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帶原來就有山有湖,從金、元、明以來建了不少園林,威脅到附近通會河的水位和漕運。乾隆15年,為籌備慶祝皇太后60大壽,乾隆帝以治理京西水系為藉口下令拓挖西湖做為蓄水庫,攔截山上來水,以保證宮廷園林用水,並提供周圍農田灌溉。乾隆以漢武帝挖昆明池操練水軍的典故將西湖更名為昆明湖;將挖湖的土方堆築於湖北的甕山,並改名為萬壽山。乾隆29年(1764年)清漪園完工。
清漪園以神話中蓬萊、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為本,在昆明湖和西側小湖中建造三個小島。總體規劃以杭州西湖為藍本,並仿建江南園林和山水名勝。園內主建築為大報恩延壽寺,並有一條長達728米的長廊。當時花了480餘萬兩白銀,在國力強大的乾隆中期這一點也不成問題。
道光年後因為國力衰弱,清漪園逐漸荒廢。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時,清漪園被燒毀。
光緒10年至21年間(1884~1895年),為慈禧太后還政後退居休養,重建清漪園。因為經費有限,集中財力修復前山建築群,並在昆明湖四周加築圍牆,改名頤和園。
民國成立後頤和園成為清室私產。民國十三年溥儀被逐出宮,頤和園被北平市政府接管,改為公園。1949年後,頤和園一度被中共中央黨校圈佔,多位共黨政要曾在裡面居住。1953年起,再度作為公園對公眾開放。
~~~~~~~~~~~~~~~~~~~~~~~~~~~~~~~~~~
往頤和園的交通很方便,有公交車和地鐵。我們是搭地鐵去的,在北宮門附近下車。
因為園子很大,不知道一天之內能看多少,決定先搭遊船到遠處再往回走。這些相片只是我們經過的地方,還有幾處沒有開放或是腳程走不到。
石舫用巨大石塊雕琢而成,上建兩層艙樓,原為觀賞昆明湖的景色而設,本身也成了湖畔一景。
長廊全長728公尺,其間建有四座亭子。每根樑仿上都有精美的彩畫,共一萬四千餘幅,題材主要是花鳥、人物、風景等。
聽鸝館曾是慈禧太后聽戲的主要場所,現在是供應仿宮廷菜餚的餐廳。我們沒福享受宮廷菜,只在門外看一看。
在長廊下啃玉米,順便看岸邊等船的人潮。
 
 
↓附近堤岸上的楊柳依依
  | |
  | 
  | 
  | 
  | 
  | 
  | 
  | 
  | 
東堤北接文昌閣,裡面供奉文昌帝君。旁邊的文昌院展示頤和園文物。
 
 
 
   
 

 


 
↑仁壽殿的匾額 ↑慈禧太后的寶座
仁壽殿裡也展示了ㄧ些慈禧用過的床和器物。因為人擠,光線也不好,沒有照下來,倒是這兩張太后的像引人注意。
 
牆上除了名人題詩,還有幾幅手繪的頤和園地圖。
 
仁壽殿旁邊是德和園,裡面有「大戲樓」。到戲樓之前另有一間展示廳,在這裡見到慈禧太后的座車。
骨董車旁邊還有不少展示品,為了節省相機電池,只照了這座戲裝塑像。 據說慈禧太后喜歡票戲,不知道這是不是她的扮像之一? 下面這座大戲樓是德和園裡最主要的建築,她也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戲樓。樓高 21米,分上、中、下三層,另有一座兩層扮戲樓雨戲台相連,供演員化妝之用。 慈禧太后的愛好讓人聯想到紅樓夢裡的賈母。如果她單純當她的太后,不干擾光緒的維新,不知道歷史會如何改寫?  | |
