣養靈源。神自生矣。集靈

為神。合神入道。以還上丹。而後超脫。

呂祖曰。丹田有上中下。還者。既往而有所歸。還丹之理。奧旨深微。敢請細說。

鍾祖曰。有小還丹。有大還丹。有七返還丹。有九轉還丹。有金液還丹。有玉液

還丹。有以下丹還上丹。有以上丹還中丹。有以中丹還下丹。有陽還陰丹。有以

陰還陽丹。不止於名號不同。亦以時候差別。而下手處各異也。

呂祖曰。所謂小還丹者。何也。

鍾祖曰。小還丹者。本曰下元。下元者。五藏之主。三田之本。以水生木。木生

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既相生也。不差時候。當生而引未生。如子母之

相愛也。以火剋金。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既相剋也。不失分度。

當剋而補未剋。如夫婦之相合也。氣液轉行。周而復始。自子至午。陰陽當生。

自卯至酉。陰陽當停。凡一晝一夜。復還下丹。循環一次。而曰小還丹也。奉道

之士。於採藥進火。以成下丹。良由此矣。

呂祖曰。小還丹既已知矣。所謂大還丹者何也。

鍾祖曰。龍虎相交而變黃芽。抽添鉛汞而成大藥。伭武宮中。金晶纔起。玉京山

下。真氣方升。走河車於嶺上。灌玉液於中忂。自下田入上田。自上田復下田。

後起前來。循環已滿。日大還丹也。奉道之士。於中起龍虎而飛金晶。養胎仙而

生真氣。以成中丹。良由此矣。

呂祖曰。大還丹既巳知矣。所謂七返還丹。九轉還丹者何也。

鍾祖曰。五行生成之數。五十有五。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

。天九地十。一三五七九。陽也。共二十五。二四六八十。陰也。共三十。自腎

為始。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此則五行生之數也。三陽而二陰。自腎

為始。水六。火七。木八。金九。土十。此則五行成之數也。三陰而二陽。人身

之中。共有五行生成之道。水為腎。而腎得一與六也。火為心。而心得二與七矣

。木為肝。而肝得三與八矣。金為肺。而肺得四與九矣。土為脾。而脾得五與十

矣。每藏各有陰陽。陰以八極而二盛。所以氣到肝。而腎之餘陰絶矣。氣到心。

太極而生陰。以二在心而八在肝也。陽以九盡而一盛。所以液到肺。而心之餘陽

絶矣。液到腎。太極而生陽。以一在腎而九在肺也。奉道之士。始也交媾龍虎。

而採心之正陽之氣。正陽之氣。乃心之七也。七返中元而入下田。養就胎仙。復

還於心。乃曰七返還丹也。二八陰消。真氣生而心無陰。以絶二也。大藥就而肝

無陰。以絶八也。既二八陰消。而三九陽可長矣。肝以絶陽助於心。則三之肝氣

盛矣。七既還心以絶肺液。而肺之九。轉而助心。則三九之陽長。九轉還丹也。

呂祖曰。七返者。以其心之陽。復還於心。而在中丹。九轉者。以其肺之陽。本

自心生。轉而復還於心。亦在中丹。七返九轉。既巳知矣。所謂金液玉液。上中

下相交。陰與陽往復。而還丹者。何也。

鍾祖曰。前賢往聖。多以肺液入下田。曰金液還丹。心液入下田。曰玉液還丹。

此論非不妙矣。然而未盡伭機。蓋肺生腎。以金生水。金入水中。何得謂之還丹

。腎剋心以水剋火。水入火中。何得謂之還丹。金液乃肺液也。肺液為胎胞含龍

虎。保送在黃庭之中。大藥將成。抽之肘後。飛起肺液以入上宮。而下還中丹。

自中丹而還下田。故曰金液還丹也。玉液。乃腎液也。腎液隨元氣以上升。而朝

於心。積之而為金水。舉之而滿玉池。散而為瓊花。煉而為白雪。若納之自中田

而入下田。有藥則沐浴胎仙。若升之。自中田而入四文。煉形則更遷塵骨。不升

不納。周而復始。故曰玉液還丹也。陰極陽生。陽中有真一之水。其水隨陽上升

。是陰還陽丹也。陽極生陰。陰中有正陽之氣。其氣隨陰下降。是陽還陰丹也。

補腦煉頂。以下還上。既濟澆灌。以上還中。燒丹進火。以中還下。煉質焚身。

以下還中。五行顛倒。三田返復。互相交換。以至煉形化氣。煉氣成神。自下田

遷而至中田。自中田遷而至上田。自上田遷而出天門。棄下凡軀。以入聖流仙品

。方為三遷功成。自下而上。不復更有還矣。
全站分類:不分類 不分類
自訂分類:走入呂祖法門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