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法行守護心燈
2024/12/22 12:21
瀏覽496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瑄子分享 20241221日:

 

2015年我去南少林寺參訪,那裡的法師寫墨寶結緣,我原先只求個「定」字,結果揮毫師父跟我說改從容中道這四個字好了。那一天在六書齋法談時,法師跟我提起了「我」、「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於是我想起從容中道」的因緣……。法談後,我經過幾天的咀嚼,消化了一些東西。真的覺得法談內容句句切中我所認知的要害,還有打破盲點。

 

像是其實一直都在。人生行旅中,如何看待呢?當以「緣起法」為思惟中軸來看生命層次的三層說,即以三角結構圖說:下士道的增上心→中士道的出離心→上士道的菩提心,雖發心行事的心地風景不同,但只要自力自覺行持就能自我提升與淨化,殊途終同歸一乘道果。

 

又像是提點臨床上的妄念:以為自己是神,必能主宰支配一切,治癒病症。於是放下妄念,知道自己醫職的專業,只是患者的助緣,面對病患的病苦陳述,當前給予相對有助益的醫囑;而能否消除或改善病苦,也受患者自己的業力因緣牽動著,譬如不依醫囑服藥等,也就是說病苦的顯現有其因緣,且因緣果報還自受。

 

自己去年研習正念治療」後,感覺自己似乎是以一念壓制另一念,而無法真正解決問題。接著從梅村正念禪營裡,學習到的解法是接納」……;但當法談中接收到更加深入的現實本質時,譬如:修止禪,只能得定。修觀禪,才能有慧,欲守護自心、淨化生命必須學習內觀、深觀事物本質或其他助成要素等因緣無自性的理趣,就如法師從眼前盤中食物來舉例說明,這讓我更加明白法義旨趣,真的感謝了!

 

其實起初內心又充滿著困惑與質疑:會不會我又是蒙蔽了自己的覺知,自我說服有個美好的世界。然而,現在又好像意解心開了一些,於是我自知需要更加精進才行,不然臨床現前的事物若忙起來,我將再迷失其中;雖然現在醫事相對是輕鬆的,但隨時若忙起來,我是難以掌控現在其實也正是我醫學學習的整合階段,如何取捨與分配,對我來講是需要智慧。

 

謹記師父教誨:三分鐘護一生」,好好在日常生活落實修習正念作法,正念當前業處所緣。先要練好生命基處層的平靜、平穩,由每日三分鐘的正念呼吸開始。日日練功,在專注觀察入息、出息時,漸漸知道、明了肉體、心識會去標記、分別、執取、記憶各種覺受,如舒適或不舒適、悅意或不悅意、喜歡或不喜歡,想要或不想要,以及心識念想會不斷地追逐索求我見、我愛的覺受。只要透過這樣靜坐修習正念呼吸的過程,完成認識「自我」或生命存在的狀態層次,也是落實「自依洲、法依洲、莫異依洲」的教授。

 

我現在慢慢規劃,把一些事情告一段落,不想再向外多攀緣;想把一些時間撥出來給自己,不管是看師父的書或者靜觀也好,以自覺的法行守護心燈,照亮當前境相……

 

 

--------------------------------

 

版主回應


這連結是談到 “緣起法,可瀏覽之。

https://blog.udn.com/mobile/quietdharma?f_ART_CATE=630573&f_SUB_ART_CATE=1792296

讓忙中能夠具穩定的平靜和緩的行事狀態,是靜坐修止禪的作用。生活實境雖是不完美的;卻能體享美好且靜寂的心世界或淨土,此唯心清淨時能呈現之。這一生命層次的直觀體證,可以由修習觀禪發展智慧(觀慧)契入。

您還年輕,學法的節奏可和緩;眼前醫職志業統整的功課為要為先;閱讀聞法可先視作舒壓的閒心道業;每日至少要有三分鐘靜坐修習正念呼吸──覺知呼吸、觀察當前的生命狀態。


送您新年禮物:

生活可以不一樣的六字生活法淡、緩、靜、止、觀、行

https://blog.udn.com/quietdharma/7856918

並深深地祝福:

落實日日靜坐三分鐘,守護心燈,守護一生。

體證中道正智(實相般若),呈現從容無畏;彼時回首來時路,也無風雨也無晴。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心靈
自訂分類:法行舍園地
上一則: 回慧命之家
下一則: 尋道的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