| 大戲樓的三層戲台各有名稱: 上層是福臺,匾額上書「慶演昌辰」,意思是良辰吉日為祝壽演出。中層為祿臺,匾額上書「承平豫泰」,意為天下太平用音樂歌功頌德。下層為壽臺,匾額上書「歡臚榮曝」,意思是歡樂的演出,榮譽的獻藝。 壽臺的地板下有水井,可以引水上臺。三層樓臺之間設有翻板、轆轤、高壓水雞等機關。 演戲時天井和地井可以溝通,頂部有輪車牽引。用以表現戲劇中神仙從天而降、鬼怪從地下鑽出的場面。這些設計幾乎可以媲美大都會歌劇院的舞台了。  | 
大戲樓的對面是頤樂殿,是慈禧看戲的地方。我們走累了,就坐在頤樂殿的台階上欣賞戲樓、舞台、和往來人群。
↑在戲樓旁邊的院子可以見到遠處的佛香閣
在德和園附近隨便走走,無意中看到一間沒有開放參觀的房子,從緊閉的窗子望進去,卻發現了寶藏:這是曾經幽禁光緒皇帝的「玉瀾堂」。
玉瀾堂臨湖而建,為光緒皇帝的寢宮。原是一座四通八達的穿牆殿,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慈禧太后把光緒皇帝幽禁於此。除了正門嚴加把守外,其餘通道都用磚牆砌死。東西配殿的門內據說有圈禁光緒的圍牆,正殿地磚上有光緒發洩憤怒時用手杖擊地產生的坑窪。不過這些我們都沒有看到,只透過窗子窺視一下十分樸素的「龍椅」和「龍床」。
↑低矮狹窄的「龍床」,大概故意讓光緒睡不安穩。
玉瀾堂西側有夕佳樓,樓西為鄰水過道,蜿蜒曲折,稱為「九彎道」。心情好的時候漫步湖邊欣賞風景一定不錯。但那天人多路窄,擠得幾乎走不動,後面的人潮又不斷推擠,就沒有甚麼賞景的心情了。

佛香閣為八角形的三層樓閣,是慈禧太后禮佛的地方。本來要建成九層佛塔,修築到第八層時乾隆帝下令拆毀,仿武昌黃鶴樓改建為閣樓。
我們奮力走上佛香閣,觀賞排雲殿和四周風景。
 
 
 
佛香閣再往上是智慧海,位於萬壽山山巔,為無樑佛殿,全部用五色琉璃磚砌成,色彩絢麗。沒有體力再往上走,遠遠的照了一張相,算到此一遊。
從萬壽山下來已經快走不動了,決定到最近的「蘇州街」繞一下再出園。其實「四大部洲」比較近,但正在整修。
蘇州街又稱買賣街,仿江南水鄉景色興建,全長300公尺。乾隆下江南之後大概念念不忘媲美天堂的蘇杭,把街道都「搬」過來了。不過原來的建築在 1860 年被英法聯軍燒毀了,現在看到的是1986 年以後整修的。
(註)慈禧太后的鑾駕
原文見《華夏經緯》http://big5.huaxia.com/zhwh/gjzt/2009/04/1385609.html
1901年慈禧太后66歲壽辰時,直隸總督袁世凱特地從美利堅進口一輛洋車,作為壽禮敬獻給慈禧。據說,這個洋玩意是美國馬薩諸塞州的查理森利和法蘭克兄弟倆設計。並採用手工方法製作而成。起名為“圖利亞”。 
慈禧生日那一天,在紫禁城太和殿檢閱了貢品。當她聽說這輛洋車不要馬拉就能跑,感到很奇怪,立即口諭在場的德國司機開車。德國司機爬上車,踩響馬達。洋車真的轟隆隆地跑了起來,慈禧看了喜不自勝,高興地問:“這車跑得這麼快,要吃許多草吧?”德國司機說:“它不吃草,燒的是油。”慈禧沒有聽懂,吩咐太監李 蓮英端出珠寶,賞賜了袁世凱和開車的洋司機。 
慈禧對洋司機著實有些不放心。可是在當時全國還沒有會開汽車的人。於是,便讓李蓮英招納學開汽車的人,當時有許多人應試,最後。京郊哈德門一位名叫孫富齡的人很快學會了開車子。成為慈禧十分賞識的御駕司機。 
孫富齡經常駕車拉著慈禧遊玩。這樣玩來玩去,群臣倒也不去說三道四了,慈禧自己也習以為常了。一日,慈檀坐車玩了兩個多小時,心情特別高興,當即賞賜一大 碗酒讓孫富齡飲,孫富齡受寵若驚,一碗下肚,精神特爽,踩響馬達,洋車呼的跑了起來。
不料前面冒出一個小太監。這時孫富齡已酒性發作,心慌意亂,情急之中 怎麼也找不到剎車的位置,可憐小太監一命歸西。中國歷史上第一起飲酒駕車肇事案就這樣發生了。 
