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邀約王府井全聚德十一點見面, 這北平烤鴨讓人期待, 早晨的逛頤和園就馬虎了. 地鐵西苑下, 由東門進北宮門 ,出費時兩小時不到. 人多的地方 沒鑽進去,僅在周圍遊走 .這樣的走馬看花, 請大家加減看吧.
六月底的北京仍在梅雨季 , 濛濛細雨下個不停. 出地鐵站後走了十分鐘才看到往頤和園的指標~ 一座鏤空龍鳳的木頭"涵虛"門坊, 看起來 就是頤和園的指路牌. 聽說可以從此牌坊看到地標佛香閣.
跟著大家進入皇帝的行政區 仁壽殿,大概是渡假地區 , 規模上比紫禁城內小一號.
銅龍銅鳳的雕刻恐怕也是後來加上去的,沒有儲秀宮細緻. 乾隆皇帝建立時命名"勤政殿"的, 到了慈禧光緒 就成了仁壽殿, 光從命名上來看, 也能知道 政治風氣轉向了.
觀光客最簇擁的地方, 是渡假區慈禧太后的寢宮~樂壽堂. 為了老佛爺延年益壽,四合院裡除了六合太平寓意的鹿鶴寶瓶, 又以山青石芝岫和吉祥的壽星石點綴著.
我喜歡的是樂壽堂的臨湖宮門, 可以看見荷花的五間穿堂"水木自親". 這裡是慈禧太后走水路上下船的地方, 宮廷等級的漢白玉石欄與台階, 岸邊插著兩支長桿, 是夜遊用的, 夜間吊上長燈籠照明用的. (第一張水木自親遠景 取自網路)

水木自親臨湖的一長排粉牆,裝點著造型不一的窗子 , 沿著昆明湖 夏季種滿荷花. 奇怪的是 隔壁的圓明園荷花已經盛開, 昆明湖上只有少少幾朵 , 細雨中清姿惹人憐.
遠處的十七孔橋也在煙雨濛濛之中 .
昆明湖北 昆明湖南 各照一張. 前方遠處的楊柳曲橋是知春亭, 那一帶停了不少遊船.
網浮漂劃破湖面,荷葉帶雨空靈可人.
文昌閣是一座城關式的建築。頤和園的前身~清漪園是乾隆十五年結合西湖,蘇堤, 蘇州園林概念, 在北京建立江南園林 江南風光為母親的祝壽禮..
清漪園文昌閣原為三層閣, 為東南門 .光緒皇帝時重建頤和園,改造為如今的兩層建築, 之內展出頤和園文物。
沒有進入遊客多的玉瀾堂, 真該看看這一處幽禁光緒皇帝,三面牆封鎖的皇帝寢屋.只在東西廂的夕佳樓 藕香榭盤桓.
這裡環境清幽, 想想可以上樓看夕陽, 坐觀滿湖荷花 嗅聞著陣陣荷香是多麼風雅.
轉往皇后的寢室宜芸館, 也穿過總館四合院, 庭院裡有架紫藤, 挺優雅的. 有門可通往李蓮英的住處 仁壽齋. 看來慈禧太后的生活 缺不了李蓮英, 也對他不錯, 才會安排他住得這麼近.
二十年前和爸爸哥哥來玩過, 那時候這些住屋都沒有開放, 只有長廊和石坊可看. 記得我們尋石舫前,在大太陽下的長廊裡 走了很久.
這回從樂壽堂往北走 , 沿著湖濱穿出來 好像很快就接到了. 這728米長廊依然美麗, 似乎漆彩比從前更明麗了, 畫粱上盡是些中國民間故事彩繪.
長廊上有四座八角亭, 只照了一座清遙亭與連著的雲郁河清匾額.
昆明湖邊 聽鸝舫的畫舫渡口 .
另一個昆明湖的快艇渡口.
經過排雲門可以通往高處的排雲殿與佛香閣. 排雲殿是慈禧作壽的壽堂, 佛香閣應是慈禧國事心煩求佛禮佛的佛堂.
終於到了思念多年的石坊. 從前一直以為 石坊與船有關, 若不能行駛,多少是個船渡口吧. 是一座固定在石座上的兩層休憩建築物. 的乾隆皇帝造此名為"清晏舫"其實有海清河晏 天下太平的宏大願望. 十八世紀末的中國以西洋的彩色玻璃作為園林裝飾, 也是大膽的嘗試,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拙政園三十六鴛鴦館的影響. 聽說石舫二樓是招待外賓的餐廳.
如今的中國石舫旁邊 也有一艘輕便的現代小汽艇, 所以也算是個小渡口.
往北宮門走去, 雨霧中慧因門前的小販 帶上小丑鼻子, 沒甚麼遊客仍努力兜售著.
照指引牌走下階梯, 往河邊的蘇州街走去. 這個蘇州街是乾隆皇帝下江南後的江南夢複製品, 當年的太監宮女會串場飾演商店街人物, 陪著乾隆皇帝演上一齣江南遊的. 玉器,古玩 綢緞店 ,點心鋪 ,..., 我照了張 藥店的.
想當初乾隆皇考慮到北京西郊海淀一帶的園林增多,大量的園林用水耗水日漸增多. 恐引用太多玉泉山的水流會影響到民生用水和漕運. 為母親祝壽開挖壽桃型的昆明湖與蝙蝠狀壽山, 形成福山壽海. 下為慈福門.
並在西湖西邊增挖 高水湖和養水湖 作為蓄水用. 這樣的治水頤和園園林用水不愁, 周圍農田灌溉用水也沒被耽誤,是何等高瞻遠矚. 乾隆自己到園子來玩當天就回去, 並不住宿. 交到後代子孫 這個北方的園林之勝 卻成為逃避國事的清幽地, 國運怎麼不衰啊.
頤和園許多地方都沒去, 就已經要兩個鐘頭, 可知道頤和園的遼闊; 而介在地鐵的兩站之間, 要走上近兩個鐘頭, 也可以想像北京地鐵站 相距有多遠.
格友看雲 的 頤和園 材料豐富 , Jeff & Jill 從排雲門到仁壽殿 長廊和冬天結冰的昆明湖 ;文昌閣與樂壽堂 從知春亭望佛香閣的照片美極了 .
是走馬看花的我所不及的, 請多參考.
- 10樓. JamieChao2012/09/09 13:00別有風情
下雨有它的好處,人少許多,不然到處都是人,可擠得咧~可不是 , 雨天都有這麼多人來遊園 , 晴天更加不得了了.
圓明園和頤和園都這麼大 , 當年建園子的清朝皇帝真有實力和魄力, 乾隆的功勞更大 , 他的參與大大增加了光采 . 四妹妹和Tony 早早就深入中國旅遊 ,遊記寫的比我精采多了 ,有滋有味的 照片又棒 ,有空我喜歡再回去翻你的文章呢.
中秋節 寒露 與雙十國慶日 於 2012/09/09 23:33回覆 - 9樓. Jeff & Jill2012/09/09 11:12哈
我們冬天去,湖面是結冰的;原來夏天另有一番景致。真美!
幸虧你提醒 , 怎麼能錯過結冰的昆明湖 ? 冬天的頤和園美得像仙境 , 拍這些照片的時候 也讓你的手腳都凍僵了吧 ? 中秋節 寒露 與雙十國慶日 於 2012/09/09 20:58回覆 - 8樓. 隨寫人◆ 時光隧道2012/09/09 09:46朦朧
這雨
朦朧了視野
是否也洗淨了風華
光輝的歲月竟如雨水逝去
是啊, 天朝上國的清朝光輝歲月 ,就在後代子孫逸樂中, 洗去了光彩風華 .
北京原來給我的印象是大喇喇的京城 , 經過這場朦朧的雨 竟然添上幾分嬌柔嫵媚 . 謝謝隨寫老師來留言.
中秋節 寒露 與雙十國慶日 於 2012/09/09 22:55回覆 - 7樓. 阿鍾哥2012/09/09 08:59.
景色依舊,大好江山 !
八國聯軍時頤和園上頭有100多尊佛像
洋軍們在山下往上打靶,全部稀巴爛 !
真是大好江山 錦繡文化 . 想到八國聯軍時的任人宰割 , 唉 ~不堪回首. 中秋節 寒露 與雙十國慶日 於 2012/09/09 22:32回覆 - 6樓. Apple *2012/09/09 08:11長廊
那年我們走長廊, 就想到:
慈禧太后由李蓮英扶著, 算步子,
"一, 二, 三, 四 ..... 九百九十八, 九百九十九."
旁邊還跟著一大票人.
呵呵~ 慈禧太后這麼嬌貴啊 ? 怪不得我們小時候演戲 大家都搶著要演她 .
中秋節 寒露 與雙十國慶日 於 2012/09/09 22:28回覆
 - 5樓. blue phoenix單飛的雙人旅行2012/09/09 07:53下雨天還那麼多人
那一天觀光一定不太方便
blue phoenix
溼答答的下雨天 , 居然大家仍然穿著簡式雨衣 打著傘, 站在廊下 乖乖的聽著也打傘的導遊在慈禧的庭院裡用手提擴音器講古, 大家都很認真喔 .

