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小小說 – 李靖〈四〉
2017/09/04 04:58
瀏覽1,168
迴響0
推薦40
引用0

軍重新集結整備完成後,李孝恭李靖率領五千名輕裝士兵為先鋒。李靖率兵抵達江陵,大喇喇的就在江陵城下開始要安營紮寨。蕭銑因為文士弘戰敗之故,見此情景更是憂懼,這才下令開始在江南地區徵兵。結果也符合李靖的判斷,遠水救不了近火,徵兵都已經來不及了,更不用說再將這些兵員調來江陵應敵了。

 

沒過多久,李孝恭便率領大軍而至。蕭銑再派出驍將楊君茂鄭文秀率兵出城應戰,結果二人都被李靖擊敗,四千多名身披戰甲的軍被俘。李靖下令暫停攻擊並開始圍城。這麼一包圍,嚇得蕭銑第二天就派出使者向軍請求投降,李靖同意受降,當即帶兵入城,並嚴令所有軍官、士卒不得有擾民等徇私枉法的行為。當時所有的將領們都向主帥李孝恭抱怨,說:

 

蕭銑手下與我官軍對抗而戰死的將領,他們的罪行重大,起碼應該沒收這些人的家產,並將這些沒收的財物賞賜給我方辛苦的將士們。」

 

李靖說:

 

「所謂的『王者之師(代表正義的軍隊)』,他的義意就是在於『吊民伐罪(慰問受苦的人民,討伐有罪的統治者)』。敵方的老百姓既然遭受統治者的驅使逼迫而上了戰場,他們迎戰、抗拒官軍的行為又豈是出自於他們自己的意願?這就如同狗對著不是主人的其他人吠叫,不等於牠對被吠叫者是叛逆的行為,這也就是漢朝初年時韓信的謀士蒯通(原名「蒯徹」,因與漢武帝同名而史官諱名作「通」)說服漢高祖而使自己免於殺身之禍的原因。

 

現在我們才剛平定了兩地,最好表現出我方寬容的胸襟,藉此撫慰本地以及遠處的民心。如果因此降罪於民,恐怕就失去了陛下派遣我們前來『救焚拯溺』的意義,而且更可能因此從此處以南的各個城鎮,都會更加強迫百姓們死守城池,使得我軍更難以攻下而增加人力與財力的損耗。

 

因此,沒收陣亡敵將家產來犒賞我軍將士這個方法絕對不是個好方法。」

 

畢竟發戰爭財是一回事,早點結束戰爭而且能活著回家又是一回事,加上李靖這一番分析合情合理,大家都同意李靖的意見,不再堅持實施這些對待戰敗方的苛刻條件。兩地受到軍寬大處理的消息傳出後,沿著長江漢水的各州郡城池都紛紛主動放棄抗爭並願意歸順唐朝,讓軍輕鬆的將之一一納入版圖之中。

 

蕭銑被押送回長安唐高祖語帶責備的說:

 

「你身處之地,那裡是魚米之鄉,足夠讓你過上好日子,你又為何生出野心,屢屢侵犯我的領土?今日落到如此地步,你想要怎麼解決呢?」

 

沒想到蕭銑表現出一臉正氣、不可侵犯的模樣回答著:

 

隋朝失去他的天子之位,於是各路英雄崛起競相追逐要當這天子。看來我蕭銑應該沒有天命,所以才落得這般田地。

 

這就好比初時,曾任齊國宰相的田橫也自立為王,後兵敗逃至海島,漢高祖劉邦欲以特赦逼田橫投降,田橫最後仍不肯屈從並自刎而死,這也不能說是田橫辜負了漢朝。

 

如果你認為我爭天下有罪的話,那你就將我扔到鼎、鑊裏頭烹煮,我也認了。」

 

唐高祖蕭銑不肯屈從的態度感到非常的憤怒,下令將蕭銑押至長安城中的市場上斬首。

 

之後唐高祖論功行賞,李靖以這極大的軍功獲封為永康縣公、授予上柱國的職銜、獲贈二千五百段的織品,並擔任檢校(代理)荊州刺史。

 

