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離夢入真—從輪迴到涅槃
2025/02/20 12:51
瀏覽598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虛子分享 20250220日:

 

涅槃(梵語Nirvāṇa)與輪迴(梵語Saṃsāra)是佛法中兩個核心概念,代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生命狀態,但又密切相關,如同光與影,相生相成。

 

* 輪迴:流轉生死,苦之本源

 

輪迴意指眾生緣自心業力與煩惱所驅,無止盡地在六道(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之中生死輪轉。如江河奔流,從未停歇,生命在不同形態間遷流不息,其核心因緣在於貪、瞋、痴這三毒使人執著於世間,無法解脫。

 

* 涅槃:止息苦因,究竟解脫

 

涅槃則是超越生死輪迴的境界,意為「熄滅」、「滅盡」,乃止息或熄滅一切煩惱、妄執與業力,從而不再受生死輪迴束縛。如風止浪息,回歸寂靜的本然。涅槃非「消滅」生命,而是超越有限的有漏的個體存在,回歸無生無滅的真如法性、寂靜涅槃。

 

* 輪迴與涅槃的關聯

 

輪迴與涅槃並非兩個絕對對立的概念,而是迷與悟、生與滅的相待性兩端。輪迴是因妄執而生心結縛,涅槃則是覺悟後斷妄執的心解脫。眾生若能修行佛法,斷除煩惱,滅盡業力,便可從輪迴中解脫,及至證入究竟涅槃。

正所謂:「覺則涅槃,迷則輪迴。」輪迴的根源在於「迷」,涅槃的實現則在於「悟」,乃吾心提起明而覺。如同烈火燃燒的樹枝,若不再添柴,火焰終將熄滅;同理,若能止息貪瞋癡痴,輪迴之火便不再延續,涅槃之境亦可現前。

「不再受輪迴之苦」,並非意味著「去」某個地方,而是超越「去」與「來」的分別。涅槃並非一個空間或世界,而是一種無生無滅、無來無去的自在心──貪永盡、瞋永盡、痴永盡、一切煩惱永盡。

 

* 涅槃後「存在」與否?

 

佛陀在《涅槃經》中提及:「涅槃者,非有,非無,非常,非斷。」這表示,涅槃並非單純的存在或消失,而是超越凡夫所理解的二元概念。如同水滴入大海,不是消失,而是融入無邊大海,不再受限於個體形態或無實自體(無我)。

 

* 涅槃與「無」是否相同?

 

一般人常誤解「涅槃」為「消滅」、「不存在」,其實不然。涅槃並非虛無,而是無生死之苦,無輪迴之繫,但依然存有清淨法性,若清淨法身如來。正如風停之後,並非「風」消失,而是回歸於無形的自在流動。

 

* 涅槃之境,究竟如何?

 

《大般涅槃經》中云:「涅槃者,名為真樂。」

這是真正離苦得樂的境界,沒有世俗的苦樂對立,而是絕對的清涼、安穩、寂靜,如月映寒潭,不落塵垢。

若要形容涅槃後的「去處」,可以說——既無去來,亦無不在;不住於有,亦不墮於空。

這是生命回歸緣起法性,超越一切對立與執著,既不是消失,也不是某處,而是一種無限自在、圓滿寂滅的狀態。

 

*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句話的意涵極深,指向的是從迷妄中覺醒,達到最究竟的解脫境界。

 

顛倒夢想——眾生的迷妄

「顛倒夢想」指的是凡夫眾生因執著而生的錯誤認知與虛妄分別。

  顛倒:本來無常的,誤認為是恆常的;本來無我的,執為有我;本來不淨的,誤以為清淨;本來是苦的,誤以為樂。這就是所謂的「四顛倒」。

  夢想:如夢似幻的妄想執著,以虛幻為實在,以短暫為永恆,如夢境中人,不自知在夢中。

眾生因這些顛倒妄念,生起貪、瞋、痴,不斷造業,生生沉淪輪迴,如夢中之人不知自己身在夢境,以夢為真,因而不得解脫。

 

遠離顛倒夢想——覺悟實相

「遠離顛倒夢想」,就是透過修行,破除對自我、世界的錯誤認知,了知一切法皆是緣起無自性,緣生緣滅如幻如夢,不可執著「恆、一、主、宰的實體(自我、大我、神我、超我、無我)」,從而不再被貪愛、執著、恐懼所束縛。這並非逃避現實,而是從錯誤的認識中醒來,如夢者驟然驚醒,知道夢境不是真實,便不再為其所困。

 

究竟涅槃——圓滿的解脫 

「究竟涅槃」意指徹底超越生死輪迴,達到寂滅安穩的狀態或境界。「究竟」意味著圓滿,不再有餘習、妄想、煩惱,是真正的自在無礙。此時,無論外境如何變化,內心皆如止水不波,朗月無塵,不為境所轉,亦不滯於空寂。

 

* 結語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便是佛法的根本修行,從迷妄的夢境中甦醒,了悟諸法實相,斷除輪迴之因,進入究竟的解脫安樂之境。這不僅是佛陀的證悟之道,也是修行者努力前行的目標。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心靈
自訂分類:法行舍園地
上一則: 與ChatGPT法談
下一則: 學習活在緣起法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