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誠禮敬 人間歷史上的覺者—人間佛陀。這位歷史上的佛陀,人們稱呼怹為「釋迦牟尼佛 (Sakya-muni- Buddha)」。怹與世間有情眾生一樣,走過生、老、病、死的每個人生歷程;然,有所不同的是怹勇於超越現況,探索生命的實相,並用一生的時間驗證、宣說自內證的究竟真理。今天世人所熟悉的佛教教理:四聖諦、十二緣起、三法印、八正道......,便是怹向人們一一宣說的解脫苦之道之法。
「釋迦牟尼」,梵文Śākya-muni,巴利文Sakya-muni,是一種尊稱。「釋迦」是指出怹是「釋迦族」組成的迦毘羅衛國的悉達多太子;「牟尼」是聖人的意思,所以「釋迦牟尼」就表示「釋迦族的聖人」;另Sakya-muni的字義內涵,Sakya是「能仁 (具有覺他-度他的福德) 」、muni是「寂默 (具有覺-自度斷盡諸煩惱的斷德)」。由於怹已具足覺行圓滿的生命情態—「如來十號」果德,成為世界上最尊貴者,所以另被人尊稱「世尊」;而佛弟子對「釋迦牟尼佛陀」,以「釋尊」之簡稱,來凸顯怹是具人格的聖者、是歷史上的佛陀。
「Buddha」這個字譯作「佛陀」,簡稱「佛」,意思是「覺者–覺悟的人」,是了悟生命實相、斷盡所有煩惱的人。由於在這個人世間裡,怹已是親身體證究竟的解脫涅槃的人,所以對世間有情眾生來說,釋迦牟尼佛樹立了一個「人間覺者」的典範,從世間倫理到智慧真理的實踐,怹都是最好的榜樣;怹不但自求解脫,還幫助有情眾生解脫,也可以說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佛法使者」之示現。
這個「覺悟」在佛教教義解釋,包括了三層含義: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簡言之,是發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者,自力專心致志使自己覺悟(自覺)、更幫助他人也能依自力覺悟(覺他),以及在助人利他的同時,自己又有所深化覺悟的智慧,如此反覆循環,直到最高的境界—覺行圓滿;因此,當達到這個最高最圓滿境界時,就是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佛陀(anu-ttara-sammā -sambuddha)」果德。anu-ttara-sammā -sambuddha的音譯與意涵是,Anu阿耨-無,ttara多羅-上,sammā三藐-正等-遍,sambuddh三佛陀-正覺者;簡稱「無上正等正覺、正遍知、佛陀」。
在《雜阿含100經》說到,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城祇樹孤獨園時,有一個外道婆羅門前來見佛陀,他問佛陀:「什麼是佛?」佛陀就以下面這段偈文回答他,意思是說:「佛」就是已經了徹過去、現在和未來所發生的一切事情,且看清楚一切行為造業之間的因緣果關係,而斷除貪、瞋、痴及一切煩惱的人。
佛見過去世,如是見未來,亦見現在世,一切行起滅。
明智所了知,所應修已修,應斷悉已斷,是故名為佛。
歷劫求選擇,純苦無暫樂,生者悉磨滅,
遠離息塵垢,拔諸使刺本,等覺故名佛。(雜阿含100經)
~上文節錄改寫自:《釋迦牟尼小百科》,頁20與頁25。
延伸閱讀:諸佛的十號(通號)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38734889
~2020.09.25 茶與禪對話 雲水僧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