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千萬不要隨便拔牙,植牙!由中醫理論,解釋牙齒與健康的關係
2014/06/08 08:45
瀏覽16,669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千萬不要隨便拔牙,植牙!由中醫理論,解釋牙齒與健康的關係
中醫理論中,口腔也是人體健康的重要樞紐。「它是任督二脈交會之處,也是五臟六腑所貫通之處,」中醫認為,督脈循行於人體背後正中線,由下(尾骨之長強穴)往5上經腰、背、項、頭、面,走到上顎的齦交穴(上唇繫帶與齒齦連接處),任脈則循行於人體前正中線,由嘴內舌頭、下顎處往下行走,經下巴、頸、胸、腹到會陰穴,任督二脈經由舌頭抵上顎牙齦後方來相連。五臟六腑的精氣,經由經絡運行輸佈齒齦。牙齒、牙齦強健與否,也反映了五臟六腑精氣是否充沛。
中國古代醫書「辨證奇聞」中就已記載門牙、小臼齒、大臼齒各有不同的經絡,要治療牙痛,需同時治療與牙齒相關的經絡。牙齒和器官、組織之間的影響是雙向的,牙齒的病灶,會影響到相對的器官,而身體內部臟俯器官及系統性的疾病,也會影響到相對的牙齒。

要有健康的身體,首先一定要有健康,整齊,易於清潔的牙齒。因此每個人,到一定的少年少女青春期,自然換牙完成後,如果牙齒排列不夠完美,參庛不齊,或牙縫過大,均需要進行齒列矯正,以保證一生都擁有健康的牙齒和身體,這個投資自己的決定,無論怎麼看都是值得的。
德國有一位內科醫生Voll,他學習西醫之外,又學了中醫和針灸,這位Voll傅爾先生,花了一生的時間,研究牙齒和經絡的關係,他並發明了一種儀器EAV(electroacupuncture according to Voll)傅爾電針,可測出每顆牙齒和那條經絡有關。
根據他的說法,門牙屬足少陰腎經,犬齒屬足厥陰肝經,上顎小臼齒和下顎第1、第2大臼齒同屬足太陰肺經,上顎第1、第2大臼齒和下顎小臼齒同屬足陽明胃經,第三大臼齒則屬手少陰心經。
因為每條經絡,相連和影響的組織器官,血管神經都不一樣,因此每顆牙齒,對全身的影響也不盡相同。根據Voll醫師整理的表,結合牙齒圖形,高雄醫學院口腔衛所研究中心,繪製出「牙齒與相關經絡簡圖」。
從圖可看出,每顆牙齒都會影響到不同的內分泌腺、感覺器官、副鼻竇、關節、脊椎、皮膚、器官、組織系統。也就是說,口腔和牙齒的病灶,如蛀牙、牙周病、口腔黏膜疾病等,除了經由血液淋巴系統,也可通過經絡影響到身體健康。

其實,牙齒在中醫診斷裡是一項重要依據。中醫的望診法中,除了看眼睛、舌頭、臉色等,還有一種就稱為「齒齦望診法」。很驚訝吧,牙齒,牙齦有什麼好看的?實際上,真正內行,細心,視病如親的中醫,看得可詳細了。
整體而言,中醫認為「腎主骨,骨生髓,長齒,所以''齒為骨之餘'',也為腎之餘,」換句話說,腎跟骨有關,牙齒也是骨質,又剛好是骨骼的外顯表徵,所以牙齒與骨骼的變化,都與腎功能相呼應。
''牙齦''也是中醫望診的依據之一。依中醫的說法,''「齦為胃之絡」'',上排牙齦,位於足陽明胃經的循行路線,下排牙齦,則在手陽明大腸經的路線中;從牙''齦''的變化,可以自我檢測脾胃腸道是否健康。
 
台灣七~八成的成年人有牙周病,只是輕重程度不同。典型症狀是牙齦紅腫、出血,除了西醫牙科治療牙周病的細菌感染。中醫認為,這是屬於腸胃之火上衝,可吃些清胃火的食物,尤其是偏冷的蔬果,例如絲瓜、芹菜、綠豆、西瓜、水梨等來清熱。

如果加上熱疼的症狀,還可以服用清胃散,以清胃瀉火。如果是上牙齦痛,多屬胃經的問題,可吃些綠豆清熱消胃火;若是下牙齦痛,因為下排牙齦屬大腸經,可以多吃香蕉來清大腸火;要是上下牙齒都酸軟微痛,就可能是腎經出了問題,這時可吃些奇異果、桑椹來清腎經虛熱。

