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唐中宗李顯、景龍年間,唐中宗與韋皇后的小女兒安樂公主,倚仗父皇母后的寵愛而驕縱放蕩,進而模仿母后肆無忌憚的結私弄權以培植黨羽,並如同姑姑太平公主、姐姐長寧公主等人一樣設立府衛,府內規矩猶如宮廷一般,行事上更是踰越了身為公主的層級,憑著自己公主的身分參與了「斜封官」這類賣官鬻爵之事,可說是目無王法、為所欲為。
即使不像妹妹安樂公主這般明目張膽的長寧公主,但因身為唐中宗的嫡長女,所以仍以長公主的身分享受到極高的待遇,光是俸祿就比一般的親王還多三倍以上,至於那豪宅土地的規模就更不話下了。
安樂公主發現姐姐的府邸比自己的還豪華壯麗,就不服氣的要擴建自家。於是展開了長寧、安定、安樂這幾位公主之間的豪宅爭霸戰,這些公主不惜動用國庫大興土木,比照甚至超過皇宮的規模要為自己重建豪宅,更強擄百姓的子女為奴僕。安樂公主見怎麼比都與姐姐不相上下,就一咬牙再耗費了數百萬錢,於洛州自宅範圍內的道光坊建造了一座壯觀的「安樂寺」(由此可知這些姐妹仗著皇族身分霸佔了多少土地)。
洛州百姓敢怒不敢言,街市上便流傳著一首童謠:
「可憐安樂寺,了了樹頭懸。」
安樂公主為了擴張土地,不惜強奪祖姑母臨川公主(唐太宗之女,字孟姜,於唐高宗、永淳元年五月過世)所遺留的府第,此舉實有欺上及大不敬之罪,因此遭到左臺侍御史袁從一依法逮捕究辦,但唐中宗卻下詔赦免。袁從一諫請唐中宗以國法為重,但唐中宗與韋后素來寵溺這個小女兒,當然不會接受諫言,放縱安樂公主繼續為非作歹。
古人有云:「養不教,父之過」。
安樂公主與也想當「武則天第二」的母親韋后沆瀣一氣,在景龍元年時便多方迫害太子李重俊,逼得太子因發動政變失敗身亡。然後安樂公主希望父皇能立自己為「皇太女」以便日後繼承帝位,唐中宗雖然不怎麼英明卻也不至於昏庸到答應此事。
於是在景龍四年六月,唐中宗突然因病過世,一說就是韋后與安樂公主聯手下毒所害死。韋后立時年僅十六歲的李重茂為帝(唐殤帝),改年號為唐隆。為了要鞏固自己的政權,韋后企圖對當時最有名望的唐中宗的弟弟相王李旦(唐睿宗)以及妹妹太平公主下手。在情勢緊急來不及報告的情況之下,相王李旦的三子臨淄王李隆基與姑姑太平公主聯合禁軍將領發動了「唐隆之變」,率領羽林軍夜入玄武門,誅殺韋后以及韋氏一族。
當時身在別院的安樂公主還不知兵變已起,仍由一名美貌少年陪侍著在梳妝台前化妝。這眉毛才畫了一半,有人急忙前來報告兵變之事,安樂公主也不管母后生死,自己先跑再說,只是跑沒多遠就被追兵趕上,不由分說求饒,當場就將年僅二十五歲的安樂公主斬首。
韋后與安樂公主的二顆人頭被呈獻給臨淄王李隆基,李隆基與太平公主逼迫剛即位不久的李重茂退位,擁立相王李旦復辟為唐睿宗。
由於韋后與安樂公主的行為過於凶狠無情,故死後都被追貶廢為庶人,安樂公主更被冠上「悖逆庶人」的稱號,並將她的首級高懸於長竿之上示眾。正應了當時那首童謠:
「可憐安樂寺,了了樹頭懸」。
改編自 《朝野僉載》
原文:
《朝野僉載》卷一
景龍年,安樂公主於洛州道光坊造安樂寺,用錢數百萬。童謠曰:
「可憐安樂寺,了了樹頭懸。」
後誅逆韋,並殺安樂,斬首懸於竿上,改為悖逆庶人。
- 2樓. 野口女2015/11/28 22:15
唐朝的女性 一點也不輸給男人
還有人頭吊在竿上的機會 哈哈
那不知道算是 [示眾] 還是 [嚇人] 哩.....
據說,要示眾的人頭,都要先用石灰還是鹽處理過,讓它不至於腐爛變形,才能達到示眾的效果.....
- 1樓. 金大俠2015/10/31 01:34可憐安樂寺,了了樹頭懸
長寧不長寧,安樂豈安樂
漢普頓路海軍博物館 艦比館還大(世界日報週刊旅遊版)
泡泡隧道探訪(世界日報家園版)
為老太太開車(世界日報世界副刋)
比白宮還要白宮(世界日報家園版)
小品「老師,我要請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