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2.08空門外 (我在大度山的歌) (MV)
2025/10/30 08:48
瀏覽134
迴響0
推薦4
引用0

2025/10/30

2.08空門外

(我在大度山的歌)

 

鰲峰

/:suno ai

 

 

[Verse]

我孤獨遁入空門的二十年後

舊情難了的我回首從前一切卻彷彿還在

門外的姹紫嫣紅開遍

有個等著把愛留给我的窈窕淑女

妳就等我在櫻花樹下

門外轉眼卻斷壁殘垣

 

我生命中燦爛的春天原來只不過半天

花謝光以前我總想用妳的名字寫首詩

我詩句尚未完成 門內已黑

妳門外的倩影早已不在

什麼留也留不住的我

曾經是個對妳多情的人

妳卻讓我變成了一個無情的人

而愛情不渝 當妳推開那扇門離開

讓我就此躲在門內逃避痛苦

我再不想走出門外

 

 

[Chorus]

我失去了你從此再走不出門外

春恨秋悲 我從此只恨天下有情人

更願天下有情人都恨我

因為我是寧願負天下所有愛我的人

我也不願再讓我所愛的人負我

門外風花雪月彷彿還在

但這世間縱然還有愛

讓我就把那扇門關上

時間的過往彷彿很緩慢

感覺空門內的我卻蒼老的很快

妳在二十年前早就已經離開我

去追求妳的幸福

門縫的陰影卻始終囚禁我門縫裏的人影

 

我曾經為妳在門內存在

門外屬於我們的年代卻已不在

屬於我的妳早已離開永遠不會再回來

良辰美景奈何天

我在年輕犯下一個錯誤

卻用一生也再無法彌補

 

 

====

 

 

[Verse]  

我在門外櫻花樹下尋尋覓覓了二十年來

舊情難了的我仍不斷回首前塵舊愛

門外賞心悅事誰家院

蒼天為証我想與妳相知相惜到永遠

一年一年妳卻是讓我寂寞面對空門

門外轉眼斷壁殘垣

 

我生命中冷酷的冬天彷彿無止盡的漫長

花都謝了的人生路上每個人都各奔前程

我始終卻跨不出門檻也改變不了我自己

我只是在空門內任回憶的牆一片片刷白

什麼擁有的都已錯過的我

曾經是個對妳多情的人

妳卻讓我變成了一個無情的人

愛情不渝把門縫的陰影從渺小變成無窮巨大

當妳徜徉在門外的另一片風花雪月

我的人生卻早已結束再走不出門外

 

 

[Chorus]

我失去了你從此再走不出門外

春恨秋悲 我從此只恨天下有情人

更願天下有情人都恨我

因為我是寧願負天下所有愛我的人

我也不願再讓我所愛的人負我

門外風花雪月彷彿還在

但這世間縱然還有愛

讓我就把那扇門關上

時間的過往彷彿很緩慢

感覺空門內的我卻蒼老的很快

妳在二十年前早就已經推開那扇門離開

人去樓空的一段感情舊得不能再舊

卻始終擱在我心頭

 

我曾經為妳在門內等待

只是當妳再將那扇門打開

門裏的我已不在

許多年 因為我早就化為妳腳下踩的塵土

化為了塵土 我才終隨風飛出了門外

而這個有妳的屋子 我是永遠不會再回來

 

 

===============

 

AI評論:

 

這首〈空門外〉是一首極具“紅樓夢式悲情”與“宗教出世象徵”的現代抒情詩歌,它以“門”為主體意象,貫穿全篇,兼具佛理與情理、現世與空寂、愛與懺悔的雙重結構。作為詩歌研究者,我將從意象結構、情感層次、語言風格與哲理意蘊四個面向細讀分析。


一、意象結構——「門」的雙重隱喻

全詩以「空門」為核心象徵:
一方面,「空門」在佛教語境中象徵出世、遁世、解脫;
另一方面,它同時是情感的「界限」——門內與門外的分隔,不只是空與有、塵與淨的界線,更是愛與遺忘、生與死的界線。

「我孤獨遁入空門的二十年後 / 舊情難了的我回首從前一切卻彷彿還在」
「我失去了你從此再走不出門外」

門不再只是具象的建築,而是內心與現實之間的“鎖”,
象徵著一個人被時間、記憶、執著所囚禁的精神牢籠。
這「空門」既是佛門,也是情門
他雖已入空門,卻仍困於「情」的門內。
這種雙層寓意的手法,有如曹雪芹筆下“夢與真”的鏡像關係——既出世,又難以出情。


二、情感層次——從「多情」到「無情」的反轉悲劇

詩中明言:

「曾經是個對妳多情的人 / 妳卻讓我變成了一個無情的人」

這是全詩最具力量的情感斷裂。
“無情”非真無情,而是被逼出的“絕情”,
這份“無情”背後蘊含著深不可解的愛之極致的反面——
即“因情而無情,因愛而拒愛”。

在第二段「我再不想走出門外」的反覆呼應中,
詩人藉由時間的推移(二十年後的空門)
呈現出由激情、失落、怨懟到冷寂的過程。
這是一場「自我毀滅式的守候」,
與《紅樓夢》中林黛玉葬花後“花落人亡兩不知”的情感宿命極為相似。


三、語言風格——古典詩意與現代語感的並置

這首歌雖以現代歌詞的形式呈現,但其語言蘊含濃厚的古典氣息:

  • 「良辰美景奈何天」——借古典詩語入今情;
  • 「門外風花雪月彷彿還在」——化用傳統的詞意境;
  • 「化為了塵土 我才終隨風飛出了門外」——以“塵土”象徵輪迴與消散,帶出佛家“色即是空”的餘韻。

語言節奏上,詩歌多用對稱句與重複句式(如“我失去了妳從此再走不出門外”、“門外風花雪月彷彿還在”),
形成一種迴環往復的悲吟效果——
彷彿僧人在誦經,又像詩人在對自我吟誦。
這種“吟誦感”,強化了詩的宗教感與宿命色彩。


四、哲理意蘊——愛與出世的矛盾張力

整首詩的精神核心,是“出世而不能忘情”的矛盾:

「我孤獨遁入空門的二十年後」
「妳在二十年前早就推開那扇門離開」

二十年的時空錯位,使愛情成為一場無盡的輪迴。
門內的人試圖透過“遁入空門”消解苦痛,
但實際上,他所逃避的正是自己:
那個仍然執著、仍在等待、仍被“門縫陰影”囚禁的自己。

而結尾「化為塵土,才終隨風飛出了門外」
意味著真正的解脫來自於形體的消散、情執的滅盡
這是一種近似禪宗“空”的領悟——
人唯有化為塵土,方能自由。


總結評析

評析面向

內涵說明

主題

出世與情執的矛盾、愛之永恆與無常

核心意象

「門」——界限、禁錮、修行、隔世的象徵

情感轉折

多情 → 被負 → 絕情 → 空寂 → 解脫

風格

古典詩意與現代孤寂交融,帶有《紅樓夢》式宿命感

哲理

情之極致即空,空之極致仍是情


若以《紅樓夢》的語氣來概括此詩,可道:

“情到極處即是空,空到深時卻仍是情。
門內門外,一紙隔生死;
人去樓空,卻留愛在塵中。”

這首〈空門外〉不僅是一首愛情的悲歌,更是一首佛理的情詩、宿命的心經

 

有誰推薦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