李靖接詔並就任檢校荊州刺史之職後,親自南下越過秦嶺抵達桂州(後改名臨桂縣,今廣西省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坐鎮,同時派出多名使者代表分別前往各地進行招撫嶺南各部族。當地幾個大族的族長如馮盎李光度寧真長等人都同意歸順唐朝,也派遣自己的子弟為代表前來拜謁李靖

 

李靖依照唐高祖的旨意,以職權授予馮盎等人官職及爵位,查核統計他們各自的地盤,一共有九十六個州、六十餘萬戶,都正式納入唐朝的管理之下。招撫成果奏報回朝廷,唐高祖非常的高興,下詔慰勉李靖的辛勞,並再任命李靖嶺南道撫慰大使、檢校(代理)桂州總管。

 

兼任新職的李靖認為嶺南及南方沿海一帶因為地處偏遠,長久以來未能見到德行的表現,非得要以威武之勢將禮法道義展現給當地人民,不然無法改變他們缺少禮義的風氣。就決定立刻帶領兵馬在南方的轄區內展開巡視,在所經過的地方都詳加詢問當地人民的健康狀況以及憂慮愁苦之處,會見當地的長老,當眾宣達天子對百姓們的關懷之情,讓百姓們歡喜的臣服唐朝

 

----- 待續 -----

 

改編自 《舊唐書》/《新唐書》

 

原文:

 

《舊唐書》卷六十七李靖(節錄)

李靖,本名藥師,雍州三原人也。

……

武德三年,從討王世充,以功授開府。

……

四年,靖又陳十策以圖蕭銑。

……

孝恭遣靖率輕兵五千為先鋒,至江陵,屯營於城下。士弘既敗,銑甚懼,始徵兵於江南,果不能至。

孝恭以大軍繼進,靖又破其驍將楊君茂、鄭文秀,俘甲卒四千餘人,更勒兵圍銑城。明日,銑遣使請降,靖即入據其城,號令嚴肅,軍無私焉。時諸將咸請孝恭云:

「銑之將帥與官軍拒戰死者,罪狀既重,請籍沒其家,以賞將士。」

靖曰:

「王者之師,義存吊伐。百姓既受驅逼,拒戰豈其所願?且犬吠非其主,無容同叛逆之科,此蒯通所以免大戮於漢祖也。今新定荊、郢,宜弘寬大,以慰遠近之心,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義。但恐自此已南城鎮,各堅守不下,非計之善。」

於是遂止。

江、漢之域,聞之莫不爭下。

以功授上柱國,封永康縣公,賜物二千五百段。詔命檢校荊州刺史,承制拜授。乃度嶺至桂州,遣人分道招撫,其大首領馮盎、李光度、寧真長等皆遣子弟來謁,靖承制授其官爵。凡所懷輯九十六州,戶六十餘萬。優詔勞勉,授嶺南道撫慰大使,檢校桂州總管。

 

《新唐書》卷九十三列傳第十八李靖(節錄)

李靖,字藥師,京兆三原人。

……

從平王世充,以功授開府。

……

靖遂陳圖銑十策。有詔拜靖行軍總管,兼攝孝恭行軍長史,軍政一委焉。

……

即率輕兵五千為先鋒,趨江陵,薄城而營。破其將楊君茂、鄭文秀,俘甲士四千。孝恭軍繼進,銑大懼,檄召江南兵,不及到,明日降。靖入其都,號令靜嚴,軍無私焉。或請靖籍銑將拒戰者家貲以賞軍,靖曰:

「王者之兵,弔人而取有罪,彼其脅驅以來,藉以拒師,本非所情,不容以叛逆比之。今新定荊、郢,宜示寬大,以慰其心,若降而籍之,恐自荊而南,堅城劇屯,驅之死守,非計之善也。」

止不籍。由是江、漢列城爭下。以功封永康縣公,檢校荊州刺史。乃度嶺至桂州,分道招慰。酋領馮盎等皆以子弟來謁,南方悉定。裁量款效,承制補官。得郡凡九十六,戶六十餘萬。詔書勞勉,授嶺南撫慰大使、檢校桂州總管。以嶺海陋遠,久不見德,非震威武、示禮義,則無以變風。即率兵南巡,所過問疾苦,延見長老,宣佈天子恩意,遠近歡服。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雜記
自訂分類:小小說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