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伊朗的歷史吧。
而說到伊朗,傻蛋只會聯想到波斯,拜火教,與倚天屠龍記。
神秘又浪漫,充滿了想像。
所以就對這本書產生興趣。
最早是有個拜火教,叫做阿胡拉.馬茲達教。
類似光明神的概念。
光明與黑暗對立的神話,正義的光明聖神與邪惡的黑暗邪神敵對,這也是我們所知道的索羅亞斯德教,或者說拜火教。
這些從伊朗高原跑到兩河流域的黑頭人,蘇美人,或許可能是什麼外星文明或史前文明吧。
而這個蘇美人的神話影響了巴比倫神話,又進一步影響希臘與羅馬,也影響了猶太教與基督教,乃至整個西方文明。
不過這似乎不是這本書的重點就是。
比較有考據的歷史應該是居魯士開始的。
然後波斯征服了鄰近的許多土地,打到印度,打到埃及,打到希臘。
波斯帝國後來被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征服,滅亡了。
但波斯的文化卻沒有滅亡,在後續不斷重複的歷史裡,征服者往往在文化上被波斯人同化。
常常就是游牧部落又再雄起,又在伊朗的這塊土地上建立帝國,然後又沒落,又改朝換代。
亞歷山大之後,是較親希臘的帕提亞帝國,所謂的安息帝國。
安息和羅馬帝國打得有來有回,也算強大的國家。
帕提亞後來被更波斯的另一支推翻,建立了薩珊帝國政權。
這是最後一個稱做波斯的帝國了。
這些統治波斯的帝國,有繼承古老的傳統,國王就是萬王之王。
而後面就是回教崛起,回教的波斯,也就是後來的伊朗了。
當然,被突厥蠻族征服的波斯又再被回教給征服,但波斯文明還是有殘留的成分,突厥的領袖一般都叫什麼汗的,但波斯這裡的帝王,則叫沙,沙王,承襲前面的古老傳統,傳說中的萬王之王。
回教後來分裂,有另一支什葉派,而伊朗這塊土地上的政權就是什葉派的,薩法維王朝。
要打西邊的遜尼派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還要應付阿富汗等邊境的蠻族。
被蒙古人打爆後,波斯一片混亂,宗教上就是被回教征服,不過波斯文明還是很堅韌,國王還是萬王之王的沙王自居的。
再後來,西方在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後,開始工業革命之前,也就是日本戰國時代那時候,薩珊政權滅亡許久後,有軍事強人納迪爾沙王又統治了這塊土地。
窮兵黷武,大量的火槍兵種。
後面有點打不下去,人口銳減經濟崩潰,又再被推翻,換一個卡札爾王朝。
這時候的伊朗,已經跟不上工業革命後的西方強權了,也是被英國與俄國殖民侵略的。
直到近代,最後上台的是巴勒維政權,直到上世紀七零年代末才發生革命被推翻。
美國曾經參與伊朗的事務,有點類似當初美國介入中國事務那樣,是正義清高的白馬王子,拯救被醜陋的殖民帝國欺負的國家。
伊朗人曾經對美國人有好感,畢竟當時英國和俄國的吃相很難看。
巴勒維政權建立後,伊朗的經濟快速成長,人口也大量增加,和曾經的白馬王子美國人曾有一段蜜月期。
但巴勒維政權卻太過腐敗,讓美國一些道德敗壞的商人去伊朗發財,就相曾經的英國人和俄國人那樣。
而伊朗的宗教勢力又反撲成功,把不得人心的巴勒維政權趕下台,正好激怒美國。
於是似乎西方就在給伊朗找麻煩,扶植伊拉克的海珊政權,給武器,挑唆伊拉克侵入伊朗,發動長達八年的所謂兩伊戰爭。
伊朗打贏了。
而伊拉克,被莫須有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發動波灣戰爭,最後更是被美國直接佔領。
伊朗則是被美國經濟制裁,成為堅定的反美政權。
讀完這本書,對現在的伊朗,感覺是,這個國家不邪惡,反而美國人看起來還比較壞吧。
中東形勢惡化,國際安全有許多威脅,好像都是強權國家缺德導致的。
而這本書也提到回教發展過程中,在伊朗發展出的蘇菲主義,和教義有點違背的神秘主義,並誕生許多對西方文學產生影響的詩人與詩歌。
現代伊朗政權,雖然主體是什葉派的宗教政權,但是主要的宗教政治人物,很多都有蘇菲主義的影子或背景,思想更加自由與浪漫,而不是死板教條的那種宗教人士。
這個國家或許並不算強大,近代也經常不能保持完整的主權獨立,但這個文明還是有它的厚度與韌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