我也打著傘在雨中趴趴走 , 還好是濛濛細雨 , 沿著湖岸走 有長廊也蠻愜意的 , 很聰明的長廊呢 .
中秋節 寒露 與雙十國慶日 於 2012/09/09 21:15回覆 - 4樓. 看雲2012/09/09 05:50各有千秋
頤和園風景好,晴天雨天各有千秋
前年去的時候,前兩天在北京城裡也是霧濛濛的
遊頤和園的前一晚下了大雨,才有第二天的天清氣爽
不過人太多,照近景時就會被人檔住
在「水木自親」牆外走時,被擠得幾乎透不過氣來
盹姐去時雖然煙雨濛濛,卻更能欣賞整體的美
也「補」了我那時被擋住看不到的景物~
 - 3樓. 安安小秋2012/09/09 01:22我們這
好久不下雨了 好不容易盼來一次
... 10 分鐘就下完啦
看您鏡頭裡的濕意 綿綿細雨
配上荷花荷葉 一陣清涼
謝謝小秋 .
這回總算見識到濕漉漉的北京了 , 賞荷正正好 . 以為內地北京會很乾旱的 , 沒想到梅雨季也不打折扣 , 也少了沙塵暴 .
中秋節 寒露 與雙十國慶日 於 2012/09/09 06:34回覆 - 2樓. ellen chou 雲與霧2012/09/09 00:50不是我護犢子
我就是這樣的性情
晴天有晴天的美
雨天有雨天的風貌

耶 ~ 煙雨濛濛中 看荷花 蠻有味道的, 而且 我還沒碰過北京的下雨天 , 這也是一個難得的記憶.
中秋節 寒露 與雙十國慶日 於 2012/09/09 06:30回覆 - 1樓. ellen chou 雲與霧2012/09/08 15:17下雨有下雨的風景
難得遇見那濕漉漉的曲調
姐姐真會安慰人 .天氣不好 照片也不夠清楚 , 實在不好意思 . 還好有荷花和十七孔橋 景色美, 我手拙 照不好 , 沒法展現美景. 中秋節 寒露 與雙十國慶日 於 2012/09/08 22:49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