事故之後,群臣對這輛“圖利亞”的不吉利又開始議論紛紛。一些老臣聯名上書:“一個開車的奴才竟然和‘老佛爺’平起平坐,實在有失大清體統。”慈禧聞聽。 覺得似乎也有道理。便令李蓮英傳旨,拆掉司機座椅,讓孫富齡跪著開車。
這下麻煩可多了。跪著手腳難以配合,再加上有一次事故的教訓,孫富齡心有餘悸。一旦有個閃失,遲早要腦袋搬家。於是,他想出了一個主意,用破棉絮堵死油管,謊稱汽車壞了。當時國內沒有人會修汽車,慈禧也就再也沒有提起這輛車。
但是孫富齡 天天提心吊膽。害怕露了餡,必死無疑。擇日舉家攜口逃到了南方隱居起來。從此。這輛進口轎車也就悄無聲患,與大清帝國一起淹沒在歷史的煙霧之中了。
上面故事的後半段有點疑問(太戲劇化了)。查了一下英文資料,Frank Duryea 曾開著自己製造的車子贏得 1895年在芝加哥舉行的汽車大賽,平均時速7.3 英里(11.7 公里),比腳踏車快一點,大概不致出致命的車禍。
不過在1896年,一輛圖利亞新車在紐約市撞到一位單車騎士,讓他撞斷一條腿,駕駛人亨利威爾斯因此坐了一晚牢。這也成了美國第一件車禍紀錄。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2樓. tzi2011/03/17 10:52因為
謝謝看雲
假期有限本來主要看花博
先生的兄長又辦去北京承德遊
正好妳都介紹這些地方
旅遊前我喜歡先做點功課
這樣玩起來就有趣多了
 - 21樓. Gioia2011/03/11 16:51內容豐富
寫得真用心.
多年前去的.頤和園風光依舊.
 - 20樓. 蔡碧航(大咪)~~2011/03/10 22:43頣和園
我最記得最愛的
還是那十七孔橋
 - 19樓. JamieChao2011/03/09 17:30大庭園
我也爬了那萬壽山,一整天下來,腿快斷了,不過想想皇家當年私擁花園,小腳又走不遠,真是浪費了捏~太后、皇后不用走路,她們坐轎子。妃子、宮女們就不知道了。旗人不纏足,可是好像要踩高蹺(記得清裝戲裡那些鞋子嗎),走這些樓梯不知道怎麼平衡。
看雲 於 2011/03/09 22:29回覆 - 18樓. 天路(今日當如何)2011/03/08 12:53可好吃了!
北京路上賣的黏玉米; 想死我了! - 17樓. Mamma Mia-請不要叫我“大姐”!2011/03/07 11:12到此一遊
看雲介紹的好詳盡,有到此一遊的感覺。
邊走邊看邊照,做個現學現賣的「導遊」
看雲  於 2011/03/08 12:24回覆 - 16樓. 阿鍾哥2011/03/07 07:00歷史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 15樓. H2O CO22011/03/07 04:15頤和園
看雲姐, 你有沒有教過歷史啊?
每次看您的遊記, 都好像在讀歷史讀物, 圖文並茂
讚啦!
 - 14樓. Pamela巧手潘2011/03/06 16:22整理的很仔細
這地方我以前去過
拍了一堆照片都沒整理
現在看了你的文章
讓我又再舊地重遊
 - 13樓. NJ過客2011/03/06 10:04頤和園
國內現在旅遊景點 人都超多
而且很多是團體 常看見會戴紅帽
2004去頤和園時 沒什麼人
2009六月時 就人山人海 坐船等半天 排隊也插隊 印象不佳
收入增加,就有錢出來玩了。
也許是怕插隊,等船的地方都用塑膠繩圍起來。
不過那天在園裡大多數時候都還好,只有在鄰水過道有人硬是從旁邊擠過去。
真正的插隊和推擠是搭地鐵時。他們不排隊,車來了就突然擠到車門,進了車子就搶位子。都是ㄧ些大塊頭的年輕人。 看雲 於 2011/03/06 23:32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