中老年人常出現的牙齒痠軟毛病,有時因牙齦萎縮,牙齒根基不穩,這多半是屬於脾腎氣虛,以致齒失營養,才會痠軟無力。除了牙醫治療外,中醫也建議,一方面可服用青娥丸補腎健齒,也可每天咬乾的果仁,如杏仁、核桃、松子、花生、南瓜子、腰果、栗子、榛果等,除可強化牙齒,又不傷牙齒,這些都屬補腎食品,符合中醫補腎健齒的理論。

個人觀察研究,深信人體器官皆有所用,包括西醫認為無用的扁桃腺及盲腸在內,另外就是牙齒。因為所有牙齒都有經絡連往臟腑,故而牙齒千萬不可隨意連根拔除。一但牙齒連根拔起,必定會作根管治療,將牙齦內的神經血管徹底清除。如此一來,牙齦根部因為完全沒有神經細胞,無法輸送養分到牙齦,導致牙齦內部即易萎縮,並且無任何免疫細胞可對抗細菌,極容易藏污納垢,導致發炎。發炎部位經結蒂組織,微細血管,呼吸道、消化道等影響相關臟腑,導致病變。

如果蛀牙,牙齦發炎,牙周病等,經過治療,牙齒仍然反覆感染,長期無法痊癒,多半是內部臟俯病變所引起。比如上顎小臼齒疼痛,可能與胃腸疾病有關。

僅牙科清理治療,是不能防止蛀牙,牙齦發炎,牙周病等,而只能緩解或減低蛀牙頻率。多數嚴重的牙病,如牙周病要根治,不能只是治療牙齒,必須考慮其相關器官是否有病變。
相對的,蛀牙,牙齦發炎,牙周病等,沒有即時予以適當的治療,往往會感染和影響內部相對應的臟腑與組織器官的健康。例如蛀牙細菌,極可能經由血管輸送細菌,導致心臟辮膜感染病變。

而用銀粉補牙的汞齊含有50%以上的重金屬水銀,會產生汞蒸氣,散佈至全身血管及器官,毒害極烈。國外的病例,發現女性如果用銀粉補牙,有產生乳癌或乳房長瘤的病例,當拿掉銀粉則症狀就好轉。因為通常用銀粉補的大都是臼齒,而臼齒屬足陽明胃經,足陽明胃經,通過乳房,因此發生乳房病變。

許多小朋友乳牙比較晚長,或是乳牙掉了之後,恆牙遲遲長不出來,在中醫看來,這多屬先天不足、體弱,甚至腎精虧虛造成,可以多吃些黑色食材,如栗子、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烏骨雞等補腎,來加以輔助改善。
中國古代相傳已久的「叩齒法」,「晨起叩齒三十六,到老牙不落,」。具體做法,是每天早晚,各空口叩咬數十次,先上下叩咬後牙,再叩門牙;三餐飯後,若能上下叩齒36次,也能固腎健脾,幫助消化。

牙齒由三叉神經支配,而且口腔的位置又很接近腦幹,咀嚼、吞嚥時候,大腦皮質區的血液循環量會增加,也能活化腦神經細胞。本身也有修習針灸理論的謝天渝鼓勵老人叩牙,甚至多轉動舌頭,「舌頭上有許多穴道,多點刺激對身體健康也有幫助」。當閉口滾動舌頭時,能刺激唾液分泌,將這些分泌的唾液再吞下,也是古代相傳養腎的另一個小撇步。

細嚼慢嚥似乎也有同樣的作用。每次咀嚼超過30下,讓牙齒多接觸,藉由對牙齒施力,在上、下顎骨骼表面製造骨骼的造骨細胞能積極吸取養分,促使骨骼製造作用得以活絡地進行。

口腔內光是厭氧菌就有700多種,是全身最多種細菌的地方;這些細菌,他們不只會造成蛀牙、牙周病、口臭,還會沿著微細血管,沿著呼吸道、消化道,到全身各處搗蛋,引發心血管疾病、中風、糖尿病、腦部膿瘍、呼吸道感染、胃潰瘍等。細菌在口腔內不斷堆積形成牙菌斑,然後持續增厚,底層就出現無氧狀態,才讓厭氧菌茁壯、生長,進而引發口腔內的發炎現象。「這是為什麼我們一直強調刷牙。我們只能靠機械性的刷牙動作來降低細菌的數量,避免營造無氧狀態,」
解釋。
有誰推薦more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