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漢順帝時期著名的科學及文學家張衡(字平子),除了在詩、賦的文學上有不凡的造詣外,更製造出了史上第一台的「水力渾天儀」,以及可以偵測遠在五百里外地震的「地動儀」。雖然才能出眾抱負不凡,但可惜生不逢時,身處於漢末宦官專政、政治腐敗之時,張衡的主張與意見遭到專政的宦官們壓抑,也因此無法擔任漢朝官方的史官等職務,遂決定回鄉歸隱。當張衡回鄉後不久,朝廷卻又再度徵召他入朝,只可惜張衡奉詔入朝不久後便過世了。
張衡過世的那個月,陳留郡圉縣(今河南省杞縣)的蔡家,女主人有了喜脈,確定懷孕了。十月懷胎後,生下一名男娃,取名為蔡邕(字伯喈)。
蔡邕長大後,人們發現他的容貌與張衡神似,而且蔡邕從小就好學,年紀雖輕便已博學善辭意,又精通音律,所學與才能與張衡都很類似,因此人們都說蔡邕是張衡轉世投胎所托生的。
到了漢靈帝時期,司徒王允,曾數次與蔡邕辯論,但每次都辯輸了,文人本就相忌,王允自然對蔡邕更加的妒恨。
後來,董卓專權,以蔡氏全族的性命威脅蔡邕出來為他做事。王允設計除掉了董卓,並將依附董卓的同黨都逮捕下獄,蔡邕也是被拘捕的人之一。許多人,包括太尉馬日磾在內,都出面為蔡邕求情,但王允都不接受(詳見《小小說 – 王允殺蔡邕》),最後還是將蔡邕處死了。
改編自 《獨異志》/《太平廣記》
原文:
《獨異志》.卷下
張衡死,蔡邕生,時人以邕為張衡後身。
《太平廣記》卷一百六十四.名賢.蔡邕
張衡死月,蔡邕母始懷孕。此二人才貌甚相類。時人云:
「邕是衡之後身。」
初司徒王允,數與邕會議,允詞常屈,由是銜邕。及允誅董卓,並收邕,衆人爭之不能得。太尉馬日磾謂允曰:
「伯喈忠直,素有孝行。且曠世逸才,才識漢事,當定十志。今子殺之,海內失望矣。」
允曰:
「無蔡邕獨當,無十志何損?」
遂殺之。
(出《商芸小說》)
東國宗敬邕,不言名,咸稱蔡君。兖州陳留,並圖畫蔡邕形象而頌之曰:
「文同三闾,孝齊參、骞。」
(出